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有意思的是明末的反贼里往往是福建的海上强人很讲信用,郑芝龙拿了大明官衔后就积极剿灭了同行,陕西等地的陆上反贼却很不守信用,接连坑死了两个督抚级别的大佬。难道是海上强人更守江湖规矩,更有契约精神?从郑芝龙坑岳父、坑大佬的发家史上,我们可看不出他有多实诚,论尔虞我诈的能力他不比张献忠差。

《水浒传》在明朝就非常流行,明末的好汉们喜欢用里面的人物名字当外号,而明朝的大佬们则希望自己能像招安宋江一样招安各路好汉。有意思的是明末的反贼里往往是福建的海上强人很讲信用,郑芝龙拿了大明官衔后就积极剿灭了同行,陕西等地的陆上反贼却很不守信用,接连坑死了两个督抚级别的大佬。 难道是海上强人更守江湖规矩,更有契约精神?从郑芝龙坑岳父、坑大佬的发家史上,我们可看不出他有多实诚,论尔虞我诈的能力他不比张献忠差。真正的原因在于陆上强人们和海上同行们经济基础不同,郑芝龙们的经济基础是源源不断的海上保护费和自营贸易(蔗糖、丝绸等对日贸易都有巨额利润),郑芝龙的盈利模式类似于电商淘宝(每年收取海商们的巨额「 ”加盟费”,是霸道的郑爸爸);而张献忠他们的经济基础是流浪全国抢钱抢粮,是地道的流寇、暴力投机商,是 ... 丝散户抱团的产物。 明末的陕西「 ”反贼”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比不上有海上贸易巨额收益的郑芝龙一伙,他们早年就是要聚集起来混口饭吃,因此杨鹤第一次伸出橄榄枝时,大部分「 ”反贼”都选择了接受。他们的价码也不高,每人领了几两银子和耕牛种子后就投降了,只花去了崇祯内库十万两银子。但他们依旧不敢散伙,因为崇祯皇帝并没有免去陕西的赋税,而陕西当年依旧是旱灾,「 ”反贼”们就算是拼命种田依旧要被逼得家破人亡,他们的队伍并没有因此解散。所以杨鹤在1631年春天发完抚恤金,到秋天王左挂、神一魁、王大梁、周大旺等人就再次造反。 高迎祥等人战死后,张献忠在占据了谷城后,投降了熊文灿。老张此前已经多次透支了自己的信用,熊文灿不可能不知道,他就是被孙可望送上的两块尺多长的碧玉和两枚径寸珍珠给砸晕了。张献忠在谷城被招降,并不能得到明朝的信任,明朝用限制钱粮、征调缴费等方式削弱张献忠的力量(大家都读过《水浒》)。张献忠的对策是绝不裁军,用屯田的方式自给自足,用公平买卖的方式搜集物资。以谷城周边的土地和资源要维护张献忠的大军本来就不容易,熊文灿却把张献忠和郑芝龙混为一谈,向其索要「 ”黄金蹏褭千,珠琲盈斗,他瓖货累万万”,结果是张献忠果然又造反了。 明末的海上强人可以把自己维护组织的成本转稼给商人和老外,因此对内扩张上没有动力,接受招安反而可以得到固定的收益,因此才比较老实,郑芝龙对熊文灿的索贿也当做是必不可少的公关费。而张献忠等人却只能通过在内地对外扩张(实心招安的闯塌天部下就散伙了大半),才能发展壮大,被局限在一地就等于坐吃山空,从组织因素上考虑他反复才是正常。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张献忠大明明朝海盗郑芝龙熊文灿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