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魏晋美男时尚学,没钱也要搏美名:化妆薰香、嚼雪吞冰,文青必备五石散 ...

魏晋花美男不仅化妆薰香修饰容貌,出门排场也讲究优雅从容,以富贵堆砌出神仙气度,此外还有与五石散密不可分的狂放精神,宛如电影《东成西就》插曲所唱:“自然的潇洒,才真是气派,一举手一投足,都带来风哪,这才是帅!”若说中国历史上“美男子”最多的时代,大概就属魏晋时期了。

当然啦!在没有大规模基因改造或育种栽培的情况下,不可能一夕之间人人都变成帅哥美女,美人在各时期的比例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为什么魏晋时期的美男子好像特别多呢?主要是人们对“优质男”的评价标准变了,例如现在抢手的男性特质是“高富帅”,而在我读大学时流行一句话:“不到一七五公分的男人是半残,不到一七零公分的男人是全残。”从此可以看出来:我们这时代的男人首要标准是身高!就算一个男生人品好又帅,但是身高只有一六几的话,在爱情市场的分类标准就是个长相不错的残废……外“貌”协会的魏晋人魏晋对身高的要求倒没那么严格,强调的是“ 美姿容 ”。

“美”可能是威风凛凛、雄壮奇伟,可能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也可能是秀美纤细、弱不胜衣,就算相貌一般,但气质出众都可以。总之只要让人“感觉好”,当时人都会不吝惜称赞:美!这风气倒不是魏晋时才诞生的。大家都知道中国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汉代是征辟, ... 是“察举”,由地方官在辖区中挑选品格良好、学问渊博的人推荐给上级。这和推荐甄试或多元入学的概念有点像,不是只考单一能力,而是希望选拔出不同类型的人才。不过什么制度到后来都会出现问题,察举制实行到后期, ... 考核不严,各种走后门现象频传,当时人就讽刺:“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察举本为选拔各类人才,挑出的却是大量名不符实的废柴。再则是许多士人为了被长官注意到,刻意在地方上造势,用各种激进的办法来博取名声。

博名作秀,花招百出

例如有一孝廉,分家时把家产大半据为己有,只分给两个弟弟少许薄产。弟弟们虽然生活穷苦,但还是对兄长执礼甚恭,乡亲们都觉得这大哥太可恶了,两个弟弟真是好人!

弟弟们声望节节高升,终于被地方长官注意到,两个弟弟都举了孝廉。这时大哥召集乡亲,告诉大家这其实是他的一片苦心──因为弟弟没名声,他只好先扮恶人,他们才有机会出仕啊!不仅如此,大哥还把当时的财产重新分配,公平地分予两个弟弟,地方父老深感这大哥为了成就弟弟竟不惜自污,实在太伟大了!

这个故事在《醒世恒言》里也有记载, 叫做〈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标题就清楚地告诉大家,当时人重视名,会用各种作秀、表演的 ... 博取美名。而社会大众也很吃这套,若有人做了一些超出常规的特殊行为,顿时便名声大噪。像董卓年轻时就是个愿意 ... 自家耕牛以宴请朋友的海派男儿,在地方上有“健侠”的美名呢!

热爱选美的社会风气

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品评人物就成了一种风气,人们喜欢评论某一人物的品格、德行,或者就某种品行来评价谁最优秀。像《三国演义》中名场面“煮酒论英雄”,就是以“英雄”为主题的品评会。

这些品评里,人物的外貌自然也是评价标准之一。但当时人的审美观主要还是“伟丈夫”型的,高大魁梧、美须豪眉的阳刚风格,就属于汉代式的美。相对来说,魏晋乃至于南朝的品味较为中性,他们不只赞扬“高八尺、美须髯”的关公式大汉,也欣赏“白皙美姿容、善言笑”的花美男类型。

当时所谓“美姿容”不单纯指相貌漂亮,还包含着仪态与气质。若空有皮相但气质平庸,评价并不高;若貌不突出但神采非凡,在人们心目中还要更高一等。如曹操认为自己长相不威武,怕无法震慑匈奴使者,找了个型男来假扮自己,但匈奴使者却认为“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的床头捉刀人才是真英雄。故“神”是这时最高级的评鉴项目,“有风神”、“雅有远韵”这种气质型评语是当时最顶级的评价。

花美男的崛起

然而,精神气质毕竟难以捉摸,大多数人还是只能在外表下工夫。《颜氏家训》中就批评“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世家子弟不仅化妆薰香,把容貌修饰得十分优美,出门排场讲究的也是一派优雅从容,以富贵堆砌出神仙气度。

