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到底输给了谁?

东南亚与东亚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地区,东南亚诸国也有着最大规模的海外华人群体。但在文化与宗教上, ... 教和小乘佛教背景的东南亚诸国却与东亚差异显著,为什么古代中国强盛之时也没能把东南亚纳入中华文明圈,反而是印度、 ... 甚至西方基督教在东南亚获得成功?在与读者的大量交流中,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简单聊聊东南亚。 佛教的泰国、 ... 教的印尼、基督教的菲律宾 ▼ 一个东南亚?七个东南亚? 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东南亚是一大群热带岛屿和热带半岛的组合体,似乎东南亚诸国的环境类似,但国情为何还差异巨大? 对我来说,热带雨林还真没啥不一样 ▼ 事实上,我们比照东南亚的人口分布、民族分布、宗教分布等来看,东南亚由七大区域组成:缅甸、湄公河流域、北部越南、海峡区、爪哇与苏门答腊岛、菲律宾、东南岛屿。 东南亚七大区域 ▼ 这些区域因不同的原因有着不同的重要性: 虽然同处热带,但热带季风气候下的中南半岛,其农业条件远好于热带雨林气候下的群岛部分,但印尼的爪哇岛是个例外,由于岛上大量火山带来的肥沃土壤,使得爪哇岛承载着印尼的绝大部分人口(也已经人满为患)。 红果果的爪哇岛 ▼ 爪哇岛某火山 及其周边拥挤的农田 ▼ 中南半岛上有山地的阻隔,在诸多大河流域形成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湄南河-湄公河平原是最富饶的地区,西北角的伊洛瓦底江流域(缅甸)处在中、印、泰之间,东北角的红河流域则紧挨中国。 湄南河-湄公河、伊洛瓦底江、红河 ▼ 而从红河流域(越南北部)向南发展,则受到长山山脉的限制,以至于无论古代中国在越南的统治还是如今的越南,都被局限在长山山脉以东,无疑也限制了古达中国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播。以至于东南亚国家中只有越南被纳入了古代儒家文化圈。 无论是中国西汉还是如今的越南 都只能在长山山脉以东向南扩张 ▼ 不过,越南的长期向南扩张 确实也拿到了极其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 ▼ 在中南半岛与群岛世界之间的海峡区则因为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而具有特殊的价值,然而海峡区缺乏广阔平原和有价值的内陆腹地。 这给了外部力量可乘之机,无论是曾经的泰国、印尼(室利佛逝)、中国、英国,都曾通过控制海峡区来掌控贸易。而外部力量的变化也改变着海峡区(如新加坡)的结盟对象。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枢纽 ▼ 菲律宾由于炎热的气候、 ... 的阻隔、并且不在古代通往印度洋的航线之上,所以开发很晚,以至于殖民者带来的文化反而占据上风,成为东南亚主要的基督教国家。 显得有些突兀的菲律宾 不过, ... 教刚来的时候应该也很突兀 ▼ 而中南半岛与爪哇岛之外的大部分岛屿,则存在感较低,热带雨林的开发成本仍然较高,或许有些位置具有战略价值,但仍然人口稀少。 缺乏存在感组合 ▼ 可见,在诸多个东南亚中,中南半岛、爪哇、海峡区的价值最大,而中华文明对他们的影响却主要局限在越南,除了地形因素,天时不利也是重要原因。 路漫漫其修远 在古代的大部分时间段内,东南亚诸国主要受到来自印度的文化影响,中国的影响则主要辐射越南,而印度的衰落和华人群体的大规模南下改变了这一状况,但此时也已是西方殖民全球的前夜了。 中南半岛上的古代文明(除越南北部外),以及苏门答腊与爪哇岛上的古文明,大都经历了来自印度教和佛教的两轮影响,其最显著的遗迹如吴哥窟(印度教)和婆罗浮屠寺(佛教)。 宗教传播方面 古代中国显然是慢了很多拍 (先不论儒道是不是宗教) ▼ 当然,印度本身也是宗教万花筒 他后面还有很多教排着队要往东来.... ▼ 虽然以现代版图来看,中国距离东南亚似乎更近,似乎更有资格对东南亚进行文化输出。但当前版图乃是基于两点:中世纪之后南中国的彻底汉化、 ... 教对印度的入侵以及印度的被殖民。 虽然中国早在秦代就在两广与越南北部设置郡县,但长江以南的广阔丘陵一直使岭南如同遥远的热带化外之地。中国通过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诸流域已是隋唐时代(6-10世纪)。 虽然中国离东南亚看似很近 但在岭南得到充分开发之前 北方 ... 贵族眼中的东南亚 估计像长生不老一样遥不可及 ▼ 这段时间内,唐朝流放岭南的官员仍感沿途荒凉人烟稀少,两广地区仍开发不足。而爪哇岛上的佛教婆罗浮屠寺则已在同一时期兴建而起。 开发程度低? ▼ 开发程度高? ▼ 可见,虽然岭南离东南亚近,但此时中国重心在北,岭南尚且开发不足,遑论海外扩张,而印度的核心区恒河流域则直面孟加拉湾与东南亚,这便如同中国北方直面 ... 和日本。 更何况隋唐之后,中国失去越南,并持续受到来自北方的冲击,巨大的陆上国防压力耗费大量资源,明朝海外探险的中断亦有此因。加上一元化政治观念使 ... 反感百姓在海外的自由殖民,以至东南亚虽华人众多,但长期得不到明清 ... 的官方支持。 全球十字路口 虽然中国这边受到限制,但印度那边也麻烦不断,来自中亚的突厥人- ... 教- ... 集团开始统治印度北部,这对印度完整性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和恒河三角洲(孟加拉)的 ... 化。 一个没有印度河流域、恒河三角洲、 斯里兰卡的印度 ▼ 以此为跳板, ... 教传播至东南亚并获得巨大成功,如今的印尼和马来西亚以其庞大的人口已成为最大的 ... 群体。 此时的东南亚已不再只是中印两大文明的中间地带。在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已是全球的十字路口之一,因为,太平洋变得重要了。 来自美洲殖民地的大帆船使菲律宾成为西班牙在远东的贸易中转站(虽然绕了大半个地球);菲律宾当地的华人 ... 被西班牙削弱甚至遭到屠 ... ;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宗教和血缘渗透也颇为成功(西班牙人后代或混血成为当地贵族,这也类似于西班牙的其他殖民地)。 西班牙用美洲白银交换中国产品 塞维利亚——阿卡普尔科——马尼拉——澳门 ▼ 不服从我的统治 等同于违抗上帝的旨意 ▼ 这时,中国的东岸沿海就不再是受海洋保护的安全的税源,而是要面对全球竞争的柔软腹部,近现代中国人与东南亚华人的众多悲剧故事,在 ... 战争之前便已拉开序幕。 由于观念、技术、布局等各方面的落后,不止东南亚曾经臣服天朝的海上小国落入欧洲帝国的囊中,琉球、 ... 、台湾省亦被北方兴起的日本侵夺。 日本开始逐步侵夺周边岛屿 并南下控制中国通向太平洋的岛链 ▼ 日本是东北亚面向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菲律宾则是东南亚的),他显然抓住了这个海权时代的新机会。并在全面侵华后向东南亚挺进,企图完全控制中国和中国周边。这次冒险遭到彻底失败,日本的势力也被逐出东南亚(但或许在台湾省有所残存?殖民时间久)。 一旦日本控制第一岛链和菲律宾 会如何? ▼ 至此,东南亚所汇聚的因素已相当复杂:印度、中国、 ... 、欧美、日本。可以说包含了东南亚的四面八方(暂不包括澳大利亚)。 而当前:中国和印度的重新崛起、日本在东南亚建立遏制同盟的企图、美国的强大势力、中南半岛国家的灵活外交、印尼马来的 ... 影响力、澳洲的潜在影响,共同组成了我们眼前复杂和模糊的东南亚图景。 另:本文着重东南亚所受外来影响,并不表示不存在一些具有独特优势的东南亚本土文化特质,但这或许是以后要讲的故事了。 说明: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iu),作者:孙绿,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与立场。 END

