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民国才女苏雪林,为何用大半生来 ... 鲁迅?深度探析其反鲁根源

在马克思墓前,恩格斯曾这样说道:凡是为某种事业进行斗争的人,都不可能不树立自己的敌人,因此他也有许多敌人;在他的大部分政治生涯中, 他在欧洲是一个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这句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亦非常恰当,只需将「 ”欧洲”改为「 ”中国”。 在北京时,鲁迅即被现代评论派的「 ”正人君子”们指责「 ”不宽容,不公允”,陈西滢还捏造「 ”《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日本人著作”来给鲁迅泼脏水(这在日后亦被苏雪林利用);到了上海,鲁迅又被太阳社、创造社围剿,被成仿吾 ... 为「 ”朦胧无知,厚颜 ... ”,被郭沫若 ... 为「 ”封建余孽,法西斯主义”。以上所述只是众多批判鲁迅之声的一个剪影,其中不乏主观臆测、恶意中伤等用心险恶之辞,但这些都比不过苏雪林对鲁迅的攻击。 自1936年鲁迅逝世起,苏雪林即扬言鞭尸,从此揭开了其下半生公开反鲁的序幕。1966年,也就是鲁迅逝世30周年之际,苏雪林将其1950—60年代撰写的一批反鲁文章结集为《我论鲁迅》,在自序中骄傲而无奈地说道:人家想必知道苏雪林是反对鲁迅的;反鲁,基本成了我的半生事业;但究竟为什么要反,究竟是怎样反法?则好像还没有人能知道清楚。这句话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苏雪林,她自认为是英雄,将鲁迅当成敌人,鲁迅自不会还手攻击她,但她的行为落在旁人眼里,却不过是一个笑话。 但苏雪林为何执着于反鲁呢?有人说是因为女师大事件,有人说是因为受鲁迅冷遇,有人说那不过是为了向国民 ... 谄媚。这些说法都有一定根据,但笔者认为却不足以真正揭示苏雪林反鲁的原因。本文从1936年之前苏雪林对鲁迅的评论、1936年苏雪林给胡适、蔡元培所写信件入手,力图揭示出苏雪林反鲁的本质原因。 老年苏雪林 一、1936年之前,既敬佩又反感鲁迅的苏雪林 目前网上有不少论及苏雪林反鲁的文章,标题大多是「 ”鲁迅死后为何被自己的女弟子 ... 了半辈子”、「 ”鲁迅刚去世他的学生就跳出来鞭尸鲁迅”、「 ”鲁迅生前,苏雪林极为敬重他,鲁迅一去世他就开 ... ”之类。但事实上,鲁迅和苏雪林并无师生之实,她称鲁迅为老师是心中敬仰鲁迅,而且鲁迅确实和她的老师胡适同辈。 此外,苏雪林对鲁迅的态度并非在鲁迅死时发生一百八十度反转。苏雪林的反鲁名篇《论鲁迅的杂感文》几乎是原封不动从《新文学研究》中抽取抽来的,而《新文学研究》这份文学课程讲义在1934年即已完成。但同年苏雪林还发表了 《及鲁迅创作的艺术》一文,文中对鲁迅给予了极高评价:在将来中国文学史占到永久的地位,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由此可看出此时的苏雪林对鲁迅持着一种极为复杂的态度,一方面她十分钦佩鲁迅的小说才华及认可鲁迅在文学史的地位;另一方面她又较为反感鲁迅的杂文,这种反感多少掺杂着不少私人情感,因为鲁迅用杂文攻击的敌人有许多都是她的朋友。 1. 苏雪林对鲁迅的敬佩之心 苏雪林于1897年生于浙江瑞安一个封建小官吏家庭,1914年随父迁至安徽安庆,1915年考入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1919年,苏雪林与庐隐结伴离开安庆,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女高师期间,苏雪林即阅读过 《狂人日记》《药》等小说,不过当时她只觉得鲁迅「 ”文笔简练,思想深刻”,印象并不很深。当时胡适、周作人等人教授过苏雪林相关课程,鲁迅虽于1920年开始在北京女高师讲授中国小说史,但苏雪林似乎并没有听过他的课。1921年苏雪林前往法国留学,考入吴稚晖、李石曾在法国里昂创办的海外中法学院。在法留学期间,苏雪林阅读了鲁迅的《阿Q正传》,被鲁迅实力圈粉化身为小迷妹。在《我对鲁迅由钦敬到反感的原因———鲁迅逝世卅周年纪念》一文中,苏雪林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鲁迅的《呐喊》一出版,他(一个喜欢鲁迅作品的同学)又弄到一本,又在我们手里传观起来。这本书里的别的短篇小说并不足引起我们多大的兴趣,但最后一个中篇 《阿Q正传》可真把我们闹疯狂了,大家抢着读这一篇,读过后又互相批评……读了周作人的评价,对「 ”阿 Q正传”,始获得深一层的看法,更觉这篇小说价值之高。 