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陕甘自古是一家——明代的陕西和甘肃,竟然真的同属一家

明代陕西地处西北边陲,由于明代西北边境内缩而成为边疆重地。辖土大致范围包括今陕西和宁夏两省、甘肃省大部、青海省东部,以及内蒙古西南一些地方。 占地面积十分广阔,正如嘉靖《陕西通志》所述:"陕西南割楚蜀,东连豫冀,西界番戎,北抵沙漠,幅员万里,诚中分天下之大域也。然内列八府,外控三边,各有封守"。 相对于元朝陕甘两行中书省分治的局面,明代在西北地区做的一个最显著的政区调整就是陕、甘二地合治。 明代的甘肃不设省一级建制,其部分地区行政事务归陕西省布政使司管辖,陕西布政使司辖8府,21州,95县,其中位于今甘肃境内的有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市)、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巩昌府(今甘肃陇西县)、临洮府(今甘肃临洮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明代的布政司仅属于行政建制,而对应的 ... 事务则归都指挥使司,明代陕西布政司使辖境的 ... 事务归陕西都指挥使司和位于甘州的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管理。 西移至甘州的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除了管理河西走廊地区的屯田事务,劝督耕种,还有一个重要职能便是 ... 防御功能,由于其地北邻蒙古,南靠诸藩,可谓"四面受警",故明廷设立卫所于此地,修筑各种 ... 防御工程,寨、营、堡、墩星罗棋布,边墙东起庄浪卫,西达嘉峪关,组成一个体系严密的 ... 防御网络。此外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所辖之河西走廊区域控扼西域,处于中原与西域交通往来的咽喉,因此沟通西域,接待西域各国贡使,充当中西交往纽带的任务也归于陕西行都司。 明朝在西北地区的管理不同于内地,采取了一种集 ... 、行政管理为一体的管理机制,陕西四镇二十余万驻军,粮草均需本省自给,陕西省的田赋、人丁等租税也并不需要像其他省份一样上交国家。由此可见,明廷视陕西地区为一个不同于内地的特殊 ... 攻防区域,故而实行陕、甘合治的策略,以图在 ... 方面能发挥统筹指挥的作用。明 ... 的这种战略意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区域政策,使得陕甘地区的地域联系,在明代得到大大增强。 明代的西安城墙 陕、甘合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广袤的空间联系起来,尤其是西北地区长期处于和蒙古诸族备战的状态,政令互通,统筹指挥就尤其重要。陕边四镇(延绥、甘肃、宁夏、固原)驻兵数十万,是为边防要区。为方便兵员调动,转输粮草,明 ... 十分重视陕甘地区的道路交通的建设。 明代之前,陕甘交通干线,是由长安经咸阳、邠州、长武至平凉达兰州,最终通往嘉峪关,这条道也是历史上连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主干线的一段。明 ... 除对这条道加以修缮维护之外,还积极向西新开拓了一条交通干线。 这条新开通的通往甘肃的交通道路就是西安府至甘州的大驿路。明代陕西省所辖地域幅员广阔,离西安府较为边缘的甘州等地如果遇到边患,则有鞭长莫及之忧,故明 ... 于甘州设行都指挥使司。为保持两都指挥使司政令相通,明代特辟西安府至甘州的大驿路。这条驿路共分三支,主干驿道自西安出发,经邠州、长武、平凉西北行,过兰州、凉州直达甘州。这条路不仅关系西北政治声教的传布,更是军粮西运的主要通道。 据《皇明九边考》记载,固原州"岁用军饷,原系陕西所属州县起运粮草"。这些起运于陕西的粮草,运入甘肃镇均需走这条道路。 明代长城沿边 ... 通道示意图(王开:《陕西古代道路交通史 》) 除西安府至甘州的大驿路外,长城沿线东西联系的孔道也被打通,延绥镇设立以后,沿边三十九营堡分布于边墙沿线,为沟通各营堡间的联系,在边墙内侧渐渐形成一条通道。自榆林镇向东、向西均有一条漫长的沿长城内侧而行的通道。 如上图所示:东至皇甫川堡,向西依次经孤山、神木、高家、镇城、跨榆溪河,在长城内侧经保宁、波罗堡,溯芦河而上,过怀远(今横山县城东南)、威武、清平、龙州转西行,历经镇靖、靖边、宁塞、柳树涧、旧安边、砖井、定边营(今定边县城)、盐场凡14营堡,直达宁夏花马池。这段路程大约一千余里,基本上是沿着边墙的内侧行走。史称运粮者循边墙而行,骡驮车挽,昼夜不绝。这条道也成为延绥长城之间最重要的东西交通路线。 明代陕甘间交通联系的加强也为两地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陕西边地屯兵数十万,为解决粮草供应,明 ... 