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莫洛托夫为何斗不过赫鲁晓夫?

  “旧王已死,新王万岁!”(Leroiestmort,viveleroi!)

  这句起源于15世纪的法国格言,同样可以搬用到苏联。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时,至少有6个人有条件扮演“新王”的角色;然而短短五年后,将党政第一把交椅同时收入囊中的却是那个不起眼的乌克兰秃子。簇拥在旧王尸体旁的另五个人变成了“反党分子”,他们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里消失了。

data-filtered="filtered" 莫洛托夫

  尖脑袋细脖子、工于言辞的外交 ... 莫洛托夫,最早提出“斯大林主义”这一概念的 ... 会议 ... 卡冈诺维奇,从未打过胜仗却晋阶元帅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做政治报告的 ... 会议主席马林科夫,永远令人不寒而栗的内务 ... 贝利亚,这五个人构成了斯大林晚年的“国王班底”(AlltheKing’sMen)。他们共同参与了旧王传奇的缔造,也被那位喜怒无常的伟人改造成某一类型的弄臣。

  当五位顾命大员战战兢兢地告别旧王时代、半推半就地参与到新王宝座的角逐中时,讽刺的情形出现了——他们已经习惯于做绕日而行的星辰,以至于当失去旧王的耳提面命时,居然陷入了类似失重的无所适从状态。五位巨头在一条没有斯大林的斯大林体制周围逡巡徘徊,赫鲁晓夫则精明地施以手腕,将其逐一解决,结束了这个过渡时代。

  除去被早早送入鬼门关的贝利亚外,“国王班底”中的另外四位人物全都活过了耄耋之年,然而既无人歌颂他们,也无人怀念他们。对这五位斯大林体制的“弗兰肯斯坦”的回顾,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审视这样一些问题:赫鲁晓夫接手的国家所处的是怎样一种政治文化?斯大林时代给苏联留下了何种遗产?“国王班底”自身的悲喜剧,又是怎样呈现和造就了苏联政权本身的命运?

data-filtered="filtered" 莫洛托夫、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1937年。

  1956年3月,蒙古人民共和国大呼拉尔(GreatKhural,相当于我国的全国人大)在乌兰巴托国家宫举行全体会议,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尼古拉·伊格纳托夫(NikolayIgnatov)率苏联代表团莅临指导。大会开幕式上,伊格纳托夫兴高采烈地介绍了新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和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做的报告,他着重提到,在前一年夏天的中央全会上,苏共成功地粉碎了以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为首的“反党集团”,并对莫洛托夫等人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活动”进行了打击。随着讲话的论调越来越激烈,主席台上的蒙古代表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书记达希•丹巴(DashiinDamba)不安地朝台下的人群张望,他分明记得,“反党集团头目”莫洛托夫也在列席会议的名单里,身份还是堂堂的苏联驻蒙古大使……

  大使的座位上空无一人:尖脑袋、细脖子、戴着金丝眼镜的莫洛托夫在开幕式前露了一下面,随后悄无声息地从侧门溜出去了。这种不无勇敢的举动与他在1953年之前的猥琐懦弱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不必高估莫洛托夫的道德“进步”,或许他终于意识到,斯大林的时代已经过去,有节制的 ... 不会再打开通往古拉格的不归路了。

  从1930年到1953年,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VyacheslavMikhailovichMolotov)一直是苏联的“二号首长”,并在不同时期统揽过农业、外交、经济和运输工作。尽管并无过人的才华,但凭借杰出的文牍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办公室政治经验,他始终扮演着斯大林的头号办事员角色。然而,当莫洛托夫罔顾苏联在1950年代中期已然存在的政治和经济矛盾,企图继续推行斯大林主义时,赫鲁晓夫毅然将他拿下。“二号首长”只能在余生怀念曾经的领袖和灵魂,三十年后寂然去世。

  “永远铭记斯大林的教导”

  1953年3月2日凌晨,在莫斯科格拉诺夫斯基大街的 ... 公寓,尖利的 ... ... 突然响起。莫洛托夫在半睡半醒中被告知,斯大林已陷入昏迷,贝利亚要他马上赶到克里姆林宫,商讨领袖去世后的权力分配。

  当“二号首长”闯进俗称“高地”的斯大林办公室时,他发现贝利亚、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已经在座了。几位“国王班底”就在弥留的旧王身边完成了交易:马林科夫将担任 ... 会议主席( ... ),莫洛托夫、贝利亚、卡冈诺维奇和布尔加宁是他的副手,莫洛托夫兼任外交 ... ;被斯大林撤销的苏共中央书记一职将予以恢复,改称“第一书记”,由莫斯科州委书记赫鲁晓夫担任。3月6日,任命正式公布。

