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王阳明为何能做到「 ”三不朽”?我学了阳明心学,能否像他一样成功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明朝正德年间出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王阳明。作为哲学家,王阳明能上马平叛乱,仅三十五天就平定了震动天下的宁王宸濠之乱;作为 ... 家,王阳明能提笔论心学,一部《传习录》流传千古,阳明心学成为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 《左传》说人生有三不朽: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王阳明是历史上少数几个做到了「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 有人想知道,为何王阳明如此成功,是不是跟他的心学有关系?我学了阳明心学,是不是也能像王阳明一样成功? 王阳明本人的成功,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王阳明自小就心系天下,心怀国事。当时明朝屡遭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所以少年王阳明立下了报国志向。 当时王阳明跟着父亲住在北京时,曾经出居庸关一个月,考察山川地形。 后来王阳明还专心学习兵法,练习骑射,而且骑射功夫相当好。 王阳明做官以后,曾经被朝廷派去修建威宁伯的陵墓。他把修陵的工匠们编成队伍进行操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实行 ... 化管理。 如果没有这些努力,王阳明能成功吗?不可能。 你看到了王阳明剿盗贼、平宁王,却没有看到他之前的努力和积累。 宁王朱宸濠 王阳明在成功的道路上经历了千难万阻,九死一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王阳明因为上疏反对刘瑾,被廷杖四十,流放到了贵州龙场驿。 贵州这个地方,在明朝属于蛮荒之地。而龙场在群山之中,更是蛮荒中的蛮荒。王阳明在龙场面对的,是毒蛇猛兽,疫病瘴疠,条件异常艰苦。而且与当地人语言不通,只能同来自中原的亡命之徒交流。 王阳明在龙场的绝境里,计较的却不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自己尚未了悟真理。 王阳明为悟真理,日夜 ... 思索。一天夜里,他突然顿悟,从床上一跃而起,欢呼跳跃,把随从们都惊醒了。从此他心中不再有疑惑,才创立了阳明心学。 如果没有龙场的九死一生,王阳明又怎能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坚定地起兵平定宁王叛乱? 很多人可能误读了王阳明「 ”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王阳明的心学就是教人如何走向成功的。 比如写出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认为,王阳明的「 ”知心合一”就是「 ”理论结合实践”的意思。比如《明朝那些事儿》是这么解释「 ”知行合一”的: 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 ...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说的这几句话确实很有道理,想要实现志向,当然必须脚踏实地的去实践,不能脱离实际。 当年明月说,「 ”知行合一”这件工具,让王阳明成就辉煌武功,让徐阶、张居正等建立不世功勋。仿佛「 ”知行合一”是什么成功学秘籍,可以让人一步登天。 但可惜的是,这并非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思想。 不要把阳明心学当成成功学,心学并不是教你成功的,而是教你如何做个好人,做个正直的人。「 ”知行合一”也不是「 ”理论结合实践”的意思。 阳明心学的主旨,用三个字就可以概括:「 ”心即理”,这是「 ”知行合一”的基础。 王阳明的全部学说,其实都是从这三个字上来的,「 ”知行合一”也是以「 ”心即理”为基础。 当然,这个心指的不是你我日常的心念,而是指每个人的本心。 王阳明指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是理,也是良知。比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朋友等等。 韩寒《后会无期》中有一句话:「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都知道是非对错,说明这是人最原初的本心。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本心被名利等欲望遮蔽了,就像原本明亮的镜子布满了尘埃。所以大人会看利弊,而不是分对错。 但是,本心只是被遮蔽,而不是消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知道对错的。 王阳明进一步说,既然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应该时时努力去做对的事,不去做错的事,这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意。久而久之,人心上的尘埃就被擦干净了,人也就回复了原本的良知。 你问问自己,假如你处在王阳明的位置上,突然遭遇宁王叛乱,天下震惊。你能抛弃个人的荣辱得失,毅然决然地组织兵马讨贼吗? 你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偷钱,你能站出来捉住小偷的手腕吗? 你看见老人倒在地上,能立刻上前搀扶,而没有其他念头吗?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就得到了王阳明的真传。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王阳明为何能做到「 ”三不朽”?我学了阳明心学,能否像他一样成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甲午前日军如何评估清朝战力:117万不堪一战!

