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第十章

第十章戍七、思惟六苦复有六苦,一因苦,习恶趣因故,二果苦,生诸恶趣故,三求财位苦,四勤守护苦,五无厌足苦,六变坏苦。如是六种总说为苦。六苦的前二苦要配合起来观察,由果苦了知因苦,由因苦知道果苦。凡夫如盲人一般,内无正见,外无善知识的引导,内心不能安住于正念,身口意时时串习恶趣之因。这是因上之苦。由于没有因果正见,造成行为混乱,把苦因执着成乐因,把乐因错认为苦因,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业。这就如疯子不断服食毒药一样,在无明的驱使下,反复串习堕落恶趣的业因。冷静观察世人每天身口意的行为,会知道世人的因苦已发展到何种地步,照这样发展下去,真不敢想象众生未来的命运。众生不断往阿赖耶识中熏建恶趣种子,一天之中不知种下多少转生地狱、饿鬼、旁生的种子,而且还不断加强恶趣种子的势力。这些并不会无缘无故消失,一旦成熟,就会现前漫长、深重的恶趣痛苦。再转到果上观察:思惟串习转生恶趣中的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如何;恶趣中受苦的状况和时间如何;从恶趣中脱生做人的果报如何。结合业果广泛地思惟,才会认识到众生的可怜。譬如,一位厨师生活富裕,似乎不需悲愍,而应羡慕。实际上,这是预判了地狱 ... 、等待入狱的人。他一生 ... 了多少生命,需要在热地狱感受多少亿年的痛苦;从热地狱脱出,要在近边地狱受多少苦;出地狱做人,要偿还多少次生命。观察众生的因苦和果苦,就知道众生没有因果正见随意造恶是多么可悲。以下综合观察四苦,即执着财富地位的痛苦:没得到时有追求之苦;得到了又有守护之苦、变坏之苦;因受用增长贪心,有无厌足之苦。贪求财富、地位的人,他们不知道从追求到获得、守护,最后失坏,整个过程充满了痛苦。(我们若认识到一件事的前后只有痛苦,首先自己不愿意做,看见别人自讨苦吃,也会倍感悲哀。)此处有强求与盲求之苦。凡夫被乐的假相诱惑,内心执着强求,由此造成身心各方面的痛苦。若能少欲知足,苦就可以减轻一大半,但人心不肯歇息,一直求到死也不省悟。还有盲目追求,南辕北辙,不修正因,却祈求果报,求千万次也毫无结果。在愿望不能实现、屡遭惨败时,又不知原因所在,内心绝望,饱受痛苦。所以,愚痴让人身陷痛苦无法自拔。财富不会自动跑到手上,为了求财,每天要起早贪黑。哪里有挣钱的机会,即使只能挣一小笔钱,也不辞劳苦地争取。求财欲望越大,付出也越多,身心也越辛苦。比如,创建一家公司,要筹集一大笔资金,配备各方面的人员,要办理各种手续,各方面都要处心积虑布置安排。追求财富时,心里患得患失,没得到时妄想盘算:我这个月要做到多少笔业务,通过哪些途径来积财,成功了如何发展…&helli一笔生意没谈成,又内心后悔:“早知降一点价,也能赚到一笔。&rdquo机会出现时,又像狗见到肥肉,眼睛盯着不放。心早已飞出身体,一直在逐取快要到手的钱财。心中也盘算:怎么说一些诱他上钩的话,怎么给一点小恩小惠,约到饭店里吃一顿,这次至少能赚到多少,怎么和他建立长久的关系。看见客户到别的商家去,一颗心又悬起来,担心别人抢走生意,心想:我应当先下手,无论如何赚到多少算多少。若生意被对手抢走,对方挣得多、做得大,又生嫉妒心,眼睛烧得通红,口上还要恶 ... 两句。像这样,翻来覆去地邪思妄想,心识像游魂一样飘荡不定,毫无安乐可言。所以,众生追求财富充满了痛苦,有竞争之苦、紧张之苦、盼望之苦、失望之苦、嫉妒之苦、经营之苦……,这些都是发悲心的对境。获得了财富是否安乐呢?轮回法并不具有安乐性。