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自成、张献忠无比仇恨的明代皇室究竟做了什么?

在读明史的时候,偶然读到这样一段,大体上是这样的:李自成捉住了福王朱常洵,因为福王身体肥重(重达三百多斤),李自成与手下便将福王与鹿肉一起烹食,称作「 ”福禄酒宴”。无独有偶,张献忠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我们常常说非常仇恨一个人,仇恨到了极点那就是恨不得「 ”寝其皮,食其肉”,那么张献忠和李自成究竟是与这些贵族们有多大仇恨才会做出这种事情呢?我去翻阅了一下书籍,想要看一下这尘封的历史。结果我似乎发现了一些事情,这些贵族亲王的死,确实不冤枉。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王室究竟做了什么? 一、宗室的待遇 在明代,皇帝的嫡长子自然而然就是太子,负责继承王位。剩下的孩子毕竟也是皇室宗亲,需要享受一些福利,那就会被分封为诸王,然后年长之后就食各地,称为藩王或者亲王。各个藩王和亲王也有自己的孩子,嫡长子负责继承王位,剩下的孩子就被封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剩下的孩子被封为振国将军,孙子封为辅国将军,曾孙封为奉国将军,四世孙封为镇国中尉,五世孙封为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封为奉国中尉。是不是很复杂?没事,我给大家做一张图看一下。 这张图很好地揭示了一种传承关系(自制) 在明初,朱元璋刚刚即位之时,广泛分封诸子,这些皇子都发挥了重大的政治、 ... 作用。如著名的宁王和燕王都以英勇善战、抗击蒙古而著称。但是同样,他们强盛的武力和卓越的战功带来的是尾大不掉的问题,最终因为朱元璋的去世与建文帝的削藩,燕王开始蠢蠢欲动,发动了靖难之役并且成功上位,史称永乐大帝。 靠着武力夺位的朱棣深深明白手握兵权的藩王的可怕之处,因此朱棣即位后严抓藩王的兵权问题,在朱棣去世时,洪武年间有兵权的十三个藩王中的六人已经被他削掉护卫。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在经历朱高煦之变后继续了这项工作,迫使了大部分藩王交出了兵权。宣德年间同时出台了一批相关规定来约束亲王,如: 「 ”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知事。” 最终在这种政策之下,藩王们无所事事也无所作为,基本上都是「 ”贤才不克自见,知勇无所设施。”这些藩王们不复当年之勇,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寄生虫。 朱棣便是一位靠着兵变上位的藩王 虽然政治上基本上是没什么施展才华的余地了,但是这些藩王们还是需要金钱的滋养。他们享受着国家的补贴,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他们霸占田地,使得农民丧失了衣食来源;他们广设店铺,使得工商业者无以为生。 先说国家的高额补贴吧。我们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往往都对这样一段情节印象深刻,那就是刘备虽然出身皇族,天天满嘴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他本人的生活困苦不堪,仅仅是织履贩席为生。 朱元璋出身贫苦,他好不容易打下了这个天下,自然希望朱氏子孙可以安享生活,至少也不能落得刘备这等待遇。因此在洪武九年二月,朱元璋规定了诸王公主的岁贡之数,因为条目比较多,我摘取最高的(亲王)和最低的(未受封的亲王子)部分给大家看一下: 「 ”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 ”亲王子,男未受封,每岁支拨丝一十匹,纱一十匹,罗一十匹,绢三十匹,夏布三十匹,木棉布三十匹,绵二百两。” 除了以上我们说的实物赏赐外,还有封田。诸王所生之子,满了十五岁的时候就可以获得六十顷(一顷地等于五十亩)的赐田,作为永业田使用,并且永世免除租税。除此之外,但凡举办婚礼、葬礼、造宫殿、扩建房屋,甚至是仪仗队、护卫、官员等,也全部由朝廷按照标准来支取。 不得不说,朱元璋对于老朱家的人确实很够意思,也因此被称为「 ”亲亲之谊笃矣”。朱元璋忙活了一辈子,一直带有一种老地主的想法,那就是希望自己辛苦一些,为子孙后代留下「 ”万世永业”,因此朱元璋在世之时基本上将明朝的各种规章制度从大到小都安排的稳稳妥妥,甚至包括对于后代的待遇也都安排的稳稳妥妥。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常说一句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也常说一句话「 ”计划不如变化快”。朱元璋的政策显然就遇到了这种问题。 朱元璋操劳了半辈子,确实很对得起老朱家的子子孙孙了 二、宗室优待政策的问题 朱元璋遇到了啥问题呢?那就是人口增长的问题了。 在明初,藩王数量还不多的时候朝廷供养这些藩王还是绰绰有余的。 朱元璋分封诸子于各地,想要守卫江山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吃饱喝足而又无所事事的明代诸王只好寻找 ... 发泄精力,如生孩子,加上中国人传统多子多福的想法,因此导致了明代皇族人口暴增。如弘治时期朱钟镒的子女就高达九十四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曾经写到: 「 ”洪武中亲郡王以下男女五十八位耳,至永乐而为位者百二十七,是三十年余一倍矣。