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两种宗教信仰的碰撞:罗马帝国为何要迫害基督教?

在基督教的历史上,从来不乏圣徒和殉教者,而这些殉教者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罗马帝国时期。那时,基督教遭到了罗马帝国的迫害,成千上万的基督徒被判处 ... ,有的甚至被扔进角斗场,任由狮子猛兽啃食他们的身体,以取悦罗马公民。 基督教常常以此来衬托罗马帝国异教皇帝的残暴不仁和不宽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罗马帝国对于宗教信仰其实相当宽容,在罗马帝国境内,存在着千千万万各不相同的宗教信仰,罗马人的宗教观与古代中国人一样,都有祖先崇拜和泛灵论的特点。罗马人崇拜者各式各样的神,除了罗马的神系,他们还会接纳诸如密特拉等东方宗教,此外,他们认为伟大的君王在死后也会成神,比如奥古斯都死后,就被罗马人当做神灵崇拜。罗马帝国的万神殿就是这种观念的鲜明体现,万神殿中 ... 着帝国各个民族的神灵,他们一同被放在万神殿中供人瞻仰。 可见,罗马人对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不仅不刻薄,而且相当宽容,但为何一向对宗教信仰表示宽容的罗马人却对基督教如此刻薄呢?这里面的原因相当复杂。 一、罗马帝国迫害基督教的动机 罗马帝国迫害基督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基督教的排他性惹怒了出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帝国迫于舆论或出于偏见打压基督教。二是基督教的一神论主张其他神灵都是伪神,这等于否定了罗马皇帝的神性,罗马皇帝出于统治的目的对其进行镇压。 万神殿有着各民族的神灵 基督教不同于罗马的其他宗教,他是具有鲜明排他性的一神教,对于基督徒来说,世界上只有一位真神,那就是耶和华,其他的所谓神灵,要么是伪神,要么是魔鬼假扮,而那些敬拜伪神和魔鬼的信徒如果死前没有皈依基督教,显然没有好下场。这一论断与当时罗马其他宗教的看法截然不同。当时罗马大部分宗教都属于多神教,有着鲜明的泛灵论特点,他们之所以能和平共处,主要在于各民族对各自宗教的传统和祭典仪式,全都不言自明地表示认可和尊重。而基督教排他的一神论则彻底打破了这种默契,基督教不承认其他神灵的合理性,基督徒也拒绝参加异教的仪式,这种傲慢的做法触怒了基督教以外所有的宗教。在整个帝国形成了强大的反基督教的舆论,这种舆论无疑增长了罗马帝国臣民的偏见,这使得在迫害基督徒的行动中,罗马皇帝总能得到相当的舆论支持。 被扔入竞技场的基督徒 除了这一原因,更为主要的是,基督教只承认耶和华为独一真神,以及上帝高于一切的教义,触动了罗马皇帝的政治利益。作为独裁者,罗马皇帝宣扬自己的神性,并且希望臣民效忠于自己。到了戴克里先时代,戴克里先更是宣称自己是神灵转世,而且引进东方式的宫廷礼仪来彰显自己的威严。而罗马公民,也有认皇帝为神的传统,比如奥古斯都死后,就被罗马人当做神来崇拜。而基督徒恰恰否定这一切。 对于基督徒来说,唯一的真神只有耶和华一个,而耶稣则是他的圣子,其他的神灵都是伪神和魔鬼假扮,按照这个定义,罗马皇帝自然也是伪神,既然罗马皇帝是伪神,自然没有忠于的必要,基督徒视圣经为真理的源泉,将服从上帝的旨意当做毕生的使命,罗马皇帝作为异教徒得不到基督徒丝毫的认可。对于罗马皇帝来说,这种否认自己统治权威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必须予以打压。 奥古斯都死后就成为了神 实际上每当捉到基督徒,罗马皇帝都会给予他机会,比如图拉真就说,只要基督徒愿意向罗马神祗献祭以及承认罗马皇帝为神,就可以将其释放,这足以表明罗马皇帝与基督教争论的核心就在于自己的统治利益,这是迫害基督徒最为核心的动机。 