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光地为什么深得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

李光地为什么深得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光地是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协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 省”,深得康熙皇帝的宠信。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如一,学问渊博。为官五十年,让康熙引为唯一知己,除李光地外再无第二人。> >李光地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就非常聪明,五岁时开始跟随老师学习,阅读了大量的儒家著作,并对宋明理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被封为翰林编修。1670年,李光地回家探亲。当时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叛乱,并得到了定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与靖南王耿精忠的响应。耿精忠逼迫福建省内有名的人士到福州为自己效力,李光地收到了耿精忠送来的招降信,同时也收到了郑经的招降信。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在郑成功死后占据台湾省,一直以抗清为己任。李光地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就请叔叔去福州城内探听消息。>当时与李光地同榜进士的陈梦雷正在福州,他也受到了耿精忠的逼迫,但以生病为由,坚决不与耿精忠同流合污。他从李光地的叔叔那里得知李光地将前往福州,便极力劝阻李光地立即返回。可是,李光地还是来到了福州城,并拜见了耿精忠,之后又来到陈梦雷家里。陈梦雷告诉李光地,耿精忠兵力不足,迟早被会清廷消灭。>李光地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他们两人商量好:由陈梦雷留在福州作内应,探听耿精忠的消息,李光地以父亲生病为由,返回家乡,并派人把耿精忠的情况汇报给朝廷。陈梦雷还发誓说一定不让李光的家人受到耿精忠的伤害。李光地说:“如果我能够取得成功,你高尚的气节就能得到彰显;你的气节得到彰显,才能够显示出我的功劳。”几天之后,李光地就离开了福州,回到家乡安溪。> >回到家乡后,李光地秘密地写了一封奏折,将耿精忠的形势详细地汇报给康熙,并建议康熙立即派兵讨伐耿精忠。康熙看到奏折后非常高兴,说了很多夸奖李光地的话。他还对大学士们说:“编修李光地受到叛贼耿精忠的逼迫,但坚决不与叛贼同流合污,躲入山中避祸,还把破贼的计策写入奏折之中,并派人送到京城。他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的行为理应受到嘉奖。”说完后,康熙还命令兵部把李光地破贼之计抄录下来,送到前线将领手中。>耿精忠叛乱很快就被康亲王杰书平定下来,杰书派手下将领拉哈达等人深入福建,围剿郑经的部队,并仔细打听李光地的消息。拉哈达将泉州收复后,探听到了李光地的消息,得知李光地就居住在离安溪县七十里的地方。于是,拉哈达派人请李光地去他的军营相见。李光地见到拉哈达后,说他愿意誓死效忠清廷。不久后,康亲王把很多不与耿精忠合作的人上报给朝廷,并对李光地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可是,这份名单中并没有陈梦雷。朝中大臣商议后决定把李光地升为侍讲学士,康熙还下令将李光升任侍读学士。> >后来,李光地去京城上任,在福州见到了陈梦雷。李光地信誓旦旦对陈梦雷说:“你报效朝廷的事不止一件,我会把每件事都报告朝廷的。”此外,他还写了一首长诗,赞扬陈梦雷忠于朝廷的高尚品格。陈梦雷非常相信李光地,认为李光地必定会把他的事迹向朝廷汇报。可是,李光地进入朝廷后对陈梦雷的事只字不提,使得陈梦雷背负上了投靠敌人的 ... 名。>这件事虽然让李光地的声誉受到影响,却没有影响他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此后,他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并出了优秀的政绩。他奉命维修治理子牙河和漳河,经过多次实地考查后,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康熙对他十分满意,又把他提升为吏部尚书。不久后,康熙认为李光地才能和人品都非常优秀,就把他提拔为文渊阁大学士。> >步步高升让李光地非常开心,但同时也让他在官场上更加谨慎。为了不招致祸端,他总是谨言慎行,朝中大事只在皇宫内与其他大臣商议,私下里总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以免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将他赶下台。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李光地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也越来越受到康熙的宠信。康熙晚年时,对李光地更加器重,而李光地也总能够给康熙排忧解难。>一次,康熙打算把允礽立为太子。允礽本来被封为太子,后被康熙废掉。此时康熙打算复立他为太子,便召集群臣商议,并让群臣从皇子中推举一个当太子的人选。内大臣推举八皇子允禩为太子,并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康熙非常生气,命令群臣再仔细考虑一下,并对李光地说:“那天我把你召入宫中,你曾对立太子这件事发表过看法,现在怎么一言不发了呢?”>李光地马上就明白了康熙的意图,于是说:“此前皇上问我用什么办法才能够把废太子的病治好,我回答说,慢慢地调养,天下百姓便有福了。我从来也没有把这件告诉给其他大臣。”李光地的话是在暗示其他大臣,康熙想要复立太子允礽,并劝他们不要阻拦。大臣们听到李光地的话后,再也没人敢违背康熙的旨意了。康熙对李光地非常满意,四个月后复立允礽立为太子,并任命李光地为持节授皇太子宝册的二正使之一。> >康熙五十二年,李光地参加了千叟宴,不仅如此康熙还对其赏赐有加。不久李光地因病上疏乞休,康熙温旨挽留。两年后,再次因病乞休并且又加了一条其“母丧未葬”。这次康熙给了李光地两年的假,并且在辞行的时候还赐了一首诗(一说是赐了几个字)。康熙五十六年,李光地还朝,期间多次上疏乞休,可是康熙都以借口拒绝了他的要求。>康熙五十七年,七十七岁的李光地去世了,康熙派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还派工部尚书徐元梦护送其棺木归乡。康熙还向阁臣说:“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李光地者!”可以说,李光地的一生都是比较幸运的,其文武方面都有建树,和康熙朝其他大臣相比算幸运的了。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光地为什么深得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2.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3.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6. 忘了入仕初衷 索额图如此从能臣---功臣---权臣蜕变为罪臣

