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帝创建的,由该家族三代四个人继承下来的稳固基业——堂堂的华夏联盟,在瞬间落到了外人的手里,这不失为一个天大的遗憾。这“篡权者”正是我们的祖先之一——舜帝。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打垮这种牢不可破的家谱继承机制,并且将自己的行为冠冕堂皇化,而以“禅让制”流芳百世的呢?

  仅在此,我们就总结两点,夺取了某个权位,不仅需要技巧,还得需要舆论支持,以便让自己夺权的行为合法化。
  较量:“禅让”遮羞布下的厮杀
  四千年前的某个晚上,茅草宫殿里灯火通明,陶器收藏家尧正在把玩着一个陶壶。该壶制作精巧,壶壁薄如鸡蛋壳,足见制壶之人技艺之高超,心思之缜密。谁也不知道尧是在专心看壶,还是在琢磨制壶之人的心思。这是因为此壶的制作人正是部落长老们竭力推荐的盟主接班人——舜。
  尧与舜之间的较量,或许就像这个鸡蛋壳薄的陶壶一样,蒙上了道德的遮羞布,双方都小心翼翼,生怕将大局弄乱,却又是那么地激烈,招招致命。
  如果舜只具有高超的制壶工艺,并不足让尧心存戒备,甚至暗藏杀机。怪就怪在,舜的才能确实太大了。
  舜出生于与华夏民族齐头并进的东夷族,他的妈妈死得早,从小跟着父亲和后母生活在一起。他的后妈有自己的亲生骨肉,对舜这个外人的孩子自然不待见。而舜的亲生父亲是个瞎子,能再娶到老婆,已经是万幸了,能不事事依着老婆?舜从小就受尽世间的磨难,忍受着后母、亲爹,还有弟弟的欺负。但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才锻炼出了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的舜。
  在十七岁那年,舜自己卷了卷铺盖,正式外出打工了。他没有去繁华的地方,而是到当时最需要开发的地方去了——他去了现今济南市以南的历山。
  在历山开荒的日子,也是舜展现政治才华的绝佳时期。在那里,他遇见了秦朝的创始人伯益,并且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在处理拓荒者的纠纷中,舜对于破坏规矩的人毫不留情,维持了良好的投资秩序,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开荒。
  但舜并不甘于山大王的生活,他又跑到了中原的雷泽去打鱼,他打到的鱼很多,却也遇到了很多斗争,结果他和抢鱼的人不打不相识,再一次赢得了渔民的爱戴。接着,他又开始了陶器工匠的生活。他做出了薄如鸡蛋壳的陶瓷制品,并将此技术无偿传授给其他的人。
  游历天下的经历,使得舜的“粉丝”满天下,遍布于农业、渔业和手工业之中。就连大名鼎鼎的华夏部落长老“十二牧”,也成为了舜的铁杆粉丝。可不,这些长老因此就在尧的御前会议上力荐舜当华夏部落的盟主。
  御前会议的“崭露头角”让舜第一次进入了尧的视野。尧,可以忍受一个杰出的开荒者,也可以忍受一个有才能的渔夫,甚至可以与一个与他有同样爱好的陶器工匠交朋友。但是,尧无法容忍学一行,精一行,而且不甘于任何一个行业的舜。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舜,无疑是自己儿子继承盟主之位的最大障碍。如果说御前会议,是舜首先对尧的发难,那么,尧接下来对舜的出手,则是招招致命,却又显得那么温和。
  尧不愧是一个爱才的盟主,他一把年纪了,还亲自前往历山,调查和考验舜。一个早晨,在山东济南的历山里,这两个改变历史的巨人相会了。舜当时正在地里聚精会神地耕田,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拉着犁在前,舜在后。也许是出于同情,也许纯属无聊,舜在犁后面拴了一个簸箕。他赶牛的时候,不是用鞭打牛,而是敲击簸箕,用声音来吓唬牛。
  看见这样的场景,尧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他们开始了第一次攀谈。
  尧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
  舜拱手以揖,并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
  舜的绝妙主意,让尧对他的好感剧增。尧觉得这个年轻人将来必担大任,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另外一方面,这个人无疑将成为自己的儿子未来的竞争对手。
  有的看官一定会说,干脆,尧帝趁机杀死他,以除后患。这是多么狭隘的观点啊。尧,毕竟是有道德之人,他是打着寻找接班人这块遮羞布的,此等露骨的手段不能为之。另外,舜的身后是强大的东夷,如果杀了舜,定会得罪东夷族,这对于当时陷入水灾的华夏族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尧作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那就是,他送给舜大量的牛羊,外带两个美女,一把古琴。这两个美女不是别人,正是尧帝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他让舜带着自己送的美女,穿着细葛布衣服衣锦还乡了。
  尧不可谓不聪明。从表面上看,尧给舜送礼,是爱惜人才的表现,可以为自己博得一个好的名声。其实,这是尧一举几得的计谋。一方面,舜的声望与日俱升,让这样一个红人当自己的东床快婿,可确保东夷之地的安宁。另外,自己的女儿不是笨蛋,她们嫁给舜,自然会利用舜和父母弟弟的矛盾,想法地将舜除掉,为自己的儿子继承华夏盟主扫清障碍。最后,即使退一万步,舜真的成了气候,当了华夏盟主,也不算华夏部落联盟到了外人手里,毕竟舜也是自己的东床快婿嘛。

