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新约圣经简介

  一、作为经书的新约

  新约(the New Testament)一词通常用来指称《圣经》中的第二部份(第一部份是《旧约》)。新约包含了27件正典(canon)作品,即:四部福音书、〈宗徒大事录〉、21件书信、〈若望默示录〉。这些作品非一时一地一人所写,而是在1世纪中后期陆续完成之作,作者有早期门徒、宗徒,与宗徒门生。最早成书的是保禄书信,之后是福音书、牧函、其他书信与〈默示录〉。这些作品成书后迅速流传各地教会,并被刻意抄录与保存,供聚会及礼仪中诵读使用。因此尽管在初期它们尚未被称为经书(scriptures)、而称为「宗徒们的记忆」(殉道者犹思定语),但由于初期教会的礼仪实践──在礼仪中公开诵读先知书与「宗徒们的记忆」,以及作品本身的宗徒权威性(apostolic authority),因此从2世纪起,目前新约中大多数作品都已被视为与以色列经书具有相同的权威性。

  新约正典化是冗长的过程,并且是为了因应时代需要与各种严峻挑战所作的回应。2世纪起,由于各地教会对于信仰的教导不一(异端)、大量基督徒作品(伪经/书)出现、与犹太教的冲突加剧、犹太教的经书正典化加速进行,因此基督徒作品正典化受到教会内的重视。正典(canon)原系希腊文κανών,原意是尺规(rule),引申意为衡量与判断的标准。2世纪初马西翁主教(Marcion of Sinope约85-160 )首度提出「基督徒经书」的看法,但他的标准与编纂的经书未被接受,殉道者犹思定(Justin Martyr约100- 165)就拒绝,他并主张「七十贤士译本」的神圣性不应被否认;依勒内主教(Irenaeus约130-202)接续宗徒传统,赞同犹思定(但拒绝接受犹思定的「和谐版福音书」),更称「七十贤士译本」为「旧约」(Old Testament),基督徒有自己的「新约」(New Testament),即:保禄宗徒的14封书信、四部福音书(马尔谷、玛窦、路加、若望)。〈若望福音〉被依勒内纳入正典是一件具有大公意义的举动,因为〈若望福音〉是当时通行于埃及与小亚细亚教会的福音书,罗马教会并不熟悉,因此他的做法是为了包容而不是排斥。依勒内的做法旋即受到东西方教会的接受。撒尔德的迈里多主教(Melito of Sardis约170)也称「七十贤士译本」为「旧约」。

  戴尔都良(Tertullian 160-225)赞同依勒内,并将新约作品翻译成拉丁文;持同样看法的还有亚历山大的克来孟(Clement of Alexandria 150-215)、罗马的希波律(Hippolytus of Rome 170-235)。奥力振(Origen 184-253)是第一位撰写释经作品的神学家,他表明「新、旧约」均是神圣启示的经书。亚大纳修(Athanasius 296-373)曾列正典经单,内容与今日大多版本的新约内容一致。但在他之后的抄本,正典清单仍不相同,《何而马的牧者》(Shepherd of Hermas)、〈若望默示录〉、安提约基亚的依纳爵主教书信(epistles of Ignatius of Antioch)、罗马的克来孟《致格林多人前、后书》(1, 2 Clement)、《巴尔纳伯书信》(Epistle of Barnabas)等作品数度进出正典清单之列。

  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任期为306-337年)下令教会制作五十本《圣经》用以通行全国,迫使主教们尽速决定新约正典的内容。安瑟伯(Eusebius 263-339)将当时被讨论过的作品分成三类:被承认的作品、争论性的作品、伪造的作品。尽管如此,5、6世纪的抄本,新约正典名单仍不一致。新约正典化历经数个世纪之久,争论未熄,例如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就曾主张把〈希伯来书〉、〈雅各伯书〉、〈犹达书〉、〈若望默示录〉排除在正典之外,它们被称为「路德的争议性作品」(Luther's Antilegomena)。

  二、作为基督徒神学的新约

  英文testament来自拉丁文testamentum,原有遗嘱(will)与见证(witness)之意,用来翻译希腊文διαθήκη,意思是盟约(covenant)或遗嘱、约定(a set- agreement)。此希腊文于「七十贤士译本」(the Septuagint, LXX)中,早已是希伯来文berith(תירִבְּ, covenant,盟约)的译词,用以表达以色列与天主之间特殊且亲密的关系。(www.lishirenzhi.com)自1世纪起,教会延续这个希腊文的使用方式,并延续至今。

