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开国君主登上龙凤宝座后,以“陈纪立纲,恢复中华”的非凡气概,扫荡元习,禁演杂剧,元代大师们精心浇灌的杂剧奇葩便迅速地凋谢枯萎了。>>  中华艺术在民间的广袤土壤中根深蒂固,当北曲衰微之际,各种南曲声腔剧种,早已在乡村集镇的街市里巷、古庙草台此兴彼起。入明不久,即出现了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斗艳争奇的热闹场面。>>  明代中叶,一位酷爱戏曲音乐的民间歌手,集南北曲之大成,对流传久远而终未能跃居大雅之堂的昆山腔,进行了一次精推细敲的大胆革新,以他神奇美妙的音符,创造了清柔宛转、缠绵优雅的昆曲。从此,这一新声风靡大江南北,独领 ... 二百余年。从深宫廊庙,到荒村野店,崇尚昆曲的热浪,把中国的戏曲又一次推进到一个鼎盛繁荣的传奇时代。这位民间歌手从此享誉四方,为历代曲坛艺林呼之为“昆腔之祖”,尊之为“曲圣”,他留在中华艺术光辉史册上的不朽英名叫做魏良辅。>>  魏氏其人>>  魏良辅将他的狂热与智慧,溶铸在扣人心弦的美妙音符上,可是,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则只残留着星星点点的蛛丝马迹。更为奇怪的是,距离他并不十分遥远的明代末年的人,即使对他仰慕崇拜备至,一旦涉及他的生平便茫然无知而不免笑话百出。天启三年刊行的《词林逸响》卷首附刻魏氏《曲律》,前有许宇的小引,竟如此说:按元魏良辅,昆山州人,瞽而慧,以师旷自期,先为丝竹之音,巧绝一世;既则定曲腔点板,发古人未有之心思,海内宗之。度曲必称昆腔者,不忘其所自始也。>>  这位许先生笔下,魏良辅居然成了统治下的草民,而且是以师旷自期的瞎子,其乃以瞽导盲,荒唐之至,令人啼笑皆非!>>  魏良辅,号尚泉,亦作上泉。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本为能医知药的江湖医生。流寓江苏,卜居太仓南关。大约生于明代弘治末年,主要活动于嘉靖隆庆年间。>>  明代从好嬉戏游乐的正德皇帝开始,上流社会冶游娱乐之风日益炽盛。江湖器乐演奏家、清曲歌唱家、戏剧表演家纷纷出入么侯缙绅、富豪名士之家,献艺于厅堂筵宴之侧。有的乃至被士大夫们延为清客艺友。豪贾名士借美优名伶炫耀门庭,演员歌手也依权门富户谋生扬名。艺精技绝的弹唱高手,同样可以像文人儒士一般。>>  魏良辅天生一个金嗓,地造一种酷爱唱曲的个性。他不想埋没自己的天赋,也不愿委屈个人的嗜好。在认定了自己的专长后,及时地调整了人生方向,走上了唱曲献艺的生活道路,医道反而成了他可有可无的副业。从此,天使的纶音,给他的一生带来了无限的荣誉和骄傲。>>  昆山之谜>>  魏良辅原本工北曲,他自愧不如另一位北曲名家王友山,便发愤改习南曲。他所居住的太仓是昆山腔的故乡。天然的条件,使他与昆山腔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同昆山的开化本身就带有历史传奇色彩一样,昆山腔之所以发源于此,也是一个耐人寻味而难以解开的谜。他决心在扑朔迷离中解开这个谜。在他的《南词引正》中如此叙述昆山腔的源流:惟昆山为正声,乃时黄幡绰所传。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贴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魏良辅打开了通往昆腔源头的迷宫大门。上溯到黄幡绰虽说过于遥远,他作为拍板专家、梨园笑星,晚年流落东南,并死葬于昆山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至于元末明初顾坚等人的行迹,则更是依稀可辨了。>>  元代,昆山亦称娄东,辖昆山、太仓两地。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元 ... 开辟南北海运,刘家河变成内外贸易港口,河边的自然村落太仓,获得了繁荣开化的机遇,“不数年间,凑集成市,番汉间处,闽广混居”,国内外商贾在此聚居,人口激增,“市民漕户云集雾?,烟火数里”。