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古书数量看中国文明的广度:究竟是地方性文明,还是世界性文明

在历史领域,曾出现过一种看法:所谓的世界性文明,或者说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文明,必然在其文明的书籍中,具有大量科技、经济和 ... 方面的资料,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拿破仑的《拿破仑法典》(民法典)、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这方面看,中国似乎算不上世界性文明,因为中国所有的史书都是「 ”政治史”或「 ”宫廷史”。事实真是如此吗? 正确认识「 ”世界性”与「 ”历史”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一个概念,即世界性文明,并不是自古就有,所谓的世界性,最早只能从大航海开始之后才算,更严格一点说,在全球化实现前,不能说哪个文明是「 ”世界性”的,所有文明都是「 ”地方性”文明。 其次,认为中国所有的古书都是「 ”政治史”或「 ”宫廷史”,在极狭隘的视角上看不算错,但要放在逻辑自洽的角度看,对中国古书的整体判断不正确。 站在狭隘的视角看,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特别是古代史书,着墨重点是帝王贵胄的家史及其精神嬗变,这一点不错。一般经济、 ... ,包括数学在内的科技类书籍始终没有被重视过,以至于在中国文明的价值体系中排名末位。 但是,站在更高的层次看,中国古代经典书籍数量之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即便某些类目的书籍占比很小,但绝对数量却不低,与中国自己相比较显得少,跟与其他文明相比未必少。 另外,史书和经典著作不能与所有资料等而视之,有些类目的书籍没有被总结,散佚在历史的角落,有些则根本就没有流传下来,它们也是文明的一部分,应当给与其相应的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类书籍 用「 ”浩若烟海”形容中国古书的类目和数量,一点都不夸张,其中关于农学、数学、工程、药学的著名文献不算少。 远的不说,仅从宋代开始,就有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王祯的《王祯农书》、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些书籍质量上乘,都具备世界级的水平。 《天工开物》 我们以《天工开物》为例:17世纪的宋应星,有意识地将其著作《天工开物》系统化,这本书分为18章,每一章讨论一种工程技术,包括冶金、制糖、造纸、纺织、染色、种植等等,完全称得上工业革命前工程技术和手工业的集大成者。法国19世纪的汉学家斯塔尼斯拉斯·朱利安(儒莲)对《天工开物》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很难说法国的百科全书没有受到《天工开物》的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史》 到了20世纪,英国人李约瑟(Joseph Needham)写成的大部头《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共7卷24册,其写作资料大部分出自中国史料的记载。中科院前院长卢嘉锡任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共有30卷,每卷至少60万字,至多100万字,其中的专门史19卷,分为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水利、机械、建筑、交通等等。 这部被称为《大书》的巨著,其资料主要来源不仅是各类史料,还加上了考古实物。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推理:如果没有足够的史料,能编出关于中国科技的超级著作吗? 中国古代经济类书籍 说中国文明不注意经济,完全是无稽之谈,对中国人来说,耕、战、货(经济)同样重要。早在《史记》中就有《货殖列传》,其后的《汉书》有《食货志》,此后正史必须附有关于国家经济情况的《食货志》。这些《食货志》就是考察中国经济历史的基本材料。 《通典》 中国对经济的重视,除了《二十四史》中的《食货志》,还有大量补充资料,比如「 ”十通”,分别是唐朝时的「 ”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明朝时的「 ”续三通”,清朝时的「 ”清三通”和《清朝续文献通考》)。「 ”十通”类的政书包含大量经济理论和数据,全面刻画了古代的经济活动。 正史和通典类的书,只是经过专业人士汇编的官方著作。如果以「 ”史料”的数量而言,各种未经提炼的档案、奏章、方志、家谱、碑文、笔记、甚至小说等,也有不可胜数的经济活动记载。这些文献数量之多,散布范围之广都足够惊人,只要有动力去提炼这些原始史料,就能重新塑造中国古代经济形态。仅就资料翔实度来说,没有文明如中国一样面面俱到。 中国古代 ... 类书籍 中国历史中有大量的战争实践,诞生了无数 ... 书籍和资料。早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就有兵家,专门谈兵法、战略和战术。 最著名的《孙子兵法》,至今在整个世界历史中都是 ... 名著。在中国古代,对《孙子兵法》的注释和分析汗牛充栋,光是这些注释就能发展出一整套 ... 学体系。 《孙子兵法》至迟于公元7世纪时传到外国,对整个亚洲文化圈产生了巨大影响。欧洲在18世纪首次将《孙子兵法》翻译成法语,20世纪初又翻译为英语。孙子的著作在外国 ... 学者中极受重视,美国国防部一直把《孙子兵法》列为 ... 院校推荐读物。 中国 ... 书籍绝对不是《孙子兵法》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截止汉朝时,兵书有「 ”五十三家”,文章790篇,图43卷。其中「 ”兵技巧”13家,199篇。所谓的「 ”技巧”——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可见,「 ”兵技巧”指的就是 ... 训练以及 ... 器械。 《武经总要》 除了春秋战国,后世兵书撰写依然没断。托写在战国,实际成书于西汉的《六韬》、唐朝李筌的《太白阴经》、唐朝李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都是各朝代的代表名著。 如果说旧兵书更注重博弈类的「 ”战略”,那么宋朝曾公亮和丁度一块编写的《武经总要》,就是 ... 学的百科全书,中国古代 ... 集大成之作,不仅记录战略、战术,还写了大量的器械图谱和训练 ... ,这是目前研究古代冷兵器战争的最可靠官方史料。也是在这部书中,明确记载了 ... ,提供了中国发明 ... 的证据。 《武经总要》 到了明朝,由于抗倭和北方前线的战事,中国兵书进入一个新阶段,比如明朝茅元仪编辑的《武备志》,它是前代兵书的汇总,原创价值虽不如《武经总要》,但内容更详尽,篇幅达到了令人咋舌的200万字。 地方性与世界性辨 中国传统史学确实关注帝王贵胄,以及政治史,但是从横向的角度看,哪一个古代文明不是如此呢?每个文明的历史都只记载王侯大臣、政治与战争,而不会在日常生活上倾注太多精力。在古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学著作中,政治史也排在第一位,希罗多德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它是西方文学的开山之作,但有些人还是「 ”慷慨”地将其放入文学和历史的两个维度中,再比如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顾名思义就是战争史,他也没有关注希腊百姓的生活。 希罗多德 纵向的看历史学的发展,各文明都是近代市民社会出现之后,才逐渐在政治史之外,单独开辟了经济史、社会史等,关注重点也从国王贵族转到了社会百态。 进一步说,历史学不等于文明,只是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便中国古代历史过多关注政治,也不等于说整个中国文化,只包含政治,而缺少其他东西。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中原始材料很多,只是人们不知道,或不关心而已。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中国古代历史只是「 ”政治史”或「 ”宫廷史”。如果说「 ”一个文明是世界性的,必然包含大量科技、经济和 ... 资料”这个评价标准是成立的,那么中国文明一定是世界性的。假使中国人谦虚地说自己是地方性文明,恐怕很多西方研究者也不会接受。

