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五方冠是什么?五方冠简介 五方冠,在佛教中又称五佛冠,又称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宝冠。冠中有五尊化佛,外显法王庄严相,内表五智圆满。即是金刚界五如来,中央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东方阿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南方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西方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
五方冠是什么?五方冠简介
五方冠,在佛教中又称五佛冠,又称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宝冠。冠中有五尊化佛,外显法王庄严相,内表五智圆满。即是金刚界五如来,中央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东方阿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南方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西方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北方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所成。
五佛冠一般用布、皮,有的也用使用铜或银制作。五佛冠分别如莲花瓣五瓣连在一起,每瓣上有一佛龛,龛中有一佛,由左至右分别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西方阿弥陀佛、中央大日如来、南方宝生佛、东方阿閦佛。也有以五佛的梵文种子字,阿、梭、嗡、哈、吽。或以五佛代表的器物,金刚杵、白莲花、法轮、摩尼宝、十字金刚杵。有些则以宝石做为代替。
汉传佛教的五佛冠除了有五佛外,冠旁有二条垂带。在戴五佛冠则是先戴毗卢帽,在把五佛冠展开绑在或卡在毗卢帽上。毗卢帽是禅宗黄檗宗的僧人所戴,日后成为在汉传佛教在重要科仪上会顶戴毗卢帽。在焰口施食法会上,主法者会依照仪轨顶戴毗卢帽和五佛冠进行。所谓毗卢帽的毗卢即是毗卢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来。实际上,毗卢帽与五佛冠并非一体。因帽上的五佛冠有毗卢遮那佛,又称为毗卢帽。
在道教中将「五方冠」称为「五老冠」、「五岳冠」、「五岳冠」道教的五岳冠,在五代道士刘若拙著,北宋道士孙夷中编的《三洞修道仪》中记载,高玄部道士于受箓之后,需戴「五岳冠」;此后也见载于元代全真道士苗善时所编纂的《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中提到吕洞宾事迹时,有「顶上云攒五岳冠」之诗句,从此可看出五岳冠为宋元道士的法服冠戴。而五岳则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国自古以来即有对山岳的崇拜,而五岳的确立,也受到中国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五方(东、南、中、西、北)思想的影响。
现今台湾所见道、佛教的五方冠,其外形多为冠带,冠状如五片五角形布板相连,两边各垂有剑带。在道教方面,冠状上多是绣有三清道祖、太乙救苦天尊、雷声普化天尊的神像,而两边剑带上则绣有神讳、神号或云纹图案。多是在大型普度仪式中高功道长所戴,绑于网巾头上,象征化身太乙救苦天尊。在佛教方面,除有冠带之外,另有冠帽形式,两种外形冠状同样绣有五方五佛,两边剑带上则绣有佛、菩萨名号或是真言咒语。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