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3)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 释果平 改写古拉长老的故事 ②不得已,心怀惭愧的古拉将自己的状态向佛陀作了陈白。为了对治古拉的贪欲习气,佛陀于是叫他修不净观,认为如果修行者内心能真正生起对不净身体的如实了悟,就不会受外表假相的欺骗产生对异性身体的欲望与执着。古拉听从佛陀教授,一个人来到尸陀林修习禅观。在尸陀林处,古拉看到一具具被野兽啃噬得面目全非,残缺不全的尸体时,不由恐惧恶心,一阵呕吐。这时,一阵风吹来,尸体的 ... 臭味更让古拉的肠胃猛地痉挛收缩,忍不住又是一阵翻肠倒肚。这样剧烈折腾以后,古拉内心除了对尸体的恐怖厌恶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往日内心的种种贪爱似乎被他的这阵呕吐都倒了出来。加上尸陀林的阴森惨败,臭秽不净,让古拉不愿再多待下去,于是他急急地离开了尸陀林。原以为贪念已经除灭的古拉回到精舍后才发现,自己内心的隐患根本没有被除去。那天,只是因为面对残尸,面对恶臭,贪欲暂时得以压抑而已。现在,当他面对修饰打扮得艳丽的净相时,又不觉欲念萌动。无奈的古拉只得再一次来到佛陀的禅室,向佛陀发露自己内心的隐私。佛陀于是再叫他到尸陀林去,并且叮嘱他务必要取得种种不净相以助修观。古拉依教又来到尸陀林。这时,他看到尸陀林中扔了一具新死的青年女子的尸体。女尸面目娇好,身段修长。眼前的女尸犹如一位熟睡的美人,贪念生起的古拉正要强制自己逃离女尸时,却见佛陀突然莅临空中,对古拉说:“古拉,要想根除心中欲爱,依此女尸作如理禅观吧。”说完,佛陀就运用神通,只见这具完整的女尸便开始快速腐烂,让古拉亲眼目睹了尸体胖胀、青淤、血涂、脓烂、生蛆……一系列不净的过程。取得不净相的古拉依之修观,并思维不论男女老幼,不都与这具女尸一样,最终将坏烂无余,无一可爱。于是古拉不分昼夜地修习不净观,随着禅观的深入,古拉进入到初禅的境界,他再将此不净的观想扩大遍于一切众生,最后古拉终于断除执着证得圣果。《长老偈》◇ 邓殿臣 译五十七 第二位棚居长老偈小传:是安加纳瓦尼耶长老的另一位朋友。他也住于一个草棚之中,只是这草棚已甚破旧,僧总想翻修一下。因心念中有翻修草棚一事之干扰,影响了禅定。天神为使僧不再分心,向他说了此偈。僧听后很受感动,专心正念,修得正果。想到天神的帮助,又重复了那首偈陀。 偈陀57此棚已破旧,僧欲建新棚;此欲快破除,棚新必苦生。五十八 华美禅房长老偈小传:名Ramaniyakutika,意为“华美禅房”。是安加纳瓦尼耶长老的另一位朋友(见第55偈),住锡在跋只国一所华美的禅房中。僧不执着,戒行严谨;因心境、环境悉皆美妙,不久便修成罗汉。禅房之华美引得人们前来参观。一天,一群妇女到来,她们心想;“此房既美,住锡其中的僧人必迷恋美色。”于是对他说:“长老,禅房甚美,我们亦甚美;我们都还年轻……”,僧闻听此言,以此偈回答了她们。偈陀58禅房诚然美,施者亦虔诚。少女之于我,无干亦无用。有人需汝等,汝等往彼行。江得那长老的故事江得那出生于舍卫城的富贵家庭,由于其善根深厚,生活富足的他并不贪恋世俗法。有一次,佛陀到舍卫城讲法,江得那听法后便证得预流果。虽然江得那不好乐世欲,但在其父母的强烈要求下,他只得随老人意愿婚娶。婚后,江得那得一儿子,由于出家之念未灭,于是他再次向家人提出希望为僧,并竭力说出种种理由要求出家。家人见江得那出家之心已定,无法再勉强他过居家生活,最后只得同意了江得那的出家要求。出家后,江得那受取业处后,为防家人到寺扰乱自己的修学,呈白佛陀后,他便与一位同参悄悄地到了一个离家较远的森林中禅观静修。这天,江得那决定到舍卫城去谒见佛陀,以汇报自己近来的修学情况。快到舍卫城时,由于已经天黑,他便决定在路边的尸陀林过夜,等天亮以后再去见佛。哪知,江得那的行踪被认识他的人看见了,并很快透露给了他的家人。第二天,天刚亮,江得那正准备收起卧具起程,便看见他过去的妻子抱了儿子,由佣人服侍着坐车急急赶来。只见故妻浓妆艳抹,穿着靓丽,身上戴满装饰,珠光宝气地来到江得那身边。