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晋文公周游列国的故事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献公有八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最受宠爱。晋献公灭骊戎后,获骊姬并纳之。骊姬得宠,献公...
晋文公周游列国的故事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献公有八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最受宠爱。晋献公灭骊戎后,获骊姬并纳之。骊姬得宠,献公疏远了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后骊姬得子,名曰奚齐,献公意欲废申生而立奚齐。申生被逼而自尽,重耳和夷吾逃跑到外地。
『削足适履』
淮南子‧说林训爻评述的时候说:「这种骨肉相残的事,如同把脚削去一块以适合鞋子的大小,把脑袋削去一块以适合帽子的大小一样愚蠢。」 『削足适履』,原比喻骨肉相残。现形容委屈自己去迁就不合理的事,不会变通。
这样,重耳便开始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活。
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跑。
晋献公逝世后,荀息当国相,骊姬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后来,重耳的弟弟夷吾登位自立,是为晋惠公。晋惠公派勃鞮追杀重耳,重耳没死,知道不能在翟族地区逗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公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齐姜劝告重耳离开齐国,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赵衰等人将重耳灌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
西元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20辆马车。
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如果复国打算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令军队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国大夫成得臣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并把亲生女儿怀嬴许配给他。
西元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
西元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同时,秦国正准备去救周王。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利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行动之前,拯救周天子,不让秦国得到功劳。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
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卫国的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
“城濮之战”把北上争霸的楚国打败后,晋文公为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省荥泽县西北)建起一座行宫,举行向周襄王献俘的盛大仪式。周襄王命大臣王子虎等册命晋文公为齐桓公以后的又一位侯伯,从此晋文公便成为春秋时代的又一位霸主。周襄王赐给文公象征霸 *** 威的礼器,及黄河以南大量土地。晋文公从此可以直接祭祀天神,自由征伐。他随即在践土与各国诸侯举行了盟会,史称“践土之盟”。
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内乱,太子被杀,公子重耳被逼出走,经过多年流亡,来到了秦国,秦穆公十分钦佩重耳贤能,把女儿怀赢许配给他。当晋惠公过逝后,重耳在秦穆公协助下,终于重返晋国夺得国君之位,是为晋文公。
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却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
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却芮的阴谋。
为了解决内乱晋文公重新来到秦国,秦穆公帮晋文公俘获吕省和却芮并杀死了。之后秦穆公派三千精兵称为「纪纲之仆」护送晋文公返回晋国,后人遂以纪纲借指管家仆人。晋文公与秦穆公之女的婚姻,被后世称为「秦晋之好」,成为祝贺新人结婚的贺辞。
寒食节与清明节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护驾感人肺腑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宠妾骊妃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重耳为了逃避骊妃的迫害,而被迫逃离晋国。
一天,公子重耳迷路在山中,好几天没有食物。当时大臣介子推护驾跟随重耳,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充饥,重耳流亡了19年后,返国即位,即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掌理朝政后,即论功行赏。看到众人争相邀公的嘴脸,介子推非常厌恶,失望之余便带着母亲隐居山林。晋文公经他人提醒,想起旧事,心中愧疚。便亲自到介子推的老家绵山探访,却找不到介子推的踪影。
由于介子推是个出了名的孝子,有人献计说,如果放火烧山,介子推为了母亲,一定会出来的。晋文公便下令火烧绵山,直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却没有出来。等火熄灭后,人们看见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晋文公伤心欲绝,更是痛悔不已,除了命人厚葬介子推母子,还将这棵树砍下来,做成了一双木屐,每当他穿着这双鞋,就会想起那段在外流亡患难与共的往事,晋文公即不由悲叹︰「足下,悲乎!」
所以「足下」一词,是因这个典故而来,取其赌物思人,感念昔日恩情,进而衍生出对朋友的敬称之意。
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每年在这一天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次年寒食节,晋文公到介山祭介子推,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发现那棵柳树已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便走上前去,折了一支柳条,编成一个圈儿带在头上。随从的臣子也纷纷仿效他折柳插头。于是,晋文公便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也因此称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这就是清明「折柳插头」习俗的由来。在宋朝以前,清明仅是个附属在寒食节习俗中的一个次要的节日,而清明节扫墓,那是是宋代以后出现的事了。
城濮之战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西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大臣狐偃向晋文公说:「您以前在楚国的时候,曾向楚王说过,如果将来跟楚国打仗,要让楚兵九十里。现在您如果跟楚兵打,不是失去信用了吗?」晋文公说:「您说得对。」就下令退兵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这时晋文公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狐偃说:“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大王仰面倒地,我们得到天助,楚王伏在身上,是伏地请罪,脑子是柔软的东西,我们以柔克刚,当然胜利。”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晋文公因这一仗出了名,继齐桓公成了霸主。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