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水氏与火氏祖先"水火不容":祝融与共工旷世大战

“水火不容”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仇恨,不能在一起。河南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水和火其实都是姓氏,其祖先在神话故事中打得不可开交。历史上,水姓和火姓有什么渊源? 记者 姬中贵 读者来电 >“水火不容”的规律在他这里不管用 > 中国姓氏多种多样,关于姓氏的故事也生动有趣。 >近日,在郑州工作多年的水先生称,“水火不容”的“自然规律”在他这里不管用。 >水先生在郑州从事商贸工作,经常出差。他几年前去北京办事时,遇到了负责接待他的火小姐,“接到她的名片,我一看她姓火,顿时感觉很有意思。” >“她姓火,我姓水,不用寒暄,就感觉很熟。”水先生说,他们当时聊得很投机,这几年一直没断联系,还互相到对方老家探访。“一个姓水的,到了火姓人聚居的地方,那感觉相当奇妙。” >水先生介绍,他老家在甘肃兰州,与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是同乡。据他了解,全国水姓人数不多,但在河南的一些省辖市都有分布,他还曾探访过洛阳宜阳县的水寨镇、水兑村、水磨头等水姓人聚居的地方。 >“据说,水姓和火姓的祖先‘水火不容’,这是真的吗?”水先生说,他对水姓和火姓的起源很感兴趣。 >水姓起源 >共工氏“以水纪事” >《左传》记载:“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记载:“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 >在古籍记载中,共工氏被称为“水神”,掌管天下的江河湖泊。后代史学家考证,历史上确实有共工氏这个人物,是生活在水边一个强大部族的首领。 >春秋时的郯国国君郯子曾说,共工氏自称有“水德”,并以水纪事,他设置的各部门长官,都用“水”字来命名,如汤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掌管各个湖泊、江河。 >这些官员的子孙中,有人便以先祖的官职为氏,称“水”氏,这就是水姓的来源。所以,如今大多数水姓人都尊共工氏为得姓始祖。 >不过,水姓也有其他来源。《姓苑》等古籍记载,大禹治水时,其部落很多人都成为治水工程师,他的一个庶孙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治水,后来留居当地并以水为姓。所以,如今有相当一部分水姓人也尊大禹为始祖。 >另外,《百家姓·姓氏起源》记载,上古时期,很多部族以水为图腾,其子孙多傍水而居,便以水为姓或以水为氏。这种起源的水姓,多分布于今江浙一带。 >火姓起源 >祝融氏“以火纪官” >与共工氏相对应,祝融氏在《山海经》中被称为“火神”,掌管火源。相传,祝融氏是上古时代的“赤帝”,与共工氏生活在同一时代,是崇拜火的部族首领,并“以火纪官”。 >《史记·五帝纪正》记载,祝融氏的称号是“火正”,居于“天官”的第二位。他的一支后裔以祝融氏的官职为氏,称“火”氏,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左传》记载:“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已、董、彭、秃、云、曹、斟、芈。”其实,“祝融八姓”都是庶支子孙得姓,火氏才是祝融氏的嫡系。 >此外,火姓还有一个更为古老的起源,即出自燧人氏。人类远古文明的开始,以使用火为标志,而燧人氏便是火的“发明者”。相传,燧人氏发明了“阳燧”,并用“阳燧”取日光为火,世人称其为“盗天火”。 >燧人氏的后裔中,有人世袭为掌管火的官员,后来演变为火师氏、大火氏、鹑火氏、西火氏、北火氏、中火氏等。再后来,这些称号大多简化为火氏,之后演变成为火姓。 >另外,三国时期,蜀地有“南蛮”人火济,曾帮助诸葛亮南征,后来因功被封为罗甸国国王(今贵州大方),其子孙中也有人以“火”为氏。如今云南、贵州一带的火姓人,大多来源于此。 >水火不容 >祝融氏与共工氏的旷世大战 >不过,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还真是“水火不容”。 >《史记·补三皇本记》记载:“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共工氏与祝融氏之间这场战斗,即使在今天看来场面也很大。而在神话故事中,这场战争更是神乎其神: >祝融氏看到天下苍生生吃禽兽,便教给了人们用火的 ... 。人们取来火种,吃上了熟食,从此便很少生病,祝融氏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被尊为“火神”。 >这让住在东海龙宫里的共工氏十分恼火。他带领水族与祝融氏交战,大败而回,并在慌乱之中一头将天柱不周山撞断,顿时天崩地裂,山林燃起大火,洪水从地下涌出,龙蛇猛兽残害生灵。后来,女娲氏不忍心看到天下苍生受苦,便炼石补天,灾难才逐渐消除。 >不过,这时的世界,早已因这场大战而“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从此太阳东升西落,河水向东流淌。 >五行为姓 >金木水火土都是姓 >易学研究者倪春辉认为,在古代人朴素的世界观里,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所以,上古时期的人们对这五种元素崇拜有加,也有部族以金、木、水、火、土为称号。 >当时,这五个部族都十分强大。后来,这些部族的后裔中,有人以金、木、水、火、土为氏,后来演化成为金姓、木姓、水姓、火姓和土姓。 >而《史记·五帝纪正》记载:“帝喾高辛氏……三十而登帝位,都毫,以木承水。以人事纪官,以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元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为五行之官。”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在回答季康子“何谓五帝”的问题时说:“古之王者,易代改号,取法五行……五行佐,而称上帝。”上古时期的每个帝王都会顺应五行的规律,麾下都有以五行名称命名的官员。这些官员的子孙中,也有人以祖先官职为氏,这是金、木、水、火、土五姓的另外一个来源。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水氏与火氏祖先"水火不容":祝融与共工旷世大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黄帝撒下的弥天大谎,连写《史记》的司马迁都被骗了