文青必备 ... :五石散

五石散是由五种矿石配制成的药粉,其配方说法不一,大致是钟乳、硫磺等。五石散药性燥热,本来是给感冒后体弱发冷的病人暖身的药。何晏服后觉得浑身舒畅,称赞它“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不但病好了,连精神都大振了!于是五石散便在上流社会流行了起来。

当时五石散的流行程度到何等地步呢?服食后的人全身发热,在寒冬也穿薄衣;有时候药性发作会痛到在地上打滚,称为“ 石发 ”。有人没钱买五石散吃,照样冬天学着服药的人只穿薄衣在寒风里散步,不时装模作样在地上滚几圈惨叫几声大呼“我石发了”,好显示自己够时髦,赶得上流行。

现代人大概觉得流行吃矿石太不可思议了,尤其硫磺有毒,怎么可以吃呢?清代才子袁枚在笔记小说《子不语》里就曾探讨这个问题:

“琉璜有毒,人人所知,然服之而寿考康宁者有之,疽发于背、于颈死者有之。祸福互异,由各人体气本不相同也。本朝托冢宰庸于冬至日嚼雪吞冰,不知其冷,自称阳脏故然……宋夏英公服钟乳、琉璜,偶离此二味,则手足如冰,真不可解也。杭州王画师林常服琉璜,久之毛孔中常突起小泡,青烟一道,直射而出,皆作琉璜气。据云其毒从毛孔中出,便无他患,至今其人年高,卒无恙云。”

我是寒凉兼血压极低的体质,颇能体会吃了干姜、肉桂等温热药物后从身体里暖和起来的舒服感受(尤其冬天时,体内的冷不是靠厚衣暖被能解决的),真的连精神都变好了。但大家都知道,药是不能乱吃的,像高血压者就要慎用热性药材。或许何晏体质极寒,五石散对他刚好合适,毕竟没有记录说他吃五石散吃出副作用来,但人人都把医疗用的五石散当成健康食品吃的时候,体质不合的自然会出现严重问题。

药效造成的病态美

首先是浑身发烫,五石散本来就是给感冒伤寒病人增温的药,没病的人吃了自然燥热不已,此时得穿薄而透风的衣服,让体内热气能散发出来( ... 更好),绝不可以捂紧保温,那必死无疑。所以服用五石散的人,不仅要穿得薄、穿得少,还要搭配运动、冷食和大量饮酒,才能使药性加速发散,以免累积在体内而中毒。

再来是皮肤敏感。服药后据说肌肤看起来白里透红,十分美丽,但相对的是皮肤会相当敏感,难以忍受粗糙和硬质的布料。穿丝衣是必须的,而且是久未洗涤的丝衣──过去洗衣服称“浆洗”,洗完之后要替衣服上浆。浆洗过的衣物比较硬挺,不但穿起来挺拔美观,而且油污不易进入纤维,之后可以很轻松就把衣服清洗干净。

可是吃了五石散的人没办法忍受衣物上浆后的触感,只能等浆性消失再穿或干脆 ... 。南朝的绘画以线条优美着称,衣服皱褶勾勒生动,应该就和这时士人们衣物柔软有关。

魏晋风流的重要推手

第三是精神问题。五石散之矿物成分虽不具成瘾性,但是服用久了精神确实会受到影响。轻则神智恍惚,容易胡言乱语,做出各种奇怪行为,像是跑进猪圈里与猪共饮;重则急躁易怒,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

当时人有许多性情狂躁的记载,如对鸡蛋发脾气,把蛋扔到地上用木屐踩,踩不破还放到嘴里咬破吐掉;或者看到苍蝇不爽便拔剑追砍等,大概都与服石药脱不了关系。而且石药吃多之后身体也会各处疼痛,皮肤溃烂,也就是前面说到的“石发”。名医皇甫谧就因石发的痛苦而严重忧郁,甚至想拔刀 ... ,听起来超可怕的对吧!