不久,昆山由县升州,太仓曾一度设州治。从此,太仓一跃而为重要商埠,称“六国码头”,又号为“天下第一码头。”>>  元末,全国到处战火纷飞,张士诚却割据平江(苏州)十多年,网罗名士,觊觎神器,苏松一带竟成了文人儒士的荟集之地,避难之所。明初永乐年间,刘家河作为下西洋的出海口,昆山、太仓更趋繁华,豪门巨富,以海运起家,小商小贩梦财而来。>>  他们自由自在地享受从这里攫取的财富,也挖空心思地搜寻娱乐 ... 。昆山顾阿瑛就是集资累万的大富翁,他善弹古阮、醉心南曲,专门修建玉山草堂以供娱乐消遣之用,成为征歌选舞,与文士唱和的集中场所。世称“声妓之盛,甲于天下。”顾坚、杨维桢和倪瓒都是玉山草堂的座上客。杨维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善吹铁笛的圣手,自号铁笛道人。他常常酒酣耳热时,让家姬唱曲,亲自倚凤琶和之,而座客则翩跹起舞。他甚至在酒席上用声姬的绣鞋盛盏,让客人们轮流传饮,称之为“鞋杯”。偏偏那位画家倪瓒好狎妓而又有洁癖,常常让侍姬无休止的沐浴,对于杨氏的放荡腌脏的鞋杯深感恶心,只好拂袖离席。就是这样的追欢逐乐的腐朽生活,为歌舞戏曲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顾坚与顾瑛同乡同姓,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更促使他们成了亲密无间的至交。他们共同参与艺术活动,对土生土长的音乐声腔进行研究、加工整理,使昆山腔日致优雅动听。>>  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听说昆山老人周寿谊高寿,特意把他召进南京,想从他那里得到点长寿秘诀。周寿谊进入宫廷,朱元璋见他果然神采矍铄,问他:“多大年纪。”他回答说:“1O7岁。”又问:“平日有何修养而能致此?”他的回答是:“清心寡欲。”朱元璋以为然,笑问:“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曰:“不能,但善吴歌。”命歌之。歌曰:“月子弯弯照几州,几人欢乐几人愁,几人夫妇同罗帐,几人飘散在他州”。朱元璋抚掌曰:“是个村老儿,命赏酒?。”这个故事载于《正德姑苏志》和周玄帏的《泾林续记》,昆山腔的动听,连禁戏罢乐的朱元璋也不免想要领略一番,可惜,这位百岁老人献给他的只是一支乡间民俗曲,昆山腔究竟如何,仍然是个谜。>>  昆山腔是一种清唱曲,徐渭《南词叙录》有简短描述:“惟昆山腔只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青楼女子尤妙此,如宋之嘌唱,即旧声加以泛艳者也。”这是魏良辅革新之前的昆山腔,其声情格调之美,在余姚、海盐、弋阳三腔之上,流丽悠远,令人销魂荡魄,犹如的嘌唱。所谓嘌唱,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即用鼓板击节,以无节度的装饰音唱小词令曲。徐渭说青楼女子唱昆山腔尤能臻其妙,可见,这是最适宜浅斟低唱的美声。正因为这样,它才只是以清曲小唱驰名,而且长久以来,只在它的发源地吴中一带流行,远不及其它三种声腔流传广泛。>>  昆山腔无论如何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令人倾慕的美妙音声。魏良辅认为它是南曲正声,当仁不让,应该要让昆山腔走向全国,去拥有那大雅之堂的正声之位。于是,他以此为己任,退而缕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对昆山腔作了一次全面的改革,终于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为闪光的不朽业绩。>>  十年之光>>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划为若干个十年,其中必定有一个十年是他人生的光辉顶点,不管是在青年、壮年还是晚年。魏良辅最为风采光耀的十年,是在他壮年以后。