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公主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武则天称帝以前,一些公主卷入了宫廷权力斗争;中宗和睿宗时期,安乐和太平公主公然干预朝政,玄宗即位后,公主干政局面结束。唐后期,许多公主的婚姻直接为政治服务,其表现之一是和亲,其次是公主下嫁藩镇子弟。唐代公主的命运与唐代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唐代、公主、政治、干政、和亲
  在中国古代,妇女被禁止参与政治。但是皇太后和皇后利用皇帝年幼之机垂帘听政却代有其人。作为皇室家庭成员的公主一般很难有机会参与政治。但在唐代,由于特殊的政治局势,使得个别公主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在唐初有数位公主因卷入宫廷权力斗争而被杀,中宗和睿宗时期,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利用政局动荡之机公开干预朝政。玄宗即位,以武力消灭了太平公主集团,加强了对宗室和外戚的控制,使得公主不再有机会参与政治。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衰弱,出于政治目的,唐朝皇帝将许多公主下嫁藩邦和藩镇子弟,这些公主成了政治婚姻的牺牲品。本文试图从唐代政治格局的变化的角度来揭示公主在唐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
  公主作为专制君主的家庭成员,享有崇高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汉代“凡皇帝之女为公主,皆列侯尚之”。公主“仪服同列候。其尊崇者加号大长公主,仪服同藩王”。唐代公主“视正一品。”(1)公主还有属官,汉代公主有家令,唐代公主有“邑司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财货出入、田园征封之事”。(2)公主不仅在政治上尊崇,而且还有优厚的经济待遇,汉代公主有汤沐邑,唐代公主有实封。高宗以前,公主实封三百户。在男尊女卑的传统之下,公主作为女性,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自汉至隋,虽然皇太后、皇后干政并不鲜见,但公主参与政治却极为罕见。唐初仍沿袭公主不参与政治的传统。李渊第三女在李渊起兵后,在陕西户县“散家财、聚徒众”,很快发展成为一支七万人的义军,号称娘子军。后来与李世民会师谓北,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被封为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3)但并没有参加政治活动。
  唐初,功臣和宗室是李唐王朝的统治核心集团。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下诏,以荆王元景等二十一位亲王、长孙无忌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这次世袭刺史之事虽因各种原因未能实行,但从中反映了太宗依靠宗室、功臣以成李唐王朝磐石之基的良苦用心。作为李唐王朝根基之一的功臣,不仅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坐食实封,而且成为公主下嫁、王妃选尚的首选对象。唐初,“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4)高祖和太宗的公主绝大多数下嫁功臣或功臣子弟。高祖十九女,早卒一人,嫁与功臣的有十四人(其中平阳公主在李渊起兵之前嫁柴绍);太宗二十一女,早卒四人,在成婚的十七人中有十四人嫁给功臣子弟。(5)唐初公主的驸马大多数是功臣或功臣子弟,作为功臣和功臣子弟,他们或在朝廷中担任军政要职,或出任地方的都督、刺史;作为公主的驸马,他们可以出入宫廷,靠近权力中心。太宗和高宗时期,有好几位驸马卷入了宫廷权力争夺的斗争,而在驸马的背后,往往有公主或明或暗的支持。
  太宗立长子承乾为太子,但又对太子的表现不满意,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泰因此“潜有夺嫡之志,折节下士以求声誉”。(6)魏王李泰与太子承乾各自结党,互相倾轧。 *** 羽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尚太宗城阳公主)和洋州刺史赵节(高祖长乐公主之子)劝太子起兵,以武力夺取帝位。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起兵事泄,太子承乾被废为庶人,侯君集、杜荷、赵节被杀。驸马都尉王敬直(尚太宗南平公主)坐与太子交结,徙于岭外。可能是因为城阳公主并未参与此事,太宗对城阳公主没有追究。但是,城阳公主和南平公主的个人命运还是受到了影响。后来,城阳公主改嫁薛瓘,南平公主改嫁刘玄意。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驸马都尉、右武候大将军薛万彻(尚高祖丹阳公主)因罪被除名徙边。高宗即位,遇赦而归,授宁州刺史。永徽二年(650年),薛万彻入朝。