放下儿子便向江得那哭诉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又泪流满面地说自从丈夫走后,她是如何地茶饭不思,一个人是如何辛苦地抚养儿子,如何勤劳地孝敬公婆,接下来她便想诱说江得那还俗回家。江得那一见打扮妖艳的故妻,便立即提起正念,摄心不动,并将眼前美妇想成是魔罗布设的陷阱,依此正念修观,他很快对两目含情,充满挑逗的故妻心生腻烦,随着进一步的禅观,江得那当下证得阿罗汉果。证果的江得那立即上升虚空,然后安住空中对下面惊愕不已的故妻宣说佛法。故妻听法后,深受教育,决心皈依作一名居士。江得那度妻后便去拜见佛陀,他向佛陀汇报完自己的修学,以及自己证果的经过。佛陀听后很高兴,于是对其他弟子说:“像江得那这样信根坚固的弟子,任何违缘都不能左右他的道心,不但如此,他还能依违缘而成就。”见完佛陀,江得那便又回到自己住的森林,林中同参见江得那面目清亮,目光炯炯,便问他是否已经证道。江得那便将途中遇妻,自己禅修证悟的事告诉了同参。同参听后大为感动,决定加倍努力以期自己也能尽快悟入圣流。《长老偈》◇ 邓殿臣 译五十九 憍萨罗住长老偈小传:名Kosalavihari,意为“憍萨罗住者”,是安加纳瓦尼耶长老的另一位朋友(见第55偈)。居于林中,由憍萨罗国某居士供养,故名。居士见他住在树下,便为他搭了一间草棚,僧在棚中修成罗汉。偈陀59虔诚出家来,林居住茅棚;精进不放逸,烦恼清除净。智慧得圆满,遍知誓愿成。六十 悉沃利长老偈小传:名Sivali,其母Suppavasa自受孕之日起,家族便享财运;田地里粮食增产,粮仓之谷取之不尽,虽施舍布施后亦不减少。其在胎中七年之久,分娩时母难产。丈夫惟恐妻子会因此丧命,便去向佛禀报,表示愿在妻子去世之前供一次大斋。待他回家,儿子已经产下,取名“悉沃利”。婴儿十分聪敏,满七日时,舍利弗对他说;“你出生受了这般痛苦,所以你应出家修道。”于是征得家长同意,把婴儿抱到寺中。为他剃发时,叫他观发爪之不净,第一缕头发剃落时得预流果,第二缕剃落时得一来果,第三缕剃落时得不还果;发剃完时便成罗汉。自悉沃利加入僧团之后,僧众的供养更加充盈丰盛。佛称誉他为“应供第一”。偈陀60为得真利益,出家来修行;志愿终实现,已经得三明。九慢七随眠,皆已断除净,更得罗汉果,解脱事已成。拘摩罗迦叶长老的故事拘摩罗迦叶是王舍城人,他的母亲是王舍城一位长老的女儿。其母幼年时曾向家人请求出家,但因父母不舍未允。其母成年后婚配,但她的出离之心反倒愈来愈强烈,最后向丈夫提出自己渴望出家修道的愿望。丈夫见其出家之志坚固,也不好再勉强留她居家,便同意了她的要求,送她到尼寺剃度。那知拘摩罗迦叶的母亲此时已有身孕,因她本人并不知道此事,寺庙尼众也都未察觉,所以她的出家仪式很顺利地举行了。出家以后,尼众们才看出她日渐隆起的肚子,有的比丘尼以为她破了戒,于是以此事白佛。提婆达多得知此事后,认为一定是拘摩罗迦叶的母亲与人行了不净行,提出应马上勒令她还俗。但佛陀并未理睬提婆达多的决断,而是按照僧团规矩,派出律师优波离出面审理此事。优波离来到尼众寺庙,在大爱道等上座比丘尼的帮助下,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到拘摩罗迦叶母亲出家以前已经受孕的事实,于是回禀佛陀判她无罪。也因为这个缘故,佛陀制定出家女众在成为正式比丘尼前应受持两年正学女戒。足月后,婴儿顺利地生产下来,是一个相貌可爱的男婴。不久,婴儿便被得知此事的波斯匿王收为义子,并令人将婴孩带回宫中抚养,取名为迦叶。又因为孩子是被养于宫中,人们便叫他“王子迦叶”。拘摩罗迦叶在王宫中渐渐长大,由于亲见波斯匿王对佛陀的信心,使他从小也对三宝充满敬仰。于是他便向义父波斯匿王提出希望随佛出家的愿望,国王见拘摩罗迦叶修道的意志坚定,便同意了他的要求。出家后的拘摩罗迦叶每日精勤修习禅观,希望能早日证果。拘摩罗迦叶出家的事也被大梵天知道了。因为拘摩罗迦叶在过去生中曾与大梵天是道友,他们在一起同修过止观,有宿世情谊。大梵天见拘摩罗迦叶急于证圣果,便有心想帮助他。为使拘摩罗迦叶能尽快得道。这天,大梵天便下降来到拘摩罗迦叶的禅室,教他以十五个明悟人生实相的甚深问题问佛,并说如果能依照佛陀对这十五个问题的回答修行,一定会很快证果。