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王洪文评说一些,讽刺...等台上的...。喝到兴致,他跟王洪文、我们几个人一一掰手腕,是一个有趣的人。迟群和谢静宜是...身边的人,了解的事多,说话更谨慎稳当。张春桥依旧不吭声,...只好

刘庆棠扮演的洪常青 >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原在中芭工作、邻居张京海老师夫妇的介绍,有幸认识刘庆棠老师,开始长达20多年的交往。他是我少年时代的偶像,他所塑造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 洪长青的形像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万分痴迷。 >他是个爱聊天的人,闲谈中说了很多旧事。我在1998年7月15日、2001年1月31日时曾详细笔录他的口述,现根据此记录原稿稍加整理成文。刘庆棠老师已于2010年夏天病逝,带走了一生的沉重叹息。现在整理的口述稿只是从他自己的角度,讲述了他所经历所知道的一些事情,一定带有以往历史的苦涩痕迹和片面性。 >刘庆棠,1932年生,辽宁盖县人。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央芭蕾舞剧团革委会 ... 核心小组副组长、 ... 中央芭蕾舞剧团党委书记、文化部副 ... 、 ... 十大主席团成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1976年10月后被隔离审查,并被 ... 。1983年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积极参加反革命集团罪、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和诬告陷害罪判处 ... 17年, ... 4年。 >老年刘庆棠 >1
留着山羊胡子的姚文元 >我与姚文元初次见面是在1968年,在样板戏剧团大会上见到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秦城监狱专案进行得差不多,一拨拨人走了,人变少了,就让我们几个一块儿看电视。看电视时,谁跟谁在一起,都有安排。我和迟群、王洪文三人在一起看了好几个月,姚文元突然加进来了,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第一次他来时留了胡子,山羊胡子竟留到胸前,秃了头发,跟我们打招呼,比过去开朗热情,很愿意讲话,他说:“你们都在这,都在这……”“今天我们一块看,多几个人看热闹……” >工作年代他的话很少,让他讲才讲,不会主动讲话,是个挺闷的人。他在台上时很少开玩笑,在公开场合显得拘束。开会时要是周 ... 、 ... 在场,都要特意提醒一句:“文元同志说点意见……”他才会说一点。 >我惊奇地问他:“怎么留起胡子?”他说:“好啊,留了胡子显得老成……”说着就哈哈大笑起来,变得十分爽朗。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他会主动评论。在我的印象中,他评价过女歌唱演员王静的唱法,还有一个殷秀梅是中央广播乐团的,这个团原来归姚文元领导,他对这个团的演员比较了解。有一次电视里播殷秀梅的独唱,他评论了一段:“在女高音中,殷秀梅是最好的,声音表达得好,情绪好……”他问我们觉得如何?我说:“你说得对,她学了美声,同民族唱法相结合,过去唱革命歌曲没有全用美声……”王洪文、迟群在一旁说:“你们是专家,要说起专业评论,我们是外行,懂得少,只是看热闹……” >姚文元原来内向安静,好看书。我觉得他到了秦城后性格是有一点变化。有一次看电视时我问他最近在做什么事?他说:“看书,写点东西……”后来监狱里我认识的小朋友(指看守)告我,姚文元写了一本哲学方面的书稿,是谈辩证法的,他要求出版。 >当年我是42岁,他有四十七八岁,看上去显得老了,但他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还是显得健壮。他老跟我说:“锻炼锻炼啊……”我说:“我每天都锻炼……”他说:“我也锻炼……”他问我:“你看我怎么样?老成一点?”我说:“是起了作用,老一点了。”他听了就“咯咯”笑起来。过去他很少开玩笑,很严肃的,现在也说说笑笑,有时还笑得特别大声。迟群就愿意跟他开玩笑,逗了说。 >姚文元 >2