青年苏雪林 1925年苏雪林提前回国,先后任教于景海女师、东吴大学和沪江大学。1927年苏雪林在鲁迅主编的《语丝》上发表了几篇散文,亦在其上刊登了《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这部专著的出版消息。1928年3月,苏雪林第一部原创文学作品《绿天》(散文集)出版,四个月后她将这本书赠送给了鲁迅。苏雪林在书籍的扉页上写道: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由此可看出苏雪林对鲁迅的求教之心,但似乎并未引起鲁迅的重视。如今这本《绿天》收藏于鲁迅博物馆,但连毛边都未裁开。不过鲁迅藏书中还有另一本《绿天》,那本的毛边是裁开的,可证明鲁迅读过。 苏雪林赠书时写在扉页上的 1928年7月苏雪林和鲁迅有过一次会面,即是被众多论者提及的那次不愉快的会面。但是,在这次会面后,苏雪林对鲁迅的小说仍持有极高地评价。1929年在《写在(现代作家)前面》一文中,苏雪林称鲁迅为「 ”鲁迅是中国最早的乡土文学家,而且是最成功的乡土文学家”。 2.处于矛盾中的苏雪林 1931 年8月,苏雪林到国立武汉大学任教,开设 《中国文学史》、《作文》等课,还接手了沈从文离职后留下的《新文学研究》课程。《新文学研究》课程讲义中涉及到了对当时诸多作家的评论,甚至公开发表了对沈从文、郁达夫、张资平等作家的刻薄评论。讲义中对鲁迅的评价是矛盾和分裂的,一方面苏雪林肯定了鲁迅的小说成就,另一方面又极为否定鲁迅的杂感文。 沈从文 但苏雪林当时只公开发表了肯定鲁迅的部分,即《及鲁迅创作的艺术》。在该文中苏雪林言简意赅地分析了《阿Q正传》的特点:第一是用笔的深刻冷隽,第二是句法的简洁峭拔,第三是体裁的新颖独特。此外苏雪林还这样说道:像鲁迅这类文字以旧式小说质朴有力的文体做骨子,又能神而明之加以变化,我觉得很合我理想的标准。对于鲁迅小说的整体成就,苏雪林更是给与了极高地评价:鲁迅的创作小说并不多,《呐喊》和《彷徨》是他 ... 时代到于今的收获;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中国的文学史中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其实,在《新文学研究》讲义中,苏雪林在论及鲁迅杂文部分时已表现出反感、批判及讽刺。在「 ”讽刺派与幽默派”一章中,论及鲁迅的杂文时苏雪林曾这样说道:作者自《华盖集》以后,便掉转攻击中国 ... 文明的笔锋,施之于个人或一个团体了;他那引绳批根,絮絮不休;他那「 ”散布流言”,「 ”捏造事实”,「 ”放冷箭”种种手段使用得太多而露出的破绽……因此露出自己「 ”不近人情”的性格,失去读者的同情则更为可惜。 鲁迅先生 但这部分文字并没有同《及鲁迅创作的艺术》一起发表,直到1937年才以《鲁迅的杂感文》为题公开。而在绪论中的「 ”现代文坛,却发生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胡适所说的多疑善妒的文人之谩 ... ”,亦是暗指鲁迅用杂文 ... 。 杂文是鲁迅先生投向敌人的匕首,但这些被鲁迅攻击的敌人,许多都是苏雪林的亲近之人。如胡适是苏雪林一生最尊敬的人,陈西滢是苏雪林在武大的同事兼上级,杨荫榆是苏雪林所尊敬且有同病相怜之感的前校长。鲁迅利用杂文攻击、讽刺这些人,苏雪林对鲁迅的杂文自无好感。但是,苏雪林曾经也被鲁迅实力圈粉,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的她自是知道鲁迅的文学成就不该被断然否定。于是1934年苏雪林只公开发表了称赞鲁迅小说部分的文字,而批判鲁迅杂文部分的文字则是保留了下来。 苏学林1933年于武汉大学 二、女师大事件及一次会面 (1)苏雪林对杨荫榆的理解和同情 杨荫榆于1924年2月她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此后施行封建家长制的管理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自由,最终引发女师大风潮。鲁迅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杨荫榆支持学生运动,如《寡妇主义》、《忽然想到(七至九)》、《「 ”碰壁”之后》、《并非闲话》、《记念刘和珍君》等。 在《寡妇主义》一文中鲁迅这样讽刺道: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非如她们的萎缩,她们却以为不安本分了:都有罪。 鲁迅杨荫榆 杨荫榆18岁时曾经封建包办婚姻许配给一个门当户对的少爷,直到新婚之夜才发现对方是一个低能儿。受过现代教育的杨荫榆自不能忍受这样的婚姻,故而以决绝的态度进行了抗争,最后这桩荒唐的婚事告吹,但杨荫榆此后也未再谈婚恋之事,终身独居。