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副作用含括了我们对魏晋名士的绝大部分印象:在王侯面前依然豪放不羁;蔑视一切礼法的名士们狂饮烂醉、衣衫不整地徜徉林下,高歌痛哭地吟咏出诗篇──服药一事,影响了人们的服装、行动、美学与精神,所谓“魏晋风流”,可说是嗑药嗑出来的一代特色。

魏晋美男时尚学,没钱也要搏美名:化妆薰香、嚼雪吞冰,文青必备五石散 ...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秦汉到魏晋胡汉关系探究:从敌视对抗到共存互利

    用来抵抗胡人侵扰边疆的汉长城,俨然成为了历史分割线,将汉地社会与边疆社会彻底隔离开来。呼韩邪降汉,胡人内迁中原根据《汉书·匈奴传下》记载,胡人被限制于北方边疆的局势,自呼韩邪降汉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原因在于,呼韩邪所领导的匈奴部落,在匈奴内战中落败,这个时候呼韩邪认识到,只有依附汉朝。

  2. 下品无高门 上品无贱族:魏晋时寒门士人为何无法进阶高官

    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之所以强盛,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有着密切的关系。

  3. 本诸生家 传礼来久:魏晋时期的门阀为何能累世垄断官位

    门阀,本意即「”门第阀阅”,指的是累世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这些世族不仅是代有高官的显贵之家,也是文士辈出的书香门第,同时拥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因而其家族才能长期把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累世不绝。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出现与兴起中国历史上的门阀社会,一般是指东汉后期到隋唐时期以屡代迭出高官的世家大族为显著标志的历史阶段,其中尤以魏晋时斯的士族门阀最为兴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以家族为本,强烈的血缘纽

  4. 「 ”本诸生家,传礼来久”:魏晋时期的门阀为何能累世垄断官位

    门阀,本意即「”门第阀阅”,指的是累世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这些世族不仅是代有高官的显贵之家,也是文士辈出的书香门第,同时拥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因而其家族才能长期把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累世不绝。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出现与兴起中国历史上的门阀社会,一般是指东汉后期到隋唐时期以屡代迭出高官的世家大族为显著标志的历史阶段,其中尤以魏晋时斯的士族门阀最为兴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以家族为本,强烈的血缘纽

  5. 「 ”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魏晋时,寒门士人为何无法进阶高官

    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之所以强盛,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有着密切的关系。

  6. 中国饮食文化:在魏晋时期民族融合中的繁荣之路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饮食文化也是各民族在交流和融合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出来的。这种交流和融合起源于汉朝,在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顶峰,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文化大碰撞中,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中华饮食文化。

  7. 中国第一个美妆博主竟是魏晋时期的男子,他是如何走红的?

    魏晋是一个神奇的时代,这个时代最盛产的那就是美男了,卫玠,嵇康等都是集齐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位呢,也是魏晋时期响当当的美男子了,不过他还是古代第一个美妆博主哦,这个人呢就叫做何晏。何晏的继父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他的母亲长得那叫一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哦,这样的美貌遇到了曹操,还是一个对别人...有想法的曹操,当然是把她抢回来做女人了,不是娶回来毕竟当时的她是个寡妇。

  8. 世代门阀家族如何在魏晋三百年乱世之中谋求安稳之道

    门阀家族力量崛起的必然时代背景西晋建国不久后的八王之乱开启了一段长达三百多年的动荡历程,作为西晋最高统治者的司马炎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八王之乱后果八王之乱结束后,中原政权元气大伤,北方边塞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五胡之乱就此爆发,西晋政权在此期间崩溃。

  9. 魏晋风度: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名士和药、酒)

    竹林七贤(此文阅读时间约15分钟)名士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许多人往往浮现出放浪形骸的印象,但除了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以外,更多的人则是以注重人为修饰为特征,以阴柔美为风尚的。在中国文化中,对于男人的形象,一般地说以仪容魁伟为重,对于相貌本身倒不是十分注重。但在魏晋时期则是异数,对于相貌和形态的关注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多数时代被视为病态的癖好,在魏晋时期却是互相夸耀的资本。当时一个名士

  10. 没有连帽衫怎么御寒挡风?魏晋北朝人表示:我们也有办法的

    在今天,连帽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服装样式,广泛应用在卫衣、羽绒服领域,其结构很简单,就是在衣领后部连缀一个兜状的帽子,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扣在脑袋上御寒,这种帽子简易轻便,又防风保暖,有的还会通过绳子来辅助固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当然本马前卒也是很喜欢的。连帽衫的出现,并非始于近代,这么实用且简单的发明,古人也不会想不到。那么在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连帽衫的服装呢?