在陕西实行"食盐开中"法,令商民运送米粮到边关各仓,然后以粮价和运费折换盐引,领引贩盐从而牟利。由于边地兵士众多,粮食经常供不应求,输粟边关可获利甚巨,因此陕西商民纷纷"争先趋中"。《明经世文编》就有记载关中地区出现"疾耕积粟,以应开中"的场面。军粮生产、筹集、输送、消费成为明代联系陕甘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茶马贸易是明代西北地区的一项重要政策,《明史•食货志》称:"用茶易马,固番人心,且以强中国",明 ... 希望通过此举笼络西北少数民族,以孤立蒙长期和明王朝对抗的蒙古族,同时也获得优良战马,提升军力。所以明廷不断完善茶马贸易的规定。洪武时期官方垄断茶的输送和贸易,设河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潭)和西宁茶马司,属陕西布政司管辖,民间不得插手。明 ... 制定金牌制度,将陕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处的茶及四川的巴茶运往诸茶马司,从而大获其利。但好景不长,利益驱使之下,私贩滋生,大批私茶运往边地,且茶价低廉。而官茶却因官员的 ... ,经常以杂物充茶给予番人,这就更使得官茶无法正常出售。至成化年间,明 ... 放宽政策,允许商人凭证贩茶,之后"商茶"大兴,从湖南到陕南产茶之地,至甘肃、宁夏等茶马交易之地,均可见陕西商人的身影,茶叶也成为维系陕甘地区贸易往来的重要物品。 明 ... 为解决边军粮草及棉布需求而在陕西实行的"食盐开中"及"棉布实征"政策,以及和边地少数民族的"茶马贸易"、"布马交易",都成为陕西商帮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陕西商人依靠近水楼台的优势和明 ... 的各项政策,迅速崛起,成为促进陕甘地域社会联系的重要力量。 甘肃的河州、洮州因有茶马司的设置,陕商贩卖茶叶要在此地进行交易,故商业兴盛,据嘉靖《河州志》记载:"南关客店一十八座,四方贾居焉",《明经世文编》称:"各省军民流聚巨万","少数年之间河州之马如鸡豚之畜"。一个边关市镇的商业贸易在明 ... 的政策支持下,逐渐兴盛起来。 甘州还是一个重要的民族贸易市场。永乐六年(1408),明廷在甘州等地开设不定期的"马市",允许内地商人与西北边地的蒙古诸部在甘州进行互市贸易。甘肃有着丰富的土特产品,诸如毛皮、药材、枸杞、白麻等十分丰富;而布匹、杂货、茶叶等日用品正是甘肃所缺有的。陕西商人不仅在这里同少数民族进行着跨区域的长途贸易,同样也与当地人进行同区域的物资交流,这种互市贸易不仅促进了甘州商业的兴盛,而且也满足了汉族与其他民族经济、文化的需求和交流,使得陕甘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为密切。 晚清时期的甘州老照片 明代也是历史上向甘宁青地区 ... 最多的时期,由于陕甘地区的 ... 地位重要,当时内地 ... 入甘肃,大多是进行军屯。以洪武、永乐两朝最多,从 ... 来源看,主要以江淮和山西最多。 根据《明史·兵志》记载:"其取兵,有从征,有归附,有谪发。从征者,诸将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归附,则胜国及僭伪诸降卒。谪发,以罪迁隶为兵者。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由此可知军屯 ... 的不同类型,这些戍守边地的兵将多划归军户,世代为军籍。 明代也制定了完善的 ... 管理制度,无偿提供给 ... 生产生活用具,减免赋税,合理划分官民收入比例,减轻 ... 负担。 除军户外,以 ... 实边、出仕调遣以及自发性 ... ,包括经商、逃荒、避乱、自愿附籍等形式迁往甘宁青地区的也不在少数。众多 ... 除了世代为军籍,守边卫家外,也对甘宁青地区的经济开发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明一代,陕甘地区重要的 ... 地理位置使得两地拥有相同的战略地位和目标,陕甘合治的政策使得甘肃等地获得和陕西相同的发展机遇。明廷基于对边防的重视,采取了各项经济手段以保障边军所需,陕甘交通和商业的联系不断增强。商人阶层的兴起对明代陕西因军籍、户籍、匠籍等制度而造成的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是一种突破,这股新兴的力量,不仅对陕西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更使得陕甘之间的联系以经济为基础,逐渐紧密联系起来。 边地的人口在 ... 军屯的基础上不断增长,不仅巩固了边防,也促进了边地社会的进步,正如那一条贯穿陕甘的万里长城一样,将陕甘地区连成一个整体。

