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她思念他。已经是秋天了她还浑然不觉的样子,秋水天长的一天,她轻解罗衫,独上兰舟。望着天边飞来的双燕,她的心里填满了相思,耿耿于怀——你可寄了书信来?在萧萧的落叶中,攀登高楼,望着他远去的方向,思念如月光流溢。郎啊,你可知道思念的滋味?那种纳人心肝的疼痛?日日盼望,日日失望。日日登高望归雁,直到月亮爬山了西楼还不见你的影子。 >相思如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等燕归来。 >嫁给他该是今生的幸运。 >她觉得庆幸的是看到他的第一眼,她就喜欢上了他。兄长似的宽厚,朋友似的的真挚,孩子的醇厚,他喜欢研究金石,她用心尽力。她喜欢填词写曲,笔儿轻捻,词语细细的流淌。他为了和她一比高低,挖空心思苦苦思索,写了五十首词句,却抵不得她的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与他琴瑟相谐——阳春踏青斗草,腊月踏雪赏梅,月下金尊沉绿蚁,水旁芙蓉索诗词。她吟诗,他品赏;她弹琴,他狂歌。煮一壶茶,在氤韵的茶香中清谈;焚一炷香,在袅袅的青烟里品酒;点一盏灯,在腾越的火花中读书。她与他携手,松间、花下、月中、庭院一个微笑,一个凝眸,一个举手,眼与眼的纠缠,心与心眷恋。 >爱他的心里洋溢着幸福,她偷偷的吩咐丫鬟买了一枝含苞的花朵,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所以故意的把头发弄得云堆雾叠,斜插着簪子,看看花儿漂亮还是奴面美? >他回家的日子,她翘翘的期盼,每一次归来都似一次春暖花开。 >她拥在绣满鸳鸯的被褥里,脸如芙蓉娇艳,懒懒的享受着他的爱意。眼波流转,想起他的甜蜜言语却又羞得满面通红“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拿起来相思笺,题满了相思句。寄托她幽幽的相思,她浓浓的情怀。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知道我等你的心么? >26年的岁月里,她有多少次是在痴痴的等待。 >等待他的归来,曾经舞低杨柳楼心月,只为着他的慨然一笑;曾经歌尽桃花扇底风,只为得他的喜欢。多少次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不记得曾多少次依楼等待,不记得多少次曾泪满衣袖,她殷切期盼里等来他宽阔的肩膀。这次他走了——永远的走了。她还在望夫楼上遥望,心里却没有缠绵的情思,心碎的散不开。她习惯了等待,一场梦醒来,谁残忍的把梦打开,她看到的是: >国破家亡人流离,物是人非事事休。 >双溪的水依然那么清澈流离,却载不动她的心里太多愁。 >他的猝然离去,使得心蒙尘,人空瘦。肠如剑穿,一个人独对着青尊美酒,却再也没有喜悦。风前雨萧萧,拍打在芭蕉叶子上,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床头是他喜欢的书,柜子里是他收集的金石头,点点滴滴都带着他的痕迹,他的面貌,他的声音:“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想起两人因为找到一块古碑,一件奇珍而兴奋,一起在灯里月下鉴赏,分享着收获的快乐和喜悦。gs5000 >如今是风住尘香花已尽,连打扮的心情也没有了。曾经乘舟夜玩,误入藕花深处,而今却是只空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这沉沉的愁。 >看着那一摞摞他亲手整理的资料,他曾经孜孜不倦的为着这些事务操劳。他们共同的为着一块古玩欣喜和激动,冬天的夜里一壶酒,两人对灯夜赏。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风景还在,人已去。她单薄的身影独自在长夜里思念,爱如潮水涌来,心如蝉翼脆薄。 >已经是春天了,她的记忆还是一片萧瑟。凝眸处,柳梢新黄,梅花含苞。一片新春的景色,她在乍寒的春色里淡衫懒装,满眼的新绿,满心的憔悴。踏雪没心情,赏梅无意趣,满心的荒凉。 >夜里孤灯下她一点点的校对,修改,签证。仿佛守着一个梦,一丝丝,一点点的去完善。有着它们陪伴的日子,他仿佛还在她的身边。夜里蛩声唧唧,漏声更更,更增添了她的思念: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初春的傍晚,她校勘那些金石器物,有些累了。独依着楼看着远边的落日慢慢的融入地平线,夜色凄迷的时候,她的心被揉揉的捏碎了。柳色渐浓,梅花哀凄,远处若有似无的笛声丝丝扣入心弦。春天该是已经来了吧?这样好的天气,不知会不会突然来一场雨?她没有心思去整理自己的心情, >想起曾经的时候,她是多名快乐的女子,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穿戴得多么漂亮。现在已经是萧萧两鬓华发,怕夜间出去,只得偷偷躲在帘子下听人家笑语。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 >她也曾经在春天的时候和伙伴斗草,赏花,也在柳絮翩飞的季节荡秋千,伙伴们的笑声和她因为秋千突然飞起带来的惊叫声混入梨花白。说得花开成了空白。 >他走后的日子,她心里只有无尽的思念。守着他留下的点滴,多少次独登高楼在烟色里看鸟儿归巢;多少次病中了然无绪想起他们曾经消茶赌书;多少次在萧瑟秋色里看着梧桐飘落,唉!“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她的心已经随着他的离去变得哀肠百转。她曾站在傍晚的落幕里衣袖萦香,在芙蓉朵朵的池塘旁临水照花;她曾倚在高高的栏杆上望雁字成阵,在春天黄昏里把酒临风。 >她日夜思念,日夜与他为伴,日夜校对、收集、修改完成了他的金石心愿。菊花正开的浓艳,她的心却没有花开了,心里装着着沉甸甸的思念,似乎有无穷的动力。捧着她完成的《金石录》,心里无尽的凄凉:“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一杯薄酒祭亡人,心里的凄惨更无处说,一群大雁一字儿飞过,一阵风过,满地的黄花零落。秋雨淅沥,点点滴滴。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她仿佛听见他的呼唤,那样焦急那样亲切,声声满含了他对她的思念。他懂得。只要他懂得,这一生伴着等待伴着思念悄悄的度过。 >相关链接: >人物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 李清照集校注》。 >历史背景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 ... 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一首诗道破玄机