历史上最早的美人计:尧帝把娥皇、女英嫁给舜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一篇文章读懂:上下五千年, ... 血统的来龙去脉

    失败利承认成功者的统治地位,成功者也没有残酷地迫害失败者;文化上双方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上的彻底融合。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周人有可能间接甚至直接受到西亚文明的影响。不久秦便被汉取代,古...正式形成。匈奴人属鞑靼,阿尔泰语系,基本上与...同时形成,稍早于...,并与...展开了数百年的对峙。

  2. 涂山之会是华夏民族形成与华夏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华夏民族如何形成以及华夏文化如何成为中华全民族共同信仰?长期以来都是困扰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历史之谜。众所周知,尧、舜、禹是华夏民族的三位圣人,在中华正统儒家思想中,尧舜禹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在民间,尧、舜、禹三位华夏民族先人化身为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圣灵,保佑着天下华夏百姓,是三官庙中的三位神仙。尧舜禹之间形成的禅让制度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是华夏民族仁义思想的来源。

  3. 战国七雄先祖,皆黄帝之后,统一华夏是每个战国的追求

    仔细研究战国七雄的传承,会发现他们都是黄帝之后,因此战国时代的战争不再是争霸战争,而变成了统一战争。战国七雄秦国、赵国的共同先祖是伯益,均为嬴姓。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国以黄帝后裔自傲,因此楚国尊土德,旗帜颜色是黄色的。魏国始祖毕公高跟乃周室宗亲,周武王封姬高于毕国,故称为毕高公。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战国七雄皆国黄帝之后,统一华夏是七兄弟的份内之事。

  4. 山西又出土一个破罐子,为何仅凭两个符号就成为稀世珍宝?

    现在,随着考古发掘的进步,一些真相正在被慢慢证实,中国的古代历史文明是那样的辉煌,可以说是遍布整个华夏。像陶寺文化、良渚文化等,他们就像是文明的一团星星之火一样,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的文明。但是最让人意外的,并不是这个精美的彩盘,而是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一个破罐子。

  5. 十一国专家参与,七次挖掘后发现:华夏农耕文明已经存在了八千年

    我们习惯说华夏文明五千年,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因为约定俗成,所以很少有人想到去改变,也许一千年以后,仍然有人说「”华夏文明五千年”,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但是在1983年到1994年这十二年时间里,有十一国专家参与的七次发掘,却证明了华夏第一村在内蒙古,华夏农耕文明其实已经存在了八千年。华夏文明八千年,这可不仅仅是咱们自己说的,而是十一国专家通过碳十四测定的结果:该遗址存续时间在七千四百年到八千二

  6. 被称为民族拯救者的他,又为什么受到后世的质疑?

    在这期间,草原上的异族实力日渐增长,随着中原战乱,兵力空虚,开启了一场史称为五胡乱华的惨绝人寰的巨大兵灾。据不完全统计,五胡乱华期间,因为汉族内战无力驱逐草原民族,在战争结束时,汉族人口竟然被屠戮的只剩下四百万。素来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大汉跌落谷底,男人被屠戮沦为奴隶,女人们被称为两脚羊成为食物,只因为每天战乱无人种植作物。他就是受到万人敬仰的武悼天王冉闵。

  7. 图解涿鹿之战:对上古文明的一种合理猜想

    在史书的记载当中,涿鹿之战是炎黄二帝联合对抗蚩尤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此战之后原始华夏族定鼎中原,因而我们今天都被称为「”炎黄子孙”。但矛盾的爆发点为什么会在河北涿鹿?交战双方代表的族群分别从什么地方而来?为什么后世普遍认为蚩尤部落的文明程度更高?这些问题大多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许因为年代久远,历史在几千年的演变中逐渐变成了传说,传说又在口口相传中变成了神话,以至于流传到今天的除了一些天马行空的神魔小说

  8. 先下手为强发明者:重塑华夏的第二位救世主,真正的圣人天可汗

    估计很多人对于杨坚的认知都停留在隋炀(明)帝杨广的父亲,隋朝的开拓者等等之类的普通角色上,但真正历史上的杨坚可是一位伟大的帝王,称他为我们的救世主也毫不为过,而天可汗这个名称,在更早前还有一个更霸气的名字——圣人天可汗!他女儿是皇后,四分之一而已。同时分化突厥,扶弱压强,让突厥分化为东西两个部落,东突厥后来为杨坚献上"圣人天可汗"的桂冠,代表着这个昔日的强敌彻彻底底的认输了。

  9. 铁血营孤军阻挡日军三天 发起最后冲锋 绝不放弃华夏一寸土

    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为了配合其陆上部队作战,集中舰船40余艘,汽艇400多只,并强征了上千支中国渔船从水路进攻。8月14日,日军先以部分军舰从君山出发,佯攻常德。18日,在一艘军舰的配合下,50多艘汽艇沿着湘江进入洞庭湖,目标直指青山。这时候驻守青山的是中国军队99军197师590团1营,营长为刘虞卿。