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到底输给了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涂山之会是华夏民族形成与华夏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华夏民族如何形成以及华夏文化如何成为中华全民族共同信仰?长期以来都是困扰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历史之谜。众所周知,尧、舜、禹是华夏民族的三位圣人,在中华正统儒家思想中,尧舜禹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在民间,尧、舜、禹三位华夏民族先人化身为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圣灵,保佑着天下华夏百姓,是三官庙中的三位神仙。尧舜禹之间形成的禅让制度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是华夏民族仁义思想的来源。

  2. 中国印章文化有上千年历史,印章起源于何时?

    目前还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大致在春秋与战国时期。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创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饕餮纹铜玺,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中最为古老的印章,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代以前。印章的起源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和绘画的结合相对较晚。战国直至汉魏时期使用封泥,封泥主要是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印章的使用,也逐渐由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3. 收藏,到底是私人爱好还是文化使命?

    于是,收藏从一个个人兴趣爱好行为上升到一个于国于民有利的,可以宣传和鼓励的行为。宋代米芾就写到,收藏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事者,一种是鉴赏家。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都是收藏的爱好者。赵明诚死了之后,李清照二婚后很快又离婚,据说是第二任丈夫图谋她和前夫赵明诚的收藏。

  4. 砖家解读:天学真原独特的古代中国,古人的宇宙天文认知

    《天学真原》独特的古代中国在《天学真原》第一章「”绪论”中,第一句就说:「”‘天文’一词,今人常视为「”天文学”的同义语,以之对译西文astronomy一词,即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但在古代,‘天文’并无此义。”古籍中较早出现「”天文”一词者为《易经》。并根据《易经》明确古代中国之所谓「”天文”,「”既用以指天象,又引伸出第二义,用以指仰观天象以占知人事吉凶之学问。……‘天文’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其

  5. 中国饮食文化:在魏晋时期民族融合中的繁荣之路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饮食文化也是各民族在交流和融合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出来的。这种交流和融合起源于汉朝,在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顶峰,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文化大碰撞中,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中华饮食文化。

