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玉溪窑瓷器的种类与造型玉溪窑是地处西南边疆的民间窑场,所烧制的器物种类比较单调,主要是满足民间百姓需要的日常生活用瓷。这种杯是玉溪窑中最典型的杯。玉壶春瓶玉壶春瓶是玉溪窑、乃至云南青花瓷器中,造型艺术最具特色、数量最多的瓶类,在墓葬中多有出土。玉溪窑玉壶春瓶数量较多,均是撇口,细颈,鼓腹,圈足等,从细部比较来看,主要有三种器型。
玉溪窑瓷器的种类与造型
玉溪窑是地处西南边疆的民间窑场,所烧制的器物种类比较单调,主要是满足民间百姓需要的日常生活用瓷。从窑址出土的标本来看,主要有碗、盘、杯、碟、罐、瓶、盆、壶、灯盏等几种,瓷器的造型往往只求实用,不求精细,适应当时当地的审美需求和经济文化等特点。器型的具体 ... 工艺粗犷,致使造型不够规整,有的器物表面隐约有旋坯痕,尤其是罐的内部,旋痕少作处理。碗、盘、瓶往往均有圈足,但处理不太规整,有的足墙宽窄不一,圈足挖去后都采用平切 ... ,有的平切后还略微修去棱角。圈足底心往往有乳突点。古拙、稳重、敦厚、朴实、线条简单是其主要造型特征,所以往往器物胎体厚重,转角圆浑,具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尽管如此,玉溪窑造型艺术中仍然有一部分追求器型的优美,例如折沿盘、玉壶春瓶等就追求外观造型的美感,讲究造型的和谐、比例的匀称、线条的流畅自如,形成一种秀雅、挺拔、典雅的美。
碗
玉溪窑瓷器中碗的造型比较丰富,是最常见的器物,从一方面证实了日用生活瓷生产的民窑特色,主要有五种造型:
敞口深曲腹碗 这是玉溪窑中数量最多最典型的碗,敞口,尖圆唇,弧壁,深曲腹,圈足,口径在14.0厘米左右,造型敦厚稳重,朴实大方,与景德镇明代中期的碗形比较相似,青花和青釉都有。
敞口斜直腹碗 玉溪窑典型的器物,敞口,圆唇,斜直腹,圈足,底心有乳突点。
敞口鸡心小碗 敞口,口沿微内敛,深腹,小圈足,底心呈尖状,呈鸡心样突起,这种碗小巧玲珑,近似明永乐时的鸡心碗,此类小碗青花和青釉均有,青花碗往往在碗心饰菊瓣纹,碗外侧饰竖线青花一圈,象征菊瓣。青釉碗数量多,往往在碗外壁划宽竖线纹一圈象征菊瓣,有的在碗心印菊瓣纹。
折腰碗 侈口,深腹,壁内弧至底内折成微平,平底,矮圈足,足底有鸡心状乳突,胎骨坚密,造型硬朗挺拔,与景德镇宣德时期的折腰碗比较接近。这类碗型在玉溪窑中数量不算多,往往内壁和碗心不饰青花纹饰,纹饰多装饰在碗外壁,有的饰一圈蕉叶,有的饰宽带纹。
撇口碗 口沿外撇,尖窄唇,小折沿,深弧壁,圈足,近似景德镇明宣德时期的宫碗,形体略大。此类碗往往内壁饰变形蕉叶纹,碗心饰鱼藻纹,碗外壁绘缠枝花卉。
敛口碗 敞口微敛,圆唇,曲弧壁,深腹,底略下凹,在玉溪窑中数量不多,与明永宣时候的很近似。
盘
盘的造型众多,有折沿侈口盘、折沿撇口盘、折沿菱口盘、双折沿侈口盘、双折沿菱口盘等、折腰盘、敛口盘等。
折沿侈口盘 玉溪窑典型的盘式。侈口,尖圆唇,折沿,浅曲腹,圈足,主要是青花盘,往往在折沿处绘青花回纹一圈,盘内壁绘蕉叶,盘心绘鱼藻纹,口径约在20厘米左右。
折沿撇口盘 数量不多,近似折沿侈口盘,只是器形比之更小,口沿更撇,尖唇,折沿,浅曲腹,圈足,器型秀雅,小巧,轻薄,往往在口沿外侧绘青花单弦纹,盘心饰单圈弦纹套折枝花卉纹。
折沿菱口盘 青花盘和青釉盘均有。菱花形口,略外撇,折沿,折沿处平滑圆润,浅曲腹,盘心略下凹,圈足,造型端庄典雅,有的在盘心绘青花鱼藻纹,有的则在盘心印花,有的则素面无饰。
双折沿侈口盘 青花和青釉均有。以青花盘最为典型,侈口,尖圆唇,双道折沿,折沿处棱角分明,浅曲腹,圈足,青花盘往往盘心绘鱼藻纹,青釉盘往往盘心模印花卉纹,造型朴素端庄。
双折沿菱口盘 玉溪窑中典型的青釉盘造型,数量也最多。美丽的菱花口,尖圆唇,两道折沿,靠内的折沿较宽平,靠外的折沿则略显狭长,仅是菱花口部分,两道折沿处均棱角分明。该类盘主要在盘心模印牡丹、菊花、西番莲等花卉,造型优雅端庄,富有艺术感染力。