驸马都尉、卫州刺史柴令武(尚太宗巴陵公主)以巴陵公主求医为名,也返回京城。薛万彻与柴令武和驸马都尉房遗爱(尚太宗高阳公主)往来密切。薛万彻曾对房遗爱夸口:“今虽病足,坐置京师,鼠辈犹不敢动”。并说:“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为主”。(7)后来房遗爱、高阳公主与房遗直因家庭纠纷失和,房遗直揭发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永徽四年(653年)高宗下诏,以谋反罪赐巴陵公主、高阳公主自尽,柴令武、薛万彻、房遗爱三人被斩首。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尚高祖九江公主)坐与房遗爱交结流放岭表,九江公主请求削去公主封号,与执失思力同行,后来死于流放地。显庆四年(695年)许敬宗诬奏长孙无忌谋反,长孙无忌被削去官职、封邑,流放黔州。其子驸马都尉长孙冲(尚太宗长乐公主)、从侄长孙诠(尚太宗新城公主)因受长孙无忌谋反案连累也被流放。新城公主后来改嫁韦正矩。高宗死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垂拱四年(688年),宗室越王李贞等诸王密谋联合起兵,匡复王室。越王李贞派使者联络寿州刺史、驸马都尉赵瓌(尚高祖常乐公主),常乐公主坚决支持诸王起兵,对使者说:“为我语越王,昔隋文帝篡周室,尉迟迥,周之甥也,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列。况汝诸王,先帝之子,岂不得不以社稷为心!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诸王不舍生取义,尚犹豫不发,欲何须耶!”(8)越王等起兵失败后,赵瓌被杀,常乐公主被逼自尽。
  从太宗至武则天称帝前,共有三位公主被杀,四位公主因驸马被杀或流放而改嫁,一位公主死于流放地。在这一时期,这些公主均因驸马卷入宫廷权力斗争而受到牵连,她们成为宫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二、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革唐之命,宣布建立大周,自立为女皇。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共生有二女四男。长女刚出生不久就被武则天亲手掐死以嫁祸于王皇后。长子李弘与次子李贤因为得罪武则天先后被杀,只有怯懦平庸的李显和李旦保全了性命。武则天以残忍手段,以牺牲骨肉亲情为代价,终于由昭仪荣登皇后之位,又由皇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当武则天达到权力顶峰之后,不免感到自己所付出的代价太大,内心深处不免有对死于非命的亲生骨肉的愧疚。因此,武则天对自己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更加倍疼爱。武则天在消灭了李唐宗室的势力后,遍封武氏诸侄为王。但武则天对武氏诸侄并不放心,因为武承嗣、武三思把持朝政,积极活动,想让武则天立自己为太子,而武则天在传位于子和传位于侄之间始终犹豫未定,武则天对武承嗣和武三思心存戒虑。太平公主作为女儿,不会对武则天的权力构成威胁,加之太平公主又非常注意掩饰自己的政治野心,因此,太平公主成了武则天最宠信的人。“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每预谋议。宫禁严峻,事不令泄,公主以畏惧自检,但崇饰邸第”。武则天还打破公主实封的惯例,不断增加太平公主的实封户数。“永淳已前朝制,亲王食实封八百户,有至一千户;公主出降三百户,长公主加五十户。太平食汤沐之邑一千二百户,圣历初加至三千户”。(9)圣历二年(699年)“太后春秋高,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壬寅,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10)显然,在武则天死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与诸武之间发生权力之争是不可避免的,而太平公主的地位十分微妙,她与李显、李旦是兄妹,而她的丈夫武攸暨是武则天的堂侄,太平公主在李显、李旦与诸武之间充当调停人再合适不过了。武则天在位时期太平公 *** 势与地位的上升,使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死后的朝廷政局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也为日后太平公主干政奠定了基础。
