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往生是指我们的心灵得救

往生是指我们的心灵得救 有贪、嗔、痴,所以造业。因为造业,随着业力流转,生死不明,六道轮回去了。释迦牟尼佛很慈悲,看到众生业力深重,就为我们介绍了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来救拔贫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他是为贫苦众生而建立西方极乐净土的,四十八愿也是为贫苦众生而发,希望凡夫众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立下超世宏愿告诉我们: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立此誓愿来救度众生,呼唤众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殷切劝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教主南无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呼唤我们,此遣彼唤,慈悲之心显露无疑。阿弥陀佛视众生如母视子,劝导、呼唤我们回归西方极乐家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不仅是恭敬、顶礼的意思,而且是皈依、回向、发愿往生净土之意。在此娑婆世界,释尊慈悲劝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以大悲愿力,呼唤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我们只要顺从两位世尊的劝导来归命、回向、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就是南无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怎样的佛呢?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前,是一位国王,这位国王遇到了世自在王如来,世自在王如来讲微妙佛法的时候,他听了心里很欢喜,觉得佛法不可思议,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当时国王舍去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庭,追随世自在王如来出家,号法藏比丘。法藏比丘有一个心愿,他要救度贫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要为这些众生建立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国家——西方极乐净土。西方极乐净土不仅仅是一个黄金铺地,七宝琉璃的世界,他要建立这样殊胜的极乐世界,希望贫苦众生能往生到他的国家。他向世自在王如来学习佛法,祈求佛陀开示。世自在王如来说,你的心愿你自己可以达成,不用向我祈求。法藏比丘说: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惟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他很诚恳地向世自在王如来祈求佛法,希望世自在王佛开示,如法修行,成满所愿。此时世自在王如来对他宣说诸佛清净庄严世界。法藏比丘通过五劫思维,选择诸佛清净住所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为了让贫苦众生能往生到西方极乐净土去,法藏比丘又发了四十八愿。他超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告诉我们,如果我成佛的话,愿十方众生都能往生到我的国家来,如果有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乃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告诉我们:如果我法藏比丘成佛的话,我以真实慈悲之心,愿众生往生到我的国家,称我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下至十声,如果不能令你往生,我誓不成佛。这就是阿弥陀佛真实慈悲之誓愿。南无阿弥陀佛以他的真实心、慈悲心呼唤众生往生净土,那么他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救度众生呢?而众生又是怎样往生的呢?就是乃至十念,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弥陀本愿功德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来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法藏比丘以他成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来呼唤来救度来接引众生,众生闻名摄取不舍。阿弥陀佛也是以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来呼唤众生的,以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传播于十方世界,四十八愿中有一条誓愿告诉我们:“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呢?阿弥陀佛告诉我们,如果我成佛的话,我要让十方世界的无量诸佛,都要共同称扬、赞叹、宣说我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使我的名号能遍于十方世界,让十方众生都能听闻到,让十方世界诸佛国土的众生都能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在娑婆世界,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阿弥陀经》,无问自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阿弥陀佛以他的慈悲愿心,他的真实心来救度我们,以光明名号遍照于十方世界,使十方世界的众生都能念佛,都能听闻到南无阿弥陀佛来念佛,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乃至,就是下至的意思,假如你一生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哪怕念了十声,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我不能救你往生净土的话,我就誓不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悲弘誓愿。当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此时此刻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时候,《观无量寿经》中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的诸佛国土,他能摄受十方众生,他是以什么方式 ... 来摄受众生的呢?他以光明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来摄受念佛众生,来救度念佛众生往生净土。弥陀的光明体现出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我们都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又称无量光无量寿,当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被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所摄受,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什么叫摄取不舍?就是你念佛时已经得我的誓愿救度,你已经获得了往生。往生的意思是什么呢?往生不是指我们的肉体死掉,往生不是指死,往生是指我们这颗无明的心, ... 的心,贪、嗔、痴烦恼的心得到阿弥陀佛无碍光明的救度,阿弥陀佛救度的是我们这颗无明烦恼的心,他不是要我们的肉体,我们这个肉体都会死都会散坏的,一把火都会烧掉,或者无奈地埋到土里去。佛救的是我们这颗无明烦恼 ... 的心,当我们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时候,此时此刻我们就得救了,就获得了阿弥陀佛誓愿“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救度,这就是往生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的一尊慈悲尊贵的佛。南无就是皈依依靠之意,回向发愿往生净土之意,阿弥陀佛就是一尊慈悲救度我们的佛,他立下超世弘愿“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当我们念佛之时,就是弥陀慈悲救度之时;当我们念佛之时,也就是我们往生之时。往生是指我们的心灵得救,是指我们无明烦恼的心得救。往生不是死,往生是指我们得救,我们的身心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为众生而来,是为我们这样的贫苦众生而来的,他是来救度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众生,当我们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就已经映现在我们心里。他已经摄受我们这颗无明烦恼的心,此时此刻我们已经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也就是已经获得往生大利。南无阿弥陀佛!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往生是指我们的心灵得救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三只手”李斯特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音乐家、钢琴演奏家。他乐于助人、奖掖后进,曾为贝多芬建立纪念碑,独资创办了音乐演奏厅,一时誉满全球。但李斯特却有“三只手”之癖,他每到一个地方,只要看见他所喜欢的东西,都要顺手牵羊,据为己有。久而久之,人们发觉了,于是,凡因李斯特来过而丢失贵重东西的人们,常常找到李斯特那儿去。他的秘书,有时为了避免难堪,常常是李斯特刚把东西偷回来,秘书便悄悄地还给主人。

