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度善覺長者本緣

世尊於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在拔祇國的國界處,出現了一個名叫「毘沙」的惡鬼,極為凶猛殘暴,殺害了無數人民,他每天殘殺一人、二人、三人、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三十人、四十人、五十人不等。因為殺戮之氣,感得許多鬼神及羅剎聚集此國。 當時,拔祇國人心惶惶,齊聚一堂協商:「我們離開這裡,遷徙到其他國家吧!不要住在這個可怕的地方了!」毘沙惡鬼知道人民的想法,現身恐嚇說:「誰都不許走,就算你們逃匿到他方國土,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除非你們每天獻上一個人祭祀我,那我就不再隨意騷擾你們!」於是,百姓們依約每天奉獻一人作為祭品。每當惡鬼食用完,就將骸骨拋擲到遠方的山谷中,很快地,那谿谷便堆滿了犧牲者的骨骸。 當時,有一位長者名為「善覺」,家境富饒、財寶盈溢,擁有數不盡的騾、驢、駱駝等家畜,以及數不清的金、銀、硨磲、瑪瑙、真珠、琥珀等珍寶。善覺長者唯有一個兒子,名叫「那優羅」,萬分寵愛,從不曾讓他離開身邊。然而,有一天竟輪到愛子作為獻祭的犧牲品。 悲傷的善覺長者為兒子沐浴更衣之後,親自帶著那優羅到毘沙惡鬼的塚間。長者夫婦哀戚地失聲慟哭,仰天祈願:「天神、地神啊!請為我證明:我們夫妻只有這個兒子,祈請所有二十八大鬼神王保護,讓他遠離災厄。祈請四大天王庇護,保護他能逃過此劫。釋提桓因天帝啊!我們歸命於您,請您救救我兒!大梵天王啊!我們亦歸命於您!所有守護世間的鬼神,請你們幫助他逃脫災厄!我今亦歸命如來漏盡煩惱的大羅漢弟子們、一切無師自覺的辟支佛聖者,請你們幫助他脫離苦厄!我今更皈依如來世尊,您能降伏難降伏之人、度化難度化之人、使無法證悟者開悟,更令無法解脫者得解脫,未契涅槃者入涅槃;您是大醫王,能救護無法救護的病人、為盲人的眼目。無論是天神、龍神、鬼神、一切人類、魔王及眷屬,都不及您尊貴。您是天上人間最值得崇敬者,亦是庇佑眾生的福田。懇請如來慈悲明察,照見我們一片誠摯丹心。」那優羅的父母祈願完之後,將兒子留在惡鬼處,依依不捨地離去。 當時,世尊以清淨的天眼和天耳,得知那優羅父母的啼哭與殷切祈禱。頃刻間,世尊以神足力來到惡鬼的住處,剛好惡鬼去了北方雪山鬼神之處,佛陀便進入惡鬼的房舍,正念攝心,結跏趺坐。 當時那優羅也逐漸來到惡鬼的住處。他遙見惡鬼的屋裡有一位全身綻放金色光明、攝念端坐的修行人,威儀端正世間稀有,六根寂靜,具諸功德,能降諸魔;更有殊勝莊嚴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同高出群頂的須彌山,身容有如日月、亦如金山晃耀,光照千里。 望著莊嚴無比的佛陀,那優羅歡喜地想著:「這個人必定不是毘沙惡鬼,因為我一見就非常歡喜,假使真的是惡鬼,我也甘心隨他食用。」世尊展開慈眸,說道:「那優羅!如你所說,我是如來、至尊、等正覺,來這裡解救你與降伏此惡鬼。」那優羅一聽此語,滿懷歡喜地來到佛陀面前,恭敬頂禮後坐在一旁。 於是,世尊為那優羅宣說佛法的妙義,講述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愛則污穢、有漏且不淨,出家斷欲除妄才是要道。那優羅聽了法喜充滿、心性調柔,佛陀進一步闡明諸佛常演說的苦、集、滅、道四聖諦法門。那優羅一心專注諦聽,當下斷盡諸煩惱塵惑,得法眼淨。因見法、得法,圓滿了達諸法,無有疑惑,即皈依三寶,受持五戒。 不久,毘沙惡鬼回來了,在遠處見到屋內寂然端坐的世尊,惡鬼憤怒不已,變化風雨雷電、刀光劍雨狂襲如來。然而,鋒利的刀劍還沒墮地,就化成清雅的優鉢蓮華。毘沙惡鬼的瞋火更加熾盛,又變現暴雨般的山河石壁,而岩石未落地之前都化成種種飲食。這時,惡鬼變成一頭大象,嘯吼著奔向如來,世尊則化身為獅王,頃刻間,惡鬼也變成猛獅直撲,世尊又瞬間化作一團大火,讓惡鬼怒不可抑,於是變成一隻有七個頭的大龍,世尊立刻化身為龍蛇的天敵──大鵬金翅鳥。 毘沙惡鬼心想:「我已使盡所有神力,但這位沙門卻安然不動,現在何不考考他甚深的義理。」惡鬼大喝:「現在我要問些深奧的義理,若答不出來,我就抓起你的雙腳,拋擲到海南。」世尊回應他:「惡鬼!佛能知一切真理,沒有任何天神、人類、沙門、婆羅門,或是非人,能抓起佛足拋擲到海南。既然你想問義理,那就提問吧!」 於是惡鬼開始問難:「出家人!什麼是故行?