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参考资料一: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很多人都想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具体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下方详细说。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之后,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一样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好处。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巖红窝。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一样。直到这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我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此刻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户外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周崇光)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堿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之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向到这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资料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青春励志网名)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内含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 *** 、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内含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必须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看了上方的文章后,可见端午节的习俗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坚信大家在这个端午节小长假里并不会觉得无聊吧。

  全国各地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粽子的由来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之后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十分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构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正因"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人生格言个性签名)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能够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向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齐拿来互相馈赠。

  ﹝陜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方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 *** 。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 *** 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 *** 多无法适应那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能够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 *** 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能够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醃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能够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生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因此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正因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 *** 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个性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能够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必须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齐,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正因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因此,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目前,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能够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正因 *** 方式有别,因此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资料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蠔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好处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能够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堿粽及咸粽。堿粽个性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堿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端午节的习俗:包粽子

  南北风味粽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一样,粽子构成了南北风味。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因此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 *** 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苏州粽子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 *** 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 *** 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兄弟姐妹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一样,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

  山东粽子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汨罗粽子

  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 *** 精巧而著称于世。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堿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台湾粽子

  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烧肉粽最为流行,它的“资料”丰富多彩,包括有猪肉、干贝、芋头、蛤干、鸭蛋等,成了终年可见的传统小吃。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肉粽”和台南的“再发号肉粽”都很有名气。八宝粽也是代表品种,它选料多样,将猪腿肉、肥膘、栗子(或花生仁)、萝卜干、鱿鱼分别切成丁,锅烧热,先下洋葱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酱油、麻油炒匀,与糯米拌匀后,裹扎蒸熟,香味浓郁。著名歌星邓丽君以一首台语“烧肉粽”的歌曲而大受欢迎,由此可见台湾粽子在台湾饮食文化的地位。

  此外,著名的粽子还有贵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凉粽”、厦门的“烧肉粽”、苏北的“咸蛋粽”、上海的“咸味粽”、云南的“火腿粽”等各具特色。

  话说“洋粽子”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之一是吃粽子。有人以为这粽子是中国人的专利,其实其他国家也有。洋“粽子”主要流行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日本在历史上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也有端午节,也吃粽子。所不一样的是,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米粉做成的,形状呈长圆形,像个锤子,并在粽子上缠兰草。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但与端午节无关。缅甸粽子也用糯米做主料,用香蕉、椰蓉做馅,其香气扑鼻,吃起来糯软甜美。

  菲律宾把粽子作为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粽子形状呈长条形,风味与中国江浙一带的粽子基本相似。

  印度尼西亚的粽子在南洋很有代表性,用馅个性讲究。其肉粽是用新鲜牛肉末加上香菇、葱等,吃起来香滑而不腻。

  墨西哥的粽子与中国粽子很相似,称作“达玛尔”。它以粗玉米作主料,再配以肉片和辣椒,用玉米叶或香蕉叶包成,吃起来又香又辣,别具风味。

  哥斯达黎加粽子用一种经过个性加工、带有粘性的玉米粉做主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然后用新鲜的香蕉叶包成扁方形。

  秘鲁的粽子比较接近上一种,是圣诞节食品。圣诞节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一齐,边欢庆圣诞边吃粽子。

  最早的粽子实物

  江西德安发现我国目前最早的粽子实物

  近日,江西德安发现我国目前最早的粽子实物,这一发现透过了我国考古专家的严格鉴定。

  据说,江西德安义峰羽绒厂在这个县宝塔乡杨桥村向阳山修建水塔时,意外发现一座宋墓。德安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宋墓石碑文字记载:墓主周氏为宁国府通判国史溪园先生周应合之女,今武宁人,葬于公元1274年;丈夫为新太平州通判吴畴,今德安县车桥人。

  墓主右手拿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专家说: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亲属的哀悼。两个粽子成双成对,象征吉祥如意。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诗中会同中国考古学习并领悟、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委员会十余名专家,经过严格的鉴定,确定这两个粽子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粽子实物。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还能够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能够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

  3、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 ***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能够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能够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资料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 *** 、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内含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制备雄黄酒的 *** 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6、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7、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8、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参考资料二: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就到了,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下方太平洋电脑网就为大家来说一下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之后,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一样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家秋瑾的好处。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巖红窝。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一样。直到这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我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此刻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户外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堿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之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向到这天,每年五

  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资料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内含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 *** 、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内含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必须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参考资料三: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好处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之后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推荐,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好处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 *** 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好处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此刻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玲珑夺目。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文学史上的八大才子,最后一个你认识吗?

