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中华民族是个特别注重教育的民族,现在的学区房均价远远高于普通住房,正是教育为重的有力证明。说回战国,那一两年发生了两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情。一是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进一步强盛起来,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二是齐国创建了稷下学宫。从表面上看,前者的影响更大,实际上后者也不遑多让。稷下学宫是齐国建立的,这一点很明确。但对于是谁建立的在学术界还有争议。

中华民族是个特别注重教育的民族,现在的学区房均价远远高于普通住房,正是教育为重的有力证明。 而且华夏不是在近现代才开始把教育做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早在战国时期,老祖宗们就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跳出历史的局限性,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的话,会发现公元前356年左右的地球,各个角落都相当繁忙。 欧洲:热火朝天的举办着奥运会,马其顿国王菲利浦二世还参赛了,在马车比赛中遥遥领先,获得了两枚纪念币。 印度:处于列国时代,十六大国打来打去,不过战争规模远远小于同一时期亚洲大陆上的春秋战国。 国外更多的文明还没有兴起,但对于已经兴起的文明来说,那是一个精神大爆发的时代,人们就像头脑忽然开了窍一样,想了许多以前没想过的问题,做了许多以前没做过的事儿。 说回战国,那一两年发生了两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情。 一是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进一步强盛起来,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是齐国创建了稷下学宫。 从表面上看,前者的影响更大,实际上后者也不遑多让。 【稷下学宫的建立】 稷下学宫是齐国建立的,这一点很明确。但对于是谁建立的在学术界还有争议。 一说是齐恒公,注意,这不是大家熟知的春秋五霸之首小白,而是田齐桓公,名叫田午。春秋时的齐国称为「 ”姜齐”,战国时的齐国称为「 ”田齐”,田氏篡了姜氏的国。 一说是他的儿子齐威王田因齐,我个人更认可这种说法。因为田午是公元前357年去世的,死前得了重病,「 ”讳疾忌医”说的就是他,他都快病死了,估计也没那精力兴建稷下学宫了。 单说齐威王大家可能没什么印象,但一提起「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知道了吧?没错,他就是那位主角,继位初期为了强国有过一场变法改革,稷下学宫正是变法的成果之一。 是否觉得这学府的名字怪怪的?说穿了就一点儿都不怪,「 ”稷”是齐国都城临淄一道城门的名字,学府设置在这附近,因是国家级的故而尊称为「 ”宫”,合起来就叫「 ”稷下学宫”。 之所以建这么个学府,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巩固田齐的统治(因为是篡来的,就特别担心百姓不服),另一方面是笼络天下有才之士,利用他们的谋略智慧为齐国的争霸增加砝码。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稷下学宫虽是官办的,最终却摆脱了官府的控制,不再是统治工具,而是真正成为了一个自由、开放、包容、高端的学术中心! 齐国统治者可以在此咨询问政,可以引导风向,却不能直接干涉。他们的确能 ... 人,但那只是毁灭肉体,却毁不了精神。 况且,稷下学宫存在的时间里,齐国三位君主: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都算得上思想开放包容,对学者们十分优待,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 ”上大夫”,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还允许学者「 ”不治而议论”,「 ”不任职而论国事”。 他们的这种态度,是稷下学宫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稷下学宫的盛况】 后世之人可能难以想像稷下学宫当时的盛况。 一、学术 田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因而齐国定「 ”黄老之学”为官学,这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老庄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 其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两大主题:技术发明和政治思想。以玄而又玄的「 ”道”为依据,涉及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等,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操作性。 简单而言,其核心是「 ”无为”,认为君主应当无为而治,以「 ”无为”达到「 ”有为”,对于视官府为虎的老百姓来说,这种学说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田氏的政权也被接受,达到了巩固统治的目的。 除「 ”黄老”之外,还有许多学派,例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等等。 一说起春秋战国,大家的第一个印象是打来打去非常混乱,第二个印象是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精神文明极其璀璨,但大家知道吗?稷下学宫就是大家「 ”争鸣”的最主要场所!正是它,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的局面! 二、学者 稷下学宫在兴盛时期有一千多名学者,现在的世界级高等学府也很难达到这个数量! 这可是学者而不是学生!被称为「 ”稷下先生”,较为著名的有:孟子、淳于髡、邹子、田骈、慎子、申子、接子、季真、涓子、彭蒙、尹文子、田巴、儿说、鲁连子、驺子、荀子等等。 凡是尊称为「 ”子”的,那都是一派大家。 所有这些学者,不管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国别、年龄、资历等等如何,都可以在此自由的发表学术见解!没人会因为大放厥词而被砍头。 诸子互相争辩、诘难、吸收、交流,抒发胸怀畅所欲言,谁都有权力说,说什么都有权力,因而被称为「 ”百家争鸣”!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稷下学宫,纵有「 ”百花齐放”,这花也只是开放时间极短的昙花! 三、成果 学者们不只是口头上争论,还形成了完整的流派,有书传世。 《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都有稷下先生的参与,另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可惜已经遗失。 这些是有名号的,没有名号但有价值的我相信遗失得更多。 【稷下学宫在当时的地位】 国君的大力支持、开放的学术氛围、雄厚的师资力量,让稷下学宫成为各学派荟萃的文化中心!天下学子无不心向往之! 也是各国老百姓心中的文化圣地。没到稷下学宫游过学的人,哪怕你真有学识,人们看你也像看野鸡大学出来的,不正统。只有去过稷下学宫,你在人们眼里才算是有「 ”证”的,身上仿佛镀了层金。 稷下学宫更是齐国的金字招牌,用文艺点的话来说,是一张国家名片,齐国因此而在诸侯间名声极好。大量人才的涌入,更让齐国哪怕地处偏远、没有在中原腹地,也被视为「 ”中心国”。 【稷下学宫对于后世的影响】 稷下学宫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是前所未有的高等学府,虽说只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齐国被灭亡后也随之消失,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 1、树立了良好的教育风气; 2、学术繁多,后世统治者需要什么统治思想都可以从中抓取; 3、办学方式成为后世的经验,之后的「 ”太学”多有借鉴; 4、产生的精神火花成为诸多学派的鼻祖,直到现在还影响着世界! 【结语】 总之,稷下学宫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特殊时期造成的文化繁荣景象,也是人类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经之路! 而春秋战国更是「 ”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无数学者以知识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诸子们如花般灿烂,如星般闪耀。 参考资料:《史记》 [本文为一粒沙原创,转载请注明]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本文标签:稷下学宫齐国齐国君主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