第二天,拘摩罗迦叶来到佛陀精舍,将大梵天教的十五个问题请教佛陀,佛陀圆满透彻地回答了这十五个问题。回到自己禅室后,拘摩罗迦叶依照佛陀的回答修行,很快就证了阿罗汉果。《长老偈》◇ 邓殿臣 译六十一 瓦帕长老偈小传:名Vappa,五比丘之一。迦毗罗卫城名医Vasetthi婆罗门之子。悉达多王子出家后,瓦帕也同憍陈如等婆罗门子一起出家修道。王子苦行6年,得道成佛,到鹿野苑初转 ... ,为五比丘说法,5日后,瓦帕便成罗汉。这时回想起佛之圣德,又想到自己曾对佛无礼,悔恨不已,说了此偈。偈陀61明者见明者,亦可见无明。无明不见明,亦不见无明。六十二 瓦吉子长老偈小传:名Vajjiputta,本是一位大臣之子。佛到吠舍离时见佛尊严,心生敬仰,从佛出家,到城郊静修。时城中举行某种庆典,歌舞音乐之声传入林中,使僧迷恋,乃至想放弃业处。天神归劝,才又趋向正道。如此终于修成罗汉。偈陀62被弃之于林,一根干柴棒;我在林独居,亦似此柴棒。人若仰慕我,似畜慕天堂。开示尼众的难达克长老的故事 ①难达克长老出生于舍卫城的平民家庭。在他小的时候,即常常冥思生死问题,却未得到圆满解答。成人后难达克随顺习俗婚娶成家。这天,佛陀带弟子游化到舍卫城讲法,难达克也随其他信众一起前往听法。当佛陀讲到众生因十二因缘而流转轮回,生死不休时,难达克横梗于心的生死疑团终于得以解开。法会上,佛陀对现实人生的透彻解析让难达克大为感动,认为生成为人倘若无法了知自己生从何来死从何去,那实在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听法后,难达克便想,自己既然已经明白生死轮回之缘由,若不进一步修法以求解脱的话,那神圣的大道于我又有多大的利益呢?于是他向家人提出要出家修行,他的妻子虽百般阻挠,但决心已定的难达克还是离开了家。出家后,由于对生死轮回的怖畏,难达克勤苦地修学正法。他每天都沉浸在对十二因缘法的观想上,随着禅修功夫的纯熟,他终于证得悉地。证果后,难达克仍然勤于对法义的思维。由于对法义的精熟,致使他说法善巧,辩才无碍,很多人都因难达克观机逗教的娴熟教化而悟理入道。在一个布萨日,按照佛制,僧团要派出一位上座比丘到比丘尼的住处对她们进行教化。这天,难达克上座被僧团差出去完成这个任务。难达克长老受差来到五百比丘尼的住处。由于他善解法义,便以种种善妙比喻阐明苦谛、苦因谛(集谛)、灭苦因谛(灭谛)、圣道谛的精微道理。一向深奥难懂的四圣谛法经过难达克上座深入浅出的讲解,比丘尼们一下子便明白理解了。看到比丘尼们高涨的听法兴致,难达克长老又将三十七道品的法义如法如理地宣示给比丘尼们听。这些甚深法义经过难达克长老雄辩无误的解说,据说,当下就令听法的五百比丘尼同时证得圣果。对于难达克长老对僧团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他能有针对性的,有次第性的,用风趣善巧的语言耐心教化僧团中的女性成员,佛陀很是赞赏,于是称誉难达克长老为“开示尼众第一僧”。《长老偈》◇ 邓殿臣 译六十三 帕克长老偈小传:名Pakkha,生于天臂城释迦族,幼年时因风湿病致使一腿瘫痪,故名(“pakkha”意为“偏瘫”),治愈后其名未改。见佛回故里显神通心生敬仰,出家到林中修业处。一天入村乞食,在一树下小息时,见一鹰衔一片肉飞行,另一只在后追赶;二鹰相争,肉片掉落,被第三只鹰捉起,却又引得另外一只鹰上来争夺。僧见此情景悟出了道理:一切财产、名利,皆如此肉片一般,会引起争斗、 ... ,造成痛苦。唯有出家修道,才能断贪证果。他边行边思,斋后午休时便证为罗汉。偈陀63死者因贪欲,轮回多苦凄。当办我已办,当依我已依。禅观多喜悦,得达安乐地。六十四 维摩勒憍陈如长老偈小传:名Vimalakondanna。瓶沙王青年时曾乔装打扮,到吠舍离去会美妓庵婆巴利与她过夜,妓受孕。王讲明自己身份,赠她财物,离她而去。庵婆得子,名维摩勒憍陈如。长至成人,随佛出家修为罗汉。此偈以比喻说明自己已证得罗汉果位。偈陀64父持白旗者,母以树为名。旗已被粉碎,大旗被战胜。①①此处的“旗”有不同隐义,指王家血统;指佛法——证道者的旗帜;指愚钝者的傲慢。开示尼众的难达克长老的故事 ②这一天,难达克长老像往常一样着衣持钵,威仪行止,外出行乞,在路上他意外地遇到了原来的妻子。