二、罗马帝国对于基督徒的迫害行动 因为基督教对于罗马皇帝神性的质疑,因此从尼禄、图密善再到瓦莱里安、戴克里先,罗马帝国一直奉行对基督教的迫害政策。 比如公元44年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就在耶路撒冷被 ... ,公元60年,耶稣门徒之一的安德烈在希腊被钉上十字架,公元67年,来罗马传教的耶稣门徒彼得都被 ... 死。尼禄在遭遇罗马大火后,更是将基督徒作为替罪羊予以捕 ... 。 罗马大火 在图拉真时期,耶路撒冷和安条克的基督教领袖更是被 ... ,公元177年更是发生了里昂殉道事件,当时罗马人逼迫不肯改变信仰的基督徒坐在竞技场内烧红的铁椅上,或让牛用角将其刺死。 到了戴克里先时代,由于基督教的规模扩大,迫害的力度也增强了,其中最激烈的一个迫害行动是在弗里吉亚的一个小镇,那个小镇的民众和官员都皈依了基督教,行省的总督害怕会有激烈的反抗,于是调来了罗马军队前来拆除教堂。军队和教民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基督徒全部进入教堂,决心阻拦军队,不让他们玷污上帝的居所。军队被民众的反抗激怒,遂纵火焚烧教堂,以至于整个教堂的男女老少全部做了殉教者。 殉教的基督徒 除了迫害之外,基督徒由于其独特的宗教观念,还受到整个罗马社会的排挤,当时基督徒无法担任官职,还被禁止公开 ... 和敬拜上帝,因此他们只能转入地下,进行秘密 ... 。尽管迫害如此严厉,但基督教由于其教义贴近穷人,而且在逻辑上胜过多神教,并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因此幸存了下来,在公元251年,罗马的基督教会拥有46个神父,42个侍僧,52个读经者,赡养着1500个孤儿寡母,而根据史学家估计,这一时期罗马城至少有3-4万基督徒,可见基督教的生命力。 基督徒只能转为地下活动 三、君士坦丁大帝出于政治利益转变了对基督教的看法 基督徒一直被迫害直到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停止了对基督徒的迫害,此后,在狄奥多西时期,基督教更是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开始了对多神教的镇压。 君士坦丁大帝停止迫害基督教的原因有二,一是基督徒的数量已经大幅增长,不仅是穷人,就连很多富人官员军人都改信基督教,在进行迫害代价很大。二是他发现了基督教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君士坦丁大帝结束了对基督徒的迫害 基督教的一神观念有利于君士坦丁构建帝国统一的信仰,这对当时经常爆发内战的罗马帝国十分重要,二是君士坦丁进行了逻辑的变通,用基督教来论证自己的神圣,以前罗马皇帝之所以迫害基督教在于基督教否认自己的神性,但君士坦丁却巧妙利用了基督教的教义论证了自己的合法性。基督教既然承认了皇帝的神圣性,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进行迫害。 君士坦丁通过厚待教会让教会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唯一代言人,基督徒要想上天堂必须服从上帝的教导,而皇帝是上帝选择的人间代言人,因此服从君士坦丁就是服从上帝。君士坦丁用巧妙的诡辩论证了自己的合法性,将基督教变为符合皇帝利益的宗教。 君权神授 纵观罗马帝国迫害基督教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皇帝对于宗教的态度全在于是否符合其政治利益,当罗马皇帝发现基督教可以为其统治辩护时,便立即顺应民意,改变了迫害政策。宗教的兴盛取决于其能否满足统治的需要,这无疑是政治的又一大奥秘。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沉思的托克维尔