    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至于是不是赞美项羽的诗词没什么稀奇,不过看到古人翻来覆去的写项羽该不该渡不渡江倒是挺有意思。有人赞扬项羽有气节宁死不渡江,又有人说项羽你傻呀为什么不渡江。还有人说,你以为项羽真傻呀,他其实什么都想到了,所以不能渡江。古人的咏史诗经常为了博眼球而作翻案文章,不同的诗人吟咏历史人物时,常常写出不同角度的历史观,读一读也挺有意思。一、李清照的赞扬:生当

  3.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4. 宋朝人怎样消费、鉴赏、购买国画?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画市场大繁荣的时代。宋朝的文人雅士们热衷于国画,出现了大量文人画。宋朝人对国画的消费需求,直接表现为宋朝人获取国画消费对象的欲望。简单说,就是宋朝人喜欢国画,想买一幅或几幅国画挂在家里。宋朝人普遍对国画有象征性消费需求。北宋佚名《子母猴》宋朝的国画价格普遍高于唐朝。唐朝一贯一千文,一文铜钱的大米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一元人民币。

  5. 想爱而不能爱,林徽因病中写下这首凄美情词,如一曲清泉流过心间

    对于林徽因来说,写诗完全是出于兴趣,而那个让她爱上诗的男人是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时才16岁,对方的一首首情诗将她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诗境中。虽然两人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林徽因余生都没有放下过诗歌。让我们来品一品:作为一首现代诗,林徽因这首诗的工整度是相当高的,充满了古诗的韵味。关门的波斯菊花海诗中描写的是一种想爱而不能的情绪,有人觉得林徽因写的就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但作者从来没有这样表示过。

  6.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7.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8. 唐朝诗人众多,为什么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真能预言未来么

    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无数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苏轼,能吟诗作赋的亦不在少数,但被奉为「”诗仙”的唯有李白一人。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凭的不只是他留传于世的诗词佳作,还有他那扑朔迷离的身世和颇具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诗词优美自然,诗句如行云流水,清新俊雅,且大气磅礴。「”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李白在朝为官并非靠的金榜题名,只因识得番邦文字被贺知章推荐给了唐玄宗,玄宗赐其进士及第并做了翰林学士,虽无

  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改革1(备考10月自考)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他对梅尧臣与苏舜钦的推崇、对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褒扬提携,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文、宋诗能够自具面目而独

  10. 收藏,到底是私人爱好还是文化使命?