什麼是新行?什麼是行滅?」世尊回答:「眼、耳、鼻、舌、身、意是故行,隨著因緣而變化,是前世宿業所感召的果報。」惡鬼再問:「那什麼是新行?」世尊回答:「今世身體所造的殺盜淫三業,口造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四業,意念造的貪瞋癡三業,這些便是新行。」惡鬼又問:「行滅又是什麼?」世尊答:「當故行滅盡,不再生起,也不再造作新行,煩惱不生,惑業苦永盡無餘,這便是行滅。」 此時,惡鬼告訴世尊:「我現在非常飢餓,你為何奪走我的食物?這個小孩是我的,出家人!把他還給我!」世尊告訴惡鬼:「我未成道時修菩薩行,當一隻被老鷹追逐的鴿子求救時,我都不顧生命,解救其厄難,何況我今已成佛,豈能棄之不顧?就算你用盡神力,佛也不會交出這個孩子。當知過去迦葉佛時,你曾是位沙門,修清淨梵行,後因違犯戒律,今生才會墮為惡鬼。」 承佛神力加持,惡鬼憶起前世所造諸業行,於是恭敬頂禮佛足,說道:「我真是太愚癡了!分不 ... 偽,竟然對佛生起這麼多惡念,唯願世尊接受我的懺悔!」惡鬼如是再三地懺悔。世尊應允:「佛接受你的懺悔,以後千萬不要再犯了。」接著演說微妙法門,令他法喜充滿。最後,惡鬼捧上數千兩黃金,再三說道:「我願將這座山谷布施出來作為僧團的住處,還有這千兩黃金,願世尊慈悲納受。」 世尊接受了他的供養,並說偈語祝願:「園果施清涼,及作水橋樑,設能造大船,及諸養生具。晝夜無懈息,獲福不可量,法義戒成就,終後生天上。」 惡鬼請教世尊:「不知世尊還有其他指示嗎?」世尊說:「你現在捨棄原形,穿著比丘的三衣,化作出家沙門,到拔祇城裡四處宣揚:各位賢達,現在如來出世,能夠降伏難降伏、難度化之人,更能令無法解脫者得解脫、無法拯救的人獲救,亦能為盲人作眼目。無論天上人間、天神、龍神、鬼神,還是魔王及魔眷屬、人非人等,都不及如來尊上。佛是世上最尊貴者,為眾生的福田。佛今救度了那優羅,降伏了毘沙惡鬼,你們可以前去接受佛陀的度化。」惡鬼恭敬地說:「依教奉行!」 毘沙鬼依照世尊的吩咐,化身為沙門,披著三法衣,在城裡的街巷廣為宣說。當時,拔祇國的人民歡聲雷動,而善覺長者聽到這好消息,心中極其歡喜,於是帶領著八萬四千人前往世尊的住處。眾人來到世尊前,以頭面頂禮佛足後,坐在一旁。 世尊漸次闡明微妙義裡,並解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開示五欲是污穢不淨、有漏的生死大患。世尊觀察八萬四千大眾法喜充滿,進一步開示諸佛常宣說的苦、集、滅、道四聖諦理。與會大眾專注諦聽,心如潔白、易染之衣,頓時煩惱塵垢滅除,證得法眼淨。八萬四千大眾得法、見法,於諸法毫無疑惑,於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並受持五戒成為佛弟子。 當時,善覺長者恭敬地說道:「唯願世尊接受我的供養!」世尊默然接受祈請。長者於是起座頂禮佛足,返家準備種種佳餚。隔日,世尊著衣持鉢,來到拔祇城善覺長者的住處,依席而坐。長者親奉上茶水及種種飲食。等世尊用齋後,長者以清水淨手後,在如來面前就座,說道:「感恩世尊慈悲納受弟子的供養!如果僧團四眾弟子,需要任何衣被、飲食、臥具、醫藥,我都歡喜供僧。」世尊欣然應允,再度為長者開示佛法妙義,隨後起座離去。 當時,世尊在屈伸手臂的瞬間,就從拔祇國回到千里之外的舍衛國祇洹精舍。世尊對比丘們說:「將來僧團四眾所需的衣被、飲食、臥具、醫藥,都可以接受那優羅父親的布施。」世尊告訴比丘們:「現在優婆塞中最發心、慷慨布施的首位弟子,就是善覺長者。」此時,所有比丘們聽聞佛陀開示,個個心生歡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四.高幢品第二十四(二)》   省思 「人有誠心,佛有感應」。善覺長者至誠懇切、歸命祈願,感得佛陀示現相助;更因聽聞佛法,具足正見,成為最發心護持的在家弟子。反觀毘沙惡鬼,過去生雖為沙門,卻因知見錯誤,違犯戒律而墮入三塗,然其一念迴光,真誠懺悔改過,終得善果。古德云:「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正見如眼,依之而行,才不致走錯、走遠,更能帶領眾生離苦得樂,往菩提大道邁進。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度善覺長者本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汉废帝刘贺简介 汉朝历史上的汉废帝是个怎样的皇帝?