  中宗李显复位后,皇后韦氏专权,安乐和太平公主乘机公开干预朝政。高宗死后,太子李显即位。武则天为了专权,于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将登上皇位仅两个月的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另立李旦为傀儡皇帝。中宗李显被幽禁于房陵,“上每闻赦使至,辄欲惶恐自杀”,由于韦氏劝阻而止。因此李显对在危难中患难与共的韦氏十分感激,私下许愿:“异日幸复见天日,当唯卿所欲,不相禁御。”因此韦氏“及再为皇后,遂干预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11)韦氏欲专权,便极力打击太子、宠树女儿安乐公主。中宗生有四子,长子邵王重润为韦后所生,长安元年(701年)因与其妹永泰郡主、郡主之夫武延基私议张易之兄弟之事被杖杀。谯王重福、太子重俊及温王重茂均为宫人所生。神龙元年(705年)二月,韦后以重润之死归罪于重福,于是贬重福为均州刺史,并令州司派兵防守,不许回京。“安乐公主与驸马都尉左卫将军武崇训 *** 太子,或呼为奴,崇训又教公主言于上,请废太子,立己为皇太女”。(12)太子重俊不堪 *** ,于景龙二年(708年)与李多祚发羽林兵,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攻入肃章门,准备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中宗发兵击败太子所率军队,太子重俊被杀。这时只剩下年幼的温王重茂,韦后已经扫除了其夺取最高权力的障碍。韦后与其女儿安乐公主开始窃权弄柄。
  韦后为宠树安乐公主,“乃制公主开府,置官属”。“神龙二年闰正月一日,敕置公主设官属,镇国太平公主仪比亲王,长宁、安乐唯不置长史、宣城、新都、定安、金城等公主,非皇后生、官员减半”。(13)按规定,只有亲王才可以开府设官属,而公主只有邑司令、丞、录事等属官,公主开府,破坏了唐朝的职官制度,也为公主干政提供了方便条件。安乐公主等人公开卖官,严重破坏了唐朝的选官制度。安乐公主“与太平等七公主皆开府,而主府官属尤滥,皆出屠贩”。(14)“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郕国夫人、上官婕妤、婕妤母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15)更为严重的是,安乐公主还公开干预朝廷大臣的任用,培植自己的势力。“安乐公主尤骄横,宰相以下多出其门”。(16)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中宗命赵彦昭为使,“彦昭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17)安乐公主还恃宠干预司法刑狱,宰相崔湜与郑愔掌吏部铨选,“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缺,选法大坏”。因此被御史弹劾,崔湜、郑愔下狱。中宗命监察御史裴漼按讯,“安乐公主讽漼宽其狱,漼对仗复弹之。夏,五月,丙寅,愔免死,流吉州;湜贬江州司马”。(18)太平公主在中宗时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神龙元年(705年),因“预诛二张功,增号镇国,与相王均封五千,而薛、武二家女皆食实封,主与相王、卫王、成王、长宁、安乐二公主给卫士,环第十步。一区持兵呵卫,僭肖宫省。神龙时与长宁、安乐、宣城、新都、定安、金城凡七公主,皆开府置官属,视亲王”(19)太平公主地位在其他公主之上,“韦后、上官昭容用事,自以谋出主下远甚,惮之。主亦自以轧而可胜,故益横。于是推进天下士,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以动大义。远近翕然向之”。(20)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为争夺权势,明争暗夺,“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21)景云元年(710年)元月,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韦后秘不发丧,暗中进行人事安排和军事部署,经过精心安排之后,韦后临朝摄政,独揽军政大权。太平公主在中宗死后,企图通过起草中宗遗嘱来进行权力安排,阻止韦后独揽大权。“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但这一计划到韦后及其亲党的反对,“宗楚客谓韦温曰:‘相王辅政,于理非宜;且于皇后,叔嫂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遂帅诸宰相表请皇后临朝,罢相王政事”。(22)太平公主在与韦后的角逐中失利后,与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密议,以武力消灭韦后。“玄宗诛韦氏,主与秘计,遣子崇简从。事定,将立相王,未有以发其端者,主顾温王乃儿子,可劫以为功,乃入见王曰:‘天下事归相王,此非儿所坐’。乃掖王下”。睿宗即位后,太平公主因拥戴有功,“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23)太平公主因为得到睿宗的信任和宠爱,权力达到顶峰,太平公主成为实际的执政者,“既屡立大功,益尊重,上常与之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三郎,谓太子也。公主所欲,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24)睿宗对权力与政治不感兴趣,将大部分政事交给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这样,在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权力之争。