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文艺创作中,有许多题材和主题是相似的,甚至是完全一样的,但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

  艺术技巧,却是千变万化。所以产生了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各放异彩。今天,我把千年来写及

  寒山寺或是夜泊客船的好诗拿出来谈。

  提起这个主题,我想每个人首先都会记起张继( 约 715——779) 的【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张继于唐天宝 15 年 ( 公元 756 年 ) 的作品。姑苏是苏州的别名,枫桥在今苏州城西九里,寒山寺则在其西十里。诗人在江南作客,

  有一次路过苏州,停船枫桥,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便写下了这首千年来传诵人口的七绝。

  古往今来,赏析这首诗的文章甚多。我很欣赏下面这一段:

  岁晚秋深,客舟长夜,在寂静冷落的环境中,羁旅之感,油然而生,于是,愁思萦绕,难以入睡。不知不觉之间,月亮已经西斜,栖鸦又在啼叫,霜正降,天更冷,才感到已是将近天明了。这是整夜无眠之后,忽然遇到的景色,给诗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因此,他首先将所见的“ 月落 ” ,所闻的 “ 乌啼 ” ,所感觉的 “ 霜满天 ” 写了出来。然后,才追叙其在天明以前的情景。他睡在船中,从船舱里望出去,正好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舟中的火光,躺着发愁,一夜都没有合上眼睛,因此,才能很细致地体察到首句所写景物。

  夜泊枫桥之下,河面空阔而沉静。在它上面,荡漾着月光,闪耀着渔火,岸边枫树虽然隐约可见,但整个的环境仍然是昏暗的。在这万籁俱寂的半夜里,只有相距一里之遥的寒山寺的钟声,一声声送到客船上来。这清冷的钟声,既打破了半夜的寂静,又增加了半夜的寂静,当然也就加深了终夜不眠的旅客的感触。“ 江枫渔火 ” 是终夜所对,“ 钟声” 是半夜所闻,“ 月落乌啼霜满天” 则是天色将晓时所见所闻所感,总之,是一夜“

  愁眠” 所遇到的。全篇写客船夜泊之景,而以“ 愁眠 ” 两字贯串之,则一切景物,都染上了诗人感情的色彩,写景亦即写情了。

  按照顺序,应当是先因客愁而睡不着,只好躺着( 即所谓愁眠) ,然后看到江枫渔火,然后听到夜半钟声,最后才接触到天快明时的落月、啼乌、霜气。然而为了突出一夜愁眠,诗人却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次序,从新作了安排,将最后发生的,放在最前面,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效果,而读者并不认为它是不合理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创作有它本身的特殊规律,形象思维并不能也不应当受抽象思维的限制。

  与这首诗所写情景极为相近的是张祜( 约 785——849) 的【金陵渡】: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

  此诗的金陵, 并非今江苏省南京市,而是镇江市。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座沙洲,在扬州市南四十里,正和南岸的镇江相对。津渡,疑指西津渡,在镇江西北九里。首句点地,次句写人。可,犹言合或应。路过金陵,暂宿小楼,旅怀无欢,自然应生愁思。这两句是平叙。后两句转写夜景。这时,江潮已落,夜月西斜,小楼之中,人皆入睡,我独难眠,四顾沉寂,悄无人声,惟见对岸的瓜洲,还有几点星星似的火光,不时闪烁而已。这首诗也很有其情调,但和上面的那首一比,就觉得它不仅内容不及上作之丰富,而且结构也嫌平直,不及上作之曲折有致,摇曳生姿了。清初的王士禛(1634——1711) 是一位擅长七言绝句的诗人。二十八岁时,泊舟枫桥,写了两首题为【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的诗。其一云:“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其二云:

  “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

  西樵和礼吉是他两位哥哥的别号。在这两首旅途寄呈兄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他所承受【枫桥夜泊】一诗的影响是很清楚的,另一方面,他又就张继所使用过的题材发挥,写了自己独具的生活和感情。第一首写枫桥景物。由于是雨夕而非月夜,所以闻钟之外,又加听雨,虽有疏钟夜火,但无月落乌啼。而且它特别写到了停泊以前一段行程。暮潮将落,才由东塘驶近枫桥。在苏州这个著名的水乡,到处是枫,到处是桥,一路行来,也不知经过多少有枫有桥之处,才达到真正的目的地,枫桥。先写夜航,后写夜泊,这也就和原诗有同中之异了。

  第二首着重写思兄。作者和他两位哥哥,非常友爱,尤其是西樵,他认为是“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 。他们十年以前,就曾相约同游江南,而今不但不能同游,又离居千里,想起来就更难受了。张继只写一己的旅怀,而此诗则旅怀之外,还加上对于亲人的思忆,也和原诗不一样。