  6. 苏联解体后,与苏联交好的越南为何没「 ”改旗易帜”?应感谢我国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很多...体制的国家,因为受到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国家体制纷纷发生变化。再加上西方内部不断瓦解,苏东剧变后,东欧国家全部改旗易帜。在苏东剧变后,越南与苏联关系一直很好,而且一直得到苏联很多援助与支持。那么苏东剧变后,越南为何没有发生变化,而能保住其国家体制呢?波动越南作为苏联在东南亚的一个友好而重要国家,曾是苏联在亚洲的「”一枚棋子”,越南得到苏联援助很多,无论体

  7. 1917年,那个枪口对外的英雄死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最爱历史作者:最爱君1895年10月21日,膏药旗插上了台南城头。随着台南的陷落,日本人终于把他们觊觎已久的肥肉——台湾省,给吞下肚。然而,这个吞咽的过程,却让日本人非常不爽。

  8. 越战老照片,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越南战争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9. 山河地理 |「 ”辽西走廊”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

    人类是在既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活动并进行历史创造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历史活动和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

  10. 简谈近代 ... 战争以来中国到底哪里落后西方

    近代以来,...战争后一系列的战争把中国人的自信心打没了,然后有一批中国文化没学通,西方文化学的皮毛的人出来把自己国家的文化推倒,后来一大批人就跟风,以为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个个领域都不如西方。近代以来清朝一直到建国初期,落后西方的的东西主要是科技,工业方面。清...打不过洋人主要是打不过洋枪洋炮,因为西方通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飞跃使得中国在技术上大大落后西方。

随机推荐

  1. 郑昌图简介_郑昌图的诗_郑昌图唐朝宰相_郑昌图为什么骑着毛驴进京赶考

    籍贯及生卒年不详。该科进士三十人。郑昌图身材魁梧,不拘小节,胸怀大度。本欲罢举不试,在亲友好言相劝下应试。咸通十三年赴考时,朝廷因应试者之车马服饰过于奢侈,下令应试者均不得乘马,改骑驴。郑昌图因身材高大,颇感难受,曾作诗嘲讽此事。

  2. 梦境看五种势力女人

    一、总是梦见去最贵的餐馆、最贵的酒吧、看最热门的电影,还都是恋人爽快地把所有的账单都付了。

  3. 疮痍满目是什么意思?

    【拼音】chuāngyímǎnmù【解释】疮痍:创伤。满眼创伤。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出处】唐·杜甫《北征》诗:“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例子】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清·李渔《风筝误·和鹤》)【近义词】千疮百孔,断垣残壁【反义词】琳琅满目,锦绣河山【相关】百度“疮痍满目”

  4. 忧伤的文字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靠缘分。

  5. 罕见“睡美人”综合征的女孩打了几个月的盹

    哥伦比亚一个17岁的女孩陷入一阵阵的睡眠,这种睡眠可以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女孩,谢里克托瓦尔,是少数人中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称为克莱恩莱文综合征,又称为“睡美人”综合征。klein-Levin综合征的病因仍然未知,尽管科学家们假设其症状可能源于大脑中一个叫做下丘脑的区域的功能障碍,据诺德介绍,这有助于调节睡眠和食欲等基本身体功能。

  6. 诸葛亮为何没能平定天下?他的老部下用8个字说得一清二楚

    可见诸葛亮已经成为历代衡量人才标准的标志性人物。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初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本身存在重大缺陷。诸葛亮未能成就大业的原因,有个人曾经用8个字做出精辟总结。诸葛亮以攻为守连年征战,虽然不无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连年征战,耗费大量人财物力,使得蜀汉府库空虚,民力疲惫,人心厌战,综合国力严重受损。结果别说平定天下,战争的沉重负担已经把蜀汉自身压垮了。

  7. 蒙哥马利的荒唐建议

    蒙哥马利元帅是英国现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却曾提出过一个非常荒唐的建议:英国武装部队的人员一律应是单身汉。英国一名上士的太太说:“蒙哥马利已与现代军队格格不入了,现代的军人象一般人一样,也希望享受结婚的快乐。”

  8. 翁同龢简介

      翁同龢  人物小传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

  9. 宋朝荆嗣大将大败杨业,一生150余战未尝败绩

    荆嗣由士兵逐渐提升,以功劳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荆嗣曾经还大败杨业,迫使杨业投降了宋朝。逼近汾河,敌将杨业扼守桥梁道路,荆嗣与敌转战,贼军迟过了桥。李继隆见情况有变,立即下令荆嗣出战救援,荆嗣...入重围救出伏兵,迅速退到河边,把军队分为三阵,背水抵抗。荆嗣顽强抵抗,战斗拉锯了好几个回合后,荆嗣率军到南岸和李继隆主力会合。战后,辽军南下的势头被初步遏制。

  10. 图说梅瓶的演变过程

    图说梅瓶的演变过程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从明初贵族墓出土的梅瓶可以看出,明代梅瓶的使用开始形成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往往作为一种贵重的礼器随葬于贵族夫妇合葬的女室中,使梅瓶由酒具变成了礼器。随葬梅瓶的多寡也是有一定规矩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