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上一节,我们讨论到新出现的词语中,有不少的文言色彩词语,因为它们不能反映明代口语的实际面貌,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新词,因此,这一节我们只从口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三个方面来讨论明代新词的构成。在介绍三类词的基础上揭示明代新词的一些特征。一般较通俗,多出现于白话作品中,较少在正式的书面语言中使用。>>1.明代新词中的口语词>>把细:小心谨慎。也用作谦词,如例,表示身受对方怜惜爱护。
在上一节,我们讨论到新出现的词语中,有不少的文言色彩词语,因为它们不能反映明代口语的实际面貌,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新词,因此,这一节我们只从口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三个方面来讨论明代新词的构成。在介绍三类词的基础上揭示明代新词的一些特征。> > 一.口语词> > 口语词,指广大民众在日常口头中使用的词汇,也称之为“俗语词”。一般较通俗,多出现于白话作品中,较少在正式的书面语言中使用。> > 1.明代新词中的口语词> > 把细:小心谨慎。> > (1)张横道:“你若这般把细,何年月日能勾建功?你不去便罢。我今夜自去。”(《古本水浒传》63)> > (2)万里是个把细的人,仓卒之间,岂能倾心吐胆?(《警世通言》19)> > 今成都、娄底等地方言里有“把细”一词,指“小心谨慎”。> > 帮扶:帮助扶持。> > (1)儿子自不做家,反道他不肯帮扶。(《型世言》6)> > (2)吕玉不觉掉下泪来,答道:“小弟只有一儿,七年前为看神会,失去了,至今并无下落。荆妻亦别无生育。如今回去,意欲寻个螟蛉之子,出去帮扶生理,只是难得这般凑巧的。”(《警世通言》5)> > (3)婆子道:“这个易得。你那边只敲壁子,我自过来帮扶你。”(《金瓶梅》5)> > 搬陪:谓彼此条件相当,配得上。也作“班配”。> > (1)西门庆说:“做亲也罢了,只是有些不搬陪。”(《金瓶梅》41)> > (2)西门庆道:“只因舍亲吴大妗那里说起,和乔家做了这门亲事。他家也只这一个女孩儿。论起来,也还不班配,胡乱亲上做亲罢了。”(《金瓶梅》47)> > 《红楼梦》中有“搬配”一词,与“搬陪”义同。例如:> > (3)宝玉听了,忙笑道:“你又多心了。我说往咱们家来,必定是奴才不成?说亲戚就使不得?”袭人道:“那也搬配不上。”(《红楼梦》19)> > 现代汉语里一般作“般配”。> > 闯祸:惹起灾祸;闹出乱子。> > (1)帝君道:“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那五庄观镇元子。圣号与世同君,乃地仙之祖。你怎么就冲撞出他?他那人参果树,乃草还丹。你偷吃了,尚说有罪;却又连树推倒,他肯干休?”> > (《西游记》26)> > (2)手下用一班如狼似虎的奴仆,又有几个助恶的无赖子弟,日夜合做一块,到处闯祸生灾,受其害者无数。(《醒世恒言》4)> > (3)且说临平镇上,有光棍五六人,专在本地闯祸。(《欢喜冤家》22)> > 闯祸也作“撞祸”。例如:> > (4)三藏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西游记》14)> > (5)唐僧埋怨行者道:“你这猴头,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西游记》25)> > 错敬:敬爱、爱怜,谦词。> > (1)那公主是妇人家水性,见他错敬,遂回心转意道:“郎君啊,你若念夫妇的恩爱,可把那沙僧的绳子略放松些儿。”(《西游记》30)> > (2)因此,李娇儿众人见月娘错敬他,都气不忿,背后常说:“俺每是旧人,到不理论;他来了多少时,便这等惯了他。大姐姐好没分晓!”(《金瓶梅》9)> > (3)三藏急急还礼道:“有劳菩萨错敬。”(《西游记》96)> > “错”,通“措”,有“施”义。错敬,本指“施敬意于人”。如例(1)、(2)。也用作谦词,如例(3),表示身受对方怜惜爱护。> > 吊谎:撒谎。> > (1)禅师道:“你莫非是吊谎么?”(《西洋记》75)> > (2)判官道:“你这干人都是吊谎,既是烧得骨碎筋酥,灰飞烟灭,怎么到如今还有个形状儿,在我这里告状?”(《西洋记》89)> > (3)你道为何那些主管也会吊谎来吓家主?(《醋葫芦》2)> > “吊”,有“耍弄、欺骗”义。