想 ... 就 ... 的王洪文 >我一开始是和公安部一位姓赵的副 ... 一起看电视,他是井冈山时期的老红军,曾当过 ... 政委。谈到自己的事情,他说:“我一点都不后悔,是毛主席让我来公安部的。” >后来我和王洪文、迟群一块看电视,长达两年时间。屋里有两排沙发,一长一短,我们请王洪文坐前排,他愿意坐后排,说坐在后面便于议论。我们每人配属的卫兵也坐在后排,但他们都是小年轻,知道我们不会出事,他们尽在门外玩,等电视结束了才陪着我们回去。我们一般从晚上7点开始看,一直看到节目都没了,中间就是七嘴八舌评电视剧和文艺节目,会说哪位演员好,哪部戏好。 >有一段时间突然加进来一个老广,55岁左右,不说姓名。小兵们说这个人原是总参搞情报的,出了大问题,出卖了什么重要的地下组织,所以请他回来开会就扣住,判他 ... ,缓期执行。迟群和我心里明白,知道他想打进我们圈子,刺探情况,想立功减刑。小兵说:“你们要小心,他不怀好意……”我们说:“我们哪能看不出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钉子,合计把他拔走。 >问他姓名、单位,他不说,我们就火了。王洪文刚好此时来了,他跟我们熟,有说有笑。老广问我们,我们不直接回答,防着这个人。 >王洪文后来是什么都敢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无所顾忌。 >1984年国庆阅兵,我们是当天晚上看了,第二天监狱方面又来征求意见,我们都说:“没看够,还想看。”王洪文说:“对对,我们还想再看。”监狱负责审查的人希望我们看,好收集我们的反应,就说:“没问题,明天还放,重播一次。”结果转天白天又看了一遍,就王洪文和我两个人。王洪文评说一些,讽刺 ... 等台上的 ... 。他这样说时,屋里人很多。 >记得有一次王洪文跟我们去看那几块菜地,就当着散步锻炼。走着走着他突然间摔倒,迟群和我赶紧伸手搀扶他,但没抓住。卫兵不让我们动他,对我说:“老刘,他已经犯过好几次了,你们千万不要搀他,你们要搀他,十分钟才缓过来;不搀他,五分钟就缓过来了……”我们就坐在马扎上看着他,果然五分钟后他的手脚能动了,卫兵就上前扶他坐起来,拍他身上的土,他脸色还是刹白,眼睛睁不开。等他坐两三分钟后,想站起来,我们和卫兵搀他走了一圈,脸色就正常了。 >他说,已摔过一二十次,大夫说是植物性神经紊乱,脸都摔破几次。他后来悄声地跟我说:“过去曾有一个星期摔过两次,现在大家在一起,心情好,半个月才摔一次。” >王洪文原来身体是很好的,茅台酒能喝两瓶,酒量接近周 ... 。记得当年“文革”中我们在京西宾馆开会,晚上大家一块到我们屋里坐一会儿,准备洒、花生米。就在这时,许世友司令来了,他一进门就说:“我就知道你们有酒,喝喝……”喝到兴致,他跟王洪文、我们几个人一一掰手腕,是一个有趣的人。 >后来,迟群有病先离开秦城,国庆阅兵后又查出我得了肝炎,让我住院,只剩下王洪文一人。以后他的情况就不了解了,可以想像他的心情不会太好。 >王洪文是想 ... 就 ... ,其实他谈论政治很少。姚文元与王的性格不一样,做事说话有分寸,我没有听见他与人吵架。迟群和我从来不乱说话,要经过思索才说一些。迟群和谢静宜是 ... 身边的人,了解的事多,说话更谨慎稳当。 >王洪文 >3