    文丨柳汀雪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女娲补天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可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这就要从共工的神话说起。

  2. 古代神话中的八大妖龙,一条是孙悟空的哥哥,还有两条被炼成兵器

    龙文化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龙被奉为帝王的象征,在道家神话中龙是掌管大海和司雨的神祇,在汉传佛教中龙是天龙八部之一,是佛的护法与信徒。而除了这些正面的龙之外,古代神话里还有一些妖龙、魔龙,他们大多...生造孽,祸乱人间,因此被收服或囚禁,今天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古代神话中的八大妖龙。

  3. 我们说的三皇是哪三皇?这些你知道吗?

    《史记》中说,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跟没说一样,到底谁是谁啊?所以这三皇之说,伏羲氏和神农氏的提名奖受到的挑战不是太大,麻烦的是第三个名额。经过如此一番激烈的竞标,由是三皇人选尘埃落定:燧人氏,伏羲氏及神农氏隆重入围三皇。由此可知燧人氏能够获得一个皇号,确实是名至实归。

  4. 燧人氏,伏羲,神农:三皇的发迹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史系统中经常出现的的词汇,五帝暂且不论,今天我们就来说下一三皇(燧人氏,伏羲,神农)的发迹史。燧人氏:抓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燧人氏燧人氏是一个幸运的人,在古代传说中,他是唯一一个不显山,不露水,没有什么神奇本领的人。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扔在人堆里都找不到。燧人氏之所以能作为三皇之首,最大的政治资本其实很简单,就是火。他发现了在当时看来可以凭空变出火来的...——钻木取火。而在此

  5. 细思极恐,与黄帝争锋的炎帝一脉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

    炎帝炎黄之争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这场战争的结果是黄帝取得了胜利。黄帝一、精卫山海经记载精卫的是女娃死后所化,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因为天性活泼好动,一天她一个人跑到东海游泳,竟然溺死在东海,然后变成了精卫鸟,不停的衔石填海。炎帝战败后,势力衰落,偏居一隅,连自己女儿惨死也无能为力。这里应该是黄帝想要震慑炎帝一脉,...死了刑天,...鸡给猴看。共工不敌,怒而撞倒了不周山,使得天空为之西倾。

  6. 能够打败中国「 ”四大发明”的只能是这「 ”三大发明”

    学术界也普遍认为这四项发明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这四大发明传到西方后,对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7. 祝融是谁?楚国人为何要祭祀祝融?真知堂:剥茧抽丝,看见真相

    曾侯乙墓漆器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祝融,在先秦上古史中可谓声名赫赫。他虽然不是三皇五帝,却比颛顼,帝喾更为有名,是民间供奉的火神。那么,祝融是谁呢?估计知道的朋友就不多了。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五方天帝的说法。帝王祭祀天地,以昊天上帝为尊,五帝配享。其中的南方天帝,就是我国上古时期的炎帝神农氏,他的辅佐,就是祝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8. 谁挑起祝融共工之战?他们玉石俱焚,到最后却成全了一个人。

    而此时,祝融氏的气势汹汹,也是步步紧逼黄帝后裔的领导地位。在祝融氏和共工氏大战之后,共工氏损兵折将,基本已经无力再战,祝融氏代价惨重,幸也是载胜而归。为了体现领导者的尊严和仁慈,轩辕氏又将原祝融氏首领的弟弟封为祝融氏的首领,依然称为祝融氏,作为华夏族的一支予以流传。在这一次祝融和共工的水火之战中,轩辕氏成了最后的胜利者,继续一统华夏各族。

  9. 你可知道颛顼,帝喾是谁。你可知道这三个字怎么读

    都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其实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史料记载中有明确的时间记载的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公元前841年之前的记载都是断断续续的。按照《史记》的记载。最早是在五帝时代,也就是《史记》的第一篇《史记.五帝本纪》。但黄帝在各个版本中都存在。

  10. 上古四大凶神,其一导致神兽消亡,另一个被女娲消灭!