陕甘自古是一家——明代的陕西和甘肃,竟然真的同属一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梦见青麦子

    周公解梦梦见青麦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青麦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窦线娘跟罗成是什么关系?结局怎么样

    窦建德征伐罗艺时,窦线娘与罗成在战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双方合力将罗成救出。>>窦线娘为受伤的罗成送药,处处表示关怀之意,单盈盈有些吃醋。窦线娘对罗成表白,罗成婉言拒绝。然见窦线娘前来,罗成不理单盈盈,却与窦线娘讲话,单盈盈认为罗成与窦线娘已有儿女私情,并赌气发誓要与罗成一刀两断。窦线娘得知玉玺已到夏王之手,久留无益,于是辞别瓦岗。

  3. 梦见看游戏解说的视频

    周公解梦梦见看游戏解说的视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看游戏解说的视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乘坚策肥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éngjiāncèféi【解释】坚:坚固的车子;策:鞭打;肥:肥壮的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出处】《汉书·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履丝曳缟。”【例子】【相关】百度“乘坚策肥”

  5. 明朝宫妃悲惨的三陪人生

     明朝宫妃悲惨的三陪人生  大明王朝皇帝大都不仅荒淫 *** ,而且御女有术。他们恨不能将天下所有的美人都纳入后宫,供他们享用,但他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并且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御幸美人时日益感到力不从心。于是,那些精于房中术的道家方士们便趁机向皇帝传授房中术。...

  6. 梦见鬼怀孕并要吃人

    周公解梦梦见鬼怀孕并要吃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鬼怀孕并要吃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抗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长沙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的一场人为毁灭性火灾。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为平息民愤,1938年11月16日蒋介石赶到长沙,下令速捕首事有关人员,依法严惩,并限两天内结案。

  8. 李叔同是如何上音乐课的?让学生丰子恺等人对他敬仰一生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着、...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

  9. 孕妇梦见金子首饰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金子首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金子首饰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弥勒佛的前身

    弥勒佛的前身从前,世上有一个国王名叫智力,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智止。国中有一位比丘,与智力国王是很好的朋友,国王和国中的人民都很尊敬爱戴他。不知情的比丘吃了后,大毒疮确实立即痊愈,众人都惊讶不已。国王便将全国的财富,都赐给了太子,并告诉太子:「将来,我们一定要更加护持佛法,以慈悲之心治理我们的国家。」当时的智力国王是弥勒佛的前身,智力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