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秦汉祀山公山碑《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碑文记述常山相陇西冯君祭祀三公之山“甘雨屡降”、“民无疾苦”。汉另有《三公山神碑》,俗误称作《无极山碑》,易与《祀三公山碑》混为一谈,应加区分。《祀三公山碑》书法很有特色,字体篆隶相间,似可称为“缪篆”。近人间有师此碑者,如潘天寿、齐白石等。其中尤以白石老人学此最为得力,白石之篆书面貌绝大部分出于此碑。
[专家点评] 秦汉 祀山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刻石年月残,清翁方纲考为东汉元初四年(117年)立。石在河北元氏县。碑文记述常山相陇西冯君祭祀三公之山“甘雨屡降”、“民无疾苦”。汉另有《三公山神碑》,俗误称作《无极山碑》,易与《祀三公山碑》混为一谈,应加区分。
《祀三公山碑》书法很有特色,字体篆隶相间,似可称为“缪篆”。多有异字,清方朔在《枕经金石跋》中说“乍阅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琅琊台刻石’。然结构有圆变有方,有长形下垂,亦有斜直横拂。细阅之下,隶也,非篆也;亦非徒隶也,乃由篆而趋于隶之渐也。仅能作隶者,不能为此书也;仅能作篆者,亦不能为此书也;必两体并通,乃能一家独擅。”
近人间有师此碑者,如潘天寿、齐白石等。其中尤以白石老人学此最为得力,白石之篆书面貌绝大部分出于此碑。又因此碑介于篆、隶间,笔划多方折、朴茂,文字多可入印。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白石经过化工,将篆书、篆刻与此碑融为一炉,再旁参《天发神谶》等碑刻,在篆书、篆刻上形成了古劲、苍茫、强悍、雄浑的艺术风格,白石老人不愧为善学者。
点评:悟言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