  2. 恐怖的中美洲骷髅架是用来吓阻敌人的

    头骨架,在纳瓦特尔语中也被称为Tzompantli,是一种被记载在中美洲文明中使用的物品,包括阿兹特克人、托尔特克人和玛雅人.据记录,这些文明曾利用头骨架来展示人类头骨.骷髅架的描绘可以在早期殖民时期的绘画和书面描述中找到.在这些年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几种类型的骷髅架.据记录,骷髅架是在公元7世纪到16世纪之间在整个中美洲建造的.骷髅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显示真正的人头,另一种是显示人头.对

  3. 阿育王:从残忍的国王到仁慈的佛教徒

    阿育王被认为是印度最伟大的君主之一,是毛瑞安帝国的第三任统治者.虽然阿育王的征服与他显赫的祖父相比相形见绌,但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位佛教统治者,正是他对佛教和道德的贡献,使他成为印度历史上如此著名的人物.,据估计,毛瑞安帝国是印度次大陆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就陆地面积而言).这些征服大多发生在帝国的第一位统治者——阿育王的祖父钱德拉古普塔·莫里亚(ChandraguptaMaurya)的统治时期,也是毛

  4. 智明破邪魔

    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靈鷲山,與大眾比丘開示涅槃法的微妙殊勝,魔王波旬知道後,即起惡念:「佛陀在王舍城向比丘們讚歎涅槃之法,成佛者多則魔子魔孫減少,我一定要前往阻撓。」於是魔王變現出一百位男女前去,這一百人中有五十位相貌端正莊嚴,另五十人卻醜惡恐怖。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二》省思想成為生命的主人,必須時時刻刻安住在清楚明白的這念心上,順境不生貪愛,逆境亦不生瞋惱,能夠定慧等持,才能得解脫自在。

  5. 中国肉身菩萨隐莲法师回忆录

    师父在生时我已经为他写过报道,当时并不知道师父会成为肉身菩萨,只是为师父一生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再加上双峰县宗教办主任赵爱龙摧我写有关师父的文章,所以就在香港回归之际写了一篇与此回忆录同名的通讯报道,发表在湖南党刊《娄底工作》上。

  6. 图帖睦尔

    生平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又称札牙笃皇帝,元武宗次子,明宗弟,母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图帖睦尔在明知大兄已决意南归的情况下,仍抢先完成以册命皇后告于南郊、太庙,以及在大明殿册封皇后的一系列仪式。图帖睦尔在此时恢复江淮财赋府的建制,并将它改隶东宫官署詹事院,显然是为自己日后以皇太子身分控制这笔重要的财产资源预作准备。八月十五日,图帖睦尔在返回上都的第六天再次勿匆即位,是为文宗。

  7. 若合符节是什么意思?

    【拼音】ruòhéfújié【解释】比喻两者完全吻合。【出处】《孟子·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例子】古圣贤之言,大抵若合符节。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情义无二。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相关】百度“若合符节”

  8.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时,张幼仪为何不要赡养费?

    1922年,徐志摩在邂逅林徽因后,疯狂地爱上了这个民国大美女,随即与结婚7年的妻子张幼仪离婚。

  9. 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_”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 ?

    “知天命”代指五十岁。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10. 蜻蜓点水九连环

    蜻蜓点水九连环最近几天,有一张陌生面孔,频频出现在富祥酒家,每回都盯着胡小二看,让胡小二觉得很奇怪。隔着铁栅栏,胡小二熄灭了火把,微笑地看着郝大东道:“不瞒您说,这种机关,名叫‘蜻蜓点水九连环’,即便有人能打开,也是每打开一道,后面便会掉下一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