求得了财富,又有守护的痛苦,有时甚至胜过求财之苦。比如,看到报刊上登载某老总被黑社会绑架讹诈一亿元的消息,他马上紧张,心想:我要雇保镖,孩子出门要小心,院门要安上铁丝网。像这样,财富多一分,就多一分守护之苦,比穷人更不安。又比如,在激烈的竞争中,若自己占据上风,则对手都会伺机击垮自己,容不得半点松懈。若经营策略稍有失误,就会在一夜之间被对手打垮。市场上稍有风吹草动,就要及时调整,马上采取新策略,推出新品牌、新广告,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可以想见,在你死我活的商战中,内心有多少紧张、忧虑,为了守财须付出多少精力。所以,很多企业家都是在很年轻时就心力交瘁过劳而死。追求财富时,还有无厌足苦。即便追求到了,反而助长贪心,要求更多、更大。无厌足有哪些苦相呢?犹如喝酒上瘾,一直要喝到烂醉为止,以无厌足让酒鬼无休止地喝酒,一天没酒,一天心神不定,想尽办法也要得到一瓶,得不到时就欲渴难耐,备受煎熬。同样,人心的无厌足把人紧紧拴在欲望的绳子上。没得到时,一直有难耐的欲渴;得到了,又很快失去新鲜感,进一步增上幻想。这样造成内心脆弱,稍有不满意,就会马上陷入苦恼之中。而且,一旦执着增强,则欲壑难填,而要放下却如油入面,怎么也放舍不了。如此不知厌足,只会一再加强对虚幻欲尘的实执,日益远离本性,远离真正具有大义的解脱道。欲尘埋没本性,造成人心冷漠、自私、散乱,安详、宁静、善良、真诚也就逐渐消失。最终以无厌足令人堕入恶趣深渊。若多方面观察无厌足苦,则知其内含如下诸苦:一、有增上贪欲之苦;二、有无实义之苦;三、有造集罪业之苦;四、有不得休息之苦;五、有不思大义之苦;六、有难以回归之苦;七、有不能谦下之苦;八、有心灵脆弱之苦;九、有身心紧张之苦;十、有终将堕落之苦;十一、有长夜流转之苦;十二、有埋没本性之苦。所谓“变坏苦”,即:一个人好不容易从恶趣中出头,得了一世人身,却将一生光阴都投注在追求五欲上。几十年过去,五光十色的财色五欲一点带不走,只有背一笔业债,重返恶趣还债。想一想“求取五欲”的整个过程,都是徒劳无义地折磨自己,费尽心力只是捕捉一个终将破灭的泡沫,对此,生起深深的悲悯。戍八、思惟七苦复有七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怨憎会苦,六爱别离苦,七虽复希求而不得苦。对此七苦,应具体按中士道内容思惟。此处只以生苦为例稍作解释。有情的受生其实是众苦的开端,拉开了无尽苦惑的序幕。不必异想天开,认为由业惑支配的五取蕴会突发慈悲,显现清净、安乐、永恒、自在。摸一摸自己的脑袋,想想这是清净的法吗?冷静地观察一下也会很悲哀,头皮里包裹的只有污秽的头脑、脑髓,这是由精血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哪来清净呢?只不过我们迷乱地执为清净而已。“生”何止带给我们苦恼不净的肉身,更携带了不计其数的烦恼种子,随时遇缘就会现行。我们行持善法时,这些烦恼粗重便开始扰乱。烦恼种子不断出生、增长,让心无法安住在善法上。就像金子中含有杂质无法打造成如意的金器一样,因为烦恼的影响,使内心不能统一、安定,不堪能行善。看着众生无力行善的状况,也让人心生悲悯。五蕴身中潜伏了无数烦恼种子,遇到引生烦恼的对境,注定要爆发。生贪境来了,便引发贪心,生嗔境来了,便引生嗔心,一生都是在烦烦恼恼中度过,难得有几天平静。这些烦恼都是以“生”为所依带来的,就像潮湿的地上会滋生大量飞虫一样,受了五取蕴,就必定会滋生无数烦恼。受生是苦恼的源泉。有了生,衰老、疾病、死亡以及各种大小诸苦都会随之而来。为了维持生命,人们要读书、工作、赚钱谋生,不可能一天 ... 