    蚩尤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在中国神话中的他是兵主战神!蚩尤被黄帝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

随机推荐

  1. 笑着进入七宝池

    笑着进入七宝池这件真人真事的主角名叫陈进池,据他妻子说,本来认为进池是‘进入水池’,没有什么前途,很想改名。能进入佛的七宝池,就是保证以后能成佛广度众生;这是最光明的前途!他就这样完成了这一生的任务,笑著跟阿弥陀佛进入七宝池了。他的成功鼓舞了很多颓丧的人,我们现在讲他的历程给大家参考,也是圆满他的悲愿,也让大家知道我们都可以像他一样,笑著进入七宝池。因幼时患了脑瘤,已压迫脑干,原本是不能言语的。

  2. 梯子不用时请横著放

    梯子不用时请横著放   感悟精选一:   梯子不用时请横著放   言语如花,虽美丽,却有花期,可能如昙花一现,或如杏花之绽,月初时开,月末时谢;行动如水,虽微小,却有恒心,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说一样烂漫   ——题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施工工...

  3. 唐太宗李世民拔剑自杀?为何走到这一步?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帝国第二任皇帝,文治武功样样拿的出手。他是盛世君主,也是铁血帝王,想要什么就去拿。  好比他还是秦王的时候,看上了父亲 *** 下的宝座,就立马发动玄武门政变。也不管后世如何看待,也不管失败之后会遭遇什么。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一国帝王,成了唐朝的主宰...

  4. 向老子求学

    南宫敬做了孔子的弟子以后,曾经向鲁昭公建议派他和孔子一起到周天子的京城洛邑去观光。孔子向老子请教的东西很多,甚至连孔子所熟悉的礼数,也向老子请教。所有这些,老子都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并从心里器重孔子。>孔子牢牢记住老子的这番话,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洛邑,回到鲁国。>老子的道德,为了出世求得解脱;孔子的仁义,为了入世教化大众。

  5. 半个饼

    半个饼有一个人,觉得饥肠辘辘,便买来七个煎饼充饥。突然间,他觉得很后悔,用手打自己的嘴巴,说道:「吃了最后的半个饼,就觉得饱了。那么先前吃的那六个饼不就浪费了?唉!真是笨啊,早知道吃了这半个饼就能吃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才对啊!」改写自《百喻经》省思:常常,我们也会向往最后轻而易举成功的那一幕,而忽略之前需要多少昼夜辛勤、胼手胝足的努力,就如同吃饼人一般!

  6. 微信个性经典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

    总在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活得好的人像阳光,总会不自觉地散发著自信的温暖。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女人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答案,比如我就是嫌你穷!花香浮华,只在记忆里最美,人莫如是。

  7. 短一点的扣扣个性签名短语-感人的情话

    戴上,坚强面对社会;摘下,温柔面对家人。六、我们本来都是孩子,慢慢为感情变成疯子。

  8. 恶语伤人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

    用恶毒的话伤害别人。也作“恶口伤人”。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9.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进行道,威德具足,证得阿罗汉果。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事,关照僧众的饮食起居,佛称赞其‘营事第一’。后来,弥多比丘公然中伤驼骠比丘,并联合他已出家的姊姊,于比丘尼僧团中诽谤驼骠比丘。驼骠比丘为避免众人因毁谤罗汉而造恶业,只好选择离开,于是显现十八神变,灰身泯智,入火光三昧。

  10. 钻石故事

    谁知班主任却笑起来,向我说:“昭仪你知道自己值多少钱吗?如果说女子无才便靠靓,你是价值连城的钻石。”班主任没有震惊,甚至没有惊讶,但却像疼爱自己儿女般摸了摸我的头说:“昭仪,你会捡到钻石的。但需要时间和眼光……”……当他告诉我他是感到如何幸福和幸运时,我告诉了他这钻石的故事。他以为这故事如钻石般珍贵,怂恿我把它献给花季的少女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