    苏轼被后人称为「”诗神”、「”词圣”,诗、书、画、散文等均有很高成就,其中,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书法上为「”宋四家”之一,可见,苏轼是百年难遇的全才。李煜被文学家称作「”千古词帝”,史学家称其为「”南唐后主”,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2. 舌尖上的历史:川菜回锅肉与满族传统习俗有如此渊源

    众所周知,回锅肉是一道著名的川菜,以至于在四川地区,回锅肉做的好坏成了评价主妇是否合格的重要标杆。遵照传统礼仪,祭祀祖宗以猪肉为尊。在四川,用作祭祖的猪肉,先要煮熟,不能放盐,以示不忘食物的本源,表达对祖宗的尊敬。没想到其味香美无比,左邻右舍纷纷仿效改进,回锅肉就这样诞生了。

  3. 先秦楚地死神是怎样的?从大司命、河伯谈起

    我们对于西方一袭黑衣黑帽、手持镰刀的死神形象耳熟能详,但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死神形象却知之甚少。在屈原的描述里,大司命代表了...崇拜,河伯相对和蔼可亲,这与楚地的巫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跟随文史君,通过比较中西死神神话,一起来看看《楚辞》世界里先秦楚地的死神形象吧。关于中国早期诸神神话,围绕其产生历来争议很大。

  4. 古人为葬礼习俗创造了两个字,都不适合用在名字里

    中国古代,事死如生,葬仪有很多规矩。今天我们只说其中一个。《庄子》中说,儒以《诗》、《礼》发冢。

  5. 西洋摄影师雇人背相机拍遍中国,留下客家二次拾葬奇特习俗老照片

    今天这组照片,都是约翰·汤姆森拍的。这位英国摄影师在1860-70年代,雇七八人,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中国走南闯北,从东到西,拍下了大量照片。在中国的照片,结集成《中国和中国人》在伦敦出版,奠定了他西方纪实摄影开创者之一的地位。他后来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又在伦敦拍摄很多照片,他的中国街拍与伦敦街拍,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而且,南方客家人,确实有二次拾葬的习俗。

  6. 宋朝,一些奇葩而又超前的社会习俗,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给人的印象大都是弱而可欺。但是除此之外,宋朝的科教、人文、经济的发展比前朝不差,有一些行业都是世界顶级的,如造船业制瓷业等。但是,宋朝时男人簪花,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蔚然成风。其实这种习俗,在唐朝就有,只是没有达到宋朝这样的规模。当时日本女性都很偏爱宋朝的男人,甚至是主动献身,曰"度种",就是要沾一些宋朝优秀男人的基因。

  7. 男女关系比况君臣遇合:古代诗人为何如此热衷这样表达?

    提到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这一长诗的艺术成就,「”美人香草”一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美人香草”是屈原原创的一个象征比喻系统,「”美人”意象一般理解为是自比或是比喻君王,「”香草”则与「”恶草”相对,象征政治斗争中的恶势力,并且有助于衬托「”美人”高洁的形象。而后来的诗人,更多地效仿屈原写「”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之类的句子,把自己比作美人。在写作题材上,表现为「”艳情诗”,根据朱

  8. 余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上)韦务撰

    余靖曾经三次出使辽国,据说他不辱使命,缓和了宋、辽之间的矛盾,但具体有哪些工作业绩,历史资料记录得并不详细,然而他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用契丹语作诗的...。而后余靖第二次出使辽国时,身边就只带了几名护卫,这次出使的目的之一,是向辽国国君祝寿。余靖在这场盛宴上就作出了这首祝寿诗,同时他用契丹语当堂朗诵。

  9. 文化是个好东西,从《大风歌》到《秋风辞》

    她与爷爷汉文帝一同节俭,无为而治;爷爷走后,她又时刻叮嘱老爸汉景帝,政治也要过节俭的日子,勿用儒生,因为儒生总想着花钱。他也没办法,就边玩边等待机会。公元前135年,窦太后逝世。天子奶奶死了,少年天子从悲痛里终于熬出了头。这样复杂的心理感受,秦皇没有,所以,也就不写诗了。

  10. 曾经想让楚国再度强盛,却被排挤,最后他绝望投江

    在战国时期,楚国一度成为疆域最大,势力最强,人口最大,物产最丰富的国家。六,移风易俗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个个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损害国家的主题利益来投机取巧。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最终改革被迫停止。

随机推荐

  1. 九流人物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iǔliúrénwù【解释】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出处】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例子】【相关】百度“九流人物”

