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忍辱多力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諸比丘說:「曾有一世,天帝釋提桓因求受一戒:『只要佛住世的一天,絕不向惱亂我的人報復。』當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知道後,便心懷不軌,手持利劍,向天帝走去。 遠遠地,天帝看到阿修羅王手裡拿著利劍向他而來,便喊:『阿修羅,站住!不得妄動!』 這麼一來,阿修羅王便動彈不得,他緊張地說:『你不是有受持一戒,只要佛陀住世,你都不會向惱亂你的人施以報復,現在你怎麼讓我無法動彈?』天帝說:『是啊!我是受了這條戒,但還是不能讓你動!』這時,阿修羅王掙扎地喊著:『快放了我!』天帝於是改口說:『不然,你發誓不再亂來,我就放了你!』阿修羅王則說:『你先放了我,我就發誓。』但天帝仍堅持:『先發誓!再放人!』 於是阿修羅王勉為其難地說了一首偈子: 『貪欲之所趣,及瞋恚所趣,妄語之所趣, 謗毀賢聖趣,我若饒亂者,趣同彼趣趣。』 釋提桓因這才放了阿修羅王。 天帝放了阿修羅王後,前往精舍向世尊請法:『世尊,我於佛前誓言受戒,絕不向擾亂我者施加報復,但阿修羅王卻存心挑釁,拿著利劍欲加害於我,我只好施法讓他不得動彈,且要他發誓不再妄動,才放了他。世尊,我這樣做算不算破戒?阿修羅王會不會故技重施,又來搗亂?』佛陀說:『你要他發誓,不算毀戒,如法如律,而且阿修羅王也不會再來擾亂你了。』天帝聽佛陀這麼一說,如釋重負般歡喜離去。」 世尊藉此因緣告示諸比丘弟子:「天帝釋提桓因在三十三天自在為王,不為撓亂,常常讚歎不撓亂法。出家學道者,也當讚歎不撓亂法,常行此道。」比丘們聞佛教誨,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 省思 凡從己身而出,必當回到己身,猶如山谷回音,觸惱人者也會受到觸惱,因果歷然,真實不虛。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釋提桓因能夠行忍辱之法,不為外境所動,心中坦蕩,所以能夠在三十三天自在無礙,且為人所尊。對於他人的觸惱,如果能夠像釋提桓因一樣安忍不動,不造惡業,不種惡因,是為自利;令對方止住身口的造作,避免更大的衝突,造成更嚴重的禍因,便是慈悲利他。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忍辱多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解縛之要

    諸比丘聽聞佛所說,皆歡喜奉行。如是在心地上用功,堅住正念,隨順覺性,逢苦不憂,遇樂不喜,不被境轉,做自己心中的主人,定能出離苦海,達到真正的解脫自在。

  2. 慈心軍退,不戰而勝

    當時,天王釋提桓因擔心天軍車馬路過時,會傷及幼鳥,因此告訴駕車者:「趕快把車調頭,不要傷害到小鳥。」駕車者告訴天王:「阿修羅的軍隊在後面緊追不捨,如果這時把車調頭,我們會被全部滅亡的。」釋提桓因說:「我們不應該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而傷害無辜。」於是天人部隊緊急調頭,衝向阿修羅部隊,原本在後面追趕的阿修羅將軍看到天人們突然回頭,以為帝釋天王有什麼計,馬上下令部隊撤退,趕快逃跑,天人部隊也因此贏得勝利。

  3. 天道善因──恭敬之法

    此時,由於天帝釋提桓因擊退了阿修羅王,便前往仙人住所,至頂禮諸仙人,禮畢退於西單面著諸仙人朝東而坐。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省思《六祖壇經》云:「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由此可知,具有功德福報之人,都是不離恭敬之法的人。恭敬雖然是外事之法,但內心要能真正理得內具,才能外顯於一切行儀。故懷恭敬則法水容易入心,時時與善法相應,如此一來,不論修行或待人處世,才能善緣不斷,具足福報。

  4. 忍辱多力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釋提桓因能夠行忍辱之法,不為外境所動,心中坦蕩,所以能夠在三十三天自在無礙,且為人所尊。對於他人的觸惱,如果能夠像釋提桓因一樣安忍不動,不造惡業,不種惡因,是為自利;令對方止住身口的造作,避免更大的衝突,造成更嚴重的禍因,便是慈悲利他。

  5. 行直影端 為人所重

    有一次,阿修羅王因為生病而面容憔悴、精神萎靡,釋提桓因知道後即前往探視。若以諂媚阿諛之心奉承別人,或許一時能博取對方的歡心,然而時日一久,知其虛偽不實,則不會再受尊重與信任。故當謹言慎行,以真之心待人接物,必為人所敬重。

  6. 忍辱最勝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開示:很久以前,天帝釋提桓因率領天眾與阿修羅作戰。

  7. 修忍最為勝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夜晚,帝釋天王釋提桓因和毘留奢那阿修羅王一起來到佛所,威光熾盛,他們恭敬地頂禮佛陀後,在一旁坐下,兩位的光明照耀令祇樹給孤獨園猶如白晝一般。人生不免遭遇順、逆境,不論是遇到好的境界,或是不順意的境界,都要能不為外境所動,時時安住在善念、正念上,能忍自安,身心就會得到真正的安定。

