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大明会典》是明朝...官修的一部专门讲述明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它开始纂修于弘治十年,记录了弘治十年至弘治十五年这段时间的各级行政机构、典章制度、官职职掌等内容,后经正德四年和嘉靖时期的重校、修补,增至200卷,万历十五年朝廷下令重修《大明会典》,共编成228卷,通常所说的《大明会典》即为万历本。早在清军入关之前,《大明会典》就被后金统治者高度重视,并被翻译成满文,对清朝入关前的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明会典》是明朝 ... 官修的一部专门讲述明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它开始纂修于弘治十年(1497),记录了弘治十年(1497年)至弘治十五年(1502年)这段时间的各级行政机构、典章制度、官职职掌等内容,后经正德四年(1509年)和嘉靖时期的重校、修补,增至200卷,万历十五年(1587年)朝廷下令重修《大明会典》,共编成228卷,通常所说的《大明会典》即为万历本。 《大明会典》 >《大明会典》是一部具有会典体性质的重要史书,它的几次编修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都符合“盛世修典”的规律。嘉靖年间的两次纂修正值拨乱反正、锐新变革的时期,皇帝下令纂修也是为了在文治上有所成就,同时想把“大礼议”中的胜利体现至文本中。万历朝的重修也正是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从万历四年(1573年)至万历十五年(1587年),耗时十一年修成此书。 >《大明会典》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 >《大明会典》既是一部法律制度的汇编书,囊括了明代众多的典制和法令,具有行政法典的性质,但它更是一部会典体史书,以六部为纲,全面叙述了明代的典章制度,上到国家各项制度的建设,下到州县的设立,“礼文制度于斯大备,上自郊庙宫朝,下及车旗服色”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大明会典》具有典制史的特点,可以说它是明王朝的行政法典,它的实质是明朝统治者的施政之纲目,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明代官员 >除了对明朝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后来的清代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清人对它的价值高度评价,孙承泽曾称赞该书为“一代之大经大法备焉,其余诸书不具载。”后来的清 ... 借鉴了《大明会典》中的体例和内容编排,著成了清代的《会典》。早在清军入关之前,《大明会典》就被后金统治者高度重视,并被翻译成满文,对清朝入关前的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原瑞琴:《的社会影响》,《 ... 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原瑞琴:《性质考论》,《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3期。 >3.原瑞琴:《版本考述》,《 ... 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原瑞琴:《张居正与万历纂修》,《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2卷第2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赵培文 郁花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大明会典大明明朝中国古代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