  2. 关心体贴女朋友的话 | 情话大全

    男人在女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拔个...温柔地说。男孩向初恋情一人天真一浪一漫的说。情场一浪一子或...体贴柔情地说。"男的女朋友痴痴地说。痴情男子花前月下向女朋友说著伟大誓言。★想你的心情实在没办法用一句话代替…"她纵然迟到了大半个钟头,他仍旧体贴地说。"男人在工作期间不忘传呼女友留下动人口讯。"女友提出分手,男人依旧一脸痴痴,说仍愿意继续为她赴汤蹈火。"男人轻扫女友秀发说。

  3. 窦线娘是谁?被评隋唐时期顶级美女,罗成都对她一见钟情

    说白了就是窦线娘脸美、身材还好、简直就是一个顶级美女,羡煞旁人,就连有着“冷面寒枪”之称的罗成,也对她一见钟情,可见窦线娘的魅力之大了,两人的情缘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给我们撒了一把甜蜜的狗粮。但最后,窦线娘还是嫁给了罗成,是罗成的正牌夫人,为罗成生了一子,名叫罗通。>>窦线娘凭借她的有勇有谋,被评为了中国古代十大女侠之一,与红佛女与聂隐娘等齐名。

  4. 罕见老照片 ... 下葬时的真实情景,现场人山人海,如今墓地何在

    图为...出事的地方。...下葬的时候,抚顺市当地十多万市民前来送葬,众人万分悲痛,挥泪送别雷...,图为众人送葬时的情景,前面由摩托车开道,现场人山人海,还有一大部分小孩子。图为...最早下葬的葛布墓地,...于1962年8月15日去世,1962年8月17日下葬,这个墓地比较简单,墓碑上写着“抚顺市人民代表...烈士之墓”。图为参加...烈士迁葬仪式大会的人群。图为1964年,...的灵柩从葛布墓地迁到望花公园时的情景。

  5. 梦见汽船_周公解梦梦到汽船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汽船好不好

    做梦梦见汽船好不好?梦见坐汽船在海上行驶,朋友运上升。梦见汽船吐烟,将与亲友别离之象。已婚女子梦见轮船停泊在码头,会与丈夫分离。梦见偷摩托车_周公解梦梦到偷摩托车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偷摩托车好不好梦见轮船朝自己驶来,会发大财。梦见满载货物的轮船,能找到好工作。梦见军舰,能击败敌人。船员梦见轮船,要进行幸福旅行。梦见有很多艘轮船,能交好运。梦见造船,会做收入低的工作。梦见轮船断裂,灾祸会降临。

  6. 宇文赟是怎么一步步除掉元老重臣的?

    >>宇文邕一上台便盯上了宇文宪,他可是北周灭齐时的第一功臣啊!宇文宪于是就去了,但是刚到那儿,很不幸的是宇文孝伯就这样被拦下了,不管宇文宪怎么样解释,最终还是被处死了!其...他的理由便是宇文宪参与了叛乱,这是宇文赟提前设计好的,只能说一句,宇文宪他死的好冤!各位读者是如何看待宇文赟上台之后的表现呢?如果历史回到过去,那么宇文赟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做法呢?

  7. 一面如旧是什么意思?

    【拼音】yīmiànrújiù【解释】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出处】《晋书·张华传》:“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例子】【近义词】一见如故【相关】百度“一面如旧”

  8. 姓名学中的天运五行–宝宝起名

    天运五行指的是“六十花甲子纳音”五行的特点。下面小编具体说说名字学里的天运五行。名字学里的天运五行天运和天运五行天运、人运、地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词,医学、数术指导思想的首要元素。名字学中的天运,指的是天格,天格是你的姓的笔画+1,姓是祖辈撒播下来的。天运五行属“水”指的是姓氏+1后,尾数为0,9画,如,“周”是8画,+1画后,为9画,是归于水的。名字学中的天运,指的是天格。

  9. 容易使人运势衰退的面相_看相大全

    容易使人运势衰退的面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前自己的运气等各个方面都很好,可是渐渐又感觉到运气变差,各方面都不顺利,使自己很苦闷。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的面相、掌纹等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到运势,今天潘教授就讲一下容易使运势衰退的面相会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在面相学中,眼睛偏下方的部位称为子女宫,这个部位能表示人的情感关系等方面。哪些人在感情上可能会有始无终_看相大全

  10. 甜蜜英文短信 When love is

    Your...ilingeyesarejustlikethesparklingstarshangingonthecurtainofmyheart.你知道么,有个人时时想念着你,惦记你,你含笑的眼睛,象星光闪闪,缀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Lovebeginwitha...ile,growwithakiss,andendwithtears.Lovebeginwithathismessage,growthwithmoremessages,andendwithnomessage.Loveisblind.爱情是盲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