衣、不吃饭、不睡觉,下至维持起码的生存,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付出千辛万苦。一生之中,追求名声、地位、财富是为了身体,穿着、打扮是为了让它好看,追求享受是想给予它快乐,做各种运动是想使它健康。为了生,要吃多少饭、饮多少水、睡多少床、穿多少衣服、用多少香皂、服多少药……,诸般辛苦都是以“生”而带来的。再想想,因为受生,有多少住胎之苦、出胎之苦、成长之苦、追求现世之苦、求不得苦、疾病之苦……,因为“生”,一系列的痛苦都随之而来。一次受生就要遭受这么多苦,如果不解脱,还要无数次投胎,合计起来有不计其数的痛苦。而且,每一次受生的结果只是迎来死亡。这样观察凡夫受生、成熟、死亡的全过程,就会对有情受生生起悲愍。戍九、思惟八苦复有八苦,一寒苦,二热苦,三饥苦,四渴苦,五不自在苦,六自逼恼苦,谓无系等诸外道类,七他逼恼苦,谓遭遇他手块等触蚊虻等触,八一类威仪多时住苦。先讲前四苦。一、二、“寒热”之苦人的五蕴身,能适应生存的温度非常狭窄,平均温度必须保持三十七度左右。温度有所降低或升高,这时不加减衣服,或采取保暖、降温等措施,立刻会受到寒热之苦的逼迫,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在北方或者高原的冬天,抵御严寒是一件最主要的事。衣服穿少了在室外站立,用不了几分钟,就会冷得全身瑟瑟发抖、牙齿打战,身体机能也迅速下降。再呆下去,身体逐渐苍白、发青、僵硬、开裂,最后在神志不清中死去。冬天,在冷水里洗衣服也是一件苦事,极不情愿把手伸进冰凉的水中。刮风时,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生活在寒带,一个冬天几个月都要窝在屋里躲避寒冷。夜间,屋里没有烧炉子或开暖气,往往半夜冻醒,哆哆嗦嗦地度过不眠之夜。人在业感前是如此脆弱渺小、不堪一击。观想:冬季穿一件单衣,在青藏高原的野外站上一夜;或者被人五花大绑之后,用冰冷的水一盆一盆从头浇到脚;或者,被推入零下三十度的冷藏库中关紧门,经历一个昼夜。这样也会知道寒苦降临时有多么可怕。不要认为这些只是想象、只是极个别的例子,那种厄运不会降临在自他有情的头上。其实,轮回流转是很不自在的,恶业一旦成熟,什么情况都会遭遇。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寒冬因为缺衣少暖而在风雪中冻死,这样的悲剧在轮回中从未间断,未来还会不断发生。如果以恶业转生在八寒地狱,所受的寒苦更是无法想象的剧烈而漫长。那里,暗无天日、寒风彻骨,有情在长达亿万年的岁月里,身心遭受剧烈的寒苦。寒冷全方位渗透了他们的身体,寒触让每个微尘都在剧烈地反应,身体开始紧缩、开裂乃至溃烂。身体的诸根被寒苦蒙蔽,最后连微弱颤动的活力也没有。有人想:这只是部分有情的痛苦,很多人生活在四季如春的舒适环境里,并不需要别人悲悯。能固定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当然和寒苦绝缘,但轮回当中什么法都是不稳定的。五取蕴的毒疮今天看来保护得很好,来日却会变成满身疮疱溃烂、脓血淋漓的模样。看看凡夫心中积聚了多少寒苦种子,多少阴冷的心思、冷冰冰的态度、让心发凉的行为,这些将导致多少世中转生在寒冰地狱里。众生的相续中潜伏了无数的寒苦种子,寒苦离众生并不遥远,只有一口气的距离。沉溺在生死中的有情,一生又一生,留下了多少冻死而僵硬的尸体,受过多少颤抖、蜷缩、溃烂、开裂,仔细品味这些寒苦,就会知道落入轮回是何等可悲的事。