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国事务衙门

初称...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衙门、总署或译署。咸丰十年清...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后,对外交涉事务增多。次年1月,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奏请在京师设立...各国事务衙门,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但是,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与...衙门在业务上的关系是平行的,只是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与...衙门咨商,由...衙门备顾问和代奏朝廷。

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中国清代中央...派驻...地方的行政长官。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会同...监理...地方事务。创建之始,驻藏大臣仅统领驻藏官兵,督导藏王颇罗鼐......事务。五十八年,在平定廓尔喀入侵后,清廷颁行福康安所奏《藏内善后章程》,加强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和地位,并对其职权作了明确规定,此后遂成定制。驻藏大臣之设立是自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的重大发展。

八旗制度

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八旗制度的特点驻藏大臣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296年。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绿营

顺治初年,清廷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将收编的明军及其他汉兵,参照明军旧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在内地各直省,均有绿营兵驻守,但编制及兵额不一。绿营的军职,以提督为最高,节制总兵以下各级军官。八旗制度同时,清廷为防止藩镇割据,骄兵跋扈,在绿营中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一是以文制武,地方绿营的各级统兵官均归地方最高文官统辖或节制。清代中期以前,绿营尚称精锐。

乡勇

乡勇,中国清代用兵时临时招募的辅助部队。以后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及川楚白莲教起义时,朝廷除了命地方举办团练外,都招募乡勇,官给口粮,在绿营之外别自成营,随军战守,时称勇营。咸丰二年曾国藩在原乡勇基础上创建营哨之制,编练了一支有独特制度的正规军,称为湘勇,通称湘军。随后其他各省也相继招募乡勇,仿照湘军营制编练部队,使勇营成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主力军。

新军

二十五年,袁世凯率新军到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翌年,袁世凯将山东34营旧军按新式营制进行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使“武卫右军”增至两万余人。三十三年,陆军部奏定《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办法》,新军编练在全国铺开。清...编练新军的目的虽在于巩固已垂死的封建统治,但对中国军制是一重大革新。后来新军在革命党人的影响下,大量走向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和附则组成,共7章56条。它以孙中山的民权学说为指导,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确立了南京临时...的共和体制。但是,临时约法受因人立法的局限,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带有严重的缺陷,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没有规定男女政治权利平等等内容,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1年5月12日由...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通过,6月1日公布施行。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央执行...会行使之。关于国计民生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除一些空洞条文外,没有给人民实际利益,连孙中山倡导的平均地权也只字不提。这个约法从1931年公布到1948年5月举行“国民大会”后结束,在...统治区内共施行17年。

国民大会

国民大会,中国南京国民...时期名义上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的机关。1946年大会任务为制定宪法,又称制宪国大;1948年大会任务为施行宪法,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又称行宪国大。按照政协决议,国民大会必须在内战停止、...改组、训政结束、宪草修正完成后,始能召开,但...违背政协决议,于10月11日...军队占领张家口的当日正式下令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宪法公布后,立即遭到中国...、民盟以及全国人民的同声谴责,纷纷发表声明不予承认。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中国南京国民...时期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施行的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制度。1937年2月由行政院公布修正《保甲条例》,推行全国。五院内容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10户为甲,设甲长;10甲为保,设保长。保甲长受区保长指挥监督,负责维持保甲内安宁秩序。1939年9月规定,保长兼任保国民学校校长和壮丁队队长,进一步强化保甲制度。废止1949年随着南京国民...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而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