顾起元《客座赘语·诠俗》:“若置之、若不置之,似有系焉者,又或与而不必与,不尽与也,曰‘吊’。”又如:> > (4)西门庆道:“你还不知他弄的乾坤儿哩!他把陈参政的小姐吊在地藏庵儿里,和一个小伙偷奸。(《金瓶梅》51)> > (5)西门庆道:“你既相熟,我有桩事儿央及你,休要阻了我。”向袖中取出五两一锭银子与他,悄悄和他说:“如此这般,你怎的寻个路儿,把他太太吊在你那里,我会他会儿,我还谢你。”(《金瓶梅》69)> > 例(4)、(5)中的“吊”,都是指耍手段诱人上当。> > “吊谎”,又作调谎,掉谎。例如:> > (6)前日之言,总是调谎,何必信他。(《醋葫芦》14)> > (7)有的道:“他又不化我们东西,何故掉谎?敢是真的。”《二刻》1> > 调,有“欺骗”义。罗云《客方言·释言》:“今谓以口舌诱取人钱物为调。”> > 吊、调、掉,三字音同,往往相互替换。如“吊嘴”,也作“调嘴”、“掉嘴”。> > “吊”的同音词“钓”,也有引诱义。例如:《淮南子·主术训》:“虞君好宝,而晋献以璧、马钓之。”> > 顶嘴:争辩;用言语冲撞他人。> > (1)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西游记》2)> > (2)妇人道:“那日你便进来了,上房的好不和我合气,说我在他跟前顶嘴来,骂我不识高低的货。我想起来为甚么‘养蛤蟆得水蛊儿病’,如今倒教人恼我!”(《金瓶梅》18)> > 亲嘴:接吻。> > (1)庵主送了出去,关上大门,进来见了小伙,真是黑夜里拾得一颗明珠,且来搂他去亲嘴。(《初刻》34)> > (2)那敬济笑嘻嘻,扑近他身来,搂他亲嘴。(《金瓶梅》19)> > (3)正说着,西门庆见无人,就搂他过来亲嘴。婆娘忙递舌头在他口里,两个咂做一处。(《金瓶梅》25)> > 躲懒:偷懒。> > (1)正自家计较,以心问心道:“只恐八戒躲懒便不肯出头,师父又有些护短,等老孙羁勒他羁勒。”(《西游记》32)> > (2)两个暗地计较了,只要搬出去住。在家起晏睡早,躲懒不动。(《警世通言》20)> > (3)那周三直是勤力,却不躲懒。(《警世通言》20)> > 爱小:贪小便宜。> > (1)三藏道:“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倘或有人知觉,赶上我们,到了当官,断然是一个窃盗之罪。还不送进去与他搭在原处!我们在此避风坐一坐,等悟空来时走路,出家人不要这等爱小。”(《西游记》50)> > (2)或是勤吃懒做,与公姑不合;或鄙啬爱小,嫌憎公姑费他供养;或有小姑小叔,疑心公姑护短偏爱,无日不向丈夫耳根絮絮,或到公姑不堪,至于呵斥,一发向丈夫枕边悲啼诉说。(《型世言》3)> > “爱”有“舍不得;吝惜。”义。例如:> > (3)“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梁惠王上》)> > “爱”,由“舍不得;吝惜”义,引申出“贪婪、贪图”义。《方言》:“啬,贪也。”> > 今哈尔滨、扬州等地有“爱小”一词,指“好贪小利”。> > 刮涎:勾搭,挨光,偷情。> > (1)在家中也闲,到处刮涎,生理全不干。《金瓶梅》15> > (2)“要便赶韩道国不在家,铺中上宿,他便时常走来,与妇人吃酒,到晚夕刮涎,就不去了。”《金瓶梅》33> > (3)谁想见面,到来刮涎,才晓得是不停当的。欲待转身出去,那小妇人又走过来挨在身边坐定,作娇作痴,说道:“官人,你将头上金簪子来借我看一看。”《喻世明言》3> > (4)一个叫杜梅轩,绰号画皮脸,到处刮涎,极没廉耻。《续金瓶梅》41> > “刮”,有“挑逗、勾搭”义。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诠俗》:“与人有桑中之期曰‘偷’,相挑曰‘刮’。”又如:> > (5)那多口的道:“西门庆他如今刮上了卖炊饼的武大老婆,每日只在紫石街上王婆茶坊里坐地。这早晚多定正在那里。你小孩儿家,只顾撞入去不妨。”《古本水浒传》23> > (6)若见了个标致妇人,宁可使百来两银子,一定要刮他上手。《平妖传》31> > (7)赵成近时,忽地道:“女人滋味平常,要寻小官人味道尝尝。”正刮着周绍的儿子周玄。(《石点头》10)> > “刮”也作“括”。例如:> > (8)后来不想被几个坏事的丫头、小厮,见他似圣人一般,反去日夜括他,那水秀才又极好慈悲的人,便口软勾搭上了。《金瓶梅》56> > (9)汪涵宇道:“莫管他做腔不做腔,你只不吃醋,听我括上罢。”(《型世言》6)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