不说话的张春桥 >张春桥后来很少说话,别人说好的不回答,说不好的更不回答,一般人达不到这种境界。他在秦城得了膀胱癌,请了原周 ... 治疗组吴阶平等6位大夫来看病,手术很成功。我在秦城无意中碰到他一次,看到他头发光了,显得很胖。 >后来我住在公安部所管的复兴医院,一位刘姓大夫告诉我,住在隔壁病房的是张春桥,见到来访的公安部 ... ,自己照样看报不搭理。 ... 说:“张春桥,最近身体怎么样?”不搭话。 ... 又说:“你对我们有什么不满意,可以提出来。”张春桥还是不说话。旁边的人急着说:“张春桥, ... 问你,你回答,你应有礼貌……”张春桥依旧不吭声, ... 只好说:“今天先说到这,等有机会下次再说……” >可是没等 ... 出了房,张春桥就跟大夫们说话,非常有礼貌。 >依我的观察,以前工作时张春桥确实话很少,别人说话他认真听,最后才说几句。 ... 、上海那些人佩服他,都听他的。讲一个比喻,如果张春桥说奔东,原来说去西的 ... 也只好改变,也奔东去。 >毛主席病重时曾提出想看影片,甚至提了三看三不看的原则。这个事情就由我、广东 ... 韦国清、香港港澳工委梁某某负责,向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借来中外影片五百部。我事先审查片名和材料,然后打 ... 告张耀祠、张玉凤、毛远新,让他们到发行公司去取片子。 >1977、1978年批判我时,提及这件事,就说我是巴结 ... 、张春桥,好像特意要给张春桥看电影,上纲上线很高。我说,你们冤枉张春桥,他爱看报纸,就是不愿意看电影。每逢节日上映新片前,我要打好几次催促 ... ,让他赶快审查,说:“五一节要上映,再不审查就来不及印拷贝呢。”他才答应说:“第二天一起床就看……”审片时,他意见不多,总是说:“同意你们的审查意见,很好……”有时也会提几个小地方修改, ... 、姚文元在这方面提意见提得多。 >政治制度有问题,制约人,这样管制延长了很长的时间,管得那么严。审查电影万一错了,谁敢承担责任,谁都害怕。 >我听张春桥说过,他不爱看电影,爱看书、看报纸,每天都要看香港几个代表性的报纸,养成习惯。 >2001年春节张春桥和女儿维维 >张春桥与邓拓曾经在《晋察冀日报》一块工作过,他当过邓的副手。1965年底批《海瑞罢官》之前,张春秋偷偷地向邓拓通风报信。1976年11、12月间,当时邓拓、“三家村”还没 ... ,《人民日报》刊登了批判张春秋的长篇文章,里面就提到张春桥给邓拓报信的事,把邓拓和张春桥都一块 ... 了。当时我们关在西直门 ... 第二招待所,看到了报纸,这一段话我印象很深,因为觉得突然,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事。
> >4
... 与文艺界二三事 >我见过 ... 与周 ... 争执,争得脸红耳赤。 ... 对我们说过:“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周 ... ,但我们有时意见不同……”在我们眼里,江对 ... 是尊重的。我们当时就听说,当年在延安时周 ... 是支持 ... 与毛主席结婚的。 >到人民大会堂开 ... 会议,吃工作午餐不要交粮票。而到 ... 开会, ... 要让我们交钱、交粮票,不许揩国家的油。老太太自己也交,非常认真。 >京剧老演员裘盛戎老向几十元工资的青年人借钱,钱数积起来变得很大。 ... 知道后替年轻人焦急,要裘自己去还这些钱。 >当时京剧名师李少春境遇不好, ... 有意让他去当教员,有改善、保护之意。有一次李少春遇见我,就问:“让我当教员,你知道吗?”他怕此事是假的。但 ... 对此事很认真,一直惦记着,她说:“你跟他关系密切,多做工作,对他的病情有好处。”我们就去找他,多方鼓励他。 >裘盛戎等名师由于历史原因有抽大烟的习惯,“文革”中被迫停了,受不了。裘有一天直接告诉 ... ,请求帮助。 ... 酌情同意,建议由医生控制,少量饮用,让他上台演出,同时慢慢戒掉。她说:“这是旧社会给他带来恶习,要劝他改正。他是国宝,应该好好保护。” >运动前 ... 曾对八一厂导演严寄洲的影片提了修改意见,严寄洲没改动。 ... 就批评他固执己见,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结果运动中 ... 的话被用上,整得他很苦。 ... 认为这样处理不好。1974年我管电影, ... 找我:“庆裳,给你说一事,严寄洲给我来过一封信,很诚恳,说好几年没工作,想发挥点作用,闷得慌。文革中整他厉害,有人利用我随便说的话,折腾他不轻,弄得我现在很困难。你去一趟八一厂,不要提我,怕八一厂又有人折腾。你出面保他,让他出来工作,他有这个能力。你替我保一下,你明天就去,然后给我回 ... ,不顺利的话,我再给你出主意。”我就去八一厂开座谈会,第二天严就出来工作了。 >1977年严寄洲在报纸上刊登大文章,揭发 ... 怎么迫害他。我看了就想,其实有一段 ... 对他的导演工作还是过问了,力所能及地关心过。 >5