故妻一见庄严稳重的难达克,既惊讶又高兴。她于是急急来到难达克长老身边,用柔美细腻的声音对他讲起他们过去生活的甜蜜,想用回忆往昔她和丈夫在一起的种种欢乐幸福事来引诱难达克。难达克长老静静地听着,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好像故妻在讲别人的事一样。故妻见难达克听到这些仍然平静无动,并有想要离开的意思,便又对难达克长老说起亲戚朋友们的现状。她说难达克的亲戚朋友现在个个都很发达,那里像出家的难达克这样衣衫简朴,形容清瘦。她并且还说亲朋们都很想念难达克,希望他能离开僧团,还俗回家享受俗世欲乐。故妻说完,见难达克听后还是无动于衷,便又作出种种媚态,向难达克说出种种软绵细语,希望勾起难达克对她的往日情怀。难达克长老见故妻为诱惑自己使出的种种伎俩,不由心生悲愍。于是对故妻说:“我现在已是修行有成的行者。在我看来,美艳的身体只是盛装屎尿的臭皮囊,身上的九个疮孔,无时无刻不在向外流出秽物。透彻地了悟这一切实相后,我对自己的身体尚且没有半点的执爱,更何况对于他人的身体呢。我是修学正法的出家弟子,通过禅观早已放弃了世俗的欲念。在我眼里,天堂的快乐尚且不值得我留恋,更何况人世间短暂而有限的欢乐呢。只有愚痴无智慧的人,才会内心充满邪念,不知道一切世间欲乐只是魔罗布下的陷阱,而沉湎其中。有智慧的人绝不会受世欲的染污。通过正法的修学,已断尽贪嗔烦恼的圣人,他的无明既已消除,自然的,一切烦恼也已被他斩断,如果有人对这样的佛弟子施设世欲的陷阱,那只是枉然用心而已。”故妻听完难达克长老的开示,不由羞愧难当,默默地看着难达克长老举止安详地托钵而去。《长老偈》◇ 邓殿臣 译六十五 乌凯帕卡札瓦洽长老偈小传:舍卫城婆罗门种,听佛说法心生敬仰而出家,住于憍萨罗国某村。某一天有一比丘来村说法,僧听后未能分清经、律、论的区别,请教舍利弗后才得明白。修观,成罗汉。一次外出弘法时说了此偈。偈陀65本僧乌凯帕,积年学佛法:记忆头脑中,此法甚伟大。以其喜乐旨,开示诸俗家。六十六 梅凯亚长老偈小传:迦毗罗卫城释迦种。青年时出家,侍佛。佛在Jalika游化时,僧在Kipillika河边一美丽的芒果园住。佛提醒他住地不宜,三令五申,僧执意不听。僧在林中坐禅时难以入静。后来遵佛嘱修观,才成罗汉。此偈说明了他担任佛之侍者时的情形。偈陀66世尊称大雄,无法不精通。向我说开示,使我得三明。在佛身边住,教诲可常听。六十七 听一法长老偈小传:名Ekadhammasavaniya,意为“听一法”。其父为Setavya城一位长者,佛来此城的Sinsapa林住时去拜见佛陀,佛向他说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诸语,他顿悟“无常”之理。随佛出家,修观证得罗汉果位。因仅听一法而悟道,故人称“听一法长老”。此为僧得果后所说一偈。偈陀67烦恼已葬尽,诸贪已除清;生死轮回止,今后无再生。叩骨者弥格悉拉长老的故事这弥格悉拉长老出生于憍萨罗国婆罗门种姓。弥格悉拉在青年时期好学无厌,遍访明师后学得婆罗门的诸明技艺。特别是他能够用手指叩击死者的头骨,便能了知死者往生于何处,其所说处无一不准,哪怕是已经死去三年的头骨,只要经过弥格悉拉的手指叩击,也能说出死者的往生去处。因弥格悉拉的这一特殊本事,信从、供养他的人很多。他在憍萨罗国的名声也是妇孺皆知。后弥格悉拉从外道出家,并习学了种种咒术,如果请他施咒也灵验异常。这使憍萨罗国的信众只要家里有事便请弥格悉拉来作法事,致使他一年四季的上好供养不断,人们视他为活神仙。弥格悉拉学完了外道师父的所有技能后,决定四处周游以显示自己的不凡。这天,他来到了王舍城,因早已听闻佛陀大名,便入精舍谒见佛陀。弥格悉拉向佛陀讲述了自己的法术,并问佛陀是否也具有此本事。佛陀微笑着,并不作答,而是叫人取来一死者的头骨,交与弥格悉拉让他说出死者现今往生何处。弥格悉拉接过头骨,熟练地用手指叩击着头骨,但他却无法知道死者的去处。这块骨头与别的头骨并无两样啊,我为什么无法对它作出判断呢?弥格悉拉不由暗暗想到。他在手中左右把弄着头骨,在头骨的每一部位都用手指仔细地叩击着,但令弥格悉拉失望的是头骨没有给他提供一点他所需要的信息。