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289 锡口街租屋设教

1875年9月2日,偕叡理牧师在锡口街租得一屋,开设了礼拜堂。首次访问是1872年9月26日,他和严清华从艋舺走路过锡口再往鸡笼,继而于1873年7月、1874年1月及9月,而于1875年1月及4月,均记其足迹。1875年9月设教,受派首任传道师是吴宽裕,就是马偕首批施洗5名之一,他驻锡口至1877年,颇有建树。陈屘及郭希信两人当马偕于1882年设立牛津学堂时,是第一届学生,蔡生更早,是牛津学堂未达以前的学生。

史话290 陈云燕裔简谱

「陈云燕裔简谱」,记其原籍为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归善乡在坊里大岭后山头乡大墘厝。陈云燕有3子:殿阁、殿开、殿雄。陈天之弟陈番,子女繁多,其中在教界有名者有心正及常。陈传宗,妻林玉,育4男3女。陈约伯娶曾金,育有陈献道、陈献仁、陈献杰及陈亲爱。陈廷丰曾祖父名陈心正,陈炮之曾孙也有一名陈心正,为了究明是否同姓同名不同人,于1987年3月他送给我他家七代的简谱,特志谢之。

史话291 杜子庄的郭姓信徒

我已谈了李姓,现在来谈郭姓吧!郭春较年长,于1876年9月17日受洗时已59岁;于1879年3月23日和李沃同时受设立为长老。郭川(四川)于1877年9月2日领洗,时37岁,任执事,有子郭头及郭根在。郭兴于1876年9月17日受洗,时50岁。《台湾省教会公报》2219期1994年9月11日后记:文刊出后得了《社子庄郭国咏裔谱》,对这些信徒的亲属关系略有了解,就再草一文,请见《教会史话》559社子庄郭国咏裔谱。

史话292 光绪初年新店教案

1874年7月16日,马偕在新店开设教会,「番仔教」要被接纳,不是轻易的事,翌年就发生了「教案」,「教务教案档」,收有光绪2年7月23日福州将军文煜文「咨据淡水同知呈报新店教案办理情形」乙件。以下我要「长话短说」:光绪元年7月间「普渡」,新店头人挨家收银,教民均不肯出,由林琼、林甘等出头辩论抵挡。10月18日林琼被人殴打逃走,忽自林基、林槌两间店内走出6、7人追打、林琼受重伤。是晚12点钟礼拜堂起火灾。

史话293 后埔仔溪洲的设教

后埔仔新庄溪洲就在附近,马偕及学生们的足迹他屡见了。同年6月18日,后埔仔礼拜堂落成。随后一段时日,马偕就在后埔仔鼓舞信徒。以后马偕也常来后埔仔教会协助传教。嗣因后埔仔地方有水患关系,教会就迁移到新庄。后埔仔教会就是新庄教会的前身。后埔仔设教的日,当可视为新庄设教日也。据马偕日记,1876年10月8日溪洲开设礼拜堂,与会者约300人。

史话294 三角涌百头擦过身

三角涌,又名三角躅,今三峡,位于台北盆地西南边缘,是由横溪、大科嵌溪及三角涌溪汇流而成的小平原区。马偕于1873年6月24日日记述:步行到三角涌去,途中须横涉溪流,晚上住在小寮。11月4日,马偕又倒大科嵌传教……。1875年6月中旬,马偕从桃园到三角涌布道,有人问他说:「你是否真的把人的眼珠挖去制...?……」。马偕传道记刊于1895年述:20年前三角涌是北部极扰乱的地区,位于大科嵌东北,人口2000。

史话296 张新添有孙戴伯福

她有弟张新添,曾任传道师。据查,张新添有4子,张约伯、张约拿、张约珥、张约翰。戴伯福牧师娘陈映雪是松山陈约翰长老之女,育6男2女,男戴正毅、戴弘毅、戴信毅、戴明毅、戴忠毅、戴良毅,女有戴仁爱、戴仁慈。戴伯福牧师告诉我,其祖母,也就是张新添之妻杨站,生于1874年9月18日,死于1958年12月29日,享寿84岁,也告诉我要召开张新添裔亲族会。

史话297 五股坑陈江河之死

1877年5月29日,马偕从五股坑致函母会宣道会之主席麦威廉牧师。前礼拜日从这里有使者匆促到新店告诉我,陈江河快要死了,昨天我抵达时他气已断,躺着,双手在胸前,举目如在仰视天堂。按:马偕首次施洗是于1873年2月9日,有5人受洗,陈江河不在其内,同年3月2日五股坑礼拜堂落成,听道者日众,于1874年2月15日马偕在五股坑举行圣餐,接纳了7名成人(男),其中4名是老年者.3名年轻者。这是从记录能查出马偕第2次施洗。

史话298 水返脚曾恩及其裔

曾恩,又名新恩,1838年生于水返脚庄(汐止)保长坑,父曾保全。1874年曾恩听马偕讲道理,是年三重埔(南港)设教,恩就从水返脚到三重埔礼拜,后来迁至新店屈尺山后种茶。1879年3月23日被设立为长老。)1883年4月曾恩受派代理传道师,前往噶玛兰,驻奇武荖。曾恩娶苏绸,育5男4女。曾阿兰殁后吕生财续絃郭励生1男1女,第3任妻子陈宝贵生1男4女。曾恩女婿李顺,别名敬德,1873年生于淡水,1937年殁于苏澳。李顺育6男2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