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六柱架子床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六柱架子床明黄花梨六柱架子床,长203.5厘米、宽140厘米、高208.7厘米、座高51厘米。正面牙条上雕饰生动龙纹,侧面为卷草纹,背面则于中央饰以花卉纹。正面床顶下与角柱间有一格角攒边框的挂檐,中有短柱贰根做肩栽入分格三块沿边起线带透雕龙纹的条环板。挂檐以双榫与角柱和床顶接合,再支以下端出榫拍入床沿的门柱。正面挂檐下安两只回纹牙条与两根透雕角牙。床组上部结构均可拆卸。

[专家点评] 明 洮河石砚

[专家点评]明洮河石砚这一方明代洮河石砚,其长24.3厘米、宽14.8厘米、高6.8厘米,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该砚上方亭内刻四人,一人正挥毫书写,亭之围栏曲转而下,砚池即为亭下池塘,池旁刻花木及建筑一角,而砚背刻有《兰亭序》全文,因知此砚刻“兰亭修楔”图,而写字者,自是王羲之无疑。洮河石产于甘肃临洮一带,石质细润,深受文人喜爱,为中国传统名砚石之一。

[专家点评] 商代 青铜凤柱斝

[专家点评]商代青铜凤柱斝青铜斝,盛酒行礼之器,也可兼作温酒之用。由于体形较大和广口,可知其不是饮酒器。斝在商代比较盛行,并常与爵组合配套入葬。这件商代青铜凤柱斝,通高49.8厘米。器侈口,口沿上饰有一对凤鸟形柱。腹为分档下有三只袋足,袋是为锥形足。双柱后器颈间有一鋬,上饰兽首。鋬上兽首装饰为殷墟文化晚期所流行。青铜斝腹部装饰羊角纹是很少见的。这件凤柱斝是商代后期青铜器中的瑰宝。

[专家点评] 红山文化 玉璧

[专家点评]红山文化玉璧这件红山文化玉璧方形而圆角,器缘略有残缺,长15.9厘米、宽14.4厘米,孔径6.4厘米,厚0.8厚度。器身正而微凸并打磨光滑,背面较为平整,通体素面无纹饰,因此可称素面玉璧。这件玉璧的玉料系岫岩透闪石玉,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同类形状中最大的玉璧。其年代距今约5000年,造型是典型的红山文化玉璧。现藏于黑龙江博物馆。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法螺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法螺这件北宋白釉法螺高18.5厘米。螺体表面浅刻水波纹,外罩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造型完全按照天然海螺用手工捏塑而成,比例准确,形态逼真,能够吹出洪亮的声音,充分显示了北宋定窑高超的造型工艺。法螺是佛教“八宝”之一,也是做法事时使用的一种乐器。此件法螺1969年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宋(大理) 鎏金镶银珠金翅鸟

[专家点评]宋(大理)鎏金镶银珠金翅鸟宋(大理)鎏金镶银珠金翅鸟(正面)宋代大理国,鎏金镶银珠金翅鸟,高18.5厘米,重125克。这只金翅鸟通体鎏金,呈昂首展翅欲飞状,头部有美丽的羽冠,尾羽上镶嵌水晶珠,立于莲座上。据说金翅鸟以巨大的翅膀拨动海水,使之分开,捕龙而食之。龙求助佛解救,佛以袈裟护住,使龙免遭金翅鸟啄食。后金翅鸟皈依佛法,成为佛的护卫神鸟。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镜架、书托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镜架、书托明黄花梨镜架、书托,长47、宽45.8、高40.6公分,托板带攒接图案,搭脑出头雕有刻工精细的龙头纹。托板与撑架皆两头出轴,纳入底座臼窝,以供旋转起降,支起或折叠平放。托板底格造一曲形架台,使得此具书托镜架两相宜。搭脑上雕饰精美的龙头,龙身带鳞纹,十分写实生动,在明朝家具纹饰中实属少见。

[专家点评] 宋代歙州 凤池砚

[专家点评]宋代歙州凤池砚这方宋代凤池歙砚,长32.3、宽22.3、厚6厘米,此砚为罗纹旧坑石,石色青碧,质细润。砚池宽大,水波纹布满其中。砚底琢有两高足。罗纹亦是歙砚中著名品种,约有二十种之多,如精罗纹、细罗纹、暗细罗纹、角浪纹、刷丝罗纹、金星罗纹、古犀罗纹、金丝罗纹、银丝罗纹等,此砚属角浪纹。日本“龟阜斋”藏品。

[专家点评] 西周早期 太保鸟卣

[专家点评]西周早期太保鸟卣古代雕作,特别是动物雕刻,往往都有着特殊含义。西周早期的太保鸟卣,通高23.5厘米,长冠鸟式,整体雕塑为鸟形,鸟首像鸡。卣的提梁在颈部两端有环连接,环上饰有鳞纹。器上铸有铭文“太保铸”三字。与太保方鼎完全相同。周初,召公为太保。武王灭商后,为抵御弋狄南下入侵,封召公于燕,建国于河北北部。这件卣虽为传代的铜器,无出土地点。故只能推测它可能与召公家族有关系。

[专家点评] 战国 龙凤玉佩

[专家点评]战国龙凤玉佩这件战国时期龙凤玉佩,长10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玉呈土白色,色泽淡雅,平面双雕。凤冠直立,英颈回首,嘴与颈连接。凤眼及尾部羽毛均为线刻,主体花纹由云纹和鳞纹组成。龙凤合体,顾盼有致,相映成趣。春秋战国以后,凤作为“四神”中的南方朱鸟,成为天下安定的象征。龙凤玉佩将寄寓祥瑞的两种神兽和谐地搭配在一起,真可谓匠心独运,构思奇巧,造型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