折腰盘 青釉和青花均有。此类盘造型独特,线条硬朗,见棱见角,挺拔古拙,侈口,斜直腹,略外撇,折腰,圈足,装饰简单,有的无纹饰,造型小巧,与元代枢府瓷小盘很近似,具有元代遗风。
敛口盘 造型浑厚古拙,敛口,圆唇,曲腹,平底,圈足宽大,青釉和青花的都有。青釉的往往在盘心模印花卉纹,青花的往往在盘心绘折枝牡丹或十字牡丹纹,盘内壁绘缠枝花卉。
杯
杯的数量不多,造型小巧,朴素大方,从窑址出土的资料来看,主要有敞口杯和撇口杯两种。
敞口杯 均是青釉无饰,朴实无华,敞口,尖圆唇,深曲腹,饼形实足,看似圈足而未挖空足底。这种杯是玉溪窑中最典型的杯。
撇口杯 撇口,尖圆唇,折沿,折处细束,深曲腹,饼形实足,整个杯小巧玲珑,形似一只未成熟的石榴。
碟
从窑址出土的资料来看,主要有敞口印花碟、菱口碟、敛口饼足碟、折腰碟等。
敞口印花碟 体形略大,口径约在12.0厘米左右,敞口,有的尖圆唇,有的圆唇,斜曲腹,圈足,这类碟与敞口盘造型一致,只是体型略小,碟心往往模印牡丹、菊花等花卉纹饰。
菱口碟 造型精致典雅,小巧可爱,美丽的菱花形口,折沿,浅腹,平底,圈足平切,目前仅见青釉类,盘心印有菊花等花卉纹饰。
敛口饼足碟 造型 ... 小巧,敛口,尖圆唇,深曲腹,饼形足,足底明显见旋坯痕,目前仅见青釉器。
折腰碟 多见青花碟,撇口,尖唇,斜曲腹外撇,折腰,圈足平切,碟心微平,略有一点下凹,造型线条硬朗,古拙,具有元代遗风,往往在碟心和内壁绘简易团花。
瓶
主要是玉壶春瓶,也有双耳瓶、单流瓶 、细胫瓶以及荸荠瓶等。
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是玉溪窑、乃至云南青花瓷器中,造型艺术最具特色、数量最多的瓶类,在墓葬中多有出土。古窑中曾出土多件青花玉壶春瓶的口部、颈部、底部残件,未见完整器。不过窑址附近的墓葬中则发现有数量众多的玉壶春瓶,特别是小矣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因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创烧于宋代,在宋代的定窑、汝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北方窑口中普遍烧制,是宋代瓷器中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器物。元代以来,景德镇窑多有烧制。玉溪窑玉壶春瓶数量较多,均是撇口,细颈,鼓腹,圈足等,从细部比较来看,主要有三种器型。
Ⅰ式:撇口,细束颈,溜肩,鼓腹,腹部圆润,呈椭圆形,硕大丰满,最大径略居中,圈足,近似景德镇元代早、中期的造型风格,比较少见。
Ⅱ式:撇口,成喇叭形,细束颈,溜肩,鼓腹下垂,即腹 部越往下越粗大肥硕,腹部最大径靠下,整个器型从古拙过渡到稳重,近似景德镇元代晚期以来的器形风格,数量较多。
Ⅲ式:撇口,细束颈,肩部略丰满,腹部向下渐收束,即腹部最大径靠上,器型变形成平底,该种造型目前发现主要是青釉瓷,数量不多。
云南青花瓷器主要是内地景德镇窑及其它窑口的制瓷技术向西南边疆传播的产物,应该说景德镇瓷器中许多丰富的瓶类器形均会传到云南,然而从目前发现情况表明,玉壶春瓶却是其中唯一出现较多的瓶类。为什么其它瓶的造型少见,而玉壶春瓶却很普遍呢?我们推测,极有可能是玉壶春瓶方便盛酒的功能在云南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云南传统的饮酒习俗选择了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往往在墓葬中出土,出土时多数口部发生残缺,很明显是在葬前有意敲破。所以我们推测玉壶春瓶后来在当地可能具有风水瓶的功能,它的有意敲破,极有可能与当时的丧葬习俗有关。