  斯大林去世的消息传出前,一度有人认为莫洛托夫将成为苏联的新领袖:他从1930年起就是俄国第二号人物,工作经验丰富,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力。但莫洛托夫对自己的缺点了然于心:大半生都在斯大林眼皮底下工作,几乎从未任职于地方,缺乏可靠的政治班底;虽然经常发表讲话和指示,但不过是重复斯大林的既定方针,群众是不会甘心为这样一架“复读机”出生入死的。因此,他满足于继续充当“二号首长”。在斯大林的追悼会上,莫洛托夫在马林科夫之后第二个发言,头一句就是:“我们都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学生……”

  当然,莫洛托夫也会见风使舵。斯大林去世不过三个月,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发生冲突,莫洛托夫自然站到了“一号首长”这边:在1948年的“犹太复国主义集团间谍案”中,贝利亚把莫洛托夫的妻子波琳娜•热姆任丘娜送进劳改营,他要报这一箭之仇。于是,贝利亚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在莫斯科卫戍区司令部枪毙。

  但马林科夫也没能得意太久:他是斯大林在生前最后五年突击提拔起来的,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元老存在隔阂,加上马氏在农业和重工业政策上出现了失误,遭到其他几位领导人的一致攻讦。于是,1955年2月,马林科夫被解除了 ... 职务,由布尔加宁继任;赫鲁晓夫仍是党的一把手,伏罗希洛夫是名义上的国 ... 首(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米高扬三人的职务不变,依然属于国家核心领导层。

  对莫洛托夫来说,地位没有变化,工作更没有变化。尽管他曾受到晚年斯大林的猜忌,妻子还被关进劳改营,但莫洛托夫并不打算给过去二十几年里的政治犯 ... ——“二号首长”自己就是政治清洗的执行者和既得利益者,假如要追究斯大林的错误,他本人的政治地位就将不保。何况过去五年间,已有三波高级领导人因为标新立异的政策遭到整肃(1950年的沃兹涅先斯基集团,1953年的贝利亚,1955年的马林科夫),不做任何改变才是最保险的。在他的讲话和文章里,斯大林永远是“慈父和领袖”,南斯拉夫的铁托是“修正主义者加法西斯主义者”,西方领导人则是不知感恩的骗子——总之,“我们将把斯大林生前的教导永远铭记在心”。

  这种不思变通的主张,在更富实际的赫鲁晓夫眼里显然是食古不化。赫氏正确地指出,斯大林晚年的政策给苏联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他在东欧和南斯拉夫问题上的政策则令苏联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突破这种困境。

  在中央 ... 会亲信的支持下,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著名的“去斯大林化”报告,接着开始部署与南斯拉夫恢复关系。不难想象,莫洛托夫对此有多么愤怒:他本能地感到,把矛头对准斯大林,意味着像他这样的“旧王”宠臣将被打入另册;而且赫鲁晓夫越来越多地借助苏共中央联络部来和中、南、波各国领导人接触,把莫洛托夫掌管的外交部架空了。“二号首长”开始反击,他在中央全会上对赫鲁晓夫缓和苏南关系的政策提出了质疑,赫氏的回应极其简洁:1956年6月1日,莫洛托夫的外交 ... 之职被解除;次日,铁托的专机降落在莫斯科。

  一开始赢了,结果还是输了

  莫洛托夫素以“二号首长”著称,但他在被赫鲁晓夫边缘化以后,却一反常态地成为党内反对派的头号领袖。这个反对派组织的主要成员包括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以及更早失势的马林科夫,他们都曾是斯大林的宠儿,也是改革的直接受害者。在莫洛托夫心目中,反对派比赫鲁晓夫要得人心的多:1956年第比利斯(斯大林家乡)的反二十大 ... 中,有人打出了“让莫洛托夫当 ... ”、“让莫洛托夫当书记”的标语;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中,南斯拉夫和中国领导人对赫鲁晓夫的政策提出了批评;因为赫氏的行政改革被下放到地方的经济官僚也支持老同志们,他们希望恢复过去的待遇。这些都是反对派可以利用的资源。