    于是,收藏从一个个人兴趣爱好行为上升到一个于国于民有利的,可以宣传和鼓励的行为。宋代米芾就写到,收藏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事者,一种是鉴赏家。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都是收藏的爱好者。赵明诚死了之后,李清照二婚后很快又离婚,据说是第二任丈夫图谋她和前夫赵明诚的收藏。

随机推荐

  1. 上诉人​吕楠​与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民间借贷纠纷一案

    上诉人与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粤01民终1043号朱志勇、张霞:本院受理粤01民终1043号上诉人吕楠与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因你们下落不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向你们公告送达民事判决书。一审案件受理费1300元,由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共同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2600元,由被上诉人朱志勇、张霞共同负担。

  2. 梦见头上被开了个洞

    周公解梦梦见头上被开了个洞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头上被开了个洞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机智果断,英明一世的曹操,为何赤壁之战屡屡中计?

      说到曹操,人们不禁会想到三国时期,那位平袁绍,讨东吴的枭雄,起点并不高的曹操,能够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让各大诸侯听其名皆胆寒,曹操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诗人,才华在当时可谓是顶尖,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平定北方。  然而,当曹操打败袁绍之后...

  4. 人生感悟经典短语-感人的情话

    六、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九、快乐是装给别人看的另一种痛楚,狂欢是留给自己的另一种寂寞。

  5. 司马师的兄弟有几个 司马师有几个子女

    司马师208~255司马炎的伯父。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懿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魏嘉平四年252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正元元年254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

  6. 十日念佛即得往生实例(图文)

    我的公公冯景琦老人,一生为人厚道侠义,但对佛法一无所知。老人晚年患胃出血,幽门堵塞,吐血拉血,没法治了。临终前十天,我去看望老人,问:“您知道我为啥学佛吗?”我告诉老人只要念佛决定可以去,念佛成佛。老人听了我的话就一直躺着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也不讲闲话。我回去为老人念佛,见其面色红润。三天后出殡,全身柔软。

  7. 佛门说的“四大皆空”,到底是哪“四大”?

    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戏称那些不贪酒、色、财、气的人是“四大皆空”。如果身体的四大分散,有情的生命就会随着死亡。以具有下列三义,所以称之为“大”:1.体大:四大种的体性广大,遍于一切色法,故有“体大”之义。“四大皆空”,就是指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

  8. 匪夷所思的宇宙因果律

    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承认物理现象不足够形容知觉及物质自然以外的公理。有一回,他诚恳地说:“我深信,现今时尚以科学理论来解释人类生命的所谓公理,不单只是完全的错误,而且,这看法该受指谪。”“宇宙常数是我的最大的错误吗?”这种观点使人清醒:可相信科学,但不要迷信目前有限的物质科学。

  9. 由「 ”吴太伯说”引起的史学论争,反映了日本人怎样的中国观?

    文/木子君侃史日本人的人种起源问题一直是日本史学界论争的焦点,通过对现有观点进行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最早到达日本的是由北欧迁徙而来的阿伊努人,后与迁移而来的亚洲黄种人混居形成今天的日本人;2.由...半岛的原始居民迁移而来;3.源自古中国,乃是「”吴太伯”之后。有观点认为,日本人是绳文人与...半岛而来的弥生人的混血后代对于前面两种观点,小编今后会专门再做分析,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是与中国文化

  10. 南京大屠 ... “最大的元凶”何以逃脱极刑?

    但中国在抗战胜利后,远东(东京)审判不仅未清算头号战犯裕仁的战争罪行,连南京大屠...始作俑者,最大的元凶朝香宫鸠彦也被放掉了!国际上对南京大屠...惨情一直不断补充证据,追查责任。笔者认为,对于裕仁及朝香宫等皇室成员对南京大屠...罪责的证据,更应加以搜集。南京大屠...的首犯朝香宫最终得以逃脱极刑,逍遥法外,终日以高尔夫球自娱,以94岁高龄于1981年4月12日死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