他潜心研究南曲,未必真正是“足迹不下楼十年”,但任何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铺满的都是艰辛,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如痴如醉、锲而不舍的精神,断不可把美好的梦与幻变成现实。>>  魏良辅愤南曲之讹陋,以昆山为正声,开始了他的改革活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人,如苏州洞箫名手张梅谷,昆山著名笛师谢林泉,以及他的门下弟子张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等。这是一个有素养的艺术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魏良辅还拥有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他所居住的太仓,从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开始便设卫所,这里一直驻军戌守。说也奇怪,太仓西关的驻军好拳棒、重武术;南关驻军善弹唱、贵文艺。魏氏偏就居南关。上天的恩赐,或是良辅的理智选择,使他随时可以在源泉中吸收养分。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曾记载他谦虚好学的故事:“良辅自谓勿如户侯过云适,每有得必往咨焉。过称善乃行,不即反复数交勿厌。”这位叫做过云适的户侯,或许就是南关驻军的统带。良辅把他奉为自己的艺术之师,时时带着自己的研究所得去请教他。谦虚与勤奋,也许是开拓者的共同美德。>>  魏良辅等人不仅对唱曲进行革新,而且在音乐伴奏方面也作了很大改进。南曲各声腔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伴奏,比如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不用弦索和管乐;海盐腔则并用锣、鼓、板,而昆山腔因为主要用于清唱,所以只用拍板,或许这正是黄幡绰所开创的传统流习。北曲主要用弦乐伴奏,所以“弦索”成了北曲的代名词。张野塘加入魏良辅音乐改革集团后,一边攻习南曲,一边更定弦索音节,使之与南音相近。他改造的三弦式,“身稍细而其鼓圆,以文木制之,名曰弦子。”他和他的艺友们改造乐器,把北曲的伴奏艺术引进南曲,综合弦索、箫管、鼓板三类乐器,集南北之所长,创立了一个规模完整的乐队伴奏,在戏曲音乐伴奏的发展史上完成了一次重大的革新。沈宠绥《弦索辨讹》肯定其意义说:嘉隆间,昆山有魏良辅者,乃渐改旧习,始备众乐器而剧场大成,至今遵之。辛勤与智慧结下了丰硕的成果。经过魏良辅等人的锐意改革,昆山腔以“新声”的姿态出现在舞台歌坛,立即引起了轰动,酷爱戏曲和清曲的士大夫及广大市民们为之惊愕。当时的南曲名家陆九畴,“亦善转音,顾与良辅角,既登坛,即愿出良辅下。”余怀在《寄畅园闻歌记》中说道:南曲率平直无意致,良辅转喉押调度为新声。疾徐高下清浊之数,一依本宫,取字齿唇间,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唳。吴中老曲师如袁髯,尤驼者,皆瞠乎自以为不及也。>>  陆九畴、袁髯、尤驼等名师,不得不承认,改革创新的成果,已把他们遗落到遥远的历史,魏良辅前进了。他勇于攀登,善于吸取集体的智慧,到达了时代艺术的顶峰。1O年的磨炼,使他的人生价值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并且是那样地熠熠生辉,光耀艺坛,历千百年而不磨灭。>>  南词引正>>  他无论如何都是一位音乐大师。他不仅对音乐进行了非凡的艺术实践和卓有成效的革新,而且为后世留下了极可珍视的唱曲理论的经典著作。他的传世著作《曲律》,一直作为昆曲的艺术美学源头,被后人引证发挥而奉为经典。直到前些年,发现了《娄江尚泉委魏良辅南词引正》,才知道《曲律》是经后人修改过的《南词引正》的翻版。