      清朝陆军117万,为何在日本人眼里不值一提?  甲午战前,日本当局对清国内部军事、政治及民情等状况之调查,已相当细致,故对其战力,亦有相当客观之评估。譬如,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管西局)小川又次,1879年曾被派往中国大陆,从事谍报侦查,明治二十年(1887)向当局...

  2. 垃圾食品的危害,垃圾食品有哪些

    垃圾食品吃多了诱发精神疾病、抑郁症,垃圾食品有哪些呢?普及3、醃制食品在醃制过程中,需要大量放盐,这会导致此类食物钠盐含量超标,造成常常进食醃制食品者肾脏的负担加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还有,食品在醃制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此外,由于高浓度的盐分可严重损害胃肠道粘膜,故常进食醃制食品者,胃肠炎症和溃疡的发病率较高。

  3. 王安石与司马光是一生的政敌,司马光对王安石是什么态度?

    在宋英宗时期,王安石以其身体生病为由拒绝招募法庭。当他到达宋神宗时,他亲自写信给王安石,王安石回到北京接任。王安石此时提出了改变。事实上,王安石对新人的大胆使用也是一种无奈的举动。与此同时,王安石面临着太多的政治斗争。在司马光上任后,他逐渐废除了这一变化,王安石的心脏正在流血。与王安石的去世相比,司马光仁在高位时享有很高的荣誉。

  4. 袁术为什么敢带头率先称帝?袁术的结局是什么?

    袁术的结局是什么?不过长期以来,袁术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事情是曾经公开登基称帝却迅速败亡,这一事件使袁术留下了昏庸愚蠢的历史形象。>袁术虽然是汉灵帝时期司空袁逢的嫡次子。面对董卓裹挟天子使关东勤王联军投鼠忌器的困局,袁绍率先提出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大汉新君的建议,身为同族兄弟的袁术最先拒绝。所以袁术虚情假意地以献帝尚存,不可拥立新君的大义拒绝了袁绍的建议,而他们兄弟二人也自此反目成仇,彼此诘难。

  5. 酸甜苦辣四味食物的饮食禁忌

    酸会进发体内积水,从而生成大量的痰。此外,吃太多的甜食还会损害牙齿,并形成痰。所以当你有饱腹感、胃胀、恶心、呕吐、黄疸、便秘、水肿、牙痛、哮喘、烧心等症状时,就不应该再吃过多的甜的食物了。中医认为,淀粉类的食物有种“甜甜”的味道。

  6. 陈独秀之女的坎坷人生:婚姻不幸客死美国

    陈独秀幼年辛酸婚姻不幸陈子美生于1912年,为陈独秀与妻子高君曼所生之女。陈子美与比她小一岁的弟弟陈鹤年,是童年的游伴,亲密无间。她10多岁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之时,陈独秀忙于公务,顾不上家庭,子美姐弟俩很少见到父亲。父母感情破裂后,他们姐弟又随母亲离开上海独居南京破草屋。她快毕业之时,母亲高君曼久病无钱医治而死。张国祥与陈子美结婚前已有妻室子女,但他一直瞒着陈子美。

  7. 说说谥号那些事儿——从历史中追溯关羽谥号的「 ”褒”「 ”恶”

    关羽(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中国武圣)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关羽,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武圣,他的名声传播极广,家喻户晓,目前关帝庙更是遍布全球,盛名远播。如此一位以忠义成名的圣人,为何在他的死后得到的谥号却面临着存疑的情况呢?那么他的谥号「”壮缪”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如此的争议?谥法了解关羽谥号的疑虑所在,先从谥法说起。谥法

  8.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个湖北人,对 ... 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湖北出现了很多历史名人。>在这些中,有些名人对...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以下估计是其中最厉害的十个了:>>10、王昭君,西汉南郡宝坪村人。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人。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今天的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谢屈原,因为有了他,才有了端午节。

  9. 饮河满腹是什么意思?

    【拼音】yǐnhémǎnfù【解释】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出处】《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例子】【相关】百度“饮河满腹”

  10.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本期始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些古德开悟的经历,冀发幽光于万一。憨山大师是明代著名禅师。年二十,往天界寺参加云谷大师举行的禅七活动,云谷开示审实念佛公案。大师初悟后,即刺血泥金,抄书《华严经》一部,上结般若胜因,下酬父母之恩。若我们如憨山大师一样,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单提一念,待工夫绵密,打成一片,何愁不开悟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