  在王士禛作了这两首之后六十年,有一位鲍珍,也泊舟枫桥,想起王氏题诗之事,写了一首七绝:“ 路近寒山夜泊船,钟声渔火尚依然。好诗谁嗣唐张继,冷落春风六十年。” 他和张王两人的感受,又自不同。到了今天,在2011 年的三月,寒山寺内普明宝塔院回廊,新立了一块诗书大碑,碑阴为一篇说明文字,正面是一幅自由磊落行云流水般的刻石草书,内容是首【寒山寺题壁】,曰:“ 钟声回荡夜迟迟,过往客船江月思。阅尽古今无限事,寒山化育一身诗。” 这篇诗、书作者。便是当今著名的书法大家和诗人,沉鹏先生 (1931——) 。

  不怕面懵,胆粗粗写了这几句来结束本文,祈望各位方家指正:

  【咏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唐张继,几许骚人和应痴。渔火乌啼霜月下,寒山钟响一船诗。”

千年一脉的几首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为什么日本喜欢《枫桥夜泊》这首诗,被写入日本教科书人人都会

    最后想到了以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的名义将其运走,那为什么日本独爱《枫桥夜泊》这首诗呢?日本人超级喜欢《枫桥夜泊》的原因有二:第一、这首诗浅白晓畅而又意境深远。日本虽然倾慕唐朝文化,但如果写得深奥,他们就不会喜欢。

  2. 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诗僧寒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问世后,于百年来寒山寺的钟声不绝于历代文人学士的篇章诗文。相传寺因著名诗僧寒山曾来此住持而得名,因而寒山子的名字亦不胫而走。至今苏州寒山寺内还保存有寒山和他的朋友拾得的石刻象呢。寒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创作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下面就现存的资料作一介绍。

  3. 日本天皇想霸占寒山寺诗碑,看到唐武宗遗训后,再不敢打诗碑主意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消息传到苏州后,盘踞在那里的侵华头目松井石根欣喜若狂,亲率百余护卫赶到寒山寺,在《枫桥夜泊》诗碑前合影,之后将这张照片寄给喜欢《枫桥夜泊》的日本天皇。天皇接到照片后大喜,表示想一睹诗碑的真容。于是,日军参谋次长出了一个馊主意—让天皇下诏书给松井石根,把诗碑运到日本。

  4. 番禺区坚持发展「 ”枫桥经验”,打造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

    随着一间间调解室建立,一位位金牌调解员不断涌现,懂调解的专职人员能够为群众面对面服务,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5. 高僧故事:文殊菩萨化身 寒山诗传千古

    当时有一位官员闾丘胤,出任台州刺史,赴任之前得到丰干禅师指点,说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此后,闾丘胤又亲自前往寒岩参叩,并送衣裳药物供养寒山。稽首文殊,寒山之士。

  6. 大权示现

    守成法师著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寒山子,隐居浙江天台山之寒岩,常至国清寺游玩,与寺中拾得大师厚善。当时拾得负斋堂行堂责,常将大众吃剩饭粥菜滓,收入竹筒中,寒山若来,即负之而去。或于长廊叫唤快活,行止不定,举动若狂,间有寺僧逐...,彼则抚掌大笑。又问寒山拾得,引至灶寮,见二师向火大笑。随即走向寒岩,隐而不见,更不返寺矣。或韬光晦影,俯同迷俗,或显现神异,或死而更生,或定而后空,灵迹怪诡,莫测其然。

  7. 唐武宗千年诅咒吓退日本天皇

    日寇密谋夺碑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松井石根知道日本天皇裕仁喜欢《枫桥夜泊》一诗,便将这张照片寄给了裕仁。原来,梁鸿志为向日皇邀宠,怕诗碑被人掉包,便派朱君仁密切监视寒山寺。然而,松井石根认为,这是梁鸿志和他在天皇面前争宠,当即否决了梁鸿志移花接木运碑之计,而命令小丘提前执行“天衣行动”。松井石根听到消息后,立即命令日本宪兵队将尸体运回,并让法医对死者进行验尸。

  8. 寒山拾得的六则传说故事

    随着唐代张继七绝《枫桥夜泊》问世后,一牛鸣之地寒山寺从此天下闻名。千百年来,寒山寺屡经兴废、几度荣衰,显得命运诡谲。岁岁除夕,寒山寺总要敲响钟声,这钟声听来似乎总有一种上苍与人间浑成一体的力量。寒山寺早已是闻名天下的旅游胜地,如今寺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寺外周边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这不知是庙宇的荣幸,还是悲哀。当然,有关寒山、拾得的风月,依旧被人传说……

  9. 主管姻缘的和合二仙

    在《周礼·地官》中,有“使媒求妇,和合二姓”,意为和合二仙,是主婚姻之神,因而,和合二仙图也常悬挂于婚礼上,以示夫妻和睦、幸福美满。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轴。亦称“和合二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佛殿的后壁嵌有寒山诗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的日本客人到寒山寺听钟声,拜和合二仙。