景云二年(711年)四月,睿宗下制;“凡政事皆取太子处分。其军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先与太子议之,然后以闻”。(25)第二年七月,睿宗传位于太子,退为太上皇。八月,玄宗即位。太平公主自中宗以来权势与地位不断上升,干预朝政,党羽众多,“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大半附之”。(26)因此,太平公主成为玄宗亲政的最大障碍。而太平公主又不甘心失去其既得的权势与地位,玄宗即位之后,二人的矛盾和斗争公开化、白热化。玄宗亲信刘幽求、张暐等谋诛太平公主,不料事泄,二人被流放。太平公主党羽和亲信窦怀贞等密谋于开元元年(713年)七月四日发动政变,玄宗先发制人,于七月三日发兵杀死太平公主亲信萧至忠等人,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后被赐死。至此,中宗和睿宗时期安乐和太平公主公开干政的局面结束。
  唐代中宗、睿宗时期公主干政局面的出现,是特殊政治环境的产物,是武则天的政治遗产之一。武则天在被立为皇后以后,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先后以谋反罪铲除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高宗八子,除一人早夭外,有五人被武则天逼死,只有平庸的李显、李旦二人保全了性命。高宗死后,武则天临朝摄政,李唐宗室被诛杀、流放殆尽。这样,唐朝初期的核心统治阶层宗室和功臣集团被从朝廷中清除。中宗复位之后,武氏诸王失势,李唐宗室经过武则天的诛杀所剩无几,拥立中宗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五人被韦后及其亲信排挤出朝廷,此时朝廷出现了权力真空,统治核心阶层处于整合阶段,为公主干政提供了方便条件。其次,武则天称帝建立周朝,为同样怀有政治野心和权力欲望的中宗韦后树立了榜样。中宗李显怯懦、昏庸也为韦后专权提供了可能。韦后为了临朝摄政,极力宠树安乐公主,利用安乐公主来打击太子。武则天统治时期太平公 *** 势与地位的提高为日后其在政治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安乐和太平公主干政是武则天政治遗产。公主干政不仅破坏了唐朝的选官制度,导致斜封官大量出现,冗员充斥,而且由于公主干政,导致政出多门,朝政混乱;朝廷和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更加复杂、激烈,朝廷中的文武官员各有自投靠不同的政治势力,宫廷内部政变频繁,直到玄宗消灭太平公主集团,才结束动荡不安的政局。
  对于公主干政的弊端,当时的有时之士已经公开指陈。例如中宗时酸枣尉袁楚客致书宰相魏元忠,指出神龙初年朝政十失,其中第二项即是“公主开府置僚属”。(27)睿宗时太子洗马宁原悌在《上时政疏》中谏睿宗骄宠公主,“臣又以悖逆庶人,先朝之爱女也,肆谗慝于朝政,崇甲馆之华丽,极宇内之骄奢。新都、宜城,先朝之庶孽,赐不逾己分,言不预外谋,抑以全身,疏以远害。故宠者则骄而遇害,疏者则抑损而获全。……诚愿公主驸马,不得假以权要。所犯必有惩,所习必有艺,则九族既睦,万邦以宁”。(28)玄宗即位以后,加强了对公主、宗室和外戚的控制与防范,从此公主不再有机会参与政治。
  三、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大唐公主命运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打破了公主们优裕恬静的生活,作为李唐皇室的家庭成员,她们要以女性特有的方式为国分忧。她们之中,有的远嫁蕃邦,有的下嫁藩镇子弟,以自己一生的幸福为代价,为维系大唐帝国的安危尽一份力。
  在家天下的时代,公主的婚姻不仅仅是两姓结好、两情相悦那样简单,往往有政治因素参与其中。唐初公主绝大多数出嫁功臣及功臣子弟,其目的在于加强李唐皇室与功臣勋戚集团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基础。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很快席卷河北,攻占洛阳和长安东西二京。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担负起平定叛乱、收复两京的重任。此时唐朝军队主力已被叛军击溃,士气低落。唐军只好向回纥借兵平叛。回纥自开元以后开始强盛,天宝初,回纥酋长叶护颉利吐发遣使入朝,被册封为秦义王,怀仁可汗。至德元年(756年),肃宗派敦煌王承寀出使回纥,回纥遣使来朝,请求与唐和亲。次年九月,回纥派太子叶护率四千兵马协助唐军平叛。乾元元年(758年)七月,肃宗将次女宁国公主嫁给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和亲由来已久,“和亲作为统治阶级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策,则始于汉初,终于清代”。(29)和亲对于中原的汉族王朝来说,乃是不得已而为之,从汉到隋,中原王朝嫁出去的和亲公主,没有一位真正的公主,大都是宗室之女,有的是宫女,经过皇帝册封之后以公主名义出嫁的。