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静琳(山自高 谷自深)

静琳七岁时,就投奔一个僧人出了家,僧人每天只带他下地耕作,不给他传授佛法,静琳很失望。他自言自语道: “他连这种俗事都不能舍弃,和俗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静琳于是又从其他法师学法。 >周武帝灭佛法,静琳也被迫还俗。隋时,静琳又跟灵猛法师听道。此后,静琳南游樊邓(湖北鄂城),在那里受了大戒。接着,他又从觉法师听十地,向炬法师学《华严》、《楞伽》诸经。静琳学法的足迹,遍及中原大地的名山大川。静琳对所学佛经,皆能悟通其理,并且能给佛典以新的解释,而又合情合理,深受众人赞叹。因此,众人常常请他登席讲法。 >在蒲晋(山西蒲城),有两个名德显赫的高僧,一个叫道逊,另一个叫道顺。静琳游学到蒲晋,两位大德挽留静琳,让他为僧众讲十地经。静琳在这里讲了几年,听讲者为静琳的精彩宣讲所折服,可静琳却心生烦躁,感到心中不安。静琳离开法座,回到住处抚胸自省: >“佛法本来是救人于尘世的痛苦和烦扰之中的,现在我却疲于奔走,到处节外生枝。大道崇尚虚静通化,我现在却这样执着于此,没有一点灵活。这样下去怎么可以呢?” >静琳因此放弃讲法,转而专修禅定。 >起初,静琳修习“不净念处”法。但静琳又觉得它过于琐屑,让人思虑太多,有违虚静。于是,静琳又开始修炼大乘佛教的“无碍观”法,即悟世界之空性的法。 >静琳习禅,收获很大。他每悟得一种妙法,就潜心修炼十年,以便通晓这种法门的所有知识。静琳还根据自己的体悟,更新了许多习禅方式。最后做到了断绝对财物、衣食和感情的欲望。 >为进一步修法,静琳隐入了白鹿山。山中人迹罕至,野兽横行。更艰苦的是,山里没有粮食和可以食用的野菜。静琳独修炼却粒之法,一粒半也不吃。就这样,静琳在高山峻岭中刻苦修道,任性而为。经过几年修炼后,静琳觉得出现了昏睡之欲,每一入定就想睡去,一睡就是几天,静琳为此感到心中不安。修禅定本是为了舍去一切欲念,获得清静的大自在,现在睡欲难去,如何得道?静琳为此登上悬崖之顶,向下一望,但见谷深千仞。峭壁上长出一棵弯曲的树,临于深谷之上。静琳用草垫在树上,然后在上面打坐,默默念佛,逐渐克服对死的恐惧,专心体悟佛界的圣境。最终,静琳克服了昏睡欲,获得深定。 >后来,静琳听说泰山有灵异之景出现,就前去寻求。到了泰山,静琳看到明亮的火炬在山顶上闪闪烁。静琳就从下面向点着火炬的地方爬去,火炬看似很近,可爬起来却总也到不了。静琳爬了一天,才看到有五六个尼姑在那里讲道。尼姑们身着鲜艳的服装,头上放着五彩的光,身上散发着一种奇异的香气。静琳走上前去,正要和她们一同探讨修炼境。一眨眼间,众尼姑突然消失,踪迹皆无。静琳很遗憾,惆怅了很久。片刻,他又忽然醒悟,这难道不就是佛法的至理,佛法讲一切皆空,不就是刚才所演示的吗?那群尼姑,一定是仙人派来引导自己的。静琳于是对天施礼: >“弟子感谢我佛慈悲,使我悟得佛法正理。” >静琳下了泰山,进入关中(函谷关内一带),遇到昙迁法师讲摄论。静琳前去听讲,他所讲的内容,静琳早已了然于心,虽然静琳没有读过摄论。静琳接着又听了几个讲席,感觉和听昙迁的一样。静琳知道,自己悟得正法后,已自然通晓一切经典。 >隋文帝隋仁寿四年,文帝传旨让把舍利送到华原石门山的神德寺。静琳便定居在那里,静心修炼,功德圆满后,他的名声传遍了京城。 >隋大业(炀帝年号)三年,炀帝传旨,召静琳入都设道场,静琳到了东都洛阳。当时,众僧都拥戴齐王暕。由于静琳学识广博,道法精深,齐王常向静琳咨疑问道。最后,齐王又把静琳请到王府,拜静琳为师,念佛守戒。 >朝中的大臣苏蔓,佛门的杰出人物道雄、道华、道献、明则等都向静琳学法,一时间,静琳英名又传。 >襄阳(现湖北襄阳)的洪哲,德高望重,风骨绰然。他听到了静琳的名声后,特地前来请教。