两种宗教信仰的碰撞:罗马帝国为何要迫害基督教?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心多向往自由,人就有多勇敢——斯巴达克起义给我们的启示

    克罗丢的部队围住了维苏威火山唯一的下山通道,打算困死起义军。这是斯巴达克扯起义旗以来面临的第一次真正挑战。斯巴达克决定率领起义军去西西里岛,点燃那里的革命烈火,解放更多的奴隶。于是斯巴达克的渡海计划泡汤了,他必须重新调整义军的行进方向。但没多久,他们就被克拉苏盯上了。好在这次偷袭被及时发现,而斯巴达克也离他们不远,迅速驰援缓解了危机。

  2. 牧羊人发现一洞穴,里面有几个破陶罐,竟装着耶稣时期的手抄圣经

    这位牧羊人将完整的三卷收回,拿到当地市场出售。死海古卷的发现,让这一切成为可能,中世纪定本之前近700年的《圣经》真容大白于世后,许多当年教廷定本中的篡改和欺骗,也大白于天下了。唯灵论为基督教奠定了哲学基础,耶稣基督的独一性和神性为基督教奠定了神秘主义基础。

  3. 以文字符号变更为例,浅析埃及本土文化的转变

    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灭亡,宣告着整个古埃及文明的消亡。在此之后,埃及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一.文字符号的变更一个国家文明的形成,文字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的消亡,意味着一个国家最根本的精神意识的消亡。罗马驻埃及的统治者十分反感、并屡次对埃及的基督教徒实施迫害。罗马皇帝官方宣布,埃及传统宗教为非法宗教。

  4. 西庇阿的惊人杰作,在镇压西班牙人暴动时,用筑城的办法围困敌人

    罗马总督这种背信弃义和凶暴残忍的行为,激起了当地居民的无比愤怒,在整个西班牙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暴动。在走投无路的况下,执政官被迫和努曼提亚人签订和约,答应将军队全部撤离西班牙。用筑城的办法围困敌人,在世界上也许是罕见的。

  5. 世界上12处迷人的古遗址,是何人所造

    马丘比丘(秘鲁)马丘比丘是印加遗址中最著名的遗址,看起来好像悬浮在两座山之间,并且经常被雾笼罩。马丘比丘建于15世纪中叶,我们真的不知道其目的是什么。印加人没有书面制度,也没有留下书面记录,因此考古学家只能收集一些证据,以证明马丘比丘的建造原因,用途和快速撤离的原因。

  6. 两种宗教信仰的碰撞:罗马帝国为何要迫害基督教?

    在整个帝国形成了强大的反基督教的舆论,这种舆论无疑增长了罗马帝国臣民的偏见,这使得在迫害基督徒的行动中,罗马皇帝总能得到相当的舆论支持。

  7. 安条克:希腊化杰作与十字军兴亡的见证者

    罗马消灭塞琉古王朝后,将安提阿作为其叙利亚行省的首府。安提阿及叙利亚行省还要负责在敌国作战的军团的后勤补给任务。而夺取安条克对于十字军来说也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博西蒙德夺取安条克的过程也极具宗教意味,在战事极端不利的时候,博西蒙德突然宣布发现了刺伤耶稣的朗基努斯之枪,这被十字军看作是神迹,从而受到鼓舞攻下了安条克城。

  8. 古罗马战斗力多强?汉武帝:我只想赚钱,你们不要在我面前过家家

    古罗马可以说是欧洲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刻了。在欧洲人的眼中,罗马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毕竟,罗马军团满编的话有30多万人,这可是一支庞大的部队。而且,罗马帝国南征北战,建立起了广阔的领土。整个地中海都是罗马帝国的内陆湖。罗马固然很强,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比罗马强的国家也有不少。尤其是在中国面前,罗马的那点战斗力真的不够看。那可是吊打罗马的存在。

  9. 采取背水一战击败5万高卢大军的罗马将领 为何被史学家点评为鲁莽

    两次大战间隙的罗马人也在为下一次战争作准备。其一为平定波河流域高卢人的战争,另一个则为伊里利亚战争。公元前225年,7万高卢大军...气腾腾直奔罗马城,罗马人刻骨铭心的记得170年前罗马城是如何的遭受高卢人的洗劫,惶恐万分。血战中高卢人阵亡4万,被俘1万。即便罗马人的失策让汉尼拔制敌先机,但是若与罗马人开战,迦太基的战略态势仍然不容乐观。