毛主席冲 ... 发雷霆大火 > ... 爱发脾气,脾气确实很暴,但发错了,就检讨。前一段我在甘家口路上偶然碰到原来 ... 17楼 ... 处的服务员,我们俩闲聊,她说, ... 爱发火,碰到难处理的事就焦急,发火厉害,但有时过几天她又会说自己脾气不好,请人原谅。 >记得有一次开会, ... 说:“听别人说,某某有问题。”我就向她解释,认为不是那么回事,她听了大怒,说:“你怎么还保护他?” ... 就是说他有五一六嫌疑,她气呼呼地问我:“你打保票吗?”我说:“我打百分之八十。”事后我将调查来的材料告她,她才消气,说:“批评错了,你们不要生我的气,我这个人脾气急,我不是故意的,错怪你们了。你们要经得起批评,毛主席批我,那就是直接 ... 我了。我捅了漏子,主席在 ... 中 ... 我不对。” >从“毛主席批评”话题扯起后她就在那时给我们讲了这么一段故事。1970年庐山会议后,林彪、叶群到处探风,到 ... 请 ... 照相, ... 不想照,就借口说拍摄机器收起来,不使用了。林彪、叶群从 ... 走了,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 ... 向毛主席 ... 报告,说几点几分林彪离开,毛主席五分钟内不言语,突然间大发雷霆地说:“你混帐,你糊涂,你坏了大事,你知不知道团结林彪,分化陈伯达,你为什么不请示,一贯无组织无纪律……” ... 吓坏了,拿着 ... 筒连喘气都不敢出,小声问:“主席,怎么改正?”毛主席说:“今天下午你拿相机、灯,到林彪那里承认错误,让他感觉你可信,请求给他拍照……”。 ... 迅速带着器材赶到林彪住处,向林彪承认错误,林彪很高兴,说:“这哪是错误……”这就是那张著名的林彪学毛选照片的由来。记得1973年开十大,分组会上谈创作, ... 闲时又谈起这段经过,主席五分钟内不说话突然大发脾气给人印象最深。 >林彪 孜孜不倦 ... 摄影作品 > ... 是内行,懂戏。看了戏后她会有所准备,拿着提纲提意见,说:“昨晚一夜没睡好,想戏的问题,主要的应肯定,但也必须做较大的修改,我提几条请你们考虑……”或者说:“我不懂舞剧,懂一些共性,你们自己研究……”《红色娘子军》里的“常青指路”一场戏,就是在 ... 指点下排练的,常青出场的动作,是我和演通信员的小彭一起编排的。 > ... 提出艺术上要出新,戏剧内容不改变,就没有生命力。文革前她曾经做过秘密调查,看看旧京剧的演出情况,比如就调查过谭元寿上演的情况,查看观众到底有多少,她做过一番计算。当然, ... 做样板戏是有政治目的,为文革造舆论。 >80年代我在秦城里面偶遇过 ... 。秦城有四个大院子,彼此放风时间不同,关在里面的人平常是见不着的。有一次我在走廊里碰到 ... ,她看着我,颇觉意外,但双方都没开口说话,各走各的路。她当时已显老态,走路慢,反应也慢。我估计是监狱方面时间掌握错了,再加上她走得慢,就造成这样相见。我算一下,这样碰巧撞上起码有两次。 >6
心情郁闷的迟群 >秦城分几个监区,各自的院子很大,种了不少果树,空气不错,我们可以在自己所属的院子里面跑跑步。在那个时节,我们能见到黄永胜,他当时身体已不太好,拿一个凳子,走一圈就坐一会儿。以前我们认识,但此时不能说话,只能彼此点点头。 >在秦城里面,我知道戚本禹好打架,经常与公安人员吵。我们说过:“那头不安静。”后来听说戚要出去了,他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到年头,回家了,到上海图书馆当历史组副组长……” >我跟迟群在一起的时间较长,俩人能聊得来。监狱负责人有一次问我们,是否希望种一点地?我说:“愿意。”这只是象征性的劳动锻炼,我和迟群两人都是农家出身,对种地感兴趣。我们就要了三小块地,大约有三十多平方米,一块种西红柿,一块种花生,另一块种白薯。我们挖地浇水浇粪,两个卫兵也帮我们干,干得也挺多,他们在部队里都是连级干部,大都是连长、指导员,二十七、八岁。