魏良辅所谓“引正”,是基于“惟昆山为正声”的观念而对昆山腔艺术的理论阐发和规范。《曲律》与《引正》条目相同,均为18条,但在排列次序和具体的论述上都有很大出入。《引正》全文包括:初学须知,学习生曲要领、声腔种类、双叠字唱法、单叠字唱法、北曲特征、士大夫唱曲、四声要求、曲名理趣、长腔短唱、过腔接字、熟玩“伯喈”与“秋碧”,南北曲之难关,去除土音、唱曲三绝等等。也许这仅是魏良辅音乐艺术理论的一部分,由他的门生弟子记录编辑而成。然而就此便足以继《唱论》之艺统,在元燕南芝庵先生之后树立的又一块北曲转向南曲,并使昆曲独步曲坛的里程碑。>>  魏氏理论,概言之有:>>  (一)南北曲之异。南曲与北曲大相悬绝:北曲有弦索调,以遒劲为主,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故词情多而声情少。北曲力在弦索,宜和歌、故气易粗;南曲有磨调,婉转为主,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故词情少而声情多。南力在磨调,宜独奏,故气易弱;北曲之弦索,南曲之鼓板,犹如方圆之必资于规矩,因此以弦索唱作磨调,或把南曲配入弦索,都像是方底配圆盖一样的不和谐。所以,南曲不可杂北腔,北曲不可杂南字。>>  (二)清曲之特点。清曲,即散曲和剧曲的清唱。俗语称做“水磨调”“冷板曲”,不必像戏场那样借锣鼓之势,而全要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清唱必须行腔、板眼两擅其美,不可摹拟音腔而不顾板眼,也不可专主板眼而不审腔调。唱曲者不可面上发红,喉间筋露,摇头摆足,起立无常,听曲者也不可喧哗,盲目喝彩,应该仔细听其吐字、板眼和过腔。>>  (三)学曲之门径。学曲必须首先引发其声响,其次辨别其字面,然后再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如学[集贤宾],则只唱[集贤宾],熟悉一曲再学新曲,方能移宫换羽,自然贯串。对于生曲,必须虚心玩味,逐一考究四声、务得中正。学曲最好从南曲之祖《琵琶记》入手,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透彻唱理。因为《琵琶记》“词意高古,音韵精绝,诸词之纲领,不宜取便苟且”。>>  (四)唱曲之要领。唱曲者必须声发于丹田,方能耐久。曲有五难:开口难、出字难、过腔难、高不难低难、有腔不难无腔难。因此,唱曲者必须在吐字、行腔、拍板上用心,吐字必须先正四声,上声不能扭作平声,去声不能混作入声;双叠字的上两字须接上腔,下两字则稍离下腔,单叠字则全在抑扬顿挫中得意味。行腔不可或高或低,或轻或重,长腔要圆活流动,不可太长,短腔要简径截绝,不可太短,过腔接字须迟速得宜,稳重严肃。唱曲节奏全在板眼分明,迎头板,须随字而下,彻板则随腔而下,而绝板则要腔尽而下。有些曲要弛骤,有的曲要抑扬,有的曲虽疾而无腔,全在于唱曲者板眼徐急得宜,匀净自如,便可以唱出各种曲名理趣。唱曲的关键要领,就是要达到六个字:字清、腔纯、板正,称之为曲之三绝。这是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五)伴奏之要求。丝竹谐人声,箫管俪词曲,这是和乐伴奏的原理。要使伴奏能更好地衬托歌唱以达到谐和美,当是高音低奏,低音高奏,不可以音之高而凑曲之高、以音之低而凑曲之低,强相应和,反而清乱正声、聒噪刺耳。至于演唱者不入调,音不正、腔不满、字不足,调不稳等等情况则丝竹管弦均不可奏。>>  魏良辅以朴素平和的语气,把他实践的经验和革新的成果诉诸理论,娓娓道来,穷尽唱曲之理,这使他的南曲革新更富有美学价值,对中国的音乐遗产也是极大的弘扬。他比同时代任何一位音乐家都更了解音乐的奥秘,也更珍视雅乐正声的古典美。他为昆曲树立了第一块丰碑,昆腔的革新再造至此胜利完成。然而,这位被后人奉为至高无上的曲坛的祖师爷,他却是一位游荡江湖的民间医生和歌手。谁也没有留意过他告别音坛、超脱尘世的时候是否有过满意的微笑,惟有戏剧家梁辰鱼得其真传,而把“冷板曲”搬上了热闹戏场,昆腔从士大夫的深堂秘闱走向街市旷野,魏良辅的昆腔宗师地位,在民众中进一步确立。