  在以色列信仰传统中,天主是天人盟约的主动者,这在诺亚盟约(Noahic Covenant;参〈创世纪〉6:18, 9:9)、亚巴郎盟约(Abrahamic Covenant;参〈创世纪〉第15、17章、〈肋未纪〉26:42)、西乃盟约(Sinai/Mosaic Covenant;参〈出谷纪〉第24章、〈申命纪〉5:2)与达味盟约( Davidic Covenant ;参〈撒慕尔纪下〉第7章、〈编年纪上〉17:11-14、〈编年纪下〉6:16)中均清楚可见。盟约思想对亡国后、流亡各地的以色列/犹太人而言是重要的信仰核心,不仅用来定义与定位自己,更是对未来以色列必再度复兴的希望与保证。

  作为以色列信仰传统分枝之一、1世纪出现的基督信仰便继承这个信念,但基督徒更在耶稣身上看到先知预言的实现,即:耶稣就是基督(Messiah,默西亚)、是天主子(Son of God)、上主受苦的仆人(the Suffering Servant of the Lord),耶稣在人世间的出现与宣讲标志了「天主亲自治理(ἡ βασιλεία τοῦ Θεοῦ, the Reign/Kingdom of God)」时代的降临,耶稣就是厄里亚先知(Elijah)重返人间之后,「上主之日」(the Day of the Lord)降临人间的记号、是「正义的太阳」(参:〈玛拉基亚〉3:18-24),是〈依撒依亚先知书〉中「基督的治理」(ἡ βασιλεία τοῦ Χριστοῦ, the Reign/Kingdom of Christ)预言的实现(依53:10;同参:〈默示录〉11:15)。新约时代基督徒从耶稣的角度重新诠释以色列信仰传统,相信:耶稣用自己的苦难与死亡不仅补赎了世人的罪过,更为世人重新与天主订立盟约,耶稣既是新(天人盟)约的中介者、制定者、更也是盟约的本身。

  保禄是首位援引以色列经书盟约思想,区别基督徒与犹太人的异同、及证明基督徒与犹太人终将获救的基督徒。在〈迦拉达书〉中,保禄称基督徒是「生于自由的妇人」的亚巴郎后裔,不信耶稣的犹太人则是「生于婢女」的奴人,基督徒因此是亚巴郎盟约的后裔、是「恩许的子女」(迦4:28),他清楚表达了「两个盟约」的看法;他也是第一位将耶稣最后晚餐的杯中酒称为「新约之血」的人,指出:基督徒举行感恩礼时,众人共饮的祝福之杯,就是耶稣基督的「新约之杯」,并且「每次吃这饼,喝这杯,就是宣告主的死亡」(〈格林多前书〉11:25-26)。因此保禄见证与宣信:耶稣在苦难与死亡时倾流的血是天人之约的盟约之血,而基督徒的感恩礼不是犹太餐礼(an eucharistic/thanksgiving meal),却是耶稣基督的祭礼(the Eucharist of Jesus Christ),在这个感恩祭礼中,基督徒向天主呈献耶稣基督祂自己。这个信理(doctrine)不仅延续在福音书中,更也被安提约基亚的依纳爵主教写在书信中,流传各地教会,至今保留在罗马天主教会与基督正教中。

  在〈宗徒大事录〉作者笔下,伯多禄(Peter the Apostle)称信从耶稣的人为「先知和盟约之子」(宗3:25),基督徒不仅是亚巴郎盟约之子,更是新约之子。〈希伯来书〉中大量援引盟约思想并极力说明新、旧约的不同,例如:耶稣是「更好的盟约的担保人」(希7:22)、是「建立在更好的恩许之上的盟约的中保」(希8:6, 9:15),耶稣建立的新约就是先知预言天主在复兴以色列时与选民订立的「新的盟约」,〈希伯来书〉说:「一说『新的』,就把先前的宣布为旧的了;但凡是旧的和老的,都已临近了灭亡」,清楚指明基督徒因耶稣的关系,是属于「新(盟)约」的选民(希8:7-10:18),用耶稣基督的血所订立的新约,更也是「永恒的盟约」(希13:20)。1世纪新约作品中的新(盟)约神学思想,因此不仅与基督徒蒙选思想(the divine closeness)有密切关系,更直接影响基督徒对自己团体──即「教会(ecclesia)」的看法:教会是天主从世人中被召叫出来,与天主订立盟约的团体。

  「新约」是基督徒神圣经书《圣经》的第二部份,第一部份是「旧约」。在《圣经》第二部份开始处会有本图的插页以作区别。基督新教通常称第二部份为「新约全书」,天主教则直接称「新约」。