一见面,洪哲劈头便问: >“心怀大道者,应该用心于哪一种功业呢?” >静琳见他词锋敏锐,就用事理来暗喻他: >“山自高,谷自深,其中有什么意义吗?” >洪哲说: >“山高谷深,自然形成,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如果如来说应该将山谷用土填平,让它和山一祥高,那么山就一定高了吗?”静琳反问 >洪哲马上深施一礼,喜不自禁: >“谢法师为弟子开悟。” >静琳为洪哲开悟一事,很快就传播开来。因为静琳传法有方,前来投奔的人摩肩接踵。静琳心怀广大慈悲,度人度己,为此不辞劳苦,不避危险。 >有一个名叫李好德的通事舍人,曾在洛阳跟随静琳受业。后来到天门做官,却因不善俗务,逃官山中。琳得知此事后,让弟子去度李好德出家。按当时的法律,李好德的罪过要受大辟( ... )的刑罚,与其有关者,要连坐。有嫉妒李好德的人,最终使李好德受了极刑。静琳因为收藏罪犯,被逮捕入狱。静琳在狱中大义凛然,并不避讳自己收留李好德一事。审察案子的官为静琳的度人舍己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就放了静琳。 >在静琳讲法的讲舍中,三个俗士想去谋害一个怨敌。三人前去行刺,其中一个人中途反悔。回到讲舍后,跟静琳受戒出家。过去了很长时间,这事好象是被人淡忘了。忽然有一天,这个人一下子昏死过去,心口仍是热。过了很长时间,他才醒来,这时他的那两个同谋和那个怨敌勾结起来,告他谋 ... 的事。王府派人把这个人抓走。受戒者说静琳可以为他做证,王派人把静琳带来做证。此时,王却感知到静琳正处在天上的金粟世界中,为受戒做了证。王感知此后,把此人放了。 >佛经虽然有严格的戒律,但佛法传入中国后,这些戒律并没有原样执行。静琳想遍游佛寺法门,把戒律传遍寺宇。他把此事上奏炀帝,炀帝传旨,让他巡检各地,并派使者先去传达朝庭的书信。静琳走了几个地方后,天下盗贼蜂起,中原战争不止。静琳只得回到南阳。 >唐武德(唐高祖年号)三年,正平公李安远,上奏朝庭,提议弘扬佛法,以使百姓有所信仰。高祖因此传旨,召静琳前去弘法。 >当时,出家之僧和在家的居士,前来学法者众多。静琳将佛法删繁就简,以中论为根本,以维摩起信为参考,屡开讲席,受益的人非常多。夜间,静琳带领僧众念经修炼。他让修炼要自悟其心,这样才能获得至道。 >任城王、太妃、安平公主等许多皇亲国戚,请求静琳前往其宅第,为他们讲法授戒。国子祭酒和士部尚书等,则向静琳发誓,他们要永远做佛家的弟子。 >静琳在贞观十四年突然得了病。 十月二十六日早晨 ,静琳的病更加严重。有个叫法常的沙门,久已闻名京师,和静琳关系很好。这天早晨,他特地来探望静琳,静琳向他道生死之别: >“我对生命不再留恋,想这一生,我修习佛法,不算是无功。这个世界也和人的生命一样,随缘的集散而或有或无,终非是不变的东西,因此也没有什值得留恋的。只有那西方的圣境,永远是那么清明澄静,永远不会受到兹扰。那才是我所追求的。” >又有前来求静琳看病的,静琳答到: >“我因我的病痛而怜悯你和其它众生的病痛。” >静琳说到此处,泪流不止。于是他召集全部的僧众和门人嘱咐他们说: >“脱离生死轮回的道路是漫长的,用心修持,就离道不远了。你们应当自敬自重,不要让俗事和情累给遮蔽了。” >说完,静琳向右侧卧,过了一会儿,就走了,终年七十六岁。 >等到焚化那天,静琳的神气才散尽,面色鲜艳如初。把尸骨在终南山至相寺焚烧后,身体化尽,只有舌头还在。再用火焚烧,舌头的颜色更加鲜艳。 >静琳的弟子一共四十多人,在静琳生前,他们听其授道。现在静琳死了,也没有再让他们敬仰的人了。众弟子告诉所有和静琳交往的人,他们要收集静琳生前的遗物。他们一共收到静琳着《大乘之义》四万多卷。众弟子为经义建造了一个木塔,里面放有千粒舍利。塔高五丈,在上面加以雕饰。木塔建成后,从里向外放射光芒,好象是在报答法师生前施与众生的恩德。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静琳(山自高 谷自深)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天有公道

