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老德和尚一两天大雪过后刚放晴,整个桐柏山成了苍茫一片,兽踪鸟迹,俱已不见,更别说半个人影了。老者女性,四十多岁,少者十多岁,这就是老德和他母亲。“他们叫我老德。”>众女都笑,村姑也笑:“呆和尚也占便宜。”
老德和尚 一 两天大雪过后刚放晴,整个桐柏山成了苍茫一片,兽踪鸟迹,俱已不见,更别说半个人影了。 >近中午时分,从一个大枯树洞中钻出两个叫化子。老者女性,四十多岁,少者十多岁,这就是老德和他母亲。他们已经两三天没吃东西了。这时见天已放晴,实在饿得厉害,就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往前走。 >二 >桐柏山方圆百十里,大小庙宇数十座,金山寺只是其中的一个无名小庙,住着三、五个出家人,住持海参和尚也无什么名气。 >大伙儿正诵经,两个叫化子跌跌撞撞进来。 >老德妈:“雪太大,我们两天没吃东西了……” >老德傻傻地站着,吸溜着快流入口的鼻涕,不时用衣袖往鼻子上蹭一下。 >老德妈:“给师父磕头,求点儿吃的……” >老德:“(跪下)师父,给点儿吃的……” >众僧皱眉:老德说话含混不清,而且是一副涩嗓,还有一脸傻相。 >海参法师:“给他们一点儿吃的。” >僧甲带两个叫化子出去。 >三 >五观堂。小庙也无象样的五观堂,只是一座低矮昏黑的屋子。 >僧甲:“(找过厨房各处)无啥吃的了,只剩几个馍。” >老德妈:“行,阿弥陀佛。” >老德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了两个,老德妈吃了一个半。 >四 >殿堂。僧众诵经,两个叫化子拜佛。 >僧众诵完经,抽衣休息。 >老德妈:“大雪封了山,就留我们随便干点儿活吧?” >僧乙:“这怎么行,小庙没多少吃的。” >僧甲:“这俩人,得寸进尺!”(忿忿地) >海参法师只默默抽衣,一声不响。 >老德妈:“那就让娃出家吧,我养不活他。” >海参沉思好一会儿,对众僧:“你们谁愿意收下这娃。”众皆不应。 >五 >金山寺。海参法师已经两天没出来了。住持和尚不说话,叫化子娘儿俩就呆在这儿,帮着做一点儿事,混口饭吃。 >六 >两天后,海参法师出来了,叫来小叫化。 >海参法师:“无人可收你,你就拜韦驮菩萨。”老德答应一声,随即趴在韦驮像前:“师父,我给你磕头了。” >(外音注:小叫化,南阳长安街人,由于呆傻,妈总喊他老呆。就这么出了家,无有师父,终生不曾受戒。) >海参安顿老德住下,让老德妈也就在庙外棚子里打地铺住。 >七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冬天,四川宗林寺华光端德祖师,带一个小徒弟,踏着没膝的积雪上到桐柏山太白顶,其时桐柏山是道教的地盘,道人对和尚极不友好。 >这华光祖师,朝礼五台山后一路辗转来到河南桐柏山。 >华光祖师对道人合十:“路过贵地,求住一宿。” >小道人:“不行,最讨厌你们和尚。” >华光祖师:“阿弥陀佛……” >道人:“少啰嗦,不行就是不行!” >华光祖师:“那让小徒到门洞无雪处吧,我就在外边。” >八 >小徒弟到山门洞中,祖师在雪地盘腿趺坐。 >风雪刺骨,小徒弟瑟瑟发抖。 >九 >天亮了,道士打开山门,大吃一惊。 >雪很厚,但华光祖师周围方圆丈远无一点儿雪,地上无湿痕。 >道士皆惊,数十位道人围跪祖师周围,请求落发,于是道教庙改为佛教庙,称保安寺。 >十 >二十年后,华光祖师已成垂垂老人,祖师演说大法,听者众,决定再扩建庙宇。 >华光祖师趺坐做法,山顶现一小洞,工人们可在小洞中抽出木料,一根接一根,工人们说够了,洞立刻合拢。 >工地上干得火热。桐柏山的道场延续下来。 >十一 >老呆(德)无事干,老德妈觉得这样不好。 >老德妈:“你让当家师给随便找点活儿。” >老德去找海参法师:“当家哩,有啥活?”一腔粗哑嗓子。 >海参:“海昌师,让老德买点豆芽吧?” >海昌师:“行,就让买点黄豆芽、绿豆芽。” >十二 >老德挑着筐子往平氏街去买菜。 >老德:“黄豆芽绿豆芽,黄豆芽绿豆芽……”走一路一直在口中念个不停。 >山路难行,老德一个趄趔,摔倒了。 >老德:“哎呀,买啥菜?”扭头往金山寺跑。 >十三 >老德:“海昌师,我忘了买啥拉——” >海昌:“真是老呆,黄豆芽绿豆芽!” >老德:“噢,黄豆芽绿豆芽……”一路走一路念。 >十四 >老德挑两筐豆芽回寺,走着走着,呵欠来了,累了,放下筐子就睡。 >等老德醒来,却发现扁担不见了。 >老德大叫:“当家哩,你打我……”他只顾边叫边跑,两筐豆芽也不要了。 >十五 >海参:“以后你下山化缘吧。”老德答应。 >海参:“走路念阿弥陀佛。” >老德:“行,阿弥陀佛。” >老德挑袋具下山,边走边念佛。 >十六 >桐柏山下,村子里,老德进村,娃娃们围上。 >一娃娃:“傻和尚,你干啥?”老德:“化缘。” >二娃:“要啥东西?”老德:“米,面。” >三娃:“那你叫啥?”“他们叫我老德。” >娃娃们笑:“真象呆子。” >老德大叫:“阿弥陀佛——” >十七 >一群年轻女人围上来,甲村姑:“你做啥?” >老德:“化缘。” >甲村姑:“你磕头我给你米面。” >老德:“无佛我不磕。” >乙女拿块泥土:“这土能做佛像。” >老德:“只要有佛我就磕头。” >老德磕头,众女嘻嘻哈哈笑着回去挖粮。 >老德挑粮上山,一步一声佛号。五十多里山路,他一天一趟。 >(外音注:桐柏山极陡,他在生时一天一趟,人也不觉怎样,现在想来,实在难得。) >十八 >老德回到金山寺,把一挑粮往韦驮殿一放。 >老德:“师父,我给你磕头了。”给韦驮磕上一通响头。 >老德磕过头,又把粮挑往大殿。 >老德:“阿弥陀佛,你先吃。”最后把米送厨房。 >十九 >老德又下山化缘,天天如此,一天一次。 >二十 >重复第十八,天天如此。 >二十一 >老德又下山化缘。 >一村姑:“老呆,又来化缘?” >老德:“嗯。”村姑:“你叫姑,我给你挖。” >老德:“姑。”村姑:“声太小,再叫。” >老德:“姑。”村姑:“只一声呀,还不行。” >老德:“姑姑姑姑姑姑……” >村姑笑着答应:“哎,等我去挖。” >村姑挖米,老德也笑:“我叫鸡子你也应。” >众女都笑,村姑也笑:“呆和尚也占便宜。” >二十二 >又到了冬天,大雪封山。老德化缘回来。老德妈拦住老德:“把你那粮给我挖一瓢。” >老德:“不中,还没供佛。” >老德把挑子放韦驮像前,磕过头,又到佛前供过,送到厨房。 >二十三 >天天年年,老德只化缘。山下居民戏笑老德,他从不生气,一天总能挑一挑粮。 >二十四 >老德找海参:“当家哩,今天是几了?” >海参:“啥事?” >老德:“我师父昨晚让我腊八走。” >海参法师:“(很惊奇)那还早。” >二十五 >又一天,老德问海昌:“海昌师,今天几?” >二十六 >老德于另一天问僧甲:“离腊八还有几天?” >二十七 >又一天,老德问海昌:“啥时候腊八?” >二十八 >海参叫老德:“明天就腊八。” >老德很高兴:“那好,当家哩你记好,我要受三十年香火。” >二十九 >晚上,老德沐浴。 >三十 >早上,大众进殿堂,见老德端坐大殿。 >海参法师:“老呆,咋还不走?” >老德不动,僧甲去看。 >僧甲:“当家师,他没气了。” >特写:老德面容安祥。 >(外音注:这是一九三六年,老德安祥而逝,时年二十八岁。海参法师尊其言,为其装金,一九六六年,肉身被毁,算来整整三十年)。海参法师一九五九年圆寂。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