 

  梁郎雪艳词>>  魏良辅和他的艺友们改革昆山腔,成就卓然,但这种新声,还只是清唱,并未走上戏曲舞台。作为一种戏曲声腔的完善,魏氏革新还只是走完了开拓创新的第一步。把新生的昆山腔应用于传奇的演唱而搬上戏曲舞台的功劳,则要记在梁辰鱼的生平录中。>>  他在昆山腔的故乡呼吸着艺术的氧气长大,字伯龙,号少白,自称仇池外史。他的先世为昆山望族,曾祖梁纨官漳州通判、泉州同知,父亲梁介为平阳训导。梁辰鱼则终生没有功名。他身长八尺有余,疏眉虬髯,性喜任侠、好谈兵为武,轻视文墨,不屑作八股文,懒于就诸生试,作《归隐赋》以抒其志。后来,在官府的迫令下,不得已勉强补太学生,但仍没有入学。这位厌学的逆子生来就有个怪脾气,喜欢结交骚人墨客、剑侠力士、和尚道士。他建造了一所华丽的别墅,专门招揽一些奇技异术的江湖俊彦。有一次,尚书王世贞、大将军专程来看望他,他却坐在楼船里,与一帮好友吹箫的吹箫,击鼓的击鼓,仰天歌啸,旁若无人。他放荡不羁、遨游吴越,嗜酒而“尽一石弗醉”,吟诗而留下大量的剿倭颂歌和言志诗篇。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大约他四十岁出头的时候,被浙江总督胡宗宪聘为书记,不到四个月,胡氏因攀附严党而随着严嵩的倒台被捕下狱,梁氏离开浙江回到昆山。他与曾为魏良辅《南词引正》作序的江南名士曹大章等人结为“莲台之会”,又和莫士龙等人组成“鹫峰诗社”。寄居秣陵时,又和金銮、张凤翼、潘之恒等人酬唱应和。他对度曲有一种狂热,每逢三月三日已修禊,端午、七夕、重阳等重要节令,都照例罗列丝竹,设宴唱曲。每当曲会,总要摆设特大的坐榻和案桌,自己坐东向西,度曲者依次在两旁就坐,递传叠和,只要有一个音韵唱错,就得大杯罚酒。时人叹为“骚雅大振”,把他喻之为元代顾阿瑛,以至“歌儿 ... ,不见伯龙,自以为不祥也。”>>  魏良辅革新昆山腔,他起而效之,得其真专,遂考订元剧,自翻新调,作大量散曲,辑为《江东白铼》,创作传奇《浣纱记》,杂剧《红线女》,还有《二十一史弹词》等,而奠定他戏剧家崇高地位的是《浣纱记》。>>  《浣纱记》又名《吴越春秋》,共四十五出,以、为生、旦,写春秋吴越兴亡故事。吴、越两国互相攻伐,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俘,范蠡忍辱负重,与勾践共患难。得赦返越后,勾践一方面,整饬军备,充实国力,一方面用范蠡计,向吴王夫差进献浣纱女西施。西施入吴后,离间吴国君臣,被害。越国趁机复仇雪耻,吴国灭亡,夫差自杀。范蠡功成身退,在君臣沉浸于胜利而准备迎接淫逸安乐生活的时刻,他却预感到弓藏狗烹的威胁,与西施悄然泛舟而去。>>  这是令人不堪回首的古老的痛史,也是伯龙谴责现实的明枪暗箭,在君昏臣嚣、权阉挡道、阁臣纷争的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像志大才疏,刚愎自用、贪色嗜酒、用佞宠奸的夫差,贪婪险诈的伯,耿直倔强、报效无门的伍子胥那样人物,无不可以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找到他们的身影。毫无疑问,它又是梁郎的幻曲梦影,范蠡的智慧和韧性,坦荡与尽职,深邃与明智,凝结着梁辰鱼的理想与憧憬,在传奇中,以美妙的爱情连接政治的兴亡,《浣纱记》始开先河,而为《桃花扇》《长生殿》提供了优秀的范例,至于西施的美人离间重任,更非貂婵有始无终的悲剧结局可比。对历史的深沉回顾、对现实的敏感思考、对人生的理智选择、对爱情的豁达处理,构成《浣纱记》无穷的魅力和深厚的哲理。千百万理性的头脑被吸引到梁辰鱼所编织的美妙梦幻中。然而,《浣纱记》的真正艺术价值并不完全在此。>>  这个传奇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应用了魏良辅所开创的昆腔新声。魏良辅革新昆山腔是立足于散曲与剧曲的清唱。他没有创作过剧本,也不擅长戏剧表演。他的艺术实践始终局限在士大夫们“高雅娱乐”的狭小圈子。清唱与演剧,不仅艺术形式不同,而且有雅俗贵贱之别。龚自珍说:“大凡江左歌者有二:一曰清曲,一曰剧曲。清曲为雅宴;剧曲为狎游,至严不相犯。”龚氏所说剧曲,就是优伶们在舞台扮演的戏剧。在士大夫眼里,演剧贱业、清唱是高雅的艺术活动。对于优伶所为的戏剧是表演,也许连魏良辅这位清曲家也认为是不屑一顾的,这使他的艺术才华仅仅在提高清曲的艺术境界中发挥极至,把声腔音乐引进传奇的历史使命却留给了梁辰鱼。>>  梁氏一面吸取魏良辅的研究成果,一面和善音律的艺友们精研音理,用新的昆山腔谱曲填词,使《浣纱记》成为名副其实的昆曲剧本。它清柔宛转的音乐,严谨规范的格律,竟然使弋阳子弟不能改调歌之。《浣纱记》的问世,揭开了昆曲史的新篇章。昆剧从此与清曲,并以压倒弋阳、海盐各剧种的优势,迅速登上独霸剧坛的崇高地位。