这可是弥格悉拉从未遇到过的事啊,今天到底怎么了?弥格悉拉不由急出一身汗来。但我绝不能在异师前现丑,弥格悉拉定了定神,用手指再将那块头骨又遍敲了一次,但还是无法得知死者的半点信息。最后弥格悉拉不得不将这块让他现相出丑的头骨递还给佛陀,并老实地回答:“世尊,我遇到了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这是怎样的一块头骨,我竟然无法知道这位死者现今往生何处。”看着一脸无奈的弥格悉拉,佛陀微笑着对他说:“这是一位涅盘了的阿罗汉的头骨,他已证得无生,不会再到三界来流转,又怎么会有再生的处所呢?所以你无法从头骨中得到他半点信息。”这时,弥格悉拉才知道还有自己没有了知的神圣真理,于是他虔诚地跪在佛前,请求佛陀教授他能分辨阿罗汉死骸的本领。佛陀见弥格悉拉善根已经成熟,便对他说:“要想学到分辨阿罗汉骸骨的本事,必须随我出家,因为此法不外传。”弥格悉拉考虑再三之后,为了学习自己不会的本事,他还是决定放弃外道作装,随佛出家。就这样,出家后的弥格悉拉在佛陀的亲自教化下证得阿罗汉果。《长老偈》◇ 邓殿臣 译六十八 自说长老偈小传:名Ekudaniya,意为“自说”。出身于舍卫城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庭。青年时已是一位学者。佛接受只园精舍时出家林居。一天见佛对坐在近旁修禅的舍利弗说偈:“佛乃大圣人,自有罗汉心……”听后深受启发,回林修行时常说此偈,故人称“自说一偈长老”。不久修成罗汉。一日阿难为检验他的智慧,请他说法,他又重复了此偈。 偈陀68佛乃大圣人,自有罗汉心。住世不放逸,安然且坚稳。心常作观想,从来无苦辛。六十九 车匿长老偈小传:净饭王宫中一奴仆之子,与悉达多太子同日出生;太子出家时为太子驭车。太子成佛回故里时随佛出家。因往时与太子亲近,对佛亦格外仰慕,常对人称:“我佛,我法”等语,心生傲慢,影响了修行。佛入灭后,僧伽遵佛嘱处以“梵杖”,皆不共语,使他震动;遂消除傲气,证得罗汉。此偈称颂了佛之大德。 偈陀69佛以遍知智,开示无上法;我今得见闻,步入涅盘道。佛已除诸轭,此道早通晓。七十 布那长老偈小传:平民家庭出身,青年时曾经商,到舍卫城听佛说法,生信出家,在故乡Sunaparanta地区修持,成罗汉。偈陀70于此戒为首,然则慧为高;人天各界中,戒慧挫烦恼。拉玛尼耶维哈尔长老的故事 ① 这拉玛尼耶维哈尔长老是王舍城一位长者的儿子,因时处青春年壮,所以情欲旺盛,他常常为邻家妇女的美艳而动心,整日妄想纷飞惆怅郁闷。但由于长者家教甚严,不能随欲遂意的拉玛尼耶维哈尔不由为此事而感到异常的苦恼。一天,闲着无事的拉玛尼耶维哈尔正在大街上瞎溜达,突然看到广场上围着很多人。出于好奇,他走近一问,原来是一个偷情的奸夫,被他情妇的丈夫发现后将其扭送官府,现在正受着一班官差的惩罚。只见那位奸夫狼狈地蜷缩一团,随着官差起落的棍棒棰击,他发出一阵阵喊叫声。四周围观的群众有唾 ... 的,有叫好的,有哀叹的。拉玛尼耶维哈尔看到这个场面时,不由得心中一阵阵发紧。原来邪Y在人们心目中是如此的可恶和不净啊。幸亏自己没有莽撞行事,要不下场一定与这个倒霉的小子一样,不但白白遭受官差的责打,而且丢人现眼,让自己的家人都会因之而受连累抬不起头。并且还会“生贪有限之欢,没受无穷之苦。”看来我得断掉邪恶的心念,如果随欲行事,其下场一定与这臭小子无异。但令拉玛尼耶维哈尔难堪的是,每当他看到邻家美妇从自己家门口走过,都会怦然心动,被牵动的心随之妄念难止。每每这时,拉玛尼耶维哈尔便要经历渴望、压抑、无奈、自责等一系列烦恼的折磨。怀揣心结的拉玛尼耶维哈尔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如果再这样痴心妄想下去一定会发狂成为疯子。为了拯救沉溺于痛苦深渊的自己,拉玛尼耶维哈尔决定为自己找一条解脱现前烦乱的出路。这天,拉玛尼耶维哈尔听说佛陀在城外的竹林精舍讲法,心烦意乱的他决定去接受佛陀的开示,以清理一下自己迷乱的现状。那天佛陀讲的恰好是五欲苦患的契机法语,这让听法的拉玛尼耶维哈尔更加自责自己内心的鄙秽,为表示从今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毅然决然地要求披剃出家,以使自己断绝淫欲,一辈子过净梵行的生活。