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康熙废立太子背后:从小缺爱、宫斗激烈、外部环境严峻塑造的性格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正值清朝君臣陶醉于天下承平多年之时,康熙突然宣布废黜皇太子,朝野震惊。储位危机由此暴露于天下,并一直延续至康熙朝结束。与此相伴的,是康熙一生中思想上和精神上最为痛苦的历程。 我们知道康熙朝废储又立储,反反复复,对待这个问题,探究这其中的原因,如同医生进行诊断,必须同时重视病人的口述和化验等手段的检查,方能确定病情。 任何事都事出有因,储君为国之根本。后世很多影视剧把这其中的缘由总是往皇子之间的政治斗争上靠,这是不准确的。我希望从中把握住康熙情感与心理的脉络,然后再来说明其思想基础。 康熙在上谕上罗列允礽的各项罪名,其中包括: 侮辱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专擅威权、纠集党羽、窥伺圣上起居无不探听等等。 我们注意到所谓 ... 殴打诸王大臣属下、 ... 奢侈、巡幸侵扰民间,这都是允礽的一贯作风,康熙不可能到最后才知道,而且这些也不足以动摇允礽的太子地位。这其中大有关系者,当属最后一句「 ”窥伺圣上起居无不探听”。 允礽「 ”每夜逼近寝宫,向内窥视”康熙动静,于是康熙产生允礽欲谋逆篡位之想,以至担心「 ”今日被鸩,明日遇害”。应该说,这才是康熙废除允礽的真实原因,因此突然废储,这也体现了康熙一贯先发制人的性格特征。 康熙对允礽并无证据在手,但又不得不出具废除他的理由。由此可见,所谓「 ”被鸩”、「 ”遇害”云云,都是康熙的想象。事实也是如此,一旦康熙情绪发泄完毕,重新恢复理智,康熙便顿生悔意。而允礽后来之所以能复出,原因即在于此。 那么允礽既然无谋逆之心,何以要窥伺康熙一举一动呢?这就要回到康熙的性情上做文章。 废除允礽的这一年是康熙一生中最担惊受怕的一年,几个大案相继爆发。一念和尚案发生于本年二月,朱三案在四月。康熙早在前一年曾对侍卫透露过朝廷将有大事发生的预感,而这种预感却巧合地成为了来年的事实。 康熙的这种预感,当然不是特异功能,而是一种眼中的心理症状。他时时担心有危机来临,这属于典型的抑郁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方式和语言在心理上必定是统一的。康熙的抑郁不可能不为他人所察觉,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必然会引起他人的恐惧。 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下的允礽,更会增加内心的惶恐不安,显然作为皇太子的允礽十分警敏但又无所适从,才会有夜窥圣上之举。 以上推断,前提是必须对康熙父子的基本人格特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康熙,因为始终是他主导着事情的发展。 一个人的性格养成离不开从小打到的生长环境,康熙也是如此。任何事都事出有因,康熙仅仅因为太子对于自己起居的关注就联想到谋逆,离不开他对于威胁的恐惧性格,而这种性格来自他的成长过程。 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其母佟佳氏不为顺治所宠。年仅两岁,即以躲避天花为由随乳母出宫,直至顺治死都未曾被招回宫,足见康熙幼年缺乏关爱。而早年出水痘,想必也必然会在精神上经受一场惊吓。康熙成年后的孤寂与内心的怯懦,即与此段经历有关。 即位后,康熙方得母子团聚,本有机会弥补些温情,但仅仅两年,其生母便去世,此后便在孝庄皇太后的「 ”庇护”之下。康熙继位纯属偶然,只是因为已经出痘,不会重蹈顺治覆辙,而非孝庄所钟爱。孝庄虽然赐予康熙皇位,而大权始终在孝庄之手。 换言之,康熙自得皇位之日起,即处于孝庄强大的身影之下。四大臣长期骄横跋扈,康熙心灵极受伤害,也只有唯孝庄马首是瞻。 也就是说,康熙的幼年、童年及少年阶段,一直处在某种威胁之中。而缺乏亲情,使得康熙很难信任他人,更难于友善的真诚对待他人。而长期的威胁感和孤立无助,必然加重他内心胆怯却又亟思报复的矛盾心理。 内心怯懦者往往会令自己处于应激之中,夸大危机的程度;而亟思报复的心理则容易趋向冲动,缺乏与危险和平共处的勇气,尤其不敢与应激源作面对面的相持,往往采取心理学上所说的防御性攻击,即所谓的先发制人。 如果我们观察历史,便不难发现这些特征在康熙身上一一具备。 康熙之所以逮治鳌拜,并非因为鳌拜危及康熙,也不是康熙欲有所施展而受制于鳌拜,而是因为康熙不能忍受鳌拜之威权,孝庄又不急于让鳌拜归政。康熙在三藩并撤一事上也是如此。吴三桂等并无威胁清廷的迹象,所谓三藩割据阻碍统一云云,根本无法解释三藩一举并撤。康熙之所以轻率,实出于对形势的估计不足。若从心理学上分析,亦能见康熙夸大危机,不能与之长时间对峙的心理。 其后四十二年处置索额图,四十七年废除允礽,皆为同一心理的体现。一旦正面相持,康熙内怯的心理顿时暴露无遗。 再比如三次亲征噶尔丹,这是康熙生平最喜欢炫耀的得意之事。然而二十九年第一次亲征时,康熙出京晚于裕亲王大军八日。四日后方出古北口一日行程,随即便「 ”患病欠安”,于是应臣下要求,康熙答应暂且回銮。此时六百里之外的乌兰布通之战已经打响,问题是当康熙一旦远离前线,立即便恢复健康,此后史籍上未见康熙此次病情治疗的记载。 这种症状的产生和消失,莫名其妙的生病又不治而愈,恰恰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变化所导致的生理反应。只要远离噶尔丹这个应激源,所有症状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顺治朝相比,就某种意义而言,康熙朝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为严峻。四辅臣执政、三藩之乱、漠北漠西蒙古的纷乱和侵扰,以及国内的各种反清复明的大案,都需要康熙面对。 一连串的胜利固然令康熙不断产生自豪感与满足感。然而,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必然带来疲惫和厌倦。 尤其是康熙晚年,一旦发现他所陶醉的成功并非如希望的那般现实时,失望、孤寂、空虚便随之而来。对于心理本非豁朗的康熙,就更容易如此。晚年他长期陷于抑郁之中也是源于此。他的猜忌、性情反复、动辄声泪俱下,都是其性格内怯的表现。 康熙废储一事以及对于太子谋害自己的猜想,史料中从未见过任何可信的记载,结合他的生长环境以及他的性格,我们很难排除他身上存在抑郁症状。 他在判断一些事情或者矛盾时,往往不计是非,而先追究其人动机如何,这反映出他的思维特征和内心的紧张。可见帝王心思,也不是让人摸不透的。