    除了这四人,其他十几位,都在康熙年间极有作为,以治国安邦、收复失地、造福朝野留名史册。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传播,人们更多知道了康熙朝重臣索额图的大名和他的故事。

  7. 舅舅求康熙 ... 自己的儿子,康熙不忍心 ... ,雍正却不客气

    佟国维姐姐是康熙的亲生母亲,佟国维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康熙班师回朝后,为佟国纲举行国葬。佟国纲作为康熙的舅舅,鄂伦岱是康熙的表弟,舅舅竟然求康熙...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康熙十分为难。康熙念及佟氏一族是自己的母族,不忍心下此...手,因此将鄂伦岱囚禁一段时间后,又放了出来。康熙虽然没...鄂伦岱,但在雍正登基后,鄂伦岱很快被...,原因是鄂伦岱是八阿哥胤禩的党羽。

  8. 历史上的纪昀与和珅,不是敌对关系,辟谣

    近年来,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导致纪晓岚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便私以为纪晓岚是个为官清廉的大臣,而和珅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二人一生都是死对头,纪晓岚还每次都能制住和珅,以灵巧计谋每每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而和珅却总是吃瘪。但其实,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民间传说《纪晓岚智斗和珅》来编排的,就连野史都算不上。

  9. 历史上令人捧腹大笑的乌龙事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NO1:两江总督唐文尧「”白菜”天天吃要说乌龙,清朝时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事件可能是最「”弄巧成拙”的了,古代做官讲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是说在古代即使当个清官,三年下来装紧裤腰包十来万两百银也不算过分。但在雍正时期就出现了一件怪事,两江总督唐文尧清廉到天天吃大白菜,而且是顿顿吃,当年消息还是挺闭塞的,一直吃到第三年,这事才传到了雍正爷的耳朵里,两江总督可是个不小的官,顿顿吃白菜

  10. 故宫半解: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

    箭亭是清朝皇帝带领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将武备馆开设在箭亭真是非常恰当。武备馆中最主要的展品就是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清朝是马背王朝,不算开国皇帝,就是康熙和乾隆也是骑射功夫娴熟。

随机推荐

  1. 梦见鸡冠花

    周公解梦梦见鸡冠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鸡冠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以镒称铢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ǐyìchēngzhū【解释】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出处】《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例子】无【相关】百度“以镒称铢”

  3. 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2100多年来,关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热点,今天,最爱君也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曾国藩放弃称帝、激流勇退的原因所在。其实,在太平天国陨落前,想劝曾国藩自立称帝的人,已是一拨接一拨。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垂帘听政的慈禧等人碍于帝国动荡,无奈下授予曾国藩“节制四省军政大权”,但为了抑制曾国藩、分化湘军,慈禧也在湘军内部,不断地扶持曾国藩的反对派和敌对势力。

  4. 定彦平:隋朝第一高手,一生只败给过自己!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他曾两次打败杨林是隋朝第一高手,一生只败给过自己!他的绿沉四尖枪是隋朝一绝,同杨林、邱瑞等并称兴隋九老,为隋朝开国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在前朝曾两次打败杨林,因他的双枪变幻莫测而被评为隋朝天下第一。杨林深知定彦平武功高强,又是自己的结义兄弟便去请他前来相助,为一字长蛇阵的阵胆。定彦平负伤而走,心灰意冷从此看透人间悲喜,出家为僧,法号自然,外号云龙僧。

  5. 《大学》中“三纲领”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三纲领八条目的治国平天下的准则。

  6. 貂蝉的真实身份:吕布的随军“慰安妇”?

       据《三国演义》记载,吕布共有两位妻子,即正妻严氏,次妻曹豹之女曹氏。而使其为之神魂颠倒的美女貂蝉却是没有过多的记载,也没有说明貂蝉是否就是吕布的妻子。但在史料中却有着这样的记载,吕布有一个不知名的随军妻子,不知道此人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貂蝉呢?  中国&l...

  7. 读书是私事

    “读书无用论”盛行之际,我便养成了一大偏见:读书是私事。这却不是说,那样一种“私读”就好像是私下里自娱...的勾当。每读一本书,如交一个人,差不多就是一种遭遇。同理,“私读”也总是游离于“系统学习”之外。在我看来,大多数书籍写出来都不是为了给专家学者“研读”或给教主信徒“颂读”的,所以我所说的“私读”倒恐怕是阅读一词的本来含义吧?但那“读书人”已不是一种“身份”,长叹声也绝非出自“身份意识”。

  8. 生命生命读后感

    生命生命读后感参考读后感一;生命的触发——读《生命生命》有感“生命”是什么呢?现实的人或许会想:“生命,不就是要经过生老病死吗?”诚实的人更会想:“生命,不就是有血有肉吗?”

  9. 梦见自己的母亲去世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的母亲去世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的母亲去世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大德故事:七岁就想出家

    七岁的灵裕叹息说。灵裕六岁的时候,就向父母提过出家受戒的要求。父母那时瞪大了惊异的眼睛看着灵裕,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六岁的儿子会提出如此不同寻常的请求,父母早就把振兴门第的希望寄托在灵裕的身上,他们怎么会允许灵裕出家呢!灵裕出家的要求多次被拒绝后,他就想寻找时机,逃出家门。父亲的病稍一好转,灵裕就不辞而别,到应觉寺投明宝禅师出了家。大家一致推举灵裕为法主,首先登席讲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