  10. 11位犹太运动员被 ... ,以色列反应令人意外,10年后才发现他们高明

    1972年9月5日清晨,慕尼黑奥运会以色列代表团的两位犹太籍教练和九位犹太籍运动员,正在奥运村以色列公寓内熟睡。为即将到来的赛事,他们已磨炼了整整四年。

随机推荐

  1. 绣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绣”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绣口锦心——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2. 老人过生日祝福语

    老人过生日祝福语1、您是经霜的枫树老更红,历尽悲欢,愈显得襟怀坦荡。首先,让我们向今天过生日的老年人送上生日的祝福:祝您们生日快乐,寿比南山!同时也祝愿在坐的的各位都幸福安康!

  3. 你比我先到地狱

    前西德...阿登纳于1955年秋天访问莫斯科,与赫鲁晓夫举行了会谈。赫鲁晓夫在这些问题上毫不妥协。赫鲁晓夫对阿登纳经常表现得粗鲁无礼。在阿登纳和赫鲁晓夫整整一周的对抗中,他们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但阿登纳并不是一味地忍耐,有时候他也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击。有一次,赫鲁晓夫在回答阿登纳的一项建议时说:“在我同意你的这一项建议时,我肯定看到你在地狱里!”

  4. 梦见拿刀 ... 人是什么征兆 – 周公解梦

    梦见拿刀...人是什么征兆,梦见拿刀...人会有哪些寓意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怀有身孕的人梦见拿刀...人,预示生男,秋占生女,慎动胎气。梦见别人拿刀...人,预示著最近的朋友运势很好,和朋友间相处的也很融洽,要好好的珍惜,是祥兆。生意人梦见别人拿刀...人,预示着你一开会破一点小财,对自己的生意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害,反而是你在生活或工作上都很顺利,是祥兆。梦见坠楼是什么征兆–周公解梦

  5. 为肢解中国 日军编造三大谣言:我国现在还有数千万人相信

    从甲午战争以前,日本为了可以对我国进行侵略就已经进行了各方面准备工作。其中之一就是造谣,正所谓“欲先亡其国,必先亡其史”,其中有三个日本编造传播的留言影响最深。...确实是有鲜卑血统,但是鲜卑起源于中国,而且也融入了整个中国民族当中。第二个谣言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华。第三个谣言就是满蒙不属于中国,也不是中国古代王朝,而是入侵。首先蒙古是中国民族,特别是成吉思汗直属部落就是我国的察哈尔蒙古。

  6. 杀鸡吓猴成语故事_成语“杀鸡吓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杀鸡吓猴shājīxiahóu 【释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近义词】杀一儆百、杀鸡儆猴 【主人公】 【成语故事】 有个耍...

  7. 梦见自己劫持别人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劫持别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劫持别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如狼牧羊成语故事_成语“如狼牧羊”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 西汉时,有一个叫宁成的官吏,南阳穰县(今河南邓县)人。宁成当过济南都尉,后升中尉。他为人狠毒刻薄,执法严峻,为宗室、豪强所畏惧。 汉武帝即位以后,宁成升...

  9. 揎拳裸袖是什么意思?

    【拼音】xuānquánluǒxiù【解释】犹言揎拳捋袖。【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夏侯玄]揎拳裸袖,径击司马师,却被武士擒住。”【例子】看他揎拳裸袖,两眼睁得铜铃也似,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闲话也不说,却象个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相关】百度“揎拳裸袖”

  10. 王甲本曾获得一无人能比的荣誉称号,遭日军偷袭后力战而死

    不幸的是,在军部转移的过程中,军长遭日军偷袭后力战而死,壮烈殉国。据史料记载,王甲本将军一生骁勇善战,丝毫不畏惧日军,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有一无人能比的荣誉称号“硬仗将军”。据资料揭露,在这次伏击战中,王甲本的警卫人员全部战死,无一投降,日军敬佩他的勇气,希望他能够主动投降。然而王甲本却誓死不屈,与数十名日军展开刺刀战,终因为寡不敌众,最终壮烈殉国,年仅43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