  新约圣经编排次序是:福音书、《宗徒大事录》、书信(保禄书信优先、牧函居次)、《若望默示录》。这个次序不代表创作时间的先后,但反映出重要的神学思想:耶稣是新约的建立者、新约时代的核心,因此记载耶稣生平的福音书优先,更由于福音书不断援引「旧约」,因此大量指明先知预言实现的经文(fulfilment citations)的《玛窦福音》,成为衔接旧、新约时代最好的桥梁。《玛窦福音》在教会初期是最广为使用的福音书,又因它完整涵盖耶稣的一生、内容撰写与编排缜密规划,使得它自1世纪起,不论在教导慕道者方面、或是在建立教会秩序与制度方面,都是极为重要的作品。

  新约福音书中,《马尔谷福音》、《玛窦福音》、《路加福音》三部作品又被称为「对观福音」(Synoptic Gospels)。英文的synoptic来自于希腊文的συνοπτικός,意思是「一起看」(viewed together)。对这三部作品进行详细的对观研究,是新约圣经学术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新约作品的翻译从1世纪起,由于基督信仰快速的扩散,从原先的希腊文,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洪流中,不断被其他的语言翻译。因此,同时以不同语言阅读与分析圣经内容,成为圣经研究者必备的学术能力之一;古代语言方面例如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文、叙利亚文、科普特文、斯拉夫文等,近代语言方面则例如德文、法文、义大利文、英文等。最早的多语言经文并列的圣经是3世纪教父奥力振(Origen)完成的,称为Hexapla(Ἑξαπλᾶ, sixfold),奥力振六栏并列,以希伯来文(一栏)与希腊文(五栏,不同译版)逐字逐句比对经文。奥力振的Hexapla不断被后人增补。完整包含旧、新约的多语并列圣经首次出版,是在16世纪西班牙的枢机主教  Francisco Jiménez de Cisneros(1436–1517)支持下完成的,称为The Complutensian Polyglot Bible或Complutesian for Acala。

新约圣经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2. 牧羊人发现一洞穴,里面有几个破陶罐,竟装着耶稣时期的手抄圣经

    这位牧羊人将完整的三卷收回,拿到当地市场出售。死海古卷的发现,让这一切成为可能,中世纪定本之前近700年的《圣经》真容大白于世后,许多当年教廷定本中的篡改和欺骗,也大白于天下了。唯灵论为基督教奠定了哲学基础,耶稣基督的独一性和神性为基督教奠定了神秘主义基础。

  3. 中世纪时为什么基督教能独霸欧洲?全凭这7点

    基督教也是这样。基督教在欧洲取得统治地位以后,这个传统被很好的保留下来,而且成制度化的被固定。这种金字塔型的网状的结构使得基督教教皇的意志能很快传导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全世界的基督教徒能步调一致的行动。

  4.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圣·保罗

    在所有的基督教作家和思想家中,他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千古犹存。耶稣死后,早期的基督教徒因被视为异教徒而遭受迫害。保罗曾一时参加过这种迫害活动。从此他改变了宗教信仰,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这位曾一度是基督教的反对者,摇身变成了新的宗教的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支持者。保罗对犹太人的说教远不如早期一些基督教徒那么成功,事实上他的举止常常引起极大的仇视,连生命也有几次遭到威胁。

  5. 囚禁教皇与渎圣同盟——「 ”天主孝子”法兰西记事

    题/囚禁教皇与渎圣同盟——「”天主孝子”法兰西记事文/调命者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盗用警告:本号已与「”...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法国481-870版图变化动图)法兰西源自于法兰克帝国,843年秃头查理与自己的两个兄弟三分了祖父查理曼大

  6. 来自西方的God,中文到底该怎么译?晚清各教派曾为此大战数场

    在英剧或美剧中,经常能看到「”God”这一词,中文字幕常用「”天”、「”神”、「”主”、「”上帝”等字词来表示,大家也不会过分追究这些字词之间的差异。但回头看晚清时期传教士对《圣经》中「”God”的翻译,却是争议不断。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晚清时期,「”God”汉译之争。圣经一、天主教的翻译唐朝时期,景教传入中国,当时的传教士翻译造物主一词时,时不时会借用道教、佛教中的「”天尊”、「”佛”等字词来表

  7. 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瓜分世界的条约

    引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觉得这好像是上帝送给自己的一场大机遇,恨不得立即提兵征服新发现的土地,但是要想征服新土地就必须满足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证明那块新土地属于自己或是属于西班牙王国,因为只有这样,西班牙人才能「”合法”地征服、殖民和统治新发现的土地,但是这个前提对西班牙人来说并不容易满足。哥伦布第一次航海的路线图虽然哥伦布是在西班牙国王的赞助下才得以远航探险,并发现新土地,但是葡萄牙人却

  8.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西方传统,您听说过基督教七圣礼吗?