双耳瓶 古窑中曾出土几件颈部残件,但无完整器,附近墓葬中曾发现有完整器,多是花瓣形口,瓣形口起伏较大,轮廓分明,颈部饰有双耳,呈双S形,并且有的耳内套圆环,丰肩,鼓腹,腹以下渐收,平底,体型比玉壶春瓶大,主要是青花瓷,花瓣口的卷起部分和耳部的凸棱上加青花彩绘装饰。颈部往往描有正倒对称的一组蕉叶纹,叶边加粗,中心主脉中空呈细三角形。双耳瓶是在玉壶春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元代景德镇窑也有戟耳、象耳等讲究耳部装饰的瓶类,玉溪窑的双耳瓶与之相似。
高细胫瓶 玉溪古窑中有多种胫足部残件,具体的器形不清楚。从残件来看,造型独特,鼓腹,向下渐收敛,收成细束状,且细长,底部为台状的饼形平底,底部则较宽大,与胫部的细束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独特的效果。
单流瓶 盘口,内敛,单流,长细束颈,丰肩,鼓腹,腹向下渐收,腹最大径朝上,平底,是在玉壶春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纹饰也非常简化,数量少见,估计年代略晚。
荸荠瓶、长颈胆形瓶、花觚类 这些器物在玉溪古窑中没有发现,但在附近的墓葬中曾有发现,并且此类小件的器物在云南青花瓷器体系的其它窑口中也常有发现,所以我们推测玉溪窑应该也生产此类器物。体型小巧玲珑,不方便实用,多成对在墓葬中出土,应该是专门用于随葬的冥器。荸荠瓶直口直颈,鼓腹呈荸荠形,足部外撇,有的是圈足。长颈胆形瓶,直口或敞口,细长颈,鼓腹溜肩成胆形,平底或圈足。花觚,喇叭状撇口,直颈,斜肩,方腹,喇叭形外撇足,平底。
罐
玉溪窑中常见的器物,主要是青花罐,青釉罐则少见,古窑址曾出土几件罐的残件,无完整器,但附近发现了许多青花罐,造型朴实稳重,单一,体现一种朴实厚重的风格,较少变化,按其形制目前主要有三种。
肥矮形罐 唇口,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广,圆鼓腹,腹部最大径略居中,往下渐收敛,口部略大,造型敦厚,朴实,稳重,与景德镇典型的元代青花罐接近,数量较少,青花纹饰往往兼工带写,构图严谨,画法娴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且往往带荷叶形盖,估计时代略早。
瘦高形罐 唇口,直颈,丰肩,鼓腹,腹部最大径靠上,往下则腹部渐收敛,且收敛的弧度较大,平底,整个器形稍显瘦长,挺拔俊逸,口沿略小,这种器型是玉溪窑中最为普遍,数量最多的青花罐。与肥矮形罐相比,青花图案更写意,线条更加豪放流畅,潇洒自如,似乎可以看到是在肥矮型罐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迹象,这类罐往往少见专门的盖子,而是较随意地用青花盘代替。
小罐 罐形与前二者相似,只是器型非常小。小巧玲珑,往往有形态各异的盖子,短颈丰肩,鼓腹下渐收,平底,青花纹饰草率随意画法简练,目前发现较少,应是作为陪葬的冥器在墓葬中使用。
盆
直径约在20厘米以上,造型古朴大方,直口,直腹,平底略上凸,盆中绘有一朵夸张奔放的牡丹纹,在古窑中发现少量残件,尚未发现完整器物,所以显得很稀罕。
壶
尚未发现壶的完整器,但古窑中发现较多残件,其中最多的是提梁或壶把手。这些残件均为弯圆形,细长,有的弯曲幅度大,有的幅度小,有的上青釉,有的上酱釉,有的未上釉,有的采用青花点绘或S形飘带纹等,尺寸不小。同时还发现有残壶嘴,微微弯曲,带青花纹饰,但壶的具体形状至今尚不明确。
灯盏
圆唇,浅弧腹,卧足,盏心为宝珠形,顶部空一眼,有简易青花纹饰,古窑中发现几件残件,墓葬中尚未发现此类器物,造型秀雅,器型独特,比较罕见。
此外云南境内的墓葬中还发现有大量的炉。有的平底筒形,有的假三足等等,很难分清是何地生产,古窑中也没有发现标本,所以不知道玉溪窑是否生产此类器物,只有等待进一步的考证。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