  1957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8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莫洛托夫在《真理报》发表了题为“论列宁”的长文。作为现任中央主席团(相当于我国的 ... )唯一曾在列宁直接领导下工作过的元老,他以不容辩驳的口吻宣称:“斯大林在解决如此重大和复杂的历史课题时,出现个别错误——有时甚至是严重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党在过去的政策总体上是一贯正确的,是忠于列宁主义旗帜的。”这是反攻开始的信号。

  6月18日,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反对派利用赫鲁晓夫的两位亲信缺席的机会,对他步步进逼。从人数上看,元老集团占据明显优势:到会的11名主席团成员中,有6人是铁杆“反赫”派,国防 ... 朱可夫也暗示不会力挺赫鲁晓夫。结果,主席团以7票对4票通过了要求赫鲁晓夫辞职的决议,并计划在会议闭幕前推举莫洛托夫为第一书记。

  然而,赫鲁晓夫随即证明他比老家伙们更有政治斗争经验。莫洛托夫等人认为胜券在握,警惕性大大放松,他们既没有立即向全党和全国通报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也没有逮捕后者,反而准许赫氏进行自我辩护和“检讨”。大难不死的赫鲁晓夫马上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他一面在会上“诚恳”地反省错误,一面授意克格勃主席谢罗夫(IvanSerov)把全体中央 ... 火速接到莫斯科,对主席团发动反击。赫氏的检讨做了整整四天,在这四天里,分散在各地的中委们乘坐 ... 飞机,先后抵达位于莫斯科老城广场4号的会场。

  中央 ... 中的大多数人对高层斗争不感兴趣,但他们对莫洛托夫其人再熟悉不过了。所有人都清楚,如果莫洛托夫集团得势,他们一定会恢复斯大林时代的诸多恐怖政策,并对改革派进行另一轮清洗;即使只是为了保住脑袋,也不能让这些人大权独揽。

  就这样,形势出现了惊人的逆转——6月22日,全体中委一致要求举行非常全会,并以集体投票方式推翻了18日的主席团决议。接下来一个星期里,全会不仅通过了谴责莫洛托夫等人开展“反党活动”的决议,还以压倒性多数把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谢皮洛夫四人开除出主席团和中央 ... 会。

  在苏共历史上,中央全会撤销主席团的决议,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被遗忘的“老朋友”

  莫洛托夫的政治生命行将就木。然而赫鲁晓夫比起斯大林来还是有差别的,他没有打发失势的头号“反党分子”到卢比扬卡大楼(内务部所在地)报到,而是安排他去蒙古当了大使。除去在本文开头遭遇的那种言语羞辱外,莫洛托夫在乌兰巴托的生活大体是惬意的,隔壁的中国大使馆不时有客人来访,对这位“斯大林同志的好学生和亲密战友”毕恭毕敬。而在赫鲁晓夫与铁托再度决裂后,莫洛托夫甚至突发奇想,写了一封信给南斯拉夫驻苏使馆,祝他们“五一”节愉快。

  到了1960年,中苏两党出现分歧。为了防止莫洛托夫和中国人走得太近,赫鲁晓夫把他调到维也纳,出任苏联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代表团团长。苏共二十二大后,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等人一起被 ... ,正式退休;至于斯大林时代命名的莫洛托夫市(原名彼尔姆)、莫洛托夫斯克城(原名北德文斯克)和“莫洛托夫”号巡洋舰,它们早在1957年就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1961年以后,莫洛托夫夫妇在莫斯科河畔的公寓又住了25年,然而再也无缘踏足曾经无比熟悉的“克里姆林高地”。尽管莫洛托夫已是硕果仅存的几个老布尔什维克(OldBolshevik,特指十月革命前入党的苏共老党员)之一,但再也没有人邀请他发表演讲了,也没有人建议他撰写理论巨著或纪念文章。

  被 ... 后,莫洛托夫唯一一次公开演讲是1970年在妻子的葬礼上。来自中国同志的问候因中苏交恶已是音信杳然,只有阿尔巴尼亚的“明灯”霍查偶尔会在讲话中提到他,称他是一位“软弱但值得钦佩”的人物。1960年代末,有人突然看到莫洛托夫出现在阿尔巴特大街的国立列宁图书馆(现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据说正在撰写回忆录,然而从未出版。现在市面上流传的《莫洛托夫忆往:克里姆林宫政治内幕》(MolotovRemembers:InsideKremlinPolitics)一书是记者费利克斯•楚耶夫(FelixChuev)根据1985年的采访笔记整理而成的,后来在芝加哥出版。