唐朝自太宗至玄宗时期共有十二次和亲,出嫁的公主也没有一位是真正的公主。肃宗宁国公主是第一位真正的和亲公主。肃宗以宁国公主出嫁回纥可汗的目的,宗室汉王李禹说的很明白:“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今宁国公主,天子真女,又有才貌,万里嫁与可汗”。(30)宁国公主对这次和亲的目的与意义也十分清楚,故在咸阳磁门驿站与肃宗临别时,“公主泣而言:‘国家事重,死且无恨’”。(31)肃宗以后,又有两位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占领河西地区。贞元三年(787年),回纥可汗遣使贡方物,并请求和亲,德宗未允。不久,吐蕃进犯陇州,京师震动。李泌向德宗献策,“臣愿陛下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32)德宗为太子时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讨伐安史叛军,曾在陕州被回纥可汗所辱,因此对回纥耿耿于怀,不仅不愿与回纥和亲,也不愿与回纥修好。经过李泌再三劝说,才同意采纳李泌之策。贞元四年(788年)十月,德宗以第八女咸安公主出嫁回纥合骨禄可汗。宪宗元和初,回纥改称回鹘,并屡次请求和亲,“朝廷以公主出降,其费甚广,故未之许”。元和末,“宪宗以北虏有勋劳于王室,又西戎比岁为边患,遂许以妻之。即许而宪宗崩”。(33)穆宗即位,于长庆元年(821年)将宪宗第十女太和公主出嫁回鹘崇德可汗。唐代三位公主先后出嫁回纥可汗,(唐朝历史 www.lishirenzhi.com)其政治目的十分明显,即通过和亲结好回纥,借回纥之兵平定叛乱和利用与回纥结盟来对抗吐蕃。和亲对于唐朝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决不是象有学者所说的那样,“唐代的对外和亲并不是唐朝的屈辱,而是一种对外蕃的施恩”。(34)和亲是以牺牲公主个人的幸福为代价的。公主身嫁千里之外的蕃邦,言语不通,其悲惨凄凉的心情是不难想象的。肃宗宁国公主出嫁回纥不到一年,毗伽阙可汗死,回纥贵族要宁国公主殉葬,公主不从,乾元二年八月,宁国公主回到长安,过起寡居生活。正如崔明德先生所说“从汉匈奴和亲到唐懿宗第二女安化公主(注:安化公主实为宗室之女。)嫁南诏王舜共1003年中的共112次和亲,没有哪一位公主是含笑颜出塞或入塞的”。(35)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尤其是河北诸镇,由于军事实力强大,公然举兵与朝廷对抗,甚至称王称帝,气焰嚣张。代宗和德宗时期,藩镇反叛不断,唐朝为藩镇问题所困扰。唐朝除以武力讨伐反叛者之外,还利用婚姻关系来笼络跋扈的藩镇,巩固朝廷与藩镇之间的关系。唐后期,共有十三位公主出嫁子弟。
  唐代公主下嫁藩镇子弟,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以笼络跋扈的藩镇。例如田承嗣,“虽外受朝旨,而阴图自固,重加税率,修缮甲兵,计户口之众寡,而老弱事耕,丁壮从征役,故数年之间,其众十乃。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牙兵。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虽曰藩臣,实无臣节”。(36)大历九年(774年),代宗以皇女永乐公主许嫁田承嗣之子田华,“上意固结其心,而承嗣益骄慢”。(37)二是借以奖赏忠于朝廷的有功藩镇,例如成德军节度使张孝忠参与平定李惟岳、朱滔、王武俊叛乱,屡立战功,贞元三年(787年)“加检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38)唐代公主出嫁藩镇子弟情况具体如下:
  代宗永乐公主出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田华,
  代宗升平公主嫁郭子仪之子郭暧,
  代宗嘉诚公主嫁魏博节度使田绪,
  德宗义章公文嫁成德节度使张孝忠之子张茂宗,
  德宗义阳公主嫁成德节度使王武俊之子王士平,
  顺宗云安公主嫁泾原节度使刘昌之子刘士泾,
  顺宗襄阳公主嫁义武节度使张茂昭之子张克礼,
  顺宗虢国公主嫁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之子王承系,
  宪宗普宁公主嫁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之子于季友,
  宪宗临真公主嫁淮南节度使卫次公之子卫洙,
  文宗寿安公主(本琛王之女)嫁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
  懿宗同昌公主嫁武昌节度使韦悫之子韦保衡,
  昭宗平原公主嫁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之子李继侃。
  唐代公主出藩镇子弟大都是在代宗至宪宗时期,此时正是朝廷与藩镇关系最为紧张时期,另外,公主出嫁河北藩镇子弟者人数最多,足以说明这种婚姻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即通过皇室与藩镇联姻来加强朝廷与藩镇之间的主从关系。