再想想,有情轮回不断,往后还要有多少寒苦相连,不由人不生悲悯!除了寒苦之外,凡夫的五蕴身还时时面临热苦的侵袭。比如,把滚烫的开水一口喝下,像撕心裂肺一样,痛苦不堪;手按在烧红的火炉上,立刻皮开肉绽、焦味刺鼻,剧烈得甚至让人晕厥;锅里油烧得滚沸,一个油星溅在皮肤上,也让人痛得乱跳;站在太阳底下,先是睁不开双眼,然后浑身冒汗,口干舌燥,意识不清,再后来脱水过多造成中暑,身体无法支撑而倒下。以上只是人间能感受的一些热苦例子。要是堕在三恶趣中,感受的热苦更是成百上千倍的加剧,受苦时间也漫长得无法想象。八热地狱从上至下,火焰的热度依次增上七倍,受苦程度也七倍七倍递增,在业力没有穷尽期间,需要连续不断地受苦。饿鬼也要饱受热苦,有一类饿鬼,食物入口就立即燃烧,又有饿鬼肚子里烧火,口里喷火,冒出浓浓的黑烟。夏天连月亮也是炎热的,外境不可能提供一点清凉来缓解苦受。旁生界中,烈日炎炎之下,牛在田地里耕作,马在路上驮运货物。有些活鱼、活泥鳅放在油锅里煎,头和尾巴烫得卷起来。像这一类热苦,应当根据《心性休息大车疏》、《菩提道次第广论》仔细地思惟。三、四、“饥渴”之苦五蕴身是苦器,表现在必须小心翼翼地满足它的需求,其中也包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饮食。如果连续两餐没有进食,饥渴之苦就会立即迸发出来,会感到浑身乏力,身体虚弱,心情也难以平静,坐立不安。随着饥渴的逼迫加强,恐惧感会不断在心中生起,这时做不了任何事,不顾一切地要去寻找食物。饿极了,再脏、再不好的食物都吃,可以吃树根、喝自己的尿。在大饥荒的年代里,许多人家甚至交换婴儿做为食品。饥渴之苦竟把人逼得如此发狂。如果连续多天不进饮食,饥渴之苦进一步逼切,人连活动一下的气力都没有,身体消瘦,皮包骨头,用不了几天,就会死去。所以,人类要穿衣、吃饭,都是轮回痛苦的表现,只有通过不断地进食、加减衣服,才能抵御寒热饥渴的侵袭。其实,人时时都在寒热饥渴的夹逼之下,就像四个手持利刃的怨敌一直在旁边伺机以待,稍不小心就会被伤害,甚至是致命伤害。事实上,凡夫人无法摆脱这些苦恼,分分秒秒都在抵抗饥渴中度过,那些随时采取的措施只不过把苦受降低一点而已。见到世人渴时要喝水,饿时要吃饭,冷时要加衣,热时要扇扇子,就应觉悟轮回是苦的本性。众生在饥渴之苦的炉灶上,为了解决温饱,昼夜不停地奔忙,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逃窜。眼见这样的人间苦相,怎不令人心生悲悯?体会了做人的痛苦之后,再来观察恶趣的痛苦,就知道这些是人间痛苦的放大和延长,从果知因,这是源自更粗大的恶业力。由此,也会深信业感缘起不虚。以近边地狱来说,众生从无极大河里出来,仰面倒在炽燃铁地上。狱卒问他有何需求,他说:我没有了其它知觉,只是非常饥渴。狱卒便用滚烫的铁丸放入他口中,把烊铜水灌入口腔,一直穿喉过肠,内脏被烧得焦烂。饿鬼是饥渴苦的代表,他们数百年中连水的名字都听不到,为了寻找饮食,每天拖着庞大的身躯,步履艰难地四处奔波,结果却一无所获。饿鬼的日日夜夜都是伴随饥渴而度过的,他们的身体连血肉都变得枯槁,成了一个个“火炭”。平常口干舌燥,常常伸出舌头舐自己的嘴唇。即使得到一点饮食,如针孔般的咽喉,能受用多少呢?况且,吃进去也在体内燃烧,全部成了受苦的因缘。思惟恶趣众生的干渴苦受比人强大千万倍,这些都是过去世慈爱自己的母亲,因此,要发大悲心把她们拔出苦海。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第十章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沙彌的發心