随机推荐

  1. 新年祝福话语

    新年祝福话语-那些难忘的日子,是我永远吟唱的旋律。你我相拥倾听新年的钟声犹如年轮的呼吸,簇拥着我们共同的梦,满心的爱意化作真挚的祝福“新年快乐”!新年祝福话语-哥们儿,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祝你全家平安,工作顺利!给你特别的祝福,愿春节带给你无边的幸福、如意,祝春节快乐,新年充满幸福和成功。新年祝福话语-新年向老同学老校友送祝福啦!

  2. 何必为一些小事烦恼

    一个人会为小事烦恼,是因为他还没有大烦恼。某个夏日,曹山禅师问一位和尚:“天气这么热,要到什么地方躲一躲好呢?”若遇到大烦恼,原先的小烦恼根本就不算什么。被热汤炉火烫死后,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一个为鼻子长得太塌而烦恼的人.当他知道自己得了肝癌后,就不会再为鼻子太塌而烦恼。当他死亡的那一刹那,那更是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死亡是最大的烦恼,但也是最后的解脱,“你还没死”,何必为一些小事烦恼?

  3. 哪位开国上将绰号不少 曾惊动 ... 吓坏 ... 军

    有一个开国上将绰号不少,一个曾惊动毛主席,一个吓坏蒋介石军队,此人就是郭天民上将。这个开国上将绰号多,一个惊动毛主席,一个吓坏蒋介石大军对于绰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学生时代几个要好的同学在一起,彼此基本上都有过昵称。称得上毛主席的嫡系爱将。

  4. 二战快结束时,丘吉尔为何打电报给罗斯福,称二战是“巨人之战”

    二战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80多年了,人们在回顾这场战争时,往往把德意日三国首脑作为发起二战的元凶,而把朱可夫曼施坦因等二战名将进行成败比较,却将战争的最终决策者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置于在了幕后。事实上,从一定程度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既是三巨头与三元凶斗智斗勇的大决战,也是正义与非正义两条阵线在战场上的正面交锋,是二战将美英与苏联抛弃意识形态分歧走到一起,也是二战将三个大国首脑齐聚在雅尔塔。正因为

  5. 此人自作聪明,欲使计架空阎锡山,却遭他人背叛,反被对方逼下台

    期间,山西阎锡山势力日益坐大,独当一面,他的两个部下孔庚和黄国梁怀有二心,一直想把阎锡山赶走,以便夺取山西军政大权。头一天,见到黎元洪后,阎锡山回去与部下调侃一番,称其不像人君,倒像个窝囊废。

  6.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竹中重门,幼名半助,是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竹中半兵卫重治的三男,母亲是安藤守就的女儿,正室是加藤光泰之女。岐阜城破后,竹中重门便经由井伊直政中介易帜。公务之余,竹中重门还师从林罗山学习和汉文学,尤善文笔诗词,在歌道上也有不成就,并将侍从丰臣秀吉时的所见所闻留下记录。

  7. 梦见睡佛

    周公解梦梦见睡佛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睡佛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自制蜂蜜枇杷膏可治疗顽固性咳嗽(含做法)

    枇杷既可食用又可入药,与蜂蜜配伍,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和胃、利尿清热等功效,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会有一定的疗效。但阳气虚损之虚寒咳嗽,咳痰量多稀白者不宜服用。用时取泡好的枇杷蜂蜜1汤匙,含于咽喉部慢慢咽下,服后暂时不要喝水、吃东西,让药液尽量贴护在咽喉处。

  9. [专家点评] 徐登行书帖

    [专家点评]徐登行书帖行书帖(题跋)行书帖(细部)行书帖(细部)释文:庚岭梅花,才缀南枝之玉;隋堤杨柳,欲摇东渚之金。真台迎三素之云,仙柱承八风之露。妖花满苑,碎芳锦于青蛾;野蝶翻阶,缀彩丝于红女。流风廻雪,六花点谢客之裘;丽日鸣鸠,双羽隐汉皇之采。霁山大兄先生雅鉴,稚山除登。

  10. [专家点评] 晋德清窑黑釉鸡首壶

    [专家点评]晋德清窑黑釉鸡首壶盘口、高直颈、溜肩、圆腹、平底。肩部一则设高颈鸡首,高冠、凸眼,圆嘴为流;另一侧塑圆条形把柄,连接于盘口,把柄高于盘口;肩部两侧置对称的桥形方系。为典型的东晋器物。(德清窑主要分布于浙江德清县东南郊的焦山、戴家山、丁山和陈山等地,是以生产黑瓷为主,兼烧青瓷的瓷窑。其烧造历史很短,仅为东晋至南朝初期的一百多年。由于产品运销的地区较广泛,故影响很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