  唐代公主出嫁藩镇子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唐前期公主大多出嫁功臣子弟和外戚之家,唐后期,皇帝羡慕士族礼法修整,希望选士族子弟作驸马。如宪宗时权德舆女婿独孤郁任起居郎,充翰林学士。“权德舆作相,郁以妇公辞内职,宪宗曰:‘德舆乃有此佳婿’。因诏宰相于士族之家选尚公主者”。(39)但在宪宗时,却以普宁公主出嫁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之子于季友。于頔在镇“公然聚敛,恣意虐杀,专以凌上威下为务”。(40)宪宗即位,于頔为其子求尚公主,元和二年(807年)宪宗以普宁公主出降于季友。“翰林学士李绛谏曰:‘頔,虏族;季友,庶孽,不足以辱帝女,宜更择高门美才’。上曰:‘此非卿知所知”。(41)一句“非卿所知”道出宪宗另有隐衷。昭宗以平原公主出嫁李茂贞之子更是别无选择。“平原公主,积善皇后所生,帝在凤翔,以主下嫁李茂贞子继侃,后谓不可,帝曰:‘不尔,我无安所”。(42)
  总之,安史之乱以后,虽然公主不再参与政治,但由于唐朝国力衰弱,内忧外患交织,不得不利用公主的婚姻为政治服务,因此出现了两种典型的政治婚姻,即和亲与公主下嫁藩镇,许多公主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穆宗以后,宦官势力进一步扩大,宦官不仅控制了朝廷军政大权,而且操纵了皇帝。公主的婚姻也大多操之于宦官之手,公主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敬宗到昭宗共有44位公主,其中38位公主的选尚情况不明。这表明,这一时期公主已基本上从政治生活中消失。
  注释:
  (1)《通典》卷三十《职官》
  (2)《大唐六典》卷二十九
  (3)《新唐书》卷八十三《平阳公主传》
  (4)《新唐书》卷九十五《高俭传》
  (5)《册府元龟》卷三百《外戚部•选尚》,《新唐书》卷八十三《公主列传》,《唐会要》卷六《公主》。参见王寿南:《唐代公主之婚姻》,《第一届历史与中国社会变迁研讨会论文集》
  (6)《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
  (7)《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8)《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四
  (9)《新唐书》卷八十三《太平公主传》
  (10)《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六
  (11)《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八
  (12)同上
  (13)《唐会要》卷六《公主设官属》
  (14)《新唐书》卷八十三《安乐公主传》
  (15)《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
  (16)同上
  (17)《旧唐书》卷九十二《赵彦昭传》
  (18)《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
  (19)《新唐书》卷八十三《太平公主传》
  (20)同上
  (21)《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
  (22)同上
  (23)《新唐书》卷宗八十三《太平公主传》
  (24)《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七
  (25)《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
  (26)同上
  (27)《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八
  (28)《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八
  (29)崔明德:《汉唐和亲史稿》第5页
  (30)《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五《回纥传》
  (31)同上
  (32)《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
  (33)《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五《回纥传》
  (34)王寿南:《唐代的和亲政策》,《唐代研究论集》第四辑
  (35)崔明德《汉唐和亲史稿》第30页
  (36)《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一《田承嗣传》
  (37)《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
  (38)《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一《张孝忠传》
  (39)《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七
  (40)《旧唐书》卷一百零六《于頔传》
  (41)《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七
  (42)《新唐书》卷八十三《平原公主传》