鲁迅的《寡妇主义》中的寡妇,说的即是杨荫榆。女师大风潮发生之时,苏雪林其实跟杨荫榆还没有任何关系,鲁迅站在学生的立场痛 ... 杨荫榆不太可能招致苏雪林的反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女师大事件中支持杨荫榆并与鲁迅发生激烈笔战的陈西滢,在苏雪林到了武大后成了她的同事兼上司,正是陈西滢将《新文学研究》这个课题交到苏雪林手中的。此外,鲁迅亦多有攻击、讽刺胡适之处,而胡适态度较为温和,胡适作为苏雪林最敬重之人,苏雪林难免为胡适抱不平。 陈西滢及妻子凌叔华,都为苏雪林好友 女师大风潮过后,被免除了校长职务的杨荫榆回到了苏州,先后在东吴大学、苏州女师等校任教。1929年,苏雪林亦回到了苏州。经由杨寿康介绍,苏雪林与杨荫榆相识。1930年,苏雪林在《几位女教育家的速写像》中这样称赞杨荫榆道:这种勇敢坚决的女性,实属不可多得,实值得我们的尊敬。此外,苏雪林还表达了自己对杨荫榆的理解与同情:受此重大刺 激后,颇觉灰心,隐居苏州数年,不问世事。 杨荫榆 而此时的苏雪林,亦是受包办婚姻之苦的半个寡妇。1925年苏雪林遵照母命,与从未谋面的张宝龄完婚。苏雪林跟杨荫榆一样接受的是现代教育,但在婚姻问题上却也不能自主。她曾要求解除婚约,但父亲在回信中对她大加申斥,母亲在病榻上也托人写信劝说,苏雪林最终屈服了。结婚初期两人貌似过得较为幸福,苏雪林送给鲁迅的那本《绿天》即是受新婚影响写成的。但两人在结婚之前便有裂缝,在结婚之后裂缝更是日渐扩大,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事实上没过几年,两人便分居了,婚姻名存实亡,但苏雪林又并未再寻求真爱,可谓半个寡妇。 当苏雪林真正了解杨荫榆,多少会有同病相怜之感,她们都是那个时代不幸婚姻的缩影。再回看鲁迅的《寡妇主义》,此时的苏雪林难免会感受到鲁迅的恶意,因为她本人亦是半个寡妇。 (2)1928年7月7日的会面 1928 年7月7日,苏雪林与鲁迅参加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举办的宴会,这是苏雪林与鲁迅的唯一一次会面。注意这个时间点,三天前苏雪林刚将《绿天》送给鲁迅,此时有机会跟鲁迅见面,她应当是非常希望听到鲁迅对她的一些鼓励,哪怕是批评,只要谈到她的作品就好。但只可惜当时鲁迅非但没有谈及她的作品,甚至没有起身握手,表现得较为冷漠。 鲁迅先生 查阅《鲁迅日记》,对这次会面亦有所提及:午得小峰柬招引于悦宾楼,同席矛尘、钦文、苏梅、达夫、映霞、玉堂及其夫人并女及侄、小峰及其夫人并侄等。 这本是一件小事,但却在日后被苏雪林一再提及,甚至在90多岁高龄之时,苏雪林还耿耿于怀道:鲁迅对我神情傲慢,我也仅对他点了一下头,并未说一句话。 对于苏雪林来说,这是生平第一次和所敬仰之人会面;但对于鲁迅来说,这不过是众多聚会中极其平常的一次。苏雪林将作品送给鲁迅,自是希望得到夸奖或评点。但这样的文学青年及新作,鲁迅也见得多了。这不能怪鲁迅,只能怪苏雪林自己气量太过狭小。这件事虽未完全改变苏雪林对鲁迅的看法,但亦在其心中埋下一颗反感鲁迅的种子。 三、1936年的《与胡适之先生论当前文化动态书》和《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消息一出,文坛震动举国哀悼。10月20日,苏雪林得知了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日阅《武汉日报》,鲁迅于昨日上午五时逝世;巨憝一死,文坛从此可望宁谧,盖中国文坛十年以来所有风波皆此公所撩拨也。死者为大,但苏雪林此时却没有显示出半点缅怀之心,反把撩拨「 ”文坛十年以来所有风波”这顶帽子扣到了鲁迅身上。 鲁迅先生出殡时情景 此后,全国各地展开了追悼鲁迅活动。在上海,更是有数万人排成10公里的队伍为鲁迅先生送行。叶圣陶在《相融以沫》中曾这样描述道:一个个自发组织起来的队伍,举着写有标语的旗子,歌唱着抗敌的 ... 曲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鲁迅墓地,并且把盖有「 ”民族魂”旗子的棺材掩埋,这种事情,在上海从来没有过,甚至全中国也没有过!这与苏雪林曾设想的「 ”文坛从此可望宁谧”极不相符,促使了她采取下一步动作,即给胡适和蔡元培写信。1936年11月18日,苏雪林寄出了写给胡适的长信,信中还附有《上蔡孑民先生书》初稿。 在给胡适的信中,苏雪林大 ... 鲁迅: 鲁迅的心理完全变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 ”人”的资格还够不着……但鲁迅虽死,鲁迅的偶像没有死,鲁迅给予青年的不良影响正在增高继长。