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色与心的关系

色与心的关系一天我太太看《蔡志忠漫画·禅说》时问我:“学佛者就应该不近女色,那个老太太为什么把和尚赶走,还把茅庵烧掉呢?”我说:“这个故事实际上讲的是色与心的关系。莫说你不理解,即使是某些法师也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义理呀。”“那个和尚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呢?”我太太问。“淫性即是佛性。”我回答。“为什么这么说呢?”“淫性与佛性本是同一性。人无佛性,淫性亦无;人无淫性,佛性亦无。也就是说,因为人有佛性,才有见闻觉知的功能。因为人有佛性,才会产生情欲。人把见闻觉知断了,等于把佛性断了,这叫断佛种智。”“既然淫性就是佛性,那为什么还要戒淫呢?”“因为淫性是后天的物欲之性,不是先天本然的清静之性。淫是心之用,不是心之体。人贪著情欲,所以才迷失佛性。人迷于后天,所以不能返回先天。六祖惠能在《坛经·付嘱品第十》中说:‘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个和尚遇女人抱他,他没有感觉,这不就是定力和不动心吗?”“一个真正的修行者遇到一个女人抱他,怎么会没有正常人的感觉呢?这不叫定力和不动心,这叫断佛种智呀。”我太太怒道:“难道说动心才是对的吗?”“有见闻觉知,不等于有淫心呀。孩子被父母拥抱,这个孩子会产生淫心吗?淫心不是从断除见闻觉知而去除,而是在于心正,在于性真。一个人被他人拥抱,却没有感觉,此不变成枯木顽石了吗?六祖惠能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为什么不说‘断绝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呢?佛性好比是面镜子,淫欲好比镜子中的影像,一个人为了去除镜子中的影像,把镜子也一同给去除了,就落顽空了。”“你的意思是说,有感觉,但不能有淫心,对吗?”“对。这就是“好色而不淫”,也是孔子所说的“关雎乐而不淫”。不修行的人,见色则好淫;不识自性的盲修行,则终日在事相上断色、离色;真修行则是在色不染;这就是真修行与盲修行、无修行的差别。”“那个老太太把和尚赶走,还把茅庵烧掉,是不是太过分了?”“不过分。这个和尚修了二十年,竟然没有识得人心道心,像这种假修行,不把他赶走,留着他何用?”因为淫欲是人身的最大欲望,最难去除,也最容易迷失本性,所以许多学佛者都把戒淫当成首要任务。但是,学佛者如果不从明理上入手,一味在事相上用功,到头来不是把自己变成了木头人,就是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还有一些聪明人,总妄想从心外找到点灵丹妙药,一下把淫欲去除掉,快点成佛,此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去淫的过程,实际上是去除后天物欲之性,返还先天无欲无为自然本性的过程,此需要纯心养性的真实修养,长久的功夫,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目的。据《七真天仙宝传》中记载,刘真人是在妓院里 ... 的簇拥中修成真人的。而一些远离红尘闹市,躲到深山老林里的修道者,尽管一生没近女色,临终却没能过得淫欲关。这就是心的问题。由此可知,戒淫必须从心入手,从明理入手。一个学佛修道者,惟有通过觉悟的提高、坚实的修养,才能够真正做到“好色而不淫”。不明理,先天后天不明,一味强制其欲,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虽然明理,却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就很容易走向堕落。所谓的明理和提高觉悟,就是“格物”,就是觉悟事物的本质。所谓的坚实修养,就是不断的修行,不断的注意细节,不断的量化,如“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等等,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做到自性如如不动,自然而然,在色离色,在尘出尘……。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色与心的关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 第一代大学生雷达兵:培训不到24小时就上岗

    与此同时,指导员同3名团支部...研究确定,将21人编成7个战斗值班小组,次日上午开始昼夜轮流值班。几天后,中央...下达了组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命令。两人一共配制了20发“辣椒面炮弹”。这时,第十三团第一营攻击部队迅即发起冲锋,一举占领日军据点,日军几乎全部被歼灭。在辣椒炮弹的威慑下,整个战斗不到10分钟,没有一人伤亡,胜利夺取管头据点。

  2. 8年抗战八路军只打死851个日军?日本人说出真相:八路搞得我们要 ... !