  10. 历史课本上不记录的一场战役,决定了华夏以后900年的命运

    护步达冈之战,是1115年发生在金国和辽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在护步答冈的战略决战,最终金国以2万兵力击败了辽国10万大军,此战之后辽国国力大衰,逐步走向灭亡,契丹族也在民族融合、亡国后,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金国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北宋时期局势图为什么说这场战役决定了华夏此后一千年的命运呢?女真被灭族,大清也不会崛起,后面的事儿也就难说了,所以护步达冈之战基本是决定了华夏以后的发展趋势。

随机推荐

  1.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的故事

    希帕蒂亚由於为欧氏几何的普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数学发展史上成为第一位最杰出的女数学家而永载史册。10岁的希帕蒂亚已经显露出超人的才华。小希帕蒂亚全身早已热汗淋漓了,可她还是不肯停止运动。小希帕蒂亚高兴极了。希帕蒂亚嘴里嘟噜着:“真讨厌,这该死的风。”希帕蒂亚的猜测并没有错。希帕蒂亚看到地上两人的影子很快地由一长一短变得重合在一起了。希帕蒂亚一下明白过来了。希帕蒂亚突然陷入了沉思。

  2. 夏天怎样饮用牛奶会更加有效

    到了夏季,炎热的天气让人们平常的饮食习惯也有所改变,进入了一个夏季饮食期,冷饮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最爱,而有些消费者也将牛奶作为了冷饮饮用,但是这样做却不一定是对的,那么在夏天怎样饮用牛奶会更加有效呢?冷饮中含有牛奶等营养成分,但是,其含量远远比不上正常饮食。而牛奶如果放到睡觉以前饮用的话不仅仅是具有安神的作用,更加具有保护肠胃的功效。

  3. 帖木儿VS朱棣,并世双雄的对决本应鹿死谁手|文史宴

    帖木儿VS朱棣,并世双雄的对决本应鹿死谁手|文史宴文/班布尔汗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帖木儿野心膨胀,调集倾国之兵数十万远征明朝。蒙古人以右为尊,这是表示对明朝使臣的礼敬。此时,帖木儿已经认为自己不亚于成吉思汗,是世界征服者,对那个东方的明朝已经有些不放在眼里了。可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不服,以“奉天靖难”为名掀起叛乱。>按说,帖木儿以倾国之兵来犯,朱棣应该也率大军迎头抗击才是。

  4. 老法医鲤鱼作证

    市公安局的侦察员带着年轻的法医小郭赶往现场,检验发现,死者鼻口中无烟灰,颈脖上有勒的痕迹。由于左邻右舍协助救火,现场已被严重破坏。据群众反映,这个月李师傅有奖储蓄中了头奖,得了5000元奖金。侦察员初步断定,罪犯是为了得到这5000元奖金才作案的。老法医说,“这肯定是自由市场上买的。”但老法医利用生物学知识,使他落入了法网。

  5. 虚云老和尚奇事:虎伏阶下

    以后每年必出巡一二次,山猪野兽绝迹。偶闻虎啸声,老和尚即出庙,好好安慰他,遣他去。老和尚说三皈后并说一偈:虎识皈依佛,正性无两样。人心与畜心,同一光明藏。

  6. 王士祯巧对叔祖

    王士祯是清朝初年的文坛巨匠,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顺治年间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幼年时即崭露头角,头脑反应极快。王士祯上前就伸手拿铜钱,叔祖忙道:“你还没对下联呢,放开。”王士祯调皮地朝他一笑,说:“先给我,我一定让您满意。”谁知,那边王士祯早已拿起铜钱,带着兄弟们一溜烟出门买糖去了。

  7. 中国1870年代,同治年间的南方人像

    同治,是清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慈禧和咸丰帝之子,对应年份为公元1862年至1874年。同治即位时,只有六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同治十二年,亲政。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驾崩,享年十九岁。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男装中以褂最为盛行,马褂是旗人男子四种制服之一。四种制服为礼服、常服、雨服和行服,马褂即行服。马褂自康熙年间进入富家后,军服也用此制。【清朝南方人像,1870年-1874年。

  8. 心地之中,不留一物

    程明道先生在澶州修理桥梁时,少了一根长的木梁,曾经到民间广泛寻求。后来他进出时,看到上好的林木,就一定会起计度的心。他因此告诉学习者:心中不可有一事。

  9. 【摩肩接毂】的意思是什么?【摩肩接毂】是什么意思?

    【摩肩接毂】的意思是什么?【摩肩接毂】是什么意思? 【摩肩接毂】的意思是:★「摩肩接毂」在《汉语大词典》第8806页 第6卷 823摩肩接毂mó jiān jiē gǔ(摩肩接毂,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子擦著车子。形容人多拥挤。   ▶ 明徐...

  10. 端午祝福语_端午节给客户的祝福短信_端午祝福

    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浓浓情,传诚挚祝福,送美好心愿!不同的粽子有我相同的祝福:端午快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