    一次,袁中郎同客人聚会,谈到自家小儿生病被庸医治坏。>袁中郎应声答道:“谁说没公道,这好比大家都纷纷慰劳从前线凯旋而归的军队。对任何一个...人多的官兵,都得称颂他的功劳高。”

  2. 玉米饼这样吃,加它拌一拌,金黄松软,奶香浓郁,好吃又健康

    玉米作为粗粮主食,对身体的好处非常多。除了新鲜玉米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玉米面还亚油酸,能使人体胆固醇水平降低,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如果不喜欢甜口的面食,可以将白糖和奶粉去掉,在面糊中加适量的盐即可。所需食材玉米面200克、面粉80克、奶粉20克、白糖10克、酵母粉3克、鸡蛋2个,水适量做法步骤第一步:将所有的粉类混合筛入盆中,将鸡蛋磕入盆中,然后再慢慢地加入适量的水,开始搅拌。

  3. 梦见水结冰 梦见水结冰什么意思

    梦见水结冰是什么意思?梦见水结冰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水结冰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在水结冰,表示与家人的关系非常融恰。妻子梦见河水结冰,是好事,表示丈夫努力工作,家庭幸福,富裕安乐,生活将越来越好。学生梦见河水结冰,预示近期会成为老师重点关照的对象,考试成绩优异。商人梦见河水结冰,预示生意会得到客户或顾客的关注,生意兴隆。

  4. 家居风水学:厕所风水_风水知识

    古时候厕所卫生较差有臭气,所以不可在风头。现代化厕所卫生较好,所以位置不受拘束。厕所之马桶坐向是没有规定方向,方便使用为塬则。厕所门不可与灶位正冲,家中主妇不安,可做屏风改善。厕所门不可与卧室门正冲相对正冲,主住者多病。厕所门不可冲金库,容易耗财。厕所最好安在住家白虎为佳。厕所不要设在神位背后,尤其马桶不可在神位后。

  5. ... 读书的故事:不动笔墨不看书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6. 高僧慧远与石门涧的故事——求雨

    太元九年,江州大旱,自早稻播下后,一直到六月底,老天爷硬是未下过一滴雨,那热烘烘的太阳,就象一团火挂在天空,烤得大地“嗤嗤”冒烟。江州老百姓倍受煎熬,心急如焚,悲怆地仰望青天,老天爷啊,你为什么不发发善心,救救苦海中的黎民百姓。现在天灾人祸,天不作美,严重的干旱,使江州老百姓连一点可吃的草根都挖尽了,真是度日如年,嗷嗷待哺。

  7. 群兽过河

    群兽过河只劫国有座大树林,其中住着很多鸟兽。有次树林起了大火,只剩下一个缺口可以逃生,偏偏有条河阻隔了去路,野兽们逃至此已走投无路了。这时,有只大鹿用前脚跨过河,将身体趴在两岸间,让众兽踩着它的身体过河。大鹿身上的皮肉都被踩烂,但为了救大家,依旧忍着痛苦,直到最后一只野兔过去之后,背脊早已不堪承受的鹿才放下心来,四脚一松,坠河而死。

  8. 梦见马和牛

    周公解梦梦见马和牛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马和牛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重纰貤缪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óngpīyímiù【解释】指谬误重出。【出处】语本《文选·左思〈魏都赋〉》:“兼重悂以胣缪。”李善注:“言既重其悂,而又累其缪也。”【例子】民族主义之与宗法社会固非一事,则言宗法社会之得失,非吾所注意也。然今者重纰貤缪之说,实自此始。章炳麟《〈社会通铨〉商兑》【相关】百度“重纰貤缪”

  10. 惊慌失措的意思 | 成语大全

    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