隆庆初丽属籍者四万五千,而见存者二万八千。万历甲午丽属籍者十万三千,而见存者六万二千。即又三十年余一倍。” 也就是说,在明初洪武年间,亲郡王男男女女加起来一共才五十八位,到了隆庆年间已经高达将近三万人,到了万历年间更是高达六万人。增长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惊人,而相应增加的则是国家的开支。具体有多惊人呢?嘉靖年间的礼部尚书梁材曾经统计过相应的数据,大体上是这样的: 「 ”洪武年间,如山西初封晋府一王,岁支禄米一万石,今增郡王、镇、辅、奉国将军,中尉,郡县等主君,并仪宾等,至一千八百五十一位员,共岁支禄米八十七万二千三百六石零。” 我们做个表格,看一看当时晋、周、鲁、楚四府从明初到明嘉靖年间的开支变化: 反映晋、周、鲁、楚四王府开支变化的表格(自制) 我们看这四个王府,在明初的时候开支都是一万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王府的人员不断增加,开支也不断增加,少的增加了十数倍,多的甚至增加了八十多倍,宗室禄米数额增加如此之多,以至于明中期以后 ... 不堪重担。而且这些王府的开支需要国家承担,但是这些王府又不需要承担国家的税负。 当时的监察御史林润曾经针对这个现象向嘉靖皇帝上奏,他坦言说: 「 ”今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是各省之粮借令全输,已不足供禄米之半,况吏禄、军饷皆出其中乎!” 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宗室侵占国家资源的情况,朝廷也想过去解决,也提出了相应的办法,如限制宗室人数、减少俸禄数额、甚至允许部分宗室去发展副业自己养活自己。政策虽然实行,但是在强大的宗室势力和「 ”祖宗之制”的影响下,这些改革措施很难贯彻实行下去。 同时在宗室内部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关系亲密、力量强大的宗室往往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有一些小宗室如灵丘王等竟然出现了多年拿不到禄米的情况。 福王朱常洵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受宠爱的大宗室 三、诸王的挣钱方式 前面我们提到,朱元璋曾经给予宗室优惠,满了十五岁的男性宗亲可以获得六十顷田地。在《明会要》、《明史》中也多有记载宗室男性授田的事情,如: 「 ”郡王诸子年十五,人赐田十六顷为永业,除其租。”另有「 ”太祖赐勋臣公侯丞相以下庄田,多者百顷,亲王庄田千顷。” 明中叶后,对于土地的买卖限制也渐渐放宽。诸王的田庄规模通过皇帝赏赐、本人乞求、民众献地、巧取豪夺等方式也不断扩大,甚至有的扩大到了上千顷甚至上万顷的规模。在很多文献中都有如此记载: 「 ”得景王故籍田,多至四万顷。”另有「 ”下诏赐(福王)庄田四万顷。所司力争,常洵亦奏辞,得减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 朱常洵本人就有着大田庄 除了赐田之外,很多土地也是被这些宗亲贵族所霸占的。在河南就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据记载: 「 ”汴城即有七十二家王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莫中江先生尝云:‘中州地半入藩府’。” 在天府之国,四川平原上一样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当时四川巡按孔贞一就上奏报告说: 「 ”(成都之田)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十二,民间仅十一而已。” 我们上面所说的被做成「 ”福禄宴”的福王朱常洵设立田庄后对待平民百姓的态度更是恶劣不堪,曾有记载说: 「 ”王府官及诸阉丈地征税,旁午于道,扈养厮役廪食以万计,渔敛惨毒不忍闻。驾帖捕民,格 ... 庄佃,所在骚然。” 另外,在明后期有一些藩王将设立店铺作为增加收入的手段,这种挣钱很多时候并非是正常的商业买卖,而是一种利用自身特权而捞钱的方式。我们提到的福王就是这样一位「 ”商业奇才”。福王挣钱的方式是开盐店,据记载: 「 ”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中使至淮、扬支盐,干没要求辄数倍。” 流民图就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百姓流离失所的生活 四、总结 有句话我认为很对,那就是「 ”多行不义必自毙”。朱元璋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设计好了未来,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子孙后代的贪婪与索取。这些贪婪与索取建立在普通百姓的痛苦之上,导致一批批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最终引起百姓的反抗,这种恶果只会让朱元璋的后人去品尝。 参考文献:《明会要》,《明史》,《明太祖实录》,《明经世文编》,《春明梦余录》,《明世宗实录》,《明神宗实录》等书。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李自成、张献忠无比仇恨的明代皇室究竟做了什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病逝