    一日,他帶著弟子──一位年輕的沙彌一起進城去辦事。沙彌背著行李跟在長老的後方。行走間,沙彌心想:「人生世間無不受苦,欲免此苦,當興何等道?」於是思惟:「佛常讚歎菩薩的殊勝,我應當發菩薩心,廣度一切有情。」方才起這個念頭,老比丘以他心通照知沙彌已發菩提心,功德無量,於是告訴沙彌:「讓我來背行李吧!」於是老比丘從沙彌手中接下行李,還讓沙彌走在前頭。等到休息時,沙彌合掌請示老比丘其中的原由。

  2.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_宗教信仰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今天我们有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在贵林演说《金刚经》。在唐朝时候,禅宗五祖忍和尚、六祖惠能大师极力的提倡,所以《金刚经》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流通不绝无过此经,用现代话来讲,佛经里面知名度最高的无过于《金刚经》。我过去跟随李老师学习,《金刚经》也讲过好几遍。通行本《金刚经》,前后两周的问答,经文上都作「云何应住」。

  3. 佛法让人生更美好_宗教信仰

    有损害到自己利益的情况,就会引起斗争。而佛菩萨有一次示现为不如法的僧人进行赌博,以试探皇帝是否对佛法僧三宝怀有诚心。而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中,大部分也是以不如法的形象出现渡化众生的。因此,看一个人是不是菩萨,不能专以外表来论,而是要看他的内心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利益众生的行为。在我讲法的过程中,多数居士对出家师父特别地恭敬,这种恭敬缘于对佛法僧三宝的尊重。

  4. 放生 ... 问答 (放生素食问答汇集3)

    (四)仪式简单隆重:放生的仪式宜简单隆重,放生过程宜迅速确实,千万不可因人为因素拖延搁置,害笼內众生多受不必要之苦。放生时,若时间充裕,最好给被放生的动物按照完整的放生仪轨念诵完再行放生,并给它们撒上甘露水。另放生后念七遍“南无宝胜如来”可避免被放生的动物再次被别人捕捉。

  5. 转贴一篇我师兄的妙文----喇嘛狂吐鸡……

    一方面是,最好能使被放的众生听到念诵的音声。但同时也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在不适宜的场所声音也不要过大。所以,有些师兄担心水中的鱼听不到我们念佛号或念佛机的声音,看来是多虑了。不论是六字大明咒,还是一句“南无佛”,都可以种下解脱的种子。

  6. 净土法门大意

    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常人谓净土宗惟是送死法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众生之宏愿。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修净土法门者,固应诵《阿弥陀经》,常念佛名。故修净土法门者,常读诵此《普贤行愿品》,最为适宜也。否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是小乘、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故惟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

  7. 发菩提心即胜二乘

    阿罗汉知道他的想法,就取走衣钵袋子背到自己身上,让小沙弥走在前面。《优婆塞戒经》说:“如果有人发菩提心,诸天皆大欢喜,说:‘我们今天已经获得了人天之师。’”只是发心,就已经胜过阿罗汉了。

  8.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先从一个愿望和一种发心开始的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先从一个愿望和一种发心开始的>我们无始以来就是以自我为主,所以常常习惯说“你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这我没有兴趣,那个我很有意愿”等,这些都是以我为主,所有的烦恼通常是围绕着自己在打转。能发出菩提心就是一个大善巧的法门。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先从一个愿望和一种发心开始的,先想才能做。

  9. 佛陀三滴眼泪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佛陀三滴眼泪为何震动三千大千世界>《旧杂譬喻经》中讲过一则公案:有一次,佛坐在树下为无数人说法。此时,佛陀脸色无有光彩,像是特别忧愁的样子。阿难问佛是何缘故。说完,佛陀流下三滴眼泪,三千大千世界为之震动,数不清的天、龙、神、人都发起无上菩提心。