    汉,汉朝第9个,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公元前88年正月,刘髆驾薨,他的儿子5岁的成为昌邑王。公元前74年6月5日,汉昭帝驾崩,享年21岁。同年,霍光尊立卫子夫皇后一曾孙,戾太子刘据唯一的遗孙、18岁的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打发刘贺回到山东昌邑国,过著被监视的日子。汉宣帝看他如此可怜,保全了他的性命。从各种证据看来,刘贺之立废,实乃削权之举。

  2. 病毒什麼的都是次要,新武器才是最要緊的,美軍這思維也是沒誰

    現美國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突破36萬,單日疫情增長超過3.5萬,包括重災區紐約州在內的多個州至今仍存在嚴重的醫療物資短缺,尤其是呼吸機、防護服等重要防疫資源,已經到了各州爭先競價,有錢也難以快速補充的地步,照此情形發展下去,預計不日美國確診人數就會突破40萬人。,而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國家正處於抗疫關鍵期時,美軍依然在大力擴充軍備。近日,美軍與洛克希德馬丁達成協議,將增購價值47億美

  3. 梦见狗咬衣服

    周公解梦梦见狗咬衣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狗咬衣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抽筋拔骨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chōujīnbágǔ。

  5. 曹文诏将军,清朝十分欣赏的明朝虎将,为何阴沟里翻船?

    明朝统治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名将。其中,曹文诏将军堪称勇冠三军,被明朝上下寄予厚望。就连明朝的对手清朝,也非常欣赏曹文诏。但是,作为明朝的虎将,曹文诏最后为何会阴沟里翻船呢?首先,我们聊聊曹文诏的出身,曹文诏属于明朝的职业军人出身,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游击将军。与此同时,在东北地区崛起的清朝,开始不断进攻明朝的北方地区。

  6. 嘉靖皇帝朱厚熜中年时期的宠妃之一:曹端妃

    --1542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中年时期的宠妃之一;进士及第、后任福建三明知府曹察的爱女,相传名为曹洛莹,美貌过人。曹端妃因此成为史上遭受最惨酷刑罚的妃子之一。另一说法为这场大火很有可能是嘉靖授意放的,意在为宠妃报仇。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曹察有一爱女,长得十分美丽,深得世宗嘉靖皇帝的宠爱,于1536年被册封为端妃,三年后,端妃曹氏生下了宁安公主。明世宗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被诟病最多的一位。

  7. 明代最搞笑的一首诗,用最诙谐语言写出人性贪婪,被后世做成年画

    在贪婪这一点上,古人和今人好像没什么分别。

  8. 统领--中国古代军队军官名,清代的“统领”有怎样的特点?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统领,是中国古代军队军官名。至清代时,护军统领也是军官定制。由于和皇帝较为亲近且责任重大,所以护军统领一职颇为重要。清末朝廷编练的新式陆军,其中一协之长官亦称为统领。日本和...也有“统领”这一职务,并且在世纪管理内容上也与中国的“统领”具有相似性。日本常常以“统领”称呼古代氏族或武士的统帅。

  9. 方以类聚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āngyǐlèijù【解释】指同类事物相聚一处。方:办法,做法,技巧。【出处】《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例子】土有常产,俗有旧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晋·皇甫谧《三都赋》序【相关】百度“方以类聚”

  10. 横金拖玉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éngjīntuōyù【解释】指官服盛装。【出处】清·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其犹子总戎弘玮、弘场及诸孙十二人,谋相与罗长筵,考钟鼓,横金拖玉,称百年之觞。”【例子】无【相关】百度“横金拖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