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冒天下之大不韪释义 不韪。不是,错误。“犯五不韪”,可解释为:犯有五项错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指犯了天下最大的错误。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典故 春秋时代有许多诸侯国,其中郑...
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冒天下之大不韪释义
不韪。不是,错误。“犯五不韪”,可解释为:犯有五项错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指犯了天下最大的错误。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典故
春秋时代有许多诸侯国,其中郑国和息国紧紧相邻,它们与周室同宗,都姓姬。郑国不算很大,但息国更小。
息国虽然是个很小的国家,但他的统治者却不能与邻国友好相处,特别是常常和比他强大的郑国争吵。公元前712年,息国又为了一些小事与郑国冲突起来。
息君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马上下令出兵,去攻打郑国。
息国本身存在许多的弱点:一,不考虑出师正义不正义,二,不自量力,以小国入侵大国,三不与同姓兄弟国家和睦;四,不分是非曲直;五,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因而,在一开始就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息君虽然犯有这五项错误,却仍然毫不醒悟。他不顾一切地指挥息军前进,在边境地带与郑军激战,遭到惨败。
息君狼狈逃回,仍不甘心。后来息国终于被强大的
楚国所灭。后人在评论息国的这次军事行动时说。息君犯“五不韪”而仍然一意孤行,招致失败不是活该吗!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