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凡政治斗争失败者之死,曾有被对手所害致死的传说或记载。如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而尽,是因楚怀王听信馋言,对其疏远、驱逐、流放所致的;宋朝民族英雄岳飞之死,是被当朝宰相秦桧所害。至于明朝开国元勋刘基之死,民间有不同的传说,史书有异于民间传说的记载:或吞金而死;或被胡帷庸施毒害死。然而,我认为刘基是年老病死,属正常性的死亡,并非由某人所害致死。现将有关民间传说及史书记载的内容予以分析,谈点个人的看法。一、靠中柱吞金死民间广为流传着刘基吞金而死的故事。明朝建立后,一天,刘基陪同朱元璋的小千岁到郊外游玩,看见一群猪仔子。小千岁问刘基道:“先生,那些是什么东西?”刘基说:“那些是小猪。”“小猪有什么用的?”小千岁追问。“小猪养大就要杀的。”刘基随口答道。回来后,朱元璋问小千岁,“今天你和先生一起到郊外游玩,有无看到新奇的东西?”小千岁将看到小猪一事告诉父王。因“猪”与“朱”是个同音字,朱元璋听后便产生疑虑,认为刘基怀有杀害他儿子的阴谋,欲立即除掉刘基。这事竟被马娘娘(马秀英)知道了,即派太监向刘基送去一盆红枣、一盆蜜桃、一盆花生。刘基看到这三盆果品,连起来看是“枣桃生”,就回忆起与小千岁讲的话,预料已招来杀身之祸。

  他想马娘娘向他送这三盆果品,是暗示他“早逃生”。就当夜离开京城,往家乡而逃。逃到青田,此时,瓯江正是落潮时刻。待刘基一上船,潮水突然上涨,船儿飞速而行,很快到达岭根埠头。当刘基离船上岸,潮水急速而退,江面一片平静。这时,天已黄昏,乌云密布。岭根到刘基故里南田武阳,要攀越一条十余里长的陡峭的峻岭,然后还要走十多里的崎岖山路。为了逃命,刘基只得趁夜兼程而行。天越来越黑,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正当刘基看不清山路,寸步难行之时,竟有一盏大灯笼似的灯,出现在上空,伴随着刘基平安回到老家——武阳。回到家里,刘基靠着中柱吞金而死。次日,朱元璋所派的兵将已追到武阳,将刘基的头砍下,呈交朱元璋,并将刘基靠中柱吞金死的情况禀告朱元璋。朱元璋后悔不已,后赐金银头各一个与刘基殉葬。刘基的子女为了金银头不被人发现盗走,就做了三十六口棺材,造了三十六座坟墓。故刘基有三十六座坟墓之传说。这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史书无记载。编这故事的意图很清楚,一是痛斥朱元璋是个过河拆桥的奸雄、暴君,刘基为他开创帝业立下不朽之功勋,当他坐定天下后,反而要杀害功臣。二是歌颂马秀英是个内贤助,她明辨忠奸,爱憎分明,当刘基面临杀身之祸时,她能及时暗示刘基早离京城。这一点对南田刘基的后裔影响极深,二00三年,刘基后裔捐资,在南田特地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马娘娘殿”。

  三是歌颂刘基的才智过人,在危难之时,能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四是说明吉人自有天相助。其实,这不仅不符合客观事实,反而有损于刘基的形象。刘基是个“愚不可欺、弱不可凌、刚不可屈、媚不可随”,(刘基《官箴上》)“急难,勇气奋发”(《明史·刘基传》)的刚强者,怎么会贪生怕死而逃呢?所以,这只不过是传说而已,万万不可轻信。二、看书中毒死这也是一种民间传说。在打天下阶段,刘基与胡惟庸就有很大的矛盾,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欲任胡惟庸为宰相,刘基极力反对说:“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明史·刘基传》)胡惟庸对刘基怀恨在心,欲找机会谋害刘基。他知道刘基看书时习惯用手指沾口涎翻书,所以他暗地把毒药撒在书上。后来,刘基竟在翻书时中毒而死。这种传说旨在揭露胡惟庸的险恶狠毒之心。其实也不符合客观事实。因刘基无书不览,胡惟庸不可能在所有的书籍上都撒上毒药。即使在众多的书上撒毒药,那么中毒的何止是刘基一人呢?所以这种传说也是无根据的,不可信。三、胡惟庸使太医投药毒死这是在史书中有所载的。《明史·刘基传》曰:“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明史》这则资料可能是从黄伯生《故诚意伯刘公行状》中来的。《行状》云:“先是,杨宪败后,汪广洋为丞相,未几而贬广东,乃相惟庸。公(刘基)乃大戚,尝谓人曰:‘使吾言不验,苍生之福也。言而验者,其如苍生何?’,遂忧愤而疾愈增。洪武八年正月,胡丞相以医来视疾,饮其药二服,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公遂白于帝,帝亦未之省也。自是疾遂笃。三月,帝以公久不出,遣使问之,知其不能起也,特制为文一通,遣使驰驿送公还乡里,居家一月而薨。”这是一则最早、最可靠的史料,它写于洪武癸亥孟春,刘基是死于洪武乙卯四月十六,距刘基死后仅八年时间。黄伯生是刘基的同事,伯生说:“伯生辱在同郡,预诸生列,与公子琏、仲璟相知最深。”(《行状》。琏,刘基长子,仲璟,刘基次子)。伯生写这篇《行状》的背景、缘由是:“今公薨而琏殁,仲璟与琏子请录公遗事,因揖平昔所闻大略为行状。”(《行状》)这一权威性的史实,已无可辩驳地认定,刘基是被胡惟庸指使太医投药毒死的。胡惟庸是个十恶不可赦的杀害刘基的刽子手。虽然史实如此记载,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任何时代的史官、作家,都有其阶级的局限性,既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所以在记人叙事时必有褒贬、扬抑的感情。所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评判,决不能带着任何条条框框,人云亦云。我认为刘基被胡惟庸指使太医投毒致死,不完全可信。

