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四书简介

  四书,常与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合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也是儒家的要典。四书又称为四子书,其中,《大学》、《中庸》本属于《礼记》中抽取出来的。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实则自古以来原本只有五经之名,后来发展成十三经;到宋朝的程(程灏、程颐)、朱(熹)以后才有四书之名。这与学术思想史有着密切的关连。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自唐代韩愈(768-824)、李翱(774-836)维护道统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大加推崇宣扬,甚至称《大学》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中庸》是「孔门传传授心法」。南宋名理学家朱熹(1130-1200)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一起问世。朱熹并主张:「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后着《四书章句集注》,更具有划时代意义。从此,「四书」,取代「五经」地位了;甚至乃驾五经而上之。故汉唐可说是《五经》的时代,宋后是《四书》的时代。[ [1] ]

  以下分述《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作者和要义。

  一、《大学》

  《大学》经宋代二程(程颢、程颐)特加表彰之,又经朱熹重予刊定,而有经一章,传十章。据朱子《大学章句序》谓古之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孔子独取先王之法,以教弟子,曾子、孟子传其学,而其传绝。至宋代二程再续其传。[ [2] ]

  《大学》内容有所谓「三纲」、「八目」:「三纲」是一、明明德,二、亲民,三、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者是大纲,后则是细目。「八目」中,从格物、致知,以至诚意、正心与修身,进而的齐家(卿士大夫之家),又进而治国、平天下。是个人道德、修养以及家庭伦理,推而至于国家、天下的学问。其中说明内圣外王,以至修己以安民,以至安天下之道。是明体达用之学问。换言之,是从内在修养,焕发为外在事业的过程。

  二、《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第31篇,作者系子思,名孔汲(公元前483-402)。为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曾受业于曾子。战国初期鲁国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有「述圣」之称。今人谓系秦代或汉代人所作。至于本篇以单篇流传可考者,《汉书‧艺文志》载有《中庸说》二篇,《隋书‧经籍志》则载有梁武帝撰《中庸讲疏》一卷。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 [3] ]

  二程子说:「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可说:「《大学》乃《中庸》的门户,《中庸》为《大学》的堂奥。」

  《中庸》在一开头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在首句就揭示了立教于天命之性的立场。其目的是要说明人必须依循于正途,在正途上发展本性。接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进一步来阐释「中」与「和」的意义。依朱熹的解释看来,喜、怒、哀、乐未发动前,是性的本体;发动之时,是情的作用。本体未发动前的静止状态,无所偏倚,叫做「中」;发动之时合于情之正,叫做「和」。性的本体来自于天,所以说「天命之性」。「中」为道之体,是天下的大本;「和」为道之用,是天下的达道。一言以蔽之,《中庸》最大的成就,就是它不只讲人道,还讲了天道。[ [4] ]

  三、《论语》

  《论语》孔子应答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孔子的言语。当时弟子们皆有所记,孔子卒后,门弟子乃将之汇合编纂而成书。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身教与言教,为后代行为道德的典范,影响二千余年。故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圣贤人物,传承自古尧舜禹汤周公等圣王,孟子推许为集大成者。兼俱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睿智的圣者,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有关孔子的言论、修养、处世、教学、政治、人格、生活态度、人物的评论等可说悉皆为智慧的结晶。

  有关《论语》之内容及其价值,据梁任公《国学研读法三种》所言:「字字精金美玉,实人类千古不磨之宝典,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众生)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一良书也」[ [5] ]。总之,它是儒学主要的经典,言语精粹而描述生动,是以语录形式表达,可说语录散文体之典范[ [6] ]。二千多年来,我国近邻,如日、韩,无不在中华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尤其是《论语》教化最受重视。日本皇储必须授读《论语》,新加坡尊崇儒术,最近亦倡读《论语》,良非无故。

  《论语》一书采分类汇编方式,依孔门四科,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大类。在「德行」类中,可细分为论道德、论仁爱、论孝友和论修养四个主题;在「言语」类中,则细分成论法语和论人;在「政事」类中,是细分成「论政治」和「论礼乐」;在「文学」类中,细分为「论为学」、「论学」和「论诗」。这些内容来自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之语。从那些对话中,尤其,有关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儒家的行为规范,乃是恪遵孝悌、忠恕之道,依循礼仪的谦谦君子。可见孔子所提倡的「仁智合一」的至善境界和精神。《论语》,即是五经之精髓,这也继承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道统。[ [7] ]

  四、《孟子》

  《孟子》是孟子与门人万章、公孙丑之问答而成的一部书。孟子(公元前372-289),名轲,生当战国中期的邹国,受业于子思之门人,与孔子相距约二百年,曾先后周历齐宣王、梁(魏)惠王,以及宋、鲁等国,但不为时君所用,归而与门人讲学,有《孟子》七篇。以继承孔子自许。号称「亚圣」。《汉书‧艺文志》以《孟子》为「子书」,五代后蜀主孟昶刻十一经,将《孟子》列入其中。至宋理学盛行,《孟子》见重于程、朱,地位日益崇高,而被列入「四书」,元、明科举考试,更是重要必读必考之书。

  有关《孟子》之内容与价值,据梁任公〈要籍题解及其读法〉中所言,孟子与荀卿,为孔门之下的两大师。孟子在文化史上有特别贡献者二:一、高唱性善主义,在哲学上及教育学上,成为一种永久价值之学说。二、排斥功利主义,其用意虽在矫正当时之弊,然在政治学、社会学上,最少亦代表一面真理。

  其全书要点略如下:

  哲学谈:穷究心性之体相,证成性善之旨。

  政治谈:发挥民本主义,排斥国家的功利主义,提出经济上种种理想的建设。

  一般修养谈:多用发扬蹈厉语,提倡独立自尊的精神,排斥个人的功利主义。

  至于有关《孟子》读法,梁任公则以为「一、宜观其砥砺廉隅,崇尚名节,进退辞受取与之间,竣立防闲,如此然后能自守不至堕落。二、宜观其气象博大,光明峻伟,绝无闪藏,能常诵习体会,人格自然扩大。三、宜观其意志坚强,百折不回,服膺中语,对环境之压迫,可以增加抵抗力。四、宜观其修养下手工夫,简易直捷。无后儒所言支离、亦渺之二病。」总之,孟子学说:讲仁义、主性善说、倡王道、重良知、学贵自得。

四书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逆袭成省份,还捡了全中国最大一个漏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是哪一座,你可能会想到由小村庄崛起的石家庄,或者沉寂两千年,又重新崛起的郑州。因为合肥不仅仅从一干强有力的城市中突围,后来居上成为了省份,还捡到了全中国最大的一个漏。直到太平天国之时,安庆成为交战的中心,省府被迫迁往了合肥。因为日军的侵略,芜湖、蚌埠这两座原本最有希望取代安庆的城市遭到破坏,反而合肥因为不打眼,反而破坏最少。

  3. 卢植:乱世中的人格楷模

    作为中国最出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给读者的印象,是擅长描述人物的智力与勇气。事实上,三国的道德水平也不低。

  4.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5.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6.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7.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8.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9.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10.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随机推荐

  1. 传说中的伏羲氏

    伏羲氏的妈妈叫“华胥”,那一天她在雷泽湖滨溜达着玩,忽然看见一个大脚印。华胥受了诱惑,就踩上大脚印,一下子怀了孕,生下伏羲。)因为伏羲的父亲是天外来客,所以伏羲自幼才智过人。这比矛和箭有了巨大进步,因为它可以捕到活的,加以驯养,启动了远古畜牧业,伏羲也就成了后代猎户供奉的祖师爷。>据说伏羲后来跟女娲结婚了。伏羲、女娲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所以叫做“人文始祖”。

  2. 都督

    汉末董卓之乱后,州郡拥兵割据称雄,朝廷为了笼络他们,有以将军兼督数州或都督某州的称号。都督兼刺史,即兼治军民,形成为州的上一级机构。都督均有节,表示朝廷赋予都督的权力,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郡县制发展南朝后期,州郡分割,都督区也逐渐变小,都督的权威已不如魏晋时。地位较高者称大都督。明中叶后,都督成为虚衔。清初,沿袭明制,以左右都督、都督等为提督和总兵官的加衔。

  3. 案牍之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àndúzhīláo【解释】案牍:公文。办理公文的劳累。【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例子】吾徒幸无案牍之劳,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赋,此其时乎?明·李桢《长安夜行录》【相关】百度“案牍之劳”

  4. 让人心碎的说说心情短语 我拿你当氧气,你拿我当空气-感人的情话

    爆的事啊"十二、因为你喜欢我,所以没感觉别人多么喜欢我。–十四、男人不花心,不是生理有问题就是心理有问题。不是不想说,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能和谁说。

  5. 梦见坐牢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而监狱的惩罚功能是指国家使受刑人的身心置于刑罚的条件下,限制其精神和物质生活而产生的心理痛苦效应的总和。梦见坐牢:1、也许代表约束才能的工作环境,戴手铐说明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够大有作为。男人梦见坐牢,吉兆,生活会幸福。女人梦到坐牢,会怀孕。商人梦见坐牢,生意会受损。老叟梦到监牢,是不祥之兆,健康会每况愈下。梦见遭遇车祸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6. 梦见橘子 梦见橘子什么意思

    经商的人梦见剥橘子皮或挤橘子汁,预示会有大生意,利润丰厚。年轻女子梦见吃橘子,预示她可能失去爱人。梦见踩上橘子皮滑倒,预示亲戚的死亡。梦见生橘子,意味着可能生病,应该注意身体。已婚男子梦见买橘子,意味着妻子去世后,很快能娶到年轻貌美的姑娘。未婚男子梦见买橘子,则意味着将和漂亮健康的少女结为伴侣。梦见剥橘子皮,则意味着生意能够获利。

  7. 众声喧哗:民国初年的"清史热"

    自辛亥革命,清室覆亡起,如何叙述和理解刚刚过去的清代历史就成为一个各方政治力量争夺的场域,清史记忆亦随之呈现出各异的形态。王钟翰先生曾谓:「”民初以来,清史研究就是历史学科出现的新趋向。这与其说是受历朝都有为前朝修史的传统之影响,毋宁说是辛亥革命以来排满思潮在学术上的反映,以及清朝统治的‘僵尸’依然存在并有外国侵略势力企图借尸还魂这一严重对学术界产生的一种...。”此段文字虽短,但道出了民国初年清

  8. 梦见和别人吵架哭了

    周公解梦梦见和别人吵架哭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别人吵架哭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一言两语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īyánliǎngyǔ【解释】为数不多的几句话。【出处】《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例子】珠儿的父亲是好是坏,决不是一言两语可以断定。茅盾《书信·致陈友荀》【相关】百度“一言两语”

  10. 最利于工作和事业的8种梦境

    梦见自己被公司领导批评——会得到名声和表扬。梦见自己被解雇——预示职位要提升,生活得到改善。失业者梦见被解雇——能很快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梦见别人赞扬自己——不久的将来要交好运。已婚男子受到了惩罚——会求名求利。梦见自己的案情较轻,却受到了严判——会官运亨通。梦见法官宣判罪犯——会提职增薪。梦见敌人对自己进行报复——生意会成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