  10. 和合二仙的神仙传说

    由于其名称为“和合”,后世的人认为和合应该是两位神灵的合称,就是“寒山”和“拾得”,经过长期的流传,和合亦辗转成了掌管婚姻的喜神。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轴。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民间文学》一九七九年第八期所载《“和合二仙”传友情》,则仍以和合二仙为寒山、拾得。

随机推荐

  1. 历史上的宝藏,得到一个你就富可敌国

    随着朝代的更迭,后来者基本上都会对前朝的财物大加掠夺,从而获得大量的财富。今天笔者就来谈谈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巨额宝藏传说。

  2. 世上最浪漫的一句话

    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3. 肝不好的人,脸上有这3个特征,你若一个不占,恭喜,肝还算健康

    有的人喝酒容易上脸,还没喝几口酒,脸上就已经变得红彤彤的了,有的人觉得喝酒上脸的人,酒量很大。殊不知,喝酒就脸红的人,是肝脏代谢分解酒精能力差的一种表现。喝酒上脸,就是肝给我们的一种提示,告诫我们不宜多饮酒。其实,除了喝酒上脸之外,肝不好的人,在脸上会有这3个表现,若是你有这几个表现,赶紧养肝护肝,你若一个都不占,恭喜,表明你的肝还算健康。

  4. 梦见屠夫:运气不好,事情不顺

    见屠夫,灾祸临头。屠夫就是...生,他的出现会有很多的动物死亡。梦见熟悉的长者成了屠夫,暗示做梦的人存在潜在的恐惧,可能会遭到权威人士的严惩责罚。梦见一个陌生的屠夫,暗示做梦的人害怕受到冤枉。梦见在肉市的屠夫,暗示做梦的人在签文件时应该小心才好。梦见正在...生或切肉的屠夫,暗示做梦的人身体可能有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

  5. 聪明的阿凡提

    从前,新疆有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名字叫做阿凡提。这事儿给皇帝知道了,就派人把阿凡提找来。皇帝非常生气,他就叫人把阿凡提绑起来,拉出去...头。可是阿凡提一点也不害怕,他还哈哈大笑呢。皇帝觉得奇怪,就问阿凡提,为什么快死了还笑。皇帝真的给了阿凡提许多许多金银财宝,阿凡提把这些财宝都送给了穷苦的老百姓。

  6. 吴季子挂剑的故事

      《史记﹒ 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  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札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徐人高  其谊,为筑台...

  7. 海宁发现5000年良渚遗址,占地约10余亩,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汗青文化积厚流光,有着很多陈旧而有趣的神话和民风故事:“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纪昌学箭”等等,对于国人来说都已知晓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汗青,然而中华文明的泉源又在哪里呢?有的人说是在陕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还有人说是河南、山东……其实这些说法都纰谬,真正中华文明发源地就在浙江!浙江的赞山是镶嵌在海宁城门的一颗灿烂明珠,同时也是著名遐迩的良渚文化要地。大约公元前3000年

  8. 新发现的“星矮蛙”背着银河系,躲在枯叶中

    在印度西部高特山脉的一个孤独的高原上,一个古老的青蛙家族已经在落叶中悄悄地隐藏了数百万年,躲避人类的发现。研究小组将这种新发现的两栖动物命名为“星状矮蛙”,根据研究小组今天发表在《PeerJ》杂志上的最新论文,它是一个从未被描述过的家族中唯一已知的物种,可能已经独自潜伏在它的青蛙家族树的分支上好几个世纪了。

  9. 含辉和尚和悟达国师的因果故事

    含辉和尚的故事从前在浙江某寺,有一法号叫“含辉”的和尚,年约四十多岁,平日守戒律尚称精严。从此,含辉和尚的毒疮,果然暂时停止发作,直到三年后,才复发溃烂而亡。冤深似海恨难平这两个故事,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含辉和尚因闻狗肉香味而动心,使得护法神远离,悟达国师则因名利心起,而在德性上有所亏损,两者皆因心性上的疏失,而予久已窥伺在旁的“冤亲债主”,有了合理“讨债”的理由和机会。

  10. 佛经故事:神奇的诵经声

    比丘对佛法真可谓精进持戒,毫不懈怠。在一个黄昏时分,牧童循着诵经声来到比丘的门前,说道:“请问,您读得是什么呀,这么好听!”牧童走到比丘的面前再次追问,然后靠着书桌,眼睛放出智慧而渴求的目光。再也没有牧童经过他的门口了。一天,山中那比丘化缘到了这个长者家门口,远远地就听到长者妻子嘴里的哼哼声,心里不禁欢喜起来。比丘即快步走入长者家门,见长者一脸的愁云,便问道,“请问,贵府是谁在念佛经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