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明末清初梅村砚明末清初梅村砚(背面)这方明末梅村砚呈覆瓦形,长16厘米,宽0.9厘米,厚3.4厘米。与砚的形制非常贴切。砚身拱成,有似穹庐,象征天,而砚身端方又象征地。砚池也体现了同样的理念,其浅凹象征地,而琢成圆形又象征天。后捺“梅邨(村)”阴刻半通印。梅村砚...精良,外形端庄,棱廓线圆浑而富有韵味。诗、铭、印的镌刻均是典型的明末清初的双刀刻法。
[专家点评] 明末清初 梅村砚
明末清初梅村砚(背面)
这方明末梅村砚呈覆瓦形,长16厘米,宽0.9厘米,厚3.4厘米。砚池琢成圆形,直径9.5厘米,属上佳的紫端石,纯净幼嫩。砚面左下角有筋头大青花5点,间两小片朱砂斑,色泽晶莹。
砚面上方琢刻五言绝句一首:“探得端溪石,镌成太极图。互根含动静,挥翰落玑珠。”与砚的形制非常贴切。砚身拱成,有似穹庐,象征天,而砚身端方又象征地。砚池也体现了同样的理念,其浅凹象征地,而琢成圆形又象征天。天地阴阳,互为动静,这正是对太极的辨证诠释。
砚背上首正中阴刻“延陵”二字玺,砚背下琢刻六言铭文:“采名山之潜璞,简众材之攸宜。节方圆以定形,配法象于两仪。”后捺“梅邨(村)”阴刻半通印。铭文释成白话就是:这是一块沉睡于名山许久的璞石,用不着雕琢和繁缛的纹饰,只须简单地以物形的本源——方圆作为它的形制,那可是孕育万物的天地两仪的法象啊。
梅村砚 ... 精良,外形端庄,棱廓线圆浑而富有韵味。诗、铭、印的镌刻均是典型的明末清初的双刀刻法。印颇得徽吴派镌篆的风旨,凝练而流畅。其书法严谨圆润,豪放潇洒,有赵子昂、董其昌风骨。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