    只是,网上有些杂音,嘲讽八路军“游而不击”,此前甚至还有人编造出八年抗战八路军只打死851个日军的恶毒谎言。八路军军史称此战为“齐会战斗”,1939年4月23日到25日发生在河北省河间县,八路军一方为第120师独立第1、2旅,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27大队,日军为第27师团步兵第3联队吉田大队以及后续增援部队。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宣布:八年抗战,八路军总共进行了99847次战斗!

  3. 安眠药

    >星期天晚上鲍勃吃了药,睡得很好,在闹钟响之前就醒了过来。他到了办公室,遛达进去,对老板说:“我今天早上起床一点麻烦都没有。”老板吼道,“那你星期一和星期二到哪儿去了?”

  4. 怎样修福报才能迅速增长经济收入

    怎样修福报才能迅速增长经济收入(转)不断有网友问修什么法可发财或使收入大增,或问财神法的具体仪轨。不信命运的人很难相信布施能获得财富,我对此也是经过多年研究才大致明白了其“机理”。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而所有的铭印蛰伏于潜意识的时候,以指数成长的速度养精蓄锐。一个享受巨额财富的人,可能在过去,于类似的特殊情况下,对他人做出了微小的善行。

  5. 李逵打抱不平救女子

    《水浒传》中的李逵,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往粗中有细。在王固店村至今还传颂着李逵调解公媳关系的故事。李逵感到奇怪,惹起他好管闲事的脾性。老者听说是梁山上的李逵,知道好汉...富济贫,为民除害,就对女儿说:“你对这位将爷说说吧!”车回去,李逵就向王固店走去。>李逵接着又说:“你家既然没功名,又不富,不觉丢人吗?你还活着干什么?”>李逵接着再问:“准备何日接回来?”

  6. 40岁男子痛风多年,肌酐高达840,一看都是自己「 ”作”的

    从痛风到肾衰竭:全是自己作的40岁的刘先生有痛风病史多年,但他经常因工作原因喝酒。最近,刘先生经常遭受痛风袭击,并且出现多处关节疼痛,身体乏力、恶心,服药后也没有好转,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血肌酐实际达到840μmol/L,也就是说,长期痛风导致肾功能异常。鱼类中,相对来讲,海鱼的嘌呤含量更高,比如沙丁鱼属于超高嘌呤食物。效果都是不错的药物。

  7. 网吧里诡异的厕所

    我和这个人其实也“同事”了不多久,当时还记得她的姓,现在都忘了,好象是一个很平常的姓。记得那时侯还在连载《宠鬼一一血儿》,我不记得有没有在帖子里说过同事打架的事了。后来到了五点多吧,听到外面有公交车的声音了,就想回家了,然后下了线就又去厕所。到现在我去一些陌生的厕所的时候,都是提心吊胆的。我们这里这个网吧非常大,厕所也是四个隔间的,一个总门。

  8. 他是汉室少有的纯臣,却入魏书阴差阳错成了汉室掘墓人!

    >这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汉之纯臣。生前为汉室奔走,为汉室而死,死后却被列入《魏书》,作为魏国开国元勋。>这个汉之纯臣、谦谦君子、完美男子的名字叫荀彧,因长期担任尚书令,因而又被称之为荀令君。也有说荀彧是因为曹操送去的空食盒服毒自尽的,具体死因无从考察。

  9. 范姓起源 范姓的起源

    范姓起源有二:范姓迁徙_姓名测试1、范姓出自祁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杜伯无罪见...,其子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范姓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其后子孙遂以邑为氏,称范氏。范姓尊范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10. 真实的项羽不是政治 ... ,范增就会添乱?

    此次宴会之前,刘邦和项羽的敌人都是秦军,他们两个人呢,都是同盟关系。项羽的军队40万在新丰鸿门,而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这是公元前206年发生的事。项羽是怒发冲冠,听罢是恨由心生。其实如果几千年前的那一天,主角换成你是项羽,你在鸿门宴上,我告诉你,你肯定也不会...刘邦,为啥呢?可是咱这不是玩策略游戏,项羽也许当时能够打过刘邦,但是项羽也不能打,更不能...,什么原因呢?因为项羽他祖上是谁,项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