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是朱元璋开创了利用「特务」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先河。其实,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病特重,对谁也不放心。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后来出现一种特殊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头目是卢洪、赵达。从这些记载看,曹魏的「特务」构陷起「冤假错案」并不比明王朝东、西厂和锦衣卫诬陷的案件逊色。
导读: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 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明朝东西厂的 机构。世人皆知, 疑心病特重,对谁也不放心。> 几年前,电影《锦衣卫》播出后,身边许多人便认为大明王朝是「 机构」最多、 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是朱元璋开创了利用「特务」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先河。这可能有点「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其实,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 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病特重,对谁也不放心。为了及时掌握群臣和民间对他是否忠心,便广布耳目、刺探隐秘,这跟他诡诈残忍、善用权谋的心理也十分吻合。> 《三国志》里说,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这是司空的僚属,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出现一种特殊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头目是卢洪、赵达。至于他们如何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残害无辜,古典古籍里着墨不多,但记有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与大明王朝官员和百姓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立即惧怕的心理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曹操的「特务」都是鬼见愁一般的人物。> 曹操时的法曹椽(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大法官)高柔,曾就「校事」严重破坏朝政与体制等向曹操进谏:「设法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达等数以憎爱擅作威福,宜检治之。」曹操却回答:「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事无大小皆能侦悉),使贤人君之为之,则不能也。」曹操说的很坦然,如果将全部精力用在「刺举」上,贤人君子能做得到吗?这说明,这些「校事」是在曹操默许下行事的,但曹操又根本没拿他们当人看(起码没把校事跟贤人君子同等对待),这也是曹操对待「特务」的态度跟大明王朝统治者宠信特务的最大区别,否则像高柔那样的正直法官也会遭特务暗算。> 史书载,数年间,吏民被「校事」刺探及秘密抓捕的案件多达万计,高柔等始终上表要求核对虚实还民公道。从这些记载看,曹魏的「特务」构陷起「冤假错案」并不比明王朝东、西厂和锦衣卫诬陷的案件逊色。> 在「特务」的设置上,曹操的后代跟朱元璋的子孙也是一样的,越往后越猖狂。到曹魏第四代曹芳接位,校事的权力丝毫不比明代东、西厂小,他们上察宫庙、下摄众司。法造于笔端,狱成于门下。直到司马氏专权之后,考虑到校事都是曹魏旧人,才下旨撤销校事一职。>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