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2017年,JAHA杂志发布一项研究,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梗发生后,女性患者的1年、5年死亡率均高于男性患者。但另一方面,女性患者在就诊时,确实可能面对未被察觉的性别歧视,并影响她们接收治疗的预后。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男医生在学业阶段形成的性别偏见有关,研究人员甚至建议,保持医患双方在同一性别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作者:周悦 多喝热水,喜欢就买,重启试试,不行就分。这四大名言警句是不是很耳熟? 生活习惯、择偶标准、兴趣爱好、社会观念……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许多天生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是很正常的,但与差异伴随而来的,也可能有一些未被察觉的性别歧视……甚至隐藏在临床诊疗里。 为什么女性心梗死亡率更高? 2017 年,JAHA 杂志发布一项研究,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梗发生后,女性患者的 1 年、5 年死亡率均高于男性患者。 根据当时的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患者心梗发作的症状和男性之间存在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可能这导致女性心梗症状更少被察觉、诊断并获得循证治疗,从而增加女性患者的死亡率。 JAHA 网站截图 但是,今年同样发表于 JAHA 杂志的一项新的研究却推翻了前者的研究结论。 图源:参考文献 1 这篇文章的研究人员认为,以往常规对心梗症状的观察,通常是在心内科医生做出明确诊断后,由医生本人来记录症状。这样一来,医生自己的观念可能影响对患者真正症状的记录,从而造成偏倚。 于是,他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研究人员纳入了 2013~2017 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急诊中心就诊、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 18 岁以上的患者,并对他们进行肌钙蛋白检测。经检测,274 人被诊断出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 这次由谁来评估、记录这些患者的症状表现呢?研究团队招募了对患者肌钙蛋白检测结果不知情的护士,代替医生进行病情记录。 2 名医生将分别根据护士汇总记录的患者症状进行独立诊断,2 名医生的初步诊断结果再经过另一名医生审查确认后,得到最终诊断结果。 结论打脸:男女心梗症状无差异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最终诊断结果和前期肌钙蛋白检测结果,从而评估两种诊断的拟合度。研究结果显示: 1. 胸痛症状在受试者中最为常见(93%),而且男女患者发生胸痛症状的比例相似(女 92% vs 男 91%) 2.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胸痛更容易放射到左臂(36% vs 31%)、下颌部(28% vs 20%)或背部(31% vs 17%),女性患者也更容易出现恶心这一伴随症状(34% vs 22%)。 3. 女性患者出现心梗典型症状比男性更常见(74% vs 44%)。 典型症状:包括胸痛,手臂痛或下巴痛等。疼痛表现为剧烈持久的压榨性痛、钝痛、压力性或紧绷性疼痛。还可能出现放射至右臂,左臂,颈部,下巴,背部的疼痛,伴随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 非典型症状:包括上腹、背部的疼痛,表现为灼痛、刺痛,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一结论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在 2016 年发布首部针对女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科学声明存在一些差异,后者认为,女性心梗患者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 参考文献 3 截图 研究人员指出,男性和女性患者心梗症状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无论是否用性别标准进行诊断,女性心梗患者的典型症状甚至比男性更常见,这个结论有很大的预测价值。 左边 A 组为心梗患者(n=274),右边 B 组为非心梗患者(n=1667)。雷达图中折线的面积代表了男女心梗典型症状的差异。红色=女性,蓝色=男性。结果显示男女心梗的典型症状描述基本相符,女性在典型症状方面的报告要高于男性。(参考文献 1) 既然表现症状没有显著性差异,为什么以往研究展现出男女心梗患者存在诊断率的差异性呢? 作者认为,这可能和男女性患者在描述自己身体不适的时候用语不同有关,医生可能更容易把女性患者描述胸部不适的用词理解为「没有胸痛」的主诉,从而导致胸痛患者的主诉不典型,诊断率降低。 当然了,这项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研究人员没有招募 ST 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疑似心梗患者是否进行肌钙蛋白检测也是由急诊医生判断、而不是根据特有的客观标准,可能造成偏倚;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来自于一家三级医疗机构中心,人群的覆蓋率较低,研究结论推广性也不够强。 但另一方面,女性患者在就诊时,确实可能面对未被察觉的性别歧视,并影响她们接收治疗的预后。 真的病了还是「矫情」? 2018 年发表在 PNAS 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同样是给女性患者看病,男医生和女医生最终的诊疗结果也会不一样,女性患者在男医生处就诊的情况死亡率更高。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男医生在学业阶段形成的性别偏见有关,研究人员甚至建议,保持医患双方在同一性别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4 截图 2015 年的发表在 Circulation 上的另一项研究也揭示了潜在的性别歧视。调查结果显示,男医生在接诊女患者时,更容易对女患者所描述的症状产生不信任的心理,认为对方可能只是「矫情」。 参考文献 5 截图 最后,前面 JAHA 那篇研究的作者建议,以往认为女性心梗发作症状与男性不同的观点有可能导致延误治疗、增加女性心梗患者死亡率。作者呼吁进一步研究并更新心梗相关指南和教材,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对心梗女性患者误诊和延误治疗的风险。 临床循证是一个不断质疑并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地看待坐在对面的患者,也许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责任编辑:刘昱) 致谢:本文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麦憬霆 专业审核 关于性别对诊疗的影响,你可能还想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死亡率胸痛健康养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