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蒲华及其书画真伪识别之我见蒲华,以画竹最为著名,兼擅山水与四季花卉的胥山野史,虽然谢世已近百年,但其作为“落笔不经意,妙入秋毫颠”的海上新画派创始人,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笔者从事文博工作数十年,较多接触蒲华作品原件,对其真伪的认识,耳闻目睹,小有积累。蒲华书画作品上使用的印章,有不少都为常用印章。也有新仿造的蒲华书画,形体上基本与原作相同,如不仔细辨认,也会让它蒙混过关。
蒲华及其书画真伪识别之我见
蒲华,以画竹最为著名,兼擅山水与四季花卉的胥山野史,虽然谢世已近百年,但其作为“落笔不经意,妙入秋毫颠”的海上新画派创始人,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
嘉兴市博物馆有一幅馆藏蒲华作品原件———梅花图,此画于2000年12月编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蒲华书画集》一书。但前不久,有一家报刊上刊登一则消息,称“蒲华一幅梅花图在浙江一拍卖会上拍出”。通过两幅梅花图的对比,终于真相大白,拍卖会上成交的蒲华梅花图是当代人仿制的赝品。
笔者从事文博工作数十年,较多接触蒲华作品原件,对其真伪的认识,耳闻目睹,小有积累。现抛砖引玉,以个人点滴之见与蒲华作品藏家、爱好者一起交流。
对比图章:鉴别旧仿赝品
从印章上看,我们常见的旧仿赝品,一般可以通过对比图章这一鉴别手段来加以判定。《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和金石书法家陈澹如编印的《蒲华常用印集》及新近见到的《蒲华自用印选》等书,都可以用作蒲华作品藏家和爱好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可是,我们如果遇到新仿的赝品,对比印章的意义好像不大了,当代电脑 ... 出炉的摹章与原章几乎没有出入,加上印泥讲究,那真会让人难以识别,造成错误的判定。蒲华书画作品上使用的印章,有不少都为常用印章。蒲华自己不刻印章,他所用的印章均系友人所刻。我们在蒲华作品上常见到朱文“蒲作英”印章,朱文“蒲华”印章,白文“作英”印章,这三方印系吴昌硕所刻。其他见到的常用印章有朱文“秀水蒲华作英”印,朱文“胥山野史”印,朱文“芙蓉庵”印等。蒲华印集收录的闲章,颇具文采,如“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天真烂漫”、“种竹道人”、“鹤寿”、“师竹友石”、“丹云翰墨”、“俗可医”等,只是在我眼中,似乎不曾见他在书画上使用过闲章。可以说,对蒲华常用印章的把握和研究,肯定会有助于我们在鉴别真伪的过程中拿出旁佐,有所突破。
察气观色:判别真品伪作
蒲华伪作的仿冒,有不少赝品不求形似,只求大意,乍看气息相近,技法上难找破绽,其墨色浓淡、设色构图也大体一致。但这些伪作往往显得过于严谨和面面俱到。多数落款因练得过于游熟,失去蒲华作品凝重有波折的力度。几年前,我在某出版刊物上看到过一幅蒲华花卉四条屏,其中一条落款写逸庐主人,不禁引起疑虑,蒲华曾客居逸庐,也有着款写于逸庐的,但蒲华不是逸庐的主人,蒲华从未称自己是逸庐主人。“花卉四条屏”的作伪者是出于一时得意,还是一时疏漏,这已无法考证,但这幅画应是赝品无疑。
也有新仿造的蒲华书画,形体上基本与原作相同,如不仔细辨认,也会让它蒙混过关。假梅花图就是一例。这件依稿对临的蒲华伪作,基本与原件接近,只是仿制时间较近,颜料火气未褪,石头与梅花枝干墨色缺少浓淡变化,宾主不分,细细观察,总觉水墨含量没有蒲华作品来得饱满,水气不足,有僵滞之感觉,没有达到化境。伪作中“瑶台仙子醉流霞”字款虽也原迹拷下,却将“子英三兄属”写成“子明三兄属”。这种俗称“生儿子”的作伪手段,有时在没见到它的原作之前,确实较难判断真伪,但只要慢慢捉摸,会看出造假的马脚来的。
书画收藏是收藏界的一项热门。我认为,凡收藏蒲华作品的藏家,他们和收藏其他成名画家作品的藏家一样,最起码做到的是要寻寻觅觅,多看原作,多读相关报刊、书籍,多与藏友切磋书画,交流心得,只有这样方可多一份收藏乐趣,少一些被作伪者戏称“瞎子”的遗憾。
来源:嘉兴日报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