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五法得病癒 佛陀開示的病癒五法即是教導眾生,於病苦時,從事上去除貪愛及瞋心;理上從心念著手,不懷愁憂悲惱,起慈悲心。而瞻視病人亦然,「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事上理上,皆能正念正智,如法行持,如法供養,方能真正自利利他,離苦得樂。
無放逸之力 而天魔波旬也有五種力量,是哪五種力量?色力、聲力、香力、味力、細滑觸之力,沒有智慧、愚癡的人容易耽溺於色、聲、香、味、觸等五塵境界,因此無法戰勝、度過天魔波旬所擾。假設佛弟子在道業上精進不放逸,就不會被色聲香味觸等五塵之境所繫縛,能夠了達生老病死等無常之法,戰勝天魔波旬之五力,不會墮落其境,能夠超脫種種畏懼厄難、不為魔擾,最終達到無為寂靜之境。
佛留缽與毘舍離人 釋迦牟尼佛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在古印度毘舍離城的祇園,緩步而行前往遊化。此時,世尊將自己的缽擲向虛空中,告訴大眾:「你們要善加供養此缽,也應當供養高才法師,如此必能在漫長黑夜之中獲福無量。」世尊留給毘舍離城的子民們佛缽後,隨即前往拘尸那竭國。
布施五功德 若是想獲得這五種功德福報,應當常行此五事布施供養。進一步明瞭三輪體空之理,不執著「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了達這三者都是空性,雖行布施卻不著布施之相,修無修修三輪體空,不僅透過布施利他,亦復成就自利解脫之道。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羅門 有一天,摩訶迦遮延尊者與五百位大比丘眾,來到婆那國的一個深池水畔。當時迦遮延尊者的德風名聲早已流傳四方。剛巧有位受人尊敬的長老——姦茶婆羅門也帶著弟子來到池子附近。上色婆羅門聽聞德高望重的迦遮延尊者正在不遠處遊化,於是決定前往拜訪。上色婆羅門率領五百位弟子來到迦遮延尊者前,共相問訊作禮後,坐在一邊。等了一會兒,卻不見尊者引導自己年少的弟子,向年長的婆羅門作禮。
聖賢之路八正道 什麼是依循聖賢八品正道之徑路?只要精進修持此賢聖八正道,就能窮盡世界的邊際。過去恆河沙諸佛得以到達世界盡端,皆是精進修習此賢聖八正道;未來諸佛世尊出現於世,也必以此賢聖之道,得究竟世界的邊際。依照佛教導的八正道之法,確立正知見,轉化煩惱,淨化心靈,最終定能像如來一樣成就佛道。
掃除塵垢得解脫 專心一意的朱利槃特,思惟障蔽本心的五陰熾盛後,斷除欲界見思二惑得到解脫,證得解脫之智,永斷生死繫縛,成就清淨梵行,所作皆已成辦,更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如實了知真理,朱利槃特尊者於是成就了阿羅漢果。
佛度善覺長者本緣 善覺長者唯有一個兒子,名叫「那優羅」,萬分寵愛,從不曾讓他離開身邊。悲傷的善覺長者為兒子沐浴更衣之後,親自帶著那優羅到毘沙惡鬼的塚間。當時,拔祇國的人民歡聲雷動,而善覺長者聽到這好消息,心中極其歡喜,於是帶領著八萬四千人前往世尊的住處。當時,善覺長者恭敬地說道:「唯願世尊接受我的供養!」世尊默然接受祈請。隔日,世尊著衣持,來到拔祇城善覺長者的住處,依席而坐。長者親奉上茶水及種種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