    如果我们能有幸去欧洲游玩,一定要去的便是各地的教堂。如果我们足够幸运,能够在教堂亲眼目睹一场标准的西式婚礼,我们的情感一定会经受非同一般的浸润。婚礼在西方属于基督教七大圣礼之一。今日,就请各位跟着瓷儿了解一下基督教圣礼吧。

  9. 贵州安龙县:偏远深山小城,竟藏有明代皇城!如今却被人忽略…

    南明,一个被大多数世人忽略的朝代。源于明朝覆亡后,在南方尚有几个新建立的反清复明的政权。因持续时间短,政权更迭快,又与清朝开年重合,故较少人熟知。南明时代,共经历了隆武政权、鲁王时期、绍武时期、永历政权4个时期。其中,永历政权存在时间最长,在南明历史中也最有发言权。在永历政权几易都城中,安龙作为都城,是个特殊的所在。

  10. 女王记:英国法国篇——血腥玛丽、苏格兰玛丽、玛尔戈王后

    二、血腥玛丽玛丽即位为英国女王,是为玛丽一世。

随机推荐

  1. 选好软装硬装 打造完美小家

    软装硬装相信所有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谈到装修,就不得不提到软装和硬装。其实啊,一套完整的家居装饰就是由软装和硬装两部分组成的。软装是灵魂的话,硬装就是一间屋子的基础。

  2. 梦见辣味

    周公解梦梦见辣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辣味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杨贵妃到底有没有逃亡到日本?在日本有没有留下后代?

    拥有贵妃之尊的杨玉环没有想到厄运很快就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假设杨玉环能在马嵬驿死里逃生,而且也确实逃到日本,但她也决不可能“繁衍生息”,有什么后代!其实杨贵妃死或者没死并不是那么重要,她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女人,千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莫测只是我们这些后人对她的一厢情愿罢了。

  4. 梦见大楼,楼房

    周公解梦梦见大楼,楼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大楼,楼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孙中山:创建中国最早飞机队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推翻民国,粉墨登基,自称皇帝。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运动开始。时在日本的孙中山先生在这年夏天,指令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分别筹组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军。同时派遣朱执信等分赴各省主持讨袁军...

  6. 第一次亲密接触经典台词

    第一次亲密接触经典台词一:你要这街景模糊,你要你长发飞舞,于是不问是哪条路,只给你这速度,你只要轻轻接触,有些感觉不必清楚,于是跟着你一路,茫然也是种愉悦,从一缕清风开始找到爱的地址,从一个名字开始到两颗心对视,害怕太愉悦会丢失,谁让咱们的故事美丽得不太真实,不敢问你奉谁的旨,做我的不速天使,你让咱们的故事美丽得不太真实,说好做对方的心事!

  7. 梦见玩屎

    周公解梦梦见玩屎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玩屎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老鼠出没比萨饼的景象——阿塔里奶酪的起源

    在历史上的今天,1977年5月17日,如果你从来没有享受过在查克奶酪餐厅用餐的乐趣,想象一下,当一只巨大的机器老鼠用死气沉沉的眼神嘲笑你的存在时,你的每一个感官都会受到无休止的攻击,你基本上就得到了。由Atari联合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NolanBushnell)构思,很像Atari本身(见本文),查克·E·芝士的成功之路或多或少有些坎坷,不经意间改变了美国家庭用餐的格局。查克奶酪的故事可以追溯

  9. 【新年祝福语】新年祝福语非常给力

    ○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最温暖,新年的第一句祝福最灵验。○如果我是作家,我要用最美的语言,写出我的思念,如果我是歌手,我要用最动听的声音,唱出我对你的祝福,新年快乐!

  10. 名将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功臣,隋朝的灭亡跟杨素有关吗?

    >杨素是隋朝开国功臣,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诗人。杨素参与北齐之役,和杨坚结下深厚情义,此后杨素以统帅身份讨伐陈朝,最后将其灭国,从而立下大功。不过杨素也成为了权臣,隋朝的覆灭和他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他28岁那年,接连发生两件大事,先是父亲在对外征战中被俘而亡,后是宇文护的官僚集团被朝廷查办,杨素失去了靠山,还要被株连丢官。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