出家后的拉玛尼耶维哈尔开始尚能在自己勇猛心的鼓励下安然寂止,但一段时间后,被强制压迫的内心开始向他发起了猛烈进攻。原以为已被止熄的烦恼心念开始复活,其势头似乎比以前还要强烈。这让拉玛尼耶维哈尔从此无心背诵偈语,更无心禅定经行。每日除了乞食就是倒头昏睡,致使他萎靡消沉,憔悴不堪。《长老偈》◇ 邓殿臣 译七十一 瓦洽巴拉长老偈小传:名Vacchapala,出身于王舍城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庭。拜谒佛时见迦叶之兄弟显神通,心遂生敬仰。出家修观,七日即得六神通,成罗汉。说此偈表明成罗汉并非难事。偈陀71深解缘起法,礼敬梵行僧。老练且成熟,智行皆高崇。此等修行师,涅盘不难成。七十二 阿杜摩长老偈小传:名Atuma。舍卫城长者之子。长大成人时母要为其娶妻,于是加入僧团。母亲又设法使他还俗成家;他为表示出家修道的决心,诵出此偈。说偈时即得神通,在母亲面前升腾上天。不久修成罗汉。成罗汉后又重复了此偈。 偈陀72竹芽在竹丛,长大可茂密;枝杈相交插,终将难分离。我若娶妻室,相依如此理,今我已出家,母亲当同意。七十三 玛纳沃长老偈小传:名Manava。舍卫城婆罗门种。七岁入学时,见老人和死人,悟得人生无常之理。遂到佛处听法出家,修成罗汉。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出家为僧时,他以此偈为答。偈陀73我见老人苦,复见病死苦;断除五贪欲,出家得剃度。拉玛尼耶维哈尔长老的故事 ② 但每当他出外乞食,看到信众对自己的虔诚恭敬时,又常常心怀不安。信众恭敬供养的应该是具足戒行,安心办道的出家人啊。我虽然也现僧相,但行为却不符合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我披着僧衣向人乞食,却没有半点功德成为信众的福田,这样下去既误了虔诚的信众也害了自己,其果报是要下地狱的啊。与其混吃白饭还不如舍戒还俗,靠自己的能力以求自活,那样我可以一边谋生一边行布施,既能培福还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也不会因乞食而欠下宿债。想到这儿,拉玛尼耶维哈尔决定回到僧团,向长老比丘陈白舍戒还俗。正走着,拉玛尼耶维哈尔突然看到前面一条拉车的牛由于劳累不慎摔倒在地,但摔倒的牛却不顾身后车辆的沉重,正奋力地想从地上站起来。经过一番挣扎,牛终于从地上站了起来重新拉车上路。眼前的一幕让拉玛尼耶维哈尔大为感动,深受启发的他不禁想到:作为旁生的牛尚且知道摔倒了要站起来继续前进,为什么我被烦恼绊倒就不能重新站起来呢?在家修行虽然也无不可,但终究没有出家修行殊胜啊。并且为了生计,还不得不造作邪命取财的事,而一天到晚也多以空耗时日见长,亲眷家累还要缠缚自己一辈子,这哪里能像出家修行,可以专心一致地用功办道。在修行的道路上跌倒本属正常现象,理应奋力爬起来才对啊,为什么我就这样心甘情愿地受到挫败而一蹶不振呢?为什么就不愿尝试尝试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的 ... 呢?就算我这样逃脱回去,同样不能避免五欲诸苦的束缚啊。为什么我不能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与毅力,砥砺意志让自己今生就能趋向解脱呢?想到这里,拉玛尼耶维哈尔决定重振旗鼓,与俱生以来的烦恼习气作殊死的斗争。回到僧团,拉玛尼耶维哈尔慎重地披上袈裟,来到律师优波离长老的僧舍,向长老毫无保留地发露了自己心念的不清净,并如法地在长老面前作对首忏悔。虔心忏悔后的拉玛尼耶维哈尔如释重负,内心的阴影被一片正法之光所遣散。并在师长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属于贪行者的特性,拉玛尼耶维哈尔选择修不净观以断除自己的贪习妄念。由于修法应机,也由于拉玛尼耶维哈尔的努力不懈,他终于证得阿罗汉果。《长老偈》◇ 邓殿臣 译七十四 苏亚摩长老偈小传:名Suyamana。