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江苏省,位于我国华东沿海中部,东临黄海,长江、淮河由此入海,与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市相邻。

江苏省,位于我国华东沿海中部,东临黄海,长江、淮河由此入海,与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市相邻。江苏自古为「 ”鱼米之乡”、文化灿烂之地,不仅人才辈出,也是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均十分发达的地区之一,现在也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 江苏文化多元,省域历史上分属数个地理、历史单元,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才与今安徽同属直隶(朱棣迁都北京后称南直隶),清朝康熙初才因江南省(明南直隶)「 ”其制过大”而析为江苏、安徽两省,省名取江宁、苏州两府各一字而来。江苏、安徽分设后省界较为稳定,仅建国初变化较多,现在江苏所辖的一个县就为建国后由安徽划入。1955年,为更好的洪泽湖管理,原属安徽的两个县划入江苏,其中盱眙县就为其一。 盱眙县,位于江苏省西部,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历史上曾为郡、州之所在,现为江苏淮安市辖县,其与安徽明光、来安相邻,以小龙虾闻名全国,是著名的「 ”龙虾之都”。盱眙,读音为[xū yí],其来历有好几种说法,著名的有两种,一说为因盱眙山而得名,一说是城在山上「 ”张目为盱,举目为眙”而称盱眙。 盱眙,古为淮夷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吴之善道,楚邑都梁,秦始皇平六国后于此置县,称「 ”盱台”,先后属泗水郡、东海郡,西汉时改称盱眙,为临淮郡地,东汉时先后属东海郡、下邳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盱眙地处南北激烈争锋之要地,建制、隶属变化频繁,曾为临淮郡、盱眙郡、南兖州等治所。 唐初曾于盱眙置西楚州,州废后属楚州、泗州。北宋时,盱眙曾属楚州、泗州、濠州、天长军等,也曾升为盱眙军,元朝时曾于盱眙设招信军、招信路,后为泗州辖县。明朝时期,盱眙属凤阳府泗州,清初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安徽省成立后为安徽省凤阳府泗州所辖。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泗州城没于水中,泗州自此寄治于盱眙,直至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移治虹县(今泗县),其间泗州于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今古泗州城就位于盱眙县境内。 建国初,盱眙隶属于皖北行署区滁县专区,1952年皖北、皖南两大行署区合并为安徽省,盱眙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县专区。1955年为加强洪泽湖管理,盱眙县与宿县专区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此后先后为六合专区、淮阴地区所辖,1983年地级淮阴市成立,2001年淮阴市改称淮安市,盱眙均随属之。
本文标签:盱眙中国古代史清朝江苏经济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