  关于“二号首长”的最后一个故事来自诗人和艺术史学者阿纳托利•亚科伯逊(AnatolyYakobson)。1960年代的一天,他在阿尔巴特大街偶遇莫洛托夫,后者依然板着那张冷冰冰的脸,自顾自地走着。诗人跑到前 ... 跟前,高高兴兴地问:“您的老朋友冯•里宾特洛普一向可好?”(里宾特洛甫为纳粹德国外长,1939年曾与莫洛托夫一起签署苏德条约,1945年在纽伦堡被处绞刑。)莫洛托夫没有理会,在街角拐了个弯。他一直活到1986年,年满96岁才去世。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莫洛托夫为何斗不过赫鲁晓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苏联的270号命令,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苏联前线的官兵接到第270号命令后,开始顽强抵抗德国的攻击,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士兵的抵抗让德军感觉到恐惧。斯大林的第270号命令对苏联士兵的战斗意志影响很大,它让苏军前线官兵没有退路,他们只能选择完全战斗,否则他们和家人都要以叛国罪被处决。

  2. 1956年的两次 ... 行动 让苏联错失改革契机导致解体

    「”匈牙利十月事件”又称「”匈牙利事件”或「”1956年匈牙利革命”,是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由群众和平...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干预下,事件被平息。事件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1947年以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即...与社会民主党合并后的名称,事件后改称匈牙利...工人党)的主要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

  3. 读《全球通史》:浅谈希腊民主和印度的种姓等级制

    古典希腊的民主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的「”僭主政权”,「”‘僭主’一词就是指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谴责的人。实际上,僭主通常是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的,而且常常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不过并非总是如此。”「”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民主政制进入高度发展的时代”,至「”雅典于公元前4O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只好宣布投降。雅典仅保留了一个城邦的地位,舰队和帝国统

  4. 明知德军要进攻,苏军也做了防御计划,斯大林为何战争开始才批准

    二战苏德战争,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德军玩弄欺骗战术使用突然袭击手段,在苏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赢得了战争初期的胜利。在苏军高级指挥员当中,除了朱可夫等几个有前瞻意识的将领建议提高苏军装甲打击能力外,其它的还在研究一战的作战样式和苏芬战争暴露出的不足。最终,苏军当天就损失1200架飞机,无数坦克和装备被毁,苏军三面受敌,思想准备上的不足带来的不仅是战场上的重大损失,还带来了整个国家从此进入到战争灾难之中。

  5. 斯大林巧用激将法,促使朱可夫一举打开「 ”柏林之锁”

    1945年4月,朱可夫率领雄兵百万攻克纳粹的奥得河防线,本以为能够顺利将红旗插上德国的国会大厦,谁知在泽劳弗高地受阻,硬是寸步难行。

  6. 和珅摔珍宝:从历史角度看职场政治,办公室里要不要结盟?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是讲述贪官和珅的。和珅得到了两件宝物,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宋朝汝窑的三足笔洗,共花了一万两银子,全天下都没人拥有第三个。而和珅,却直接摔碎了其中一个三足笔洗,而且摔碎的正是完美无缺的那个。其实和珅的做法,是对职场政治的精准理解。

  7.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强国用时多久?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组成苏联在成立之初,国家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综合国力还很弱小。然而经过斯大林时期以后,苏联就一跃成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强国。

  8. 突袭前夜,整个苏德边境上,三百万德军士兵在 ... 的笼罩下等待着

    6月19—20日的夜里,他们驾驶着蒙上大灯的车辆抵达了这里。白天,他们静静地待着,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只有排长们的舱盖即将关闭时所发出的咯吱声。暮色降临后,他们才获准到小河中洗把澡,每次一个排。萨奇军士带着第2连的士兵们快步经过时,排长韦德纳少尉正站在连部的帐篷外。

  9. 母爱铸就了斯大林的强大:在凡人的地狱里,他硬是扛了3年

    今天咱们来讲斯大林年轻时代的一些轶事,尝试着把「”钢铁同志”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众所周知,「”斯大林”本不是个名字,它更像是一个绰号,意思是「”钢铁”。因此,有不少人喜欢把斯大林称为「”钢铁同志”,一方面是指他坚毅的性格以及强硬的政治手腕,另一方面,这个叫法也代指斯大林冷冰冰的性格。1907年,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患斑疹伤寒逝世。那会儿的他带着几位同志抢了一辆沙俄的运钞车,