  10. 不同佛前之最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接着又说道:“当时在地狱中心生慈悲之众生即为我前身,我最初发菩提心之对境即为地狱众生,后来即开始对一切众生皆发慈悲心。”陶师最初为获无上菩提而发愿之事迹,在《贤劫经》中也有相似记载。此外,依靠佛陀而造作之微小善根,或依佛陀而发之诸愿亦绝不会空耗。如是上述种种公案皆在叙述释迦牟尼佛初发心之情况,其他

随机推荐

  1. 本杰明·林肯简介

    在这个职位上,他监督了三个主要的投降者:萨拉托加的英国人,查尔斯顿的美国人,以及约克敦的英军。战后,他担任马萨诸塞州副州长。

  2. 梦见蝼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蝼蛄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蝼蛄是什么意思梦见蝼蛄,所指不明的含意,有另外的解释,那是指目前所得知的消息,还没有完全的正确。梦见蝼蛄在窗外,预示会得到贵人的帮助。梦见榆树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地产商人梦见蝼蛄、拉蛄、土狗,最好查清楚房屋及土地的来历,因为目前的资料是假的。

  3. 皇帝爱吃鸡角蛋

    从前,有位皇帝忽然心血来潮,要吃鸡角(公鸡)蛋。丞相回转家中,坐卧不宁,世上哪来公鸡生蛋。次日上朝,孙子穿着官服,跪在皇帝面前。皇帝听了,似有所悟,随口说道:“小小的孩童,宰相的腹佬,看来你也会做宰相!”皇帝此时才发觉自己说漏了嘴,常言道君无戏言,只好让其祖孙二人同朝为相。从此,“皇帝爱吃鸡角蛋”这话便成了俗语。

  4. 你不知道的真相:唐高宗被称昏懦是因为武则天

    本文摘自《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刘博杨柳著,花城出版社,2011.3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评价,只是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防范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再次出现,因而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连带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5. 唐朝有哪些高僧?唐朝高僧有哪些贡献?

    自东汉佛教传入以来,佛法就在我国古代广受传播,受到了广大民众的信奉。在大唐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浪潮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高僧,那么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高僧呢?高僧,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佛门历史上的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慧能大师慧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

  6. 创世论VS进化论 探讨人的已知,未知与应知

      台湾一位重要的领袖近日出席一次会议,致词时曾提到一处颇值深思的经文:  “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还是不知道。”  旨哉斯言!此语出自使徒保罗,载于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第八章第二节。这话说得好,极具哲学与神学的深度。保罗讲此语的背景,应是着眼当时侧重...

  7. 梦到婴儿、娃娃,梦见婴儿、娃娃,婴儿、娃娃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婴儿、娃娃,梦见婴儿、娃娃,婴儿、娃娃相关的周公解梦1、如出现在孕妇的梦中则无象征意义。你心中这个受伤害的、自伶的部分应至少得到你的意识自我的爱,只有这样,你心中这个儿童部分才能成长,成熟。条件塑成的样子。

  8. 梦见鹌鹑戏水

    周公解梦梦见鹌鹑戏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鹌鹑戏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31条qq个性伤感签名女生-感人的情话

    爱情就是两个人的自在。和牙齿磨损一个样。—村上春树《且听风吟》二十七、如果穷,请穷的开心点,如果想富,请再努力点。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最好的选择,但千万别后悔!—村上春树《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三十、你是大人了,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了,别太任性,偶尔软弱一下也不是不可以,但大多数时候你要懂事一点,别乱发脾气,也别总说别人令你失望,这世上原本啊也没有谁有义务承担你的期许。

  10. 照片中:撒哈拉神秘的石头建筑

    神秘建筑考古学家在西撒哈拉发现了数百个石头结构,该地区位于大西洋沿岸的非洲。西撒哈拉几乎没有进行过挖掘,这使得人们很难理解这些结构的目的和确切的年代。虽然今天西撒哈拉缺水,但考古和古环境研究表明,它在过去更为丰富。划分的领土西撒哈拉约75%的领土,包括大部分海岸线,都由摩洛哥控制,25%由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控制,该国的领土大多位于内陆。实地调查是在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控制的领土上进行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