我以为应当有个人出来,给鲁迅一个正确的判断,剥去这偶像的金装……鲁迅在世时,盘踞上海文坛,气焰熏天、炙手可热,一般文人畏之如虎,其死后 ... 尚复如此,更使我愤愤难平了。 苏雪林 除如泼妇 ... 街般攻击鲁迅外,苏雪林还透露出了自己对鲁迅成为偶像的担忧: 鲁迅死后,左派利用之为偶像,极力宣传。想将这个左翼巨头的印象,深深打入青年的脑筋, ... 国人对共产主义之注意……把鲁迅的学说造成一种宗教,流弊之大,可就令人警醒了。 由此可见,苏雪林之所以在鲁迅死后高调反鲁,并非仅仅是因为自己对鲁迅早有怨恨,更重要的是看见鲁迅死后竟然在文坛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担心他会成为青年人的偶像,从而危害国民 ... 的统治。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苏雪林同样表达了这种忧虑: 左派利用鲁迅为偶像,恣意宣传,当为大患。共产主义传播中国已十余年,根抵颇为深固。「 ”九·一八”后,强敌披猖, ... 态度不明,青年失望,思想日益激变,其宣传如火之乘风,乃更得势……故于鲁迅之死,极力铺张,务薪此左巨头之印象,深入青年脑海,而 ... 国人对共产主义之注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胡适并不认同苏雪林的说法,对于苏雪林所担忧的左倾,胡适表示:青年思想左倾,并不足忧虑;青年不左倾,谁当左倾。对于苏雪林所攻击的鲁迅个人,胡适更是教导道: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些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里究竟有些什么,究竟经过几度变迁,究竟他信仰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些什么是无价值的。如有批评,一定可以发生价值。 胡适 值得注意的是,胡适在信中对于鲁迅的攻击用了「 ” 犾犾”一词去形容,意味狗叫。由此可看出胡适对鲁迅的攻击亦反感,但他终究是一个宽厚之人,不想挟私报复。事实上,在鲁迅死后胡适还帮助出版了《鲁迅全集》。 此外,胡适还劝告苏雪林:凡论一人,总需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这个道理,早年的苏雪林是懂得的,在《新文学研究》中她即把鲁迅分为小说家鲁迅和杂感文作者鲁迅来看待。但在鲁迅逝世后,有感于鲁迅影响之巨大,政治嗅觉灵敏的她固执地认为作为偶像的鲁迅将统治文化界,甚至危及民国的统治。 蔡元培其实并未收到苏雪林的信。当时苏雪林并不知道蔡元培的地址,委托王世杰将新转交给蔡元培。但王世杰看过信后,认为措辞过于偏激,害怕会影响病中的蔡元培,所以并未将信转交给蔡元培。这不由令苏雪林更加气愤,认为鲁迅的影响力已经大到可以控制她身边的人了。 蔡元培 在1937年2年,苏雪林将这两封信公开发表,题为《与胡适之先生论当前文化动态书》与《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由此开始了她高调反鲁的下半身。此后她将鲁迅想象成一个敌人,而自己则是一个英雄,宛如堂吉诃德一般发起一轮又一轮进攻,终究沦为文化界的一大笑柄。 结语: 苏雪反感鲁迅,跟鲁迅常用杂文攻击其身边亲近之人有关,也跟那唯一一次会面鲁迅态度冷漠有关。但真正使她不遗余力歇斯底里反对鲁迅的,却是鲁迅死后引起的轰动,在思想意识方面,她是站在鲁迅的对立面的,所以她把死后的鲁迅想象成了一个巨大的敌人,而自己则是勇敢的英雄,于是她一次一次宛如堂吉诃德般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大家指责她,她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理解的英雄。大家不理她,她又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英雄。 堂吉诃德战风车 参考文献: 孙郁 《被亵渎的鲁迅》 鲁迅 《寡妇主义》 鲁迅 《鲁迅日记》 戚慧 《苏雪林1936年日记中的鲁迅》 杨斌 《从婚姻悲剧中诞生的美的文学》 陈漱渝 《鲁迅论争集: 下卷》 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苏雪林 《新文学研究》 苏雪林 《我论鲁迅》 苏雪林 《绿天》 苏雪林 《苏雪林自传》 苏雪林 《苏雪林日记》 苏雪林 《几个女教育家的速写像》 叶圣陶 《相融以沫》 耿云志 《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赵丽霞 《送给鲁迅的书·苏雪林的》