  8. 忍者大力用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二》省思經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在面對人生種種順逆境界時,唯有一個「忍」字,方能止心不動,也唯有平靜的心水,方能澄映萬物,不被物轉,作自己真正的主人。

  9. 真正的快樂

    佛陀藉此告訴比丘們:「釋帝位居天王,雖已得大自在,卻仍不忘精勤,讚歎精進;何況你們是發了無上的信心而來披剃出家的比丘,身著法服,更不應懈怠。若能常行精進、讚歎精進,才是真正出家之人所應為之事。」語畢,諸比丘們莫不心生歡喜,信受奉行。真正的快樂與自在,來自於無求無欲之清淨心,這個清淨心,人人本具,不假外求。放下煩惱、欲望的當下,就是天地間最自在解脫之人。

随机推荐

  1. [专家点评] 汉 新有善铜规矩纹丹阳镜

    [专家点评]汉新有善铜规矩纹丹阳镜“新有善铜”规矩纹丹阳镜作圆形,直径11厘米。有圆形钮及钮座,外围双线方格。主纹区外置一铭文圈带,铭文:“新有善同(铜)出丹阳,和以银锡”,其外依次为短斜线纹、单线锯齿纹、复线锯齿纹圈带,素宽平缘。该镜出土于安徽阜阳地区,为质地精良的丹阳铜所铸造,铸工细腻、图纹华美,是铜器中的上乘佳品。

  2. 曹操为何非要 ... 了吕伯奢?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吕伯奢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吕伯奢其人,凿然有之。吕伯奢一家老小共计9口,皆死于曹操之手,但因何而死,似乎欲言又止,扑朔迷离。大惊大喜如惊弓之鸟,曹操自然存了十二分的小心。>>到了这里,曹操已经非常怀疑了,是不是去告密?带着这种怀疑,曹操与陈宫“坐久”,吕伯奢迟迟未归。>悔恨之下,曹操立刻逃跑,路上又...了沽酒回还的吕伯奢。

  3. 梦见袜子上有个洞

    周公解梦梦见袜子上有个洞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袜子上有个洞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唐朝最惨的储君,父皇就是不死,苦熬20年瘫痪,后当了180天皇帝

    古代皇权万众瞩目,那个位置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致使许多人不顾生命危险也要过一把皇帝瘾,封建社会400多位帝王,除了那些开国君主以外,大多数皇帝都是从储君做起,慢慢等着继位的那一天,这个过程可谓十分漫长,当然也有一些急性子,对自己的父皇下毒手,可见在皇位的诱惑面前,人性有多么脆弱。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个悲催的储君,苦等20年终于梦寐以求,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皇位让了出去,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5. 一面古镜

    一面古镜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忱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茶架,点一下头,其他一句话也不说。自性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有道禅师未能认识如古镜之自性,难怪吃不到茶。第二次回答古镜未磨‘此去汉阳不远’;古镜已磨,‘黄鹤楼前鹦鹉洲’;即能认识自性当下即是,故有好茶吃也。

  6. 博物洽闻是什么意思?

    【拼音】bówùqiàwén【解释】广知事物,学识丰富。【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例子】【近义词】见多识广【相关】百度“博物洽闻”

  7. 学佛修心可以美容

    的确,明姨美慧双修、福德同进,所以相貌如此圆满、形色如此端严之果报。有人五官平常,但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却令人感到可爱美好。>文章末尾,林清玄先生慨叹: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几年前,另一位念佛的阿姨笑逐颜开地说:“学佛修心可以美容哟!”

  8. 梦见旋转木马 梦见旋转木马什么意思

    旋转木马或回转木马游乐场机动游戏的一种,即旋转大平台上有装饰成木马且上下移动的座位供游客乘坐。梦见自己独自一人在玩梦见旋转木马、回转木马,表示自己身边的人会因为利益而舍弃和自己的感情。梦见自己和家人一起玩旋转木马、回转木马,预示著自己家庭会非常幸福美满。梦见旋转木马、回转木马坏掉了,表示自己的生活最近会非常残酷。

  9. 祝福语_好友周末愉快祝福语

    周末快要到了,给好友们发个祝福语短信吧。好友周末愉快祝福语(二)1.天空累了,放弃了太阳选择了月亮。好友周末愉快祝福语(四)1.幸福商

  10. 光绪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又是怎么驾崩的?

    从他短暂的执政生涯中,造就了大清朝两百多年最沉痛的失败,光绪皇帝作为最高执政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都不用详细考证,光绪皇帝之死,八九不离十就是他亲姨妈、亲爸爸的手笔。再加上光绪所收到的教育,还是老一套,最新鲜的,就是翁同龢那个老不休整天给他讲什么英法联军,讲什么火烧圆明园,搞得光绪皇帝整天义愤填膺。戊戌变法是拯救中国的一条出路,但康有为却不是个合格的总设计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