康熙废立太子背后:从小缺爱、宫斗激烈、外部环境严峻塑造的性格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7.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8.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9.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10.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随机推荐

  1. 无情无义造句_无情无义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无情无义wúqíngwúyì无情无义的意思和解释:没有一点情义。无情无义的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好!宝玉,我今日才知道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了!”无情无义的例子无情无义造句你们当真是无情无义的人吗!我相信,她原来就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女孩。Heisamanwithoutasoul.无情无义的爱情由义务构成,而没有亲密和...。将自身的七情六欲都一一收敛起来,就像是一块无情无义的石头。剧本中的这个角色那么无情无义。

  2. 藏钱:中国雕塑中发现的罕见明代纸币

    澳大利亚艺术专家日前在一座正在准备拍卖的仿古木雕内发现了一张珍贵的中国明朝纸币,皱巴巴的纸币上的汉字显示,这张纸币是朱元璋在位第三年发行的,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或西历1371年。

  3. 下棋,有人吗?太空中发现的巨型棋盘(照片)

    最近有一个太空飞行者被特殊的景象所吸引:一个巨大的棋盘状棋盘横跨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当然,宇航员并没有发现一块巨大的棋盘用来下棋或跳棋。相反,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数据,爱达荷州的森林砍伐造成了这种检查模式。

  4. 豪夺巧取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áoduóqiǎoqǔ【解释】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谋取财物。【出处】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例子】豪夺巧取,岁以多金寄归。(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相关】百度“豪夺巧取”

  5. 末日即将来临,苏格兰神奇的救世岛

    ,像这样的预览和想继续阅读?加入我们,看看你错过了什么!!

  6. 「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值得珍藏学 ... 中医妙语122句

    10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102、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107、气症饮水,血症不饮水。111、一切血症,日轻夜重,一切气症,日重夜轻。

  7. 龙腾虎跃造句

    龙腾虎跃造句一:练兵场上,战士们龙腾虎跃,杀声震天,苦练杀敌本领。

  8. 一把大米,煮碗水,肠道瞬间干净!

    积劳成疾的肠胃一、营养不良人体所需99%的营养物质都是从肠道吸收,如果出现肠道问题,会影响体内所有营养物质的摄入,各个器官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导致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甚至营养不良。据生命时报报道,我国有70%以上的人肠道年龄普遍大于实际年龄10岁。

  9. 长期清淡饮食,身体会出现4种变化,都不能轻视!

    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会患上「”三高”等一系列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日常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之间有非常大的联系。因此,很多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做预防三高的工作了,日常的饮食都是以清淡的为主。但是,长期清淡的饮食不一定对身体有好处,反而可能会让你的身体出现很多的异常情况,具体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长期清淡饮食,身体会出现异常1、清淡饮食易出现「”三高”这一点相信很多人不理解,三高不是饮食过于油腻.

  10. 程颢炼丹

    程颢曾寄宿在一僧寺里。程颢捡起书一看,原来是一本炼丹书。>后来,程颢按书上所讲的...炼丹,有一个多月之久。程颢将已炼好的丹涂在银器上,涂处就变成金色。有人劝程颢服下此丹,据说服丹可以长生不老。>程颢与一位道士友善,打算把炼丹的...传授给他。可是,等那位道士到来时,程颢已经移居他处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