  首先,刘基被胡惟庸指使太医投毒致死,不是黄伯生亲眼所见,而是“平昔所闻”(《行状》)。《明史》是说“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这只不过是听说或后人说而已。不是经过法医鉴定的,既无人证又无物证。其次,太医是谁、投的是何药物,而使“有物积腹中如拳石”,没有记载。对此,我曾问过一些老医师,哪些药物吃了会使人腹中结石,他们都讲不出。《本草纲目》亦无记载。所以不能肯定“有物积腹中如拳石”是喝了太医的药而引起的。再次,刘基是个先知先觉、才智过人的人,他能知前三百年、后五百年的预言家。他与胡惟庸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和解的,那么在病危时,对胡惟庸派来的太医必有戒备之心,再说他对药学也是颇有研究的,怎么可能轻易服有仇之人的药呢?另外,六十三岁的刘基已是衰颓之身,根据史料看来他原来已有病,那时因“胡惟庸为左丞掌省事,因挟旧忿,欲构陷公,乃使刑部尚书吴云诛老吏讦公,乃谋以公欲求淡洋为基地、民弗与,则建立司之策”,“公入朝,惟引咎自责而已”,“遂忧愤而旧疾愈增。”(《行状》)。年迈之人,生病是很正常的,由于遭受构陷,心情忧闷,所以至洪武八年正月“旧疾愈增”,以致恶化,也是很自然的。所以,刘基并非毒死,而是年老病死,属正常性之死。

朱元璋逼刘基倚柱吞金是怎么回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4.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5.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6.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7.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8. 朱元璋临终前玩了一手心机,让我国头疼了600多年,至今仍然无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属后面的一类,其为了不想被后人知道他的安葬之处,便在临终前留下了一个计谋,最终让后人头疼了600多年,至今仍然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不过,这也跟朱元璋个人生性多疑的性格蛮吻合的。毕竟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只是一个没读过书的放牛娃,后来为了生存甚至还当了和尚,这些经历自然地在朱元璋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他一路走来也确实受尽了无数的白眼与嘲讽。不过,在这,不得不钦佩朱元璋!

  9.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10. 剥皮抽肠,朱元璋真的如此残暴?

    一直以来,很多传说和故事都把朱元璋描述成一个...人不眨眼的暴君,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其次,朱元璋的刑罚虽然严酷,但主要是针对官员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明朝的刑罚可以说是比较人性化了。而他们既然掌握了话语权,那么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是黑朱元璋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机推荐

  1. 朝锺暮鼓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āozhōngmùgǔ【解释】佛寺晨撞锺,暮击鼓以报时。同“朝钟暮鼓”。【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朝锺暮鼓”

  2. 爱情的伤感经典语句_伤感爱情语录短一点的_关于爱情感悟伤感语句

    在爱情中,当你被心爱的人伤害,会感到心痛吗?爱情的伤感经典语句1.曾经海枯石烂,抵不过好聚好散。爱情的伤感经典语句1.如果等待可以换来奇迹的话,我宁愿等下去,哪怕一年,抑或一生!

  3. 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扁鹊是战国时期医学家,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于赧王五年(前310)。张仲景,名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经后人考证,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孙思邈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从他们的生活年代即可判断,只有张仲景和曹操同时代。

  4. 不平等

    委屈的丈夫对太太说:“我们的家里有两辆汽车、两台电视机、两个客厅……,为什么就不能有两种意见呢?”

  5. 史上最大的谎言只有短短九个字,却欺骗15亿人,致14万中国人失踪

    战争总是残酷的,除了成千上万的士兵丧生,更打破了许多家庭幸福,所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家似乎更深刻地反思战争。人们往往会总结经验,争取多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为什么现在也没有世界和平?仅仅因为一个谎言。

  6. 表达睡不着的空间说说-感人的情话

    二十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二十二、媳妇逛街我拎包,媳妇爬高我弯腰,媳妇饿了我下厨,媳妇要钱我全交。青丝转变白鬓,战平十载已去。

  7. 你能直线航行多远而不触礁?

    R.Chabukswar和K.Mukherjee)如果你想尽可能长时间地沿着直线航行,你认为你能在进入陆地前穿越地球海洋多远2012年12月9日,Reddit用户PatrickAnderson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发布了一张图片,显示从巴基斯坦到俄罗斯有可能连续航行近20000英里,距离世界的一半还多安德森是正确的,他们在4月23日在线出版的预印本杂志arXiv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

  8. 上班族励志名言

    ——《智慧语典》7、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论交际,论人际关系,论工作能力。——塞万提斯27、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成功是%失败的结果。往往是对细节的干涉。——佚名48、理想是指路明灯。——富兰克林53、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顽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

  9. 改姓后的房祖明_起名大全

    成龙儿子陈祖明步其父后尘,投身娱乐圈后,陈祖明突然决定认祖归宗,主动向成龙提出,要改回房姓。而成龙则未打算改回姓房,估计因他拥有太多的物业和资产,一旦要重新改名的话,转名手续繁复,所以保持不变。房祖明现在已经贵为影帝了。

  10. 梦见睡觉被人追着打

    周公解梦梦见睡觉被人追着打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睡觉被人追着打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