收获的东西归我们,西红柿随便吃,打上水井的水洗了就吃,卫兵却不敢吃。我们说:“吃吧,我们共同流了汗水,好吃……”他们说:“真的不让吃,会受批评的……”结果就把多余的西红柿送到伙房。我们想吃花生,就让伙房炒。自己种自己吃,也算一种消愁解闷的方式。 >迟群出来后跟爱人复婚,我去他家,他爱人爱唠叨,不断地说跟着受罪,吃了那么多苦头。唉,说这种话还有什么意义,心里很烦,迟群和我心里何尝不是那么想。我们俩聊天,我多劝他宽心,想开一点。 >那一年,迟群住的公家房子可以按工龄买断,但爱人的工龄算数,组织上却说找不到他的档案,无法让他享受此待遇。如果能找到档案,买这一套房子就能便宜几万元。他当时生活待遇不好,省下这笔费用对他很重要。他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互相推脱,他只好到八三四一部队、教育部、清华大学来回找他的档案,不得结果。他说,战争年代自己跟着毛主席出生入死,做了不少事,怎么就不能照顾一下,给开个证明? >很长时间他心情都很郁闷,不知道怎么办好?有一天晚上,他坐在桌旁想给中央写信,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请求上面予以帮助。刚写了“江XX同志并转 ... ……”几个字,就一头趴倒在桌上,是严重的脑出血。等他不省人事的时候,八三四一部队的人说找到他的档案了。 >到八宝山送别时,仪式简单,来的人不多,看到迟群最后的样子,我的心情不好受。印象最深的是,有几个清华大学的老教授特意来送他,说明清华还是有教师记住他曾经做过的事。 >迟群 >7
周 ... 找我谈话做思想工作 >我是1951年就认识周 ... ,他对我的成长经历比较了解,看过我许多次演出,看过我主演的《天鹅湖》《海盗》《泪泉》等,懂得芭蕾戏,关心甚多。 >文革前紫光阁每半个月都有舞会,二三十人范围,参加的人有副 ... 、副 ... 、 ... ... 等,由中央歌剧舞院负责艺术组织工作。周 ... 对干部严厉,对一般群众好,院长赵沨怕 ... 见面批评他,有顾虑,就说庆棠跟 ... 熟,让我带队。 > ... 从来不去跳舞,蔡畅大姐偶而去过。舞会一般晚上11点结束,我们再吃点夜宵。 >1966年6月初文革露出苗头,剧团工作大乱。我当时是剧团支部组织 ... 、演员队队长,我作为双料干部,也受到冲击,被贴了大字报,有人也不听我说话。碰到那么巨大的政治动乱,舞会以后就停了。 >70年代初,在一次接见外宾之前,周 ... 找我谈话,说:“毛主席、 ... 要组建新的文化部,让你到文化部工作。”我说:“过去我只做过一个剧团的工作,到文化部有种惧怕,水平低担负不了,给党的工作造成损失。”周 ... 说:“我告诉你, ... 革命时没想到做 ... ,一开始我也害怕。要做工作,随时都会犯错误,随时改。”很快中央下发文件,宣布文化组十人名单。 >红色娘子军 >80年代中期我因病出了秦城,就回老家休养。我现在就是人家找我到大学教课,为别人筹办民营艺术学校。最想排舞剧《岳飞》,看了很多史料,也写了舞台台本,找了原来《红色娘子军》作曲家来合作。排戏很难,我总想在晚年做一点事情。 >(口述:刘庆棠 整理:陈徒手。原载于《信睿》2012年第12期 有删减) >- END - >来源:非常历史 >责任编辑:楚文 >转载请注明:
“文史博览”(w ... l1960)微信公众号
◆ 想要投稿 >发文至邮箱2004w ... l@163;dyy1013@126 >或者直接给我们微信后台留言交流
◆ 订阅杂志 >❶通过全国各个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42-185 ❷直接与我刊发行部联系 联系 ... :0731-84307941(王老师)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红色娘子军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林彪迟群刘庆棠秦城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