民国才女苏雪林,为何用大半生来 ... 鲁迅?深度探析其反鲁根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2.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3.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4.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5. 曾暴打黄金荣的"民国公子"卢筱嘉,后来结局如何?

    1920年的某晚,彼时的上海滩法国巡捕房华人督查探长,「”通吃”江湖的上海滩大佬黄金荣,正在他为情人露兰春搭建的「”共舞台”里悠闲看戏。却不料突然一队士兵闹哄哄闯入,当场把黄金荣捆了塞车里,直接押到了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的公馆里。满头雾水的黄金荣,在何公馆地牢里活活关了两天,接着又被拉了出来。然后当着何丰林的面,一个暴怒的公子哥当场啪啪甩了黄金荣两个耳光,外加一声怒喝:「”这是老子还你的”。跺一脚上海

  6. 顾维钧小传:还我山东的民国第一外交官,被国共两党通缉的战犯

    顾维钧小传:还我山东的民国第一外交官,被国共两党通缉的战犯国庆期间热播《外交风云》,全景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开创中国外交事业的杰出贡献。

  7.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8. 许广平:鲁迅的伴侣,拒绝原配的合葬要求,而自己遗愿是不留骨灰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鲁迅1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广州高第许氏,被称作为「”近代广州第一家族”。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曾任浙江巡抚,是清末股肱之臣。祖父到父亲时家道中落;母亲是商人的女儿,能作诗词。出生后的第三天,父亲在宴会上玩「”碰杯为婚”,酩酊大醉的父亲糊里糊涂地将许广平指给了一家姓马的劣绅。由于该户人

