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这为我们在与恶人相处之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借鉴。>本文由界定法师根据《增一阿含经第200经》改编,原标题《怎样与恶人相处》。

凤凰网佛教 >有一天上午,佛陀在阿难尊者的陪随下,前往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抵达之后,他们在一条僻静的街巷中,逐家次第乞食。 >在小巷的另一头,出现了另一位出家比丘的身影,看样子也在托钵乞食。佛陀与阿难很快就认出来了:他就是破僧首领——提婆达多。 >佛陀见状,默默地转回身,举步朝着另一条小巷走去。 >面对佛陀此举,阿难感到疑惑。他跟随在佛陀身后,不解地问:“世尊!您怎么改变乞食方向了?” >佛陀问道:“阿难!难道你没看到那个人吗?”阿难答道:“看到了呀!难道我们还怕他不成?” >“怕倒是谈不上,我只是不想与恶人碰面而已。”佛陀说道。 >阿难听后说:“世尊!如果您实在不想见他,那就干脆把他驱逐出僧团,不就一了百了了吗?” >佛陀答道:“阿难!不能这样做。佛教讲善恶有报,每人造的恶业,都会招感相应的恶果。如果仅仅将他驱逐出僧团,其实于事无补。” >阿难说:“世尊!既然将提婆达多留在僧团里,就难免要与他碰面。面对这种恶人,我们该如何与他打交道呢?” >佛陀开示说:“身处五浊恶世,恶人在所难免。与恶人相处,我们需铭记三点:第一,尽量不要与恶人碰面,能避则避;第二,如果碰面无法避免,那就设法不要与恶人共事;第三,如果既要碰面,又要共事,那就不要与他谈论是非短长。阿难!与恶人过从甚密,只会增长你的邪知邪见,最后是自取其辱!” >阿难听后频频点头。不经意间,师徒二人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智海微言】 >当遇到恶人或小人之时,我们常常会感喟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们身处娑婆,既有善缘也有逆缘,想从根本上杜绝恶人行世,那是不现实的。佛陀的经历就很智慧: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当阿难建议将提婆达多驱逐出僧团时,佛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当我们必须要与恶人打交道时,佛陀告诫我们说:切切不要与这些人多谈论,尤其是谈论是非。一旦与这些人论短长,你就算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将恶人作为自己增益善业的增上缘,比如在《法华经》中,佛陀曾说:“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不仅如此,在本经中,佛陀还为其授记:“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一方面斥责提婆达多的恶行,另方面也赞叹了提婆达多曾经的善行。这为我们在与恶人相处之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借鉴。 >本文由界定法师根据《增一阿含经•第200经》改编,原标题《怎样与恶人相处》。 >
作者简介: 界定,1971年生,1988年出家,现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释迦牟尼阿难尊者文化提婆达多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