吠舍离婆罗门种。成人时学三吠陀。像貌秀美,厌恶五欲。佛来吠舍离弘化时出家,头发才剃落,当时便成罗汉。 偈陀74贪爱和瞋恚,睡眠和掉悔;合疑称五盖,我已全断除。七十五 苏萨拉得长老偈小传:名Susarada。婆罗门种,舍利弗的亲戚。听舍利弗说法而出家,不久修成罗汉。为表达亲近善友的益处说了此偈。偈陀75戒行品德高,表相亦美好。亲近此善友,疑惑自可消。智慧可增长,愚下变智高。七十六 比央加哈长老偈小传:名Piyanjaha。吠舍离城离车(Licchavi)王族出身。青年时代好斗诤,常折服人。佛来吠舍离时随之出家,林居修观而成罗汉。为说明罗汉之品德、举止不同寻常而说了此偈。偈陀76众人降落他升腾,众人升腾他降落。众人死亡他健在,众人执着他无着。盲人迦库巴拉长老的故事 ① 迦库巴拉长老是舍卫城平民之子,具岁成婚并持家治业。后值遇佛陀率弟子到舍卫城讲法,迦库巴拉听佛讲法后,对三宝生起了虔诚敬仰之心,并对居家生活心生厌离而向往出家的清净生活。遂把家中事务交付于弟弟,说服安置好妻子后便随佛出家修行。出家后的迦库巴拉长老随佛修学了五年,持受种种学处后便与六十位僧友一起结伴到偏远寂静的村庄修禅。村民见比丘们择树而居,禅修精进,用功不懈,很是敬佩。又看到每遇大雨都给露宿的比丘们带来诸多不便,于是村民发心于林中建造一寺供养比丘。寺庙很快落成,结界后比丘们搬进了庄严的僧舍。住进寺庙的迦库巴拉长老为报信众之恩,更是昼夜用功,由于用功过猛,长老患了眼疾。各道友以草药为迦库巴拉长老医治,但医治无效,于是他们劝迦库巴拉长老去找医生治疗眼疾。但心存正法的迦库巴拉长老以为治疗内心的疾病比医治眼疾为更要,便不顾道友们的规劝仍然日夜精进用功。经过努力,不久,迦库巴拉长老便证得阿罗汉果。但由于积劳过深,致使长老双目失明。证果后的迦库巴拉长老由于神通还没有开发出来,失明后遇事都有诸多不便。特别是每日外出乞食,必须由道友引路扶持才能入村。虔心的村民见迦库巴拉长老乞食困难,便请求长老不必入村托钵,而由信众轮流每天将斋食送到长老的住处。就这样,迦库巴拉长老与六十位僧友一起,在村中如法地度过了安居期。雨季过后,僧友们将要到舍卫城去拜见佛。由于怕给同行僧友增加麻烦,迦库巴拉长老便对僧友们说:“由于双目失明,我行路很不方便,如果与你们同行必然给大家添很多麻烦。不如你们先到舍卫城见佛,然后请你们到我家中告诉我弟弟我现在的情况,叫他派一个人来引领我回舍卫城见佛。”僧友们听后,仍然愿意齐心照顾迦库巴拉长老一同回舍卫城见佛。但由于长老一再坚持要他们先走,僧友们只好先别离长老前往舍卫城。临行前,僧友们一再嘱托村民毋必好好照顾迦库巴拉长老。回到舍卫城的僧众们拜谒佛陀后,照迦库巴拉长老的遵嘱向他弟弟转告了长老的请求,于是长老弟弟派外甥Palita去接引哥哥。为了一路乞食住宿方便,年轻的Palita也落发为僧。《长老偈》◇ 邓殿臣 译七十七 哈陀罗哈子长老偈小传:名Hattharoha-putta,意为“骑象者之子”,自幼喜骑战象。后想“驯象不如驯己”,遂到佛处听法出家,修习止观。他想,当如象倌以钩竿制服大象一样,以戒定之功力制服心念,便即兴诵出此偈。偈陀吟完已成为罗汉。偈陀77以前曾放任,及时以寻欢。今日心调伏,以智而除慢。犹如钩制象,醉象不逾栏。七十八 曼札西勒长老偈小传:名Mendasira,意为“羊头”,因头发如羊头毛发故名。出身于娑枳多城一个平民家庭。佛来娑枳多的安缮林住时,来见佛、听法;遂随佛出家,修止观,得神通。忆往事,吟此偈。偈陀78断绝轮回智,往昔未得法;流转千般苦,今已除灭之。七十九 拉克德长老偈小传:出生于Devadaha镇,释迦种。释迦族和拘利耶族500王子皈佛出家,拉克德便是其中之一。这些王子出身的新学僧不能用心修持,佛为说“鸠那罗本生”,讲述恋女人及爱欲的过失,并分别给予念处。拉克德依法修观,成罗汉。为表明自己已灭烦恼垢,说出此偈。 偈陀79诸贪已断除,诸瞋已灭亡;诸痴已肃清,涅盘得清凉。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3)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石虎极其残暴没有佛性,却为何卖力推崇佛教?

