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在文艺创作中,有许多题材和主题是相似的,甚至是完全一样的,但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 艺术技巧,却是千变万化。所以产生了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各放异彩。今天,我把千年来写及 寒山寺或是夜泊客船的好诗拿出来谈。 提起这个主题,我想每个人首先都会记起张继( 约 71...
在文艺创作中,有许多题材和主题是相似的,甚至是完全一样的,但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
艺术技巧,却是千变万化。所以产生了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各放异彩。今天,我把千年来写及
寒山寺或是夜泊客船的好诗拿出来谈。
提起这个主题,我想每个人首先都会记起张继( 约 715——779) 的【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张继于唐天宝 15 年 ( 公元 756 年 ) 的作品。姑苏是苏州的别名,枫桥在今苏州城西九里,寒山寺则在其西十里。诗人在江南作客,
有一次路过苏州,停船枫桥,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便写下了这首千年来传诵人口的七绝。
古往今来,赏析这首诗的文章甚多。我很欣赏下面这一段:
岁晚秋深,客舟长夜,在寂静冷落的环境中,羁旅之感,油然而生,于是,愁思萦绕,难以入睡。不知不觉之间,月亮已经西斜,栖鸦又在啼叫,霜正降,天更冷,才感到已是将近天明了。这是整夜无眠之后,忽然遇到的景色,给诗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因此,他首先将所见的“ 月落 ” ,所闻的 “ 乌啼 ” ,所感觉的 “ 霜满天 ” 写了出来。然后,才追叙其在天明以前的情景。他睡在船中,从船舱里望出去,正好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舟中的火光,躺着发愁,一夜都没有合上眼睛,因此,才能很细致地体察到首句所写景物。
夜泊枫桥之下,河面空阔而沉静。在它上面,荡漾着月光,闪耀着渔火,岸边枫树虽然隐约可见,但整个的环境仍然是昏暗的。在这万籁俱寂的半夜里,只有相距一里之遥的寒山寺的钟声,一声声送到客船上来。这清冷的钟声,既打破了半夜的寂静,又增加了半夜的寂静,当然也就加深了终夜不眠的旅客的感触。“ 江枫渔火 ” 是终夜所对,“ 钟声” 是半夜所闻,“ 月落乌啼霜满天” 则是天色将晓时所见所闻所感,总之,是一夜“
愁眠” 所遇到的。全篇写客船夜泊之景,而以“ 愁眠 ” 两字贯串之,则一切景物,都染上了诗人感情的色彩,写景亦即写情了。
按照顺序,应当是先因客愁而睡不着,只好躺着( 即所谓愁眠) ,然后看到江枫渔火,然后听到夜半钟声,最后才接触到天快明时的落月、啼乌、霜气。然而为了突出一夜愁眠,诗人却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次序,从新作了安排,将最后发生的,放在最前面,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效果,而读者并不认为它是不合理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创作有它本身的特殊规律,形象思维并不能也不应当受抽象思维的限制。
与这首诗所写情景极为相近的是张祜( 约 785——849) 的【金陵渡】: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
此诗的金陵, 并非今江苏省南京市,而是镇江市。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座沙洲,在扬州市南四十里,正和南岸的镇江相对。津渡,疑指西津渡,在镇江西北九里。首句点地,次句写人。可,犹言合或应。路过金陵,暂宿小楼,旅怀无欢,自然应生愁思。这两句是平叙。后两句转写夜景。这时,江潮已落,夜月西斜,小楼之中,人皆入睡,我独难眠,四顾沉寂,悄无人声,惟见对岸的瓜洲,还有几点星星似的火光,不时闪烁而已。这首诗也很有其情调,但和上面的那首一比,就觉得它不仅内容不及上作之丰富,而且结构也嫌平直,不及上作之曲折有致,摇曳生姿了。清初的王士禛(1634——1711) 是一位擅长七言绝句的诗人。二十八岁时,泊舟枫桥,写了两首题为【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的诗。其一云:“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其二云:
“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
西樵和礼吉是他两位哥哥的别号。在这两首旅途寄呈兄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他所承受【枫桥夜泊】一诗的影响是很清楚的,另一方面,他又就张继所使用过的题材发挥,写了自己独具的生活和感情。第一首写枫桥景物。由于是雨夕而非月夜,所以闻钟之外,又加听雨,虽有疏钟夜火,但无月落乌啼。而且它特别写到了停泊以前一段行程。暮潮将落,才由东塘驶近枫桥。在苏州这个著名的水乡,到处是枫,到处是桥,一路行来,也不知经过多少有枫有桥之处,才达到真正的目的地,枫桥。先写夜航,后写夜泊,这也就和原诗有同中之异了。
第二首着重写思兄。作者和他两位哥哥,非常友爱,尤其是西樵,他认为是“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 。他们十年以前,就曾相约同游江南,而今不但不能同游,又离居千里,想起来就更难受了。张继只写一己的旅怀,而此诗则旅怀之外,还加上对于亲人的思忆,也和原诗不一样。
在王士禛作了这两首之后六十年,有一位鲍珍,也泊舟枫桥,想起王氏题诗之事,写了一首七绝:“ 路近寒山夜泊船,钟声渔火尚依然。好诗谁嗣唐张继,冷落春风六十年。” 他和张王两人的感受,又自不同。到了今天,在2011 年的三月,寒山寺内普明宝塔院回廊,新立了一块诗书大碑,碑阴为一篇说明文字,正面是一幅自由磊落行云流水般的刻石草书,内容是首【寒山寺题壁】,曰:“ 钟声回荡夜迟迟,过往客船江月思。阅尽古今无限事,寒山化育一身诗。” 这篇诗、书作者。便是当今著名的书法大家和诗人,沉鹏先生 (1931——) 。
不怕面懵,胆粗粗写了这几句来结束本文,祈望各位方家指正:
【咏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唐张继,几许骚人和应痴。渔火乌啼霜月下,寒山钟响一船诗。”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