唐代公主与政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梦见去世的狗狗

    周公解梦梦见去世的狗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去世的狗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致远舰,邓世昌:一对永远分割不开的英雄名字

    奋勇作战的致远舰(本厂长手绘)1884年-1885年的中法战争让原本负责闽台海面防务任务的福建船政水师近乎全军覆没,战后痛感水师力量不足的清...在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后决策「”大治水师”,为了重闽台防御,清...批准了李鸿章的提议,决策由中央财政出资向英国和德国购买四艘「”济远”级巡洋舰。「”奉廿四电旨,着照‘济远’式快船定购四只,备台、澎用,即电商英、德出使大臣妥办。船价户部有的款可拨。钦此。”接

  3. 梦见自己总是在开会

    梦见自己总是在开会:男人梦见自己总是在开会,意味着自己将会因为对于事业的努力而和家庭走得有一点远,但是事业上会取得不错的成绩。梦见自己一直在开会,预示著自己将会为工作上的事情烦恼,会有做不完的事情梦见单眼的眼镜梦见自己在会议上总结工作,预示著工作、事业将会停滞不前不过很快就会找到突破口了。梦见自己主持会议,预示著自己会战胜对手。

  4. 【清史】雍正如何对待废太子后代?过继过来诗真心还是别有所图?

    过继过来诗真心还是别有所图?今天就来聊聊雍正如何对待废太子的后代。说明雍正收拾不听话兄弟还是有招法的。而对于一母同胞兄弟,雍正对十四哥并没有重用。让雍正很尴尬,因为他面对的是真正手足情和母子情。雍正继位后,继续维持废太子允礽的软禁,但对其儿子弘皙进行优待,也是雍正对外表达的一种姿态。康熙20个女儿中,有7个嫁给蒙古王公。因此,雍正把允礽女儿嫁到蒙古有政治需要,但实际也是雍正对兄弟孩子的照顾。

  5. 幸福是回到家后敲门,而不是伸手去摸那冰冷的钥匙-感人的情话

    淡漠,意味着心里不再有对方的位置,而不再想起。

  6. 成语【财运亨通】意思解释 | 成语大全

    成语词典>>财运亨通的意思解释成语财运亨通发音:cáiyùnhēngtōng释义:亨:通达,顺利。发财的运道好,赚钱很顺利。

  7. 安颉的故事 安颉是怎么死的

    安颉官至冠军将军、建节将军、监军侍御史等,封爵西平公。安颉的故事>公元430年,北魏大将安颉,司马楚之等进攻滑台。南朝大将檀道济奉命率众救援滑台。后因无粮秣接济,檀道济准备撤返。魏军知道南军已经断粮,立即追赶,企图一举歼灭敌军。魏军上当,撤军北归。这个成语典故中的主角是檀道济,安颉则是个配角。>安颉是怎么死的>431年,安颉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爵位为王,谥号“襄”。

  8. 鲁迅名言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9. ... 运动火烧赵家楼学生杨振声两度被捕后释放

    ...运动期间,杨振声积极响应,和北大学生一起参加了...和火烧赵家楼事件。杨振声也因此两次被逮捕两次被释放。杨振声、许德珩等少数想维持秩序的学生被捕。杨振声等被逮捕到警察厅,立即遭到审讯。在社会各界的积极营救下,5月7日,杨振声等获释出狱。5月10日,京师检察厅将杨振声等32名学生传唤到庭进行正式审讯。警察当局拒绝了杨振声等学生代表的要求。杨振声又被捕了。

  10. 雪顿节传说

    雪顿节传说17世纪以前,...的“雪顿”活动是一种纯宗教活动,那时按照佛教的戒律,为避免僧人外出踏死幼虫、无意间犯“...生”之戒,夏季有几十天要行长静,即夏令安居,直到解禁。就是在他和其他一些高僧的授意倡导下,才于哲蚌寺雪顿节期间,开始邀请民间藏戏班子来作助兴演出,从而形成了“哲蚌雪顿”节日惯例。至此,便形成一年一度的固定节日,俗称“雪顿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