  10. 苏联式愚忠:他把斯大林当信仰且终生不渝,却因用力过猛遭嫌恶

    咱们今天来讲一位「”老熟人”。从苏联领袖斯大林留下的诸多照片中,咱们能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他个头不算高,总是西装革履面带微笑,猛一看跟肯德基爷爷有三分相似。就是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微胖男人却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伫立在苏维埃权力顶端,一度被视为苏联二号人物,此人便是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在之前介绍维辛斯基的文章里,咱们说苏联官场几乎被两伙人霸占,一伙人城府极深,做事四平八稳,为人处世

随机推荐

  1. 蜂蜜饮食禁忌:豆腐同食会耳聋

    蜂蜜的用药禁忌:1、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大便不实者禁服。与蜂蜜同食易导致腹泻。同时蜂蜜中的多种酶类,豆腐中的多种矿物质、植物蛋白、有机酸等,二者同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另外,蜂蜜可通便,韭菜富含纤维素而导泻,容易引起腹泻。蜂蜜含有丰富的酶、维生素和矿物质,若用沸水冲饮,不仅不能保持其天然的色、香、味,还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它的营养成分。

  2. 情人节伤感说说 情人节心情伤感短语-感人的情话

    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3. 难为夫妻

    舍卫城里有一对夫妇,没有儿女,信仰三宝,非常虔诚。妻子先死,生到忉利天做了天女,美丽端正,世人无法比拟。她用天眼观察,发现丈夫年纪已经很老了,出家做了沙门,正在打扫塔庙。她就把光明照到丈夫身上,使丈夫看见她,勉励他精进不懈,今后生天,再为夫妻。丈夫因为知道妻子生到天上,备受鼓舞,更加精进。天女再来看望丈夫的时候,说:“你的功德已经超过了我,我不配做你的妻子了。”丈夫一听,更加发奋,获得了阿罗汉果。

  4. 密浆供佛得度

    密浆供佛得度从前,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度众时,许多敬仰佛陀慈悲、威德和想寻求人生意义的人,都纷纷来到只桓林。当时,有一位长者,希望能就近供养佛陀、亲近佛陀,于是想在只桓林中,买一块地建造房子。但是,只桓林中的地,都已被须达长者给买走了,没有任何剩余的空地。因此,长者很用心地取来纯净的水,并且用种种上好的蜜及面粉来作各式各样的米浆,供养所有来往于只桓林的人们。

  5. 梦见绘画画像 梦见绘画画像什么意思

    梦见绘画画像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绘画画像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敌人的画或画像,是危险的兆头。梦见以绘画为生,是凶兆,会遭受损失。梦见给画家绘画,收入会增加。原版周公解梦飞禽走兽画,主吉。《周公解梦》给人画像,声名起。《周公解梦》梦绘画。梦见为妻子或恋人画像,意味着在感情上更在乎对方的感受,会让双方的情感更加深厚。

  6. 扫地歌(图文)

    >他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扫地。一天到晚扫地,扫地,再扫地。>小城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年轻人的父亲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小城人由是称其为佛祖临世。将军于是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

  7. 茅塞顿开造句

    茅塞顿开造句1、我在数学题上遇到困难,父亲指导我后,我茅塞顿开。

  8. 观音显相 佛光满室

    法名善益,吴县人张廷表的妻子。母亲叶氏年八十一岁时,梦见罗汉现金色身,然后往生。凌氏日夜六时行大悲忏法,并且礼拜《华严经》共计二部。凌氏时常在五更起来进入佛堂,其夫张廷表则煮热汤、准备水果给她食用。晚年专诵大悲咒及阿弥陀佛圣号,求生西方净土。有一天,观音大士显现其圣相,凌氏于是现出病态,并告诉她的女儿说:“佛光满室,我走了。”并且以持诵《法华经》,及念西方阿弥陀佛圣号为平常的功课。

  9. 唯美悲伤的句子-感人的情话

    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原谅了。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重视就重伤,轻视就轻伤,无视就无伤。溜掉的小鱼,总是最美丽的;失去的情人,总是最懂你的。认为它辜负了自己,觉得生活很苦,爱情很苦,活着是负罪。

  10. 母后被废,身为太子为何没有埋怨父皇,反而主动辞去太子之位?

    郭圣通一时得意并不能够长久,阴丽华主动推辞皇后之位,却更赢得了丈夫的心。郅恽就是这个诱导他主动辞退太子之位的人。母后被废,作为儿子的一国太子往往会有两种动向,一种是不甘心,力保自己的太子之位,第二种是像郭后的这位儿子一样,心甘情愿地让出太子之位,当然这里也可以把心甘情愿改成无可奈何的词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