    1885年7月23日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病逝尤利西斯·格兰特[Grant,UlyssesSimpson,1822.4.27—1885.7.23]>>格兰特,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美国内战后期联邦军总司令,第18任总统、陆军上将。同年4月在复洛会战中重创南军。1864年3月任联邦军总司令,领陆军中将衔。1865年4月2日率部攻占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迫使南军于4月9日在阿波马托克斯投降。1869—1877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政绩平平。著有《U.S.格兰特的个人回忆录》。

  2. 刘伯温在明建立中功劳不大 晚年曾屡遭挫折

    但事实上,刘基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劳不大,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并无刘基,后来他只是被封了个象征性的“诚意伯”。刘基晚年屡遭挫折,郁郁而终,但还算是全身而退。

  3. 林则徐临摹欧体《皇甫诞碑》,比欧阳询更加浩然大气

    写过欧体的人都知道,欧阳询的字方圆兼济,以方为主,结构精绝,笔画工整,一手《九成宫》冠绝一时,成为临摹最多的碑贴。而他的《皇甫诞碑》骨气劲峭,法度严整,比其余碑更为险劲。

  4. 妲己发明一样东西,流传了3千多年,家家户户都在用

    说到历史遗留下的民间智慧精粹,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四大发明”。实际上,不只是四大发明,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古代先辈发明的物品,如伞、锯齿、碗……,传统智慧的传承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如若将历史上素有妖名之称的妲己和发明者这一身份联系起来,你是否会感到不可置信?而据传著名的妖妃妲己娘娘发明出了一件,流传至今且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的东西。妲己是冀州侯之女,自小貌美,颇得家中宠爱,幼时妲己就有钻研精神

  5. 梦见女人被迫结婚

    周公解梦梦见女人被迫结婚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人被迫结婚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古代太监竟然这样服侍后宫娘娘,成后宫潜规则

    古代皇帝侍寝,就是俗话所说的皇宫中嫔妃们侍候帝王睡觉。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辩,以为唐儿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缠倦之后,便使唐儿怀孕了。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残忍性和宫嫔制度的非人道性。因为这个关系,敬事房的太监就可以对这些女性下手,当然处女除外。如此一来,太监自然会乐此不疲,那么他们就会娶妻法定了。

  7. 商人与明星

    一商人爱上了一位女明星,但是他又不太十分清楚女友的背景。他不希望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前途,于是,雇了一个私家侦探去调查她的底细。但是他并未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透露给这名私家侦探。>>不久,私家侦探给他发来调查结果:“该女士洁身自爱,身世清白,以往结交者皆良善之人,且无不良嗜好。唯一遗憾,就是近日不知何故,竟与一个声誉不佳的商界人士某某来往甚密。”高尚的人拥有崇高的思想,卑鄙者的灵魂也是丑陋的。

  8. 带有蚍字的成语

    包含有“蚍”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蚍蜉撼树——蚂蚁想摇动大树。蚍蜉戴盆——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撼树蚍蜉——撼:摇动。

  9. 本是乱党反贼,却在中国国难之际毅然站出来,守护中国七省直到死

    后来云南爆发沙定洲之乱,大西将军们认为这是一个借黔国公之名占领云南的好时机,于是决定出兵。李定国东出湖南。不过就算李定国再有打仗的本事,也架不住内部的混乱,孙可望嫉妒李定国的军功还曾要加害李定国,造成大西内讧,清朝有了可乘之机。不过缅甸早就想好要交出永历了,李定国因此悍然进攻缅甸,缅甸虽然打不过李定国,但是拖一拖还是可以的。其气度壮烈,让蔡锷都为之感慨。

  10. 观察文史侃|古代小吏的大能耐

    因为包拯是清官,眼里揉不得沙子,所以在他眼皮子底下干活,没几个敢放肆的。有一回,一个平民犯了法,按律应该处以杖刑,这个平民想要少受点罪,就让家人四处活动,但不敢去求包拯,因为包拯是出了名的黑脸判官,这家人便转弯抹角地找到了包拯手下的一个小吏,这个小吏恰好是在朝堂上负责行刑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