从古书数量看中国文明的广度:究竟是地方性文明,还是世界性文明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7.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8.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9.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10.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随机推荐

  1. 梦见火车脱轨翻车自己幸存

    周公解梦梦见火车脱轨翻车自己幸存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火车脱轨翻车自己幸存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历史上「 ”临朝称制”的女人有哪些?元朝最多,明朝却一个都没有

    从《甄嬛传》到《如懿传》,从《武媚娘传奇》到《赢天下》,最近几年,这类大女主的电视剧相当火热,备受追捧,大家都很喜欢看这种女主逆袭的剧情。放在真实的历史长河中,后宫女人的命运,虽然,没有电视剧中那般戏剧化,但是,特立独行的也不少。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封建王朝时期,后宫女人是不能干涉朝政的。话虽如此,但是,真正干涉朝政的却不止一个。

  3. 【蛮攀五经】的意思是什么?【蛮攀五经】是什么意思?

    【蛮攀五经】的意思是什么?【蛮攀五经】是什么意思? 【蛮攀五经】的意思是:蛮攀五经mán pān wǔ jīng方言。谓蛮横不讲理,却硬拉一些大道理来掩护自己。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又来了,这也是封建,那也是封建,有朝一日,你怀了...

  4. [专家点评] 元 白玉莲荷鹅

    [专家点评]元白玉莲荷鹅白玉莲荷鹅:元,长5cm,高4.5cm。这件玉质白里略带青灰,但透润,有宝玉柔和的光泽,加上黄中带黑绺的玉璞,巧作了一片残荷,让人一看就觉秋色正浓,鹅肥莲熟。元代制玉注重保持玉璞原有的皮浸沁色,把原来是玉的缺陷——瑕斑,匠心独运在一件玉器上。这样的莲鹅玉璞色泽的运用与巧作,实乃精妙之极。

  5. 百善孝为先

    你是否还记得生病的时候日夜为你牵挂费心费力照顾担心你的面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停止你的行为,深刻反省一下。因为你是他们一辈子的希望,一辈子的寄托,一辈子不需要回报而心甘情愿付出的宝贝!为何你把所有的爱心和时间都灌注在其他事情上,而忽略了年迈的父母?他们在这个家庭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何到老还被嫌弃?父母之恩大如山,深似海,请衷心善待自己的父母!请善待你的父母!百善孝为先,从自我做起!?

  6. 城下之辱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éngxiàzhīrǔ【解释】指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出处】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故安于城下之辱。”【例子】无【相关】百度“城下之辱”

  7. 梦见吃垃圾的狗

    周公解梦梦见吃垃圾的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垃圾的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第三届生命科学峰会,聚焦慢性病智能化管理

    为引起社会各界对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关注,普及慢性病智能化管理的有关知识,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美好愿景,第三届生命科学峰会成功举办。「”数字医疗改变慢病防治”论坛嘉宾合影非传染性疾病也称为慢性病,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缺乏有效干预措施的情形下,非传染性疾病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16

  9. 北京电视台刘婧 有温度的女人做有温度的节目

    在《养生堂》十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主持人刘婧时,她分享了自己的十年感悟。

  10. 人间净土就在当下

    但王先生个性比较严肃保守,看不上那些整天在外面吃吃喝喝的人,所以知心朋友也很少,平时不太愿和别人沟通、交流。王太太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引领丈夫走出自甘封闭的生活。王太太对先生说:“你看,鸡鸭一条腿站在那里多孤独,两条腿跑起来多么活泼欢快呀。推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若不经常和家人、朋友交流沟通……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和独自站立的鸡鸭没什么分别了。”王先生若有所悟。人间净土就在当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