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百姓生活困难,全国各地均暴发农民起义。此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内有天灾严重,连年旱灾,以张献忠、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外有后金威胁,边境常常告急。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百姓生活困难,全国各地均暴发农民起义。此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内有天灾严重,连年旱灾,以张献忠、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外有后金威胁,边境常常告急。 1637年,针对国内剿匪形势,崇祯对他的心腹杨嗣昌进行夺情起复兵部尚书,杨嗣昌向崇祯帝提出了「 ”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剿匪战略,即农民军重点活跃的陕西、河南、湖广、凤阳作为「 ”四正”,这四处的巡抚对农民军以剿为主,以防为辅;将「 ”四正”周边的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作为「 ”六隅”,这六处的巡抚对农民军以防为主,以剿为辅。「 ”四正六隅”合为「 ”十面网”; 杨嗣昌 杨嗣昌的十面网之策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杨嗣昌遭到言官的猛烈弹劾。为避开言官的弹劾,离开京城,杨嗣昌请缨督师,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二十五日下旨命杨嗣昌督师平寇,赐尚方宝剑。 杨嗣昌率领左良玉追击张献忠,并传令陕西总督郑崇俭率领贺人龙的部队合剿,十二月,贺人龙向贼寇张献忠部发起进攻,打了个胜仗。 为嘉奖左良玉的出色表现,杨嗣昌向崇祯奏请将「 ”平贼将军”称号赐给左良玉。但左良玉虽然是杨嗣昌的部下,却向来对进行的命令阳奉阴违,对杨嗣昌也不理不睬,导致杨嗣昌产生恶感,于是没把「 ”平贼将军”称号给左良玉。可是杨嗣昌已经奏请崇祯了,这「 ”平贼将军”称号总得给手下最得力的将领。 杨嗣昌 于是杨嗣昌又去找贺人龙,许下诺言让贺人龙接替良玉当平贼将军,前提是贺人龙要立下功勋,贺人龙大喜。 公元1640年二月,贺人龙与左良玉在玛瑙山把贼兵打得大败,贺人龙虽然斩获了一千三百多首级,降服了二十五名贼将,但此战左良玉的战功排在第一。 杨嗣昌又后悔了,他不可能光明正大地置功劳最大的左良玉不顾,而将「 ”平贼将军”称号给贺人龙。无奈之下,杨嗣昌只好把「 ”平贼将军”称号给左良玉,然而安抚贺人龙。 杨嗣昌出尔反尔,让贺人龙大失所望,从此就仿效左良玉,再也不接受杨嗣昌的管制。同时贺人龙又将此事告诉左良玉,左良玉虽得到平贼将军,却也气愤不已。 杨嗣昌 其实,这个所谓的「 ”平贼将军”只是个称号而已,左良玉虽然当上平贼将军,但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好处,而为了一个没有实际价值的称号,杨嗣昌却左右为难,最后还导致将领不和,实在是让人无语。 更搞笑的是,陕西总督郑崇俭亲自指挥作战,但等到评定功绩时,封赏的一半却归了杨嗣昌,郑崇俭只升官一级。杨嗣昌这是明目张胆地侵吞下属功劳,郑崇俭从此也不再接受杨嗣昌的管制。 明朝士兵 大明危难之际本应同心协力,共同剿匪。杨嗣昌却舍不得一个所谓的平贼将军的称号,主意变来变去,导致三个下属最有力的将领对其大失所望。从此左良玉、贺人龙等人再也不听杨嗣昌调令,出工不出力,坐视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大,终成明朝大患,杨嗣昌也因剿匪不利得病身亡,大明王朝岌岌可危。
本文标签:明朝张献忠李自成左良玉历史杨嗣昌贺人龙崇祯明朝历史史记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