明代秘史:昆腔曲圣魏良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掳袖揎拳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成语大全

    把袖子往上一推,露出胳膊,握著拳头。形容准备动手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一个个酒囊饭袋成何用,掳袖揎拳号俊杰。”

  2. 梦见书桌

    周公解梦梦见书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书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月饼起义的历史典故 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4. 夏王朝

    作为享有盛誉的水利专家,大禹建立了夏王朝。大禹为了维护王朝的权威,下令天下诸侯都要在某月某日到浙江绍兴地区的茅山来朝拜自己,先到者有赏,后至者必罚。>为严格起见,大禹对茅山大会的诸侯逐一点名,发现只少了防风氏一人。大禹斥责防风氏目无尊长,不受约束。防风氏的人惊惧万分,自知死罪难免,遂调转矛头,戳穿胸膛而死。>接着,大禹在茅山以王者的气魄发号施令,各路诸侯战战兢兢,把禹王看得好像神灵一般。

  5. 柔然国多伦王子简介 多伦王子莫将的结局怎样?

    由郭品超、侯梦瑶主演的古装电视剧《花木兰传奇》正在热播,郭品超在剧中饰演柔然二王子多伦,后化名为莫将,莫将在五凤谷遇到了花木兰,并与其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恋情。柔然二王子多伦化为寻得辛夷花的主人,化名莫将,以高车商人身份出现在五凤谷。>柔然二王子多伦>最后木兰飞针练成,手抖治愈,上机织布绣花恢复如初,莫将发现自己对木兰的感觉发生了变化。拓跋焘同意多伦留在军营,并封木兰为将军,多伦作为副将,辅佐木兰。

  6. 梦见竹林着火

    周公解梦梦见竹林着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竹林着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宴席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宴席是什么征兆?丰盛的宴席,是富足安康的象征。梦中的宴席,是生活富足和社交能力强的象征。出席宴席,会有好运气。宴席上很乱,家庭会发生口角。女人梦见宴席,不久会结婚。梦见系领带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8. 山河带砺:工兵连死剩五人,连长见了我抱着大哭起来

    抗战时期,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在作防空演习我们跟着师部不停地转进,到了内乡的二道坪(音),才停下来休整,队伍损失奇重,除亡减逃,工兵连加我只剩下五个人,上面命令把我们编进别的部队,是张参谋长负责带着各营、连长交接,地点在西峡口,要核点人数,调拨装备,约有二个多月才完成交接,就看见军官们一直在忙,当时部队住民房,师部人员住大户家,我是和参谋长等八、九人住在一洋行里。

  9. 连甍接栋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iánméngjiēdòng【解释】指房屋连片。【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连甍接栋”

  10. 怀孕梦见太阳

    周公解梦怀孕梦见太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怀孕梦到太阳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