    >五胡十六国时期,羯人建立的后赵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肆推崇佛教的国度。统治该政权十五年的石虎,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肆倡导佛教的君主,甚至可以说,他对佛教在中原的初始发展,贡献远胜无数佛教史上的高僧大德。>石虎的施政方略极其残暴,他完全不屑何为休养生息、何为养护民力,但知以严刑酷法维持统治,竭尽所能搜刮民财,恨不得压榨百姓到最后一滴油水,只为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

  2. 2017最新伤感短语说说大全-感人的情话

    Morefrommysite微信经典情感心语短句-感人的情话qq说说悲伤的爱情短语-感人的情话一句话经典青春感悟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唯美经典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微信简短的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适合做签名的简短句子-感人的情话淡淡唯美的爱情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q

  3. 悲伤爱情诗句 情殇惊破夜空

    爱天空划过一道丽光,我的爱人就会到来;昨天阴云已经散开,浓雾已经完尽;今天,太阳正在升起,阳光的明丽,正照着我们。在我看来,是他爱的态度不认真。爱情的模样,就像俏皮的小猫,在我的耳边,喵喵地叫。抱郁思,独倚望远忧,苦寻七载迷踪影,含情脉脉情悠悠,肠断思念中。事世情缘梦难通。触到伤心处,荒唐愈可悲。堪怜有情人,可叹雪中埋。可怜多情人,终陷爱情中。

  4. 梦到草药,梦见草药,草药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草药,梦见草药,草药相关的周公解梦健康男子梦见吃草药,要生病。

  5. 【烈寒】的意思是什么?【烈寒】是什么意思?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隆冬烈寒,士短褐不完,四体不蔽。」明·宋濂《太初子碣》:「盛暑不箑浴,烈寒不附火。」鲁迅《书信集致欧阳山、草明》:「这回因为天气骤冷,而自己不小心,受了烈寒,以致气管痉挛,突然剧烈的气喘。」烈寒的拼音lièhán烈寒是什么意思烈寒lièhán严寒。

  6. 2001年雷人情话

    怪太年轻,是人是狗没看清。关于你的世界、我没有.聋子听见哑巴说瞎子看见了爱情首先先在心里想一个9以下的数字,加1,再乘以2,再加4,再除以2,最后减掉一开始心里想的那个数字,再加上517,这结果就是代表我想对你说的话!谁说单身不好,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单身死,两者皆可抛。我对你仰慕已久了,做我的人吧!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而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笑只是个表情,与快乐无关。

  7. 梦见纱线梦到纱线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纱线好不好

    梦见纱线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纱线的详细解说吧。女人梦见纱线,丈夫家里会富有。囚犯梦见纱线,刑期会延长。梦见警服梦到警服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警服好不好梦见为别人供应纱线,能得到荣誉和钱财。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梦中见到线显示了你的思路或者一系列的疑问。穿针引线显然表示了性关系,这里还标志着普通意义上的种种困难。

  8. 梦是什么

    梦是什么梦是一种人在睡眠时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是非自愿的体验。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做梦与快速动眼睡眠有关,是一种发生在睡眠后期的浅睡状态。另外还有一些人醒来后知道自己做梦了,但是想不起来梦的内容。梦中离奇的梦境是因人睡眠后大脑意识不清时对各种客观事物的...产生的错觉引起的。

  9. 古希腊文明是杜撰出来的吗?

    古希腊文明是杜撰出来的吗?  一、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古希腊跟古希腊文明  最近看了几篇质疑西方历史的文章,其中谈到古希腊文明。我被他们的文明震惊了,但静下心仔细思考,我又发现漏洞百出。我们知道,1840年以来,中国人被西方打的只剩下自卑了。这种自卑直到现在还没有根除,反倒...

  10. 出生日看谁容易卷入三角恋

    季军数字:11号人热情追求爱情不畏三角习题,在性格上面他比较容易激动,也就比较容易...,因此在统计数字里面来讲,通常1号人是三角习题的常客。亚军数字:33号人由于近水楼台互相交心,所以不知不觉成为第三者。冠军数字:2以及62号跟6号容易介入三角恋情是由于个性浪漫、容易动情、追求爱情没有防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