  9. 神仙都长什么样?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俊道骨仙风,有的丑陋吓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古人最初把神仙想象为一位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不食人间烟火,还可以乘云驾气、御龙飞天的完美神人形象。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死不但是修炼方士的追求,更是古代帝王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东汉中叶,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于蜀地鹤鸣山修炼,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并授诸品经箓、

  10.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随机推荐

  1. 诋毁和迫害犹太教的开始

    为了争取更多的犹太人脱离犹太教,改奉基督教,同时也为了讨好罗马统治者,便竭力诋毁和攻击犹太教,为大肆迫害犹太教制造舆论。因此招致正统犹太人的不满和嫉恨。彼拉多本想释放耶稣,却遭到犹太人的坚决反对。首先,基督教采取措施与犹太教拉开距离,以便降低犹太教的合法性。三五七年,又下令皈依犹太教者和从事皈依活动的人均处以...,并没收财产。四二五年又宣布彻底废除犹太族长制和犹太教公会。

  2. 王莽真是个"穿越人"?

    如果说古代真的有穿越者,那王莽一定是嫌疑最大的那个人。自从王莽改制以来,历代史学家对王莽的争议就不绝于耳。有人说他是富有远见的改革家,也有人说他是充满了现代思维的穿越者。

  3. 游骑无归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óujìwúguī【解释】游骑:离队的骑兵。离队的骑兵,无处可归。比喻离了根本,得不到归宿。【出处】宋《二程遗书·遗书七》:“只务观物理,汛然正如游骑无所归也。”【例子】文公分致知格物为先知,诚意正心为后行,故有游骑无归之虑。(明·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十二引王畿《答吴悟斋》)【相关】百度“游骑无归”

  4. 斯洛伐克研究所

    斯洛伐克研究所是斯洛伐克图书、报纸、期刊、照片、绘画和其他斯洛伐克文化物品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位于克利夫兰东南侧的Buckeye路10510号的St.AndrewSvoradAbbey。成立于1952年,该研究所图书馆的主要部分起源于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四名斯洛伐克知识分子从马蒂卡斯洛文斯卡(发音为“Mahteet'-saSlowven'-ska”)——斯洛伐克艺术和科学研究所,于1936年

  5. 唐甄的主要观点 怎么评价唐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唐甄的主要观点都有哪些。唐甄的主要观点政治主张>第一,封建君主没有推行富民政策,而实行的是忘民、虐发、害民之政,因而“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怎么评价唐甄>唐甄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唐甄的民本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唐甄思想深处,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唐甄提出的为君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的思想圈子。

  6. 顾影弄姿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gùyǐngnòngzī【解释】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例子】相貌其实平常,然而顾影弄姿,自以为倾国倾城;且以有异性之追求为乐事。(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相关】百度“顾影弄姿”

  7. 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的丈夫 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家骝简介

    袁家骝,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之子,妻吴健雄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同年8月的一天下午,在学生会主席Victor杨的引荐下,吴健雄见到了袁家骝先生。他带吴健雄参观了物理系,会见了系主任柏基这位为柏克莱成为美国物理重镇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从此打消了吴健雄东去密西根大学的计划,两人成了同学。>美籍华人、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先生,于2003年2月11日下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1岁。

  8. 胸字结尾的成语

    胸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 胸 ”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 胸 ”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顿足捶胸——用脚跺地,以拳捶胸。...

  9. 最浪漫的求婚宣言之用爱打动她的心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出口成章,但爱她的心会让你在求婚时变成诗人。最浪漫的求婚宣言之用爱打动她的心,希望大家能用得着!温情撒娇情深款款的看着她的眼睛,用最温柔的话语,轻轻的鼻息,带着信誓旦旦的口气,说出,做我的家人吧,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此生不再分开,好么,直接融化她内心的最深处。

  10. 曹操的头痛病,放在今天的医疗条件下,究竟能否治愈

    如果再给曹操十年,他可能统一华夏,归政于汉献帝,提前结束三国纷争。那么,曹操头痛病使用现代,有可能治好吗?其实放在医疗高度发达的现代,曹操的头痛病也治不好,依据演义及《三国志》分析如下,得出三个原因。其一,曹操为统一天下,积